前兩天發了一篇文章,題目為:校外培訓機構是為了賺錢還是育人?以賺錢為主,還是以育人為主?(其實育人的意思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性格、品格方面。我認為校外有些機構也在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等。)
然後有很多朋友留言,一部分朋友的留言如下:
留言1:賺錢為目的,沒利不早起,貴的嚇死人!留言2:希望國家把校外培訓機構的內容納入少年宮。留言3:肯定都是以賺錢為目的的,錢交了至於是否成才和培訓機構沒半毛錢的關係。留言4:贊同校外培訓機構儘快取締。留言5:我是美智美樂望京校區的家長,美智美樂4月11日突然宣告破產,我們的學費分文不退!留言6:沒有校外培訓,孩子們可以很好地完成學校作業之外,可以鍛鍊身體、翻翻感興趣的書籍、做喜歡的事情或做做家務等實踐活動。其實隨著孩子的年級升高,老師布置的作業就能填滿孩子的業餘時間,做其他的事情,也就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可以有精力做。留言7:要麼讓學校統一組織學生集中輔導,有利於學生的管理,減少家長的負擔。取消校外機構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它屬於私人辦的。留言8:取消校外培訓機構,都是暴利、榨取家長血汗錢。全部禁止、取消。留言9:全面取消!!!…………
還有很多留言說讓取消、或者取締校外培訓機構。當然也有支持培訓機構的留言。但對於這麼多反對培訓機構的信息,我還是很吃驚。看來他們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印象很不好。這是什麼原因呢?
大概翻看了一下。看來原因主要是兩方面:
第一、確實存在一些很差的校外培訓機構。收費高、教得不好、還卷包走人,當然是少數。但往往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所以很多便一棒子打死所有培訓機構,認為都是暴利、騙錢。
這肯定是不客觀的,國家對於教育方面是有規定的,不得過分盈利,如果你認為超過了規定的盈利,可以去教育廳投訴的。如果是暴利騙錢,也不可能一直存在和發展下來,是吧?所以,大部分的教育培訓機構還是合法的,設定的價格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現在的物價和房租、稅收等,也不低。若是真的那麼暴利、好賺錢,我想很多在編的教師都會選擇辭職的,是吧?
所以,還有第二個原因。
第二、有些人從思想上想不通,想不通為啥要有培訓機構。他們接受不了教育竟然可以賺錢。公辦的教育當然不能賺錢,國家在發工資,再在外面賺外快,那肯定不行啊。但私人的培訓機構,相當於企業,賺錢無可厚非,而且,他們提供的是知識、技術、育人,難道這些都不值錢?不該合理的賺錢嗎?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這個知識付費的時代裡,用知識、技能賺錢是很合理,而且是很光彩的。比其他的零售業、服務業、金融業更光彩,因為培訓機構提供的是知識、技能、全面技藝和素養,傳授的是最新的市場需要的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啊!
物以稀為貴,價值和價格是相當的,若是不想當,自然會被市場所淘汰。這是最基本的經濟規律啊!
用知識、技能、培訓賺錢很正常,市場經濟就是這樣的。
希望那些反對甚至詛咒校外培訓機構的朋友能夠認真想一想哈。在改革開放之後,從中小學、青少年到各行各業成人員工,都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但學校教育偏重於基礎,不可能面面俱到,畢竟師和資都有限,培訓機構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同樣功不可沒,希望能夠理性看待培訓機構的作用。
還有朋友說應該把培訓機構直接收回到公辦學校或者少年宮,試想一下,若是是都收回去,那工資誰來發呢?
培訓機構為國家納稅創收,也容納了大量畢業人才,緩衝了就業壓力,輔助培養了那麼多人才,刺激了經濟和消費,不論怎樣,都是利大於弊。希望能夠理性看待培訓機構。
為此,我也搜集了一下資料,了解了一下關於國外的校外培訓輔導機構的情況。
比如美國的校外培訓機構、或者私立、民辦學校。
說起私立學校,美國80%的頂尖著名高校都是私立的,比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萊斯大學、杜克大學、史丹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等,這些學校都可以和清華北大相提並論(從世界高校排名上,清華北大距離這些學校還是有些差距),可這些學校都是私立的。
這些私立大學的學費都很貴,如果放在我們國家,那就是暴利中的暴利了。2018年哈佛大學學費,本科生一年的學費平均是37576美元,加上宿膳費和雜費,總學雜費達53650美元。而杜克大學學費,2020年顯示的是,49498美元左右,除了學費之外,還需要交書本費3466美元,一年大概需要65000美元。
注意看,是美元。而美國的中小學,也有公立、私立之分。美國的中小學,不管公立和私立,質量好壞,僅提供基礎性的教學工作,和我們所說的"雙基"類似。好的學區和私立學校待遇好,聘請的老師水平高。
但美國學校的教育只是最基礎的教學,所以,美國也有很多課外輔導和培訓,有錢的富人家,都是去培訓學校,直接請最好的家庭教師。他們也希望、鼓勵孩子超前學習,但是學校是不會輔導那麼多那麼全的,更何況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特點,學校也沒有那麼多的師資和精力。美國的培訓機構,收費也不低,根據不同的機構,所學的科目和聘請的老師等的收費都不同。
網上的資料顯示,在一個普通的小城市,大班授課,課時費收費大概在30-50美元。這是大班授課的價格,小城市,美元。如果請的是私人家教,收費就比較高。
美國的學區房現象也很普遍,社區高檔,學校也就高質。而且,美國在義務教育期間的私立學校很多,私立學校會考察家庭背景,父母素質,還有孩子潛力與綜合素養,總之,錢要出得起,背景要達標。
看了之後是不是覺得很現實,資本主義社會更是唯利是圖的感覺。但不可否認,他們的教育和科技還是比我們強,尤其是高校,全世界排名靠前的,美國佔了半壁江山。
再來看看其他國家的校外培訓輔導機構情況。
調查表明,世界各國的課外輔導機構越來越多,輔導的學生也越來越多。畢竟科技發展快,新的知識、技能層出不窮,而這些培訓機構相對靈活、應變,緊跟市場,能夠滿足很多青少年和成人的知識、技能需求。一些國家的補習班收入每年超過百億美元,這種「輔導熱」引人深思。
在不同的國家,課外輔導的規模有所不同,比如日本、韓國、斯裡蘭卡、非洲、中國、越南等;而在西歐、澳大利亞、北美,課外輔導也出現了規模層次不齊等類似情況。
總之,從以上總結的材料可以看出,現如今,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科技和知識更新很快,校外的很多培訓、輔導是時代的需求、市場的產物,是對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同時又能刺激消費,增強經濟,為國創收,更是培養人才。
所以,我們要看到培訓輔導機構能夠生存和發展下來,是有原因的。而且國家也在鼓勵和管控培訓機構的運營,也很是重視。相對於其他行業的企業而言,可以說,培訓輔導機構和學校一樣,也是培養人才、教誨學生全面發展的組織,知識培訓機構收取費用而已。收費也無可厚非,無利不起早,有錢賺才用心。當然要排除個別不良培訓機構暴利,教學質量差等,但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培訓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