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本是日本皇室近親,嫁給溥儀弟弟後,誓死不讓女兒嫁給日本人

2020-12-12 騰訊網

日本皇室據傳屬於神族,是一種特殊的「種族」,他們沒有姓氏,以彰顯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後裔的「神仙」身份。看似高高在上的日本皇室並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因其高貴的血統而抹上了一筆濃厚的神秘色彩,皇室中人自然也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閒談的話題。

日本皇室成員是指在天皇、親王、王的家庭中出生的人,或者嫁給天皇、親王、王的人,這樣便會產生一些與皇室有關的近親。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日本皇室近親中的一位成員,她嫁給了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兩位都是與皇室有關的身份,這段婚姻可以說是「門當戶對」。

這位日本皇室近親的女性便是侯爵嵯峨公藤的孫女、侯爵嵯峨實勝與夫人尚子的長女——嵯峨浩。這位帶有傳奇色彩的「王妃」嫁與溥傑後,卻誓死不讓女兒嫁給日本人,這其中有什麼緣由呢?

嵯峨浩的婚姻背景

嵯峨浩生於1914年,高貴的家族身份讓她從小就受到了極好的教育,我們都知道日本女性的性格大多都比較溫婉、嫻良,再加上高等的教育,使嵯峨浩在同一輩中成為了佼佼者。

如蔥般的韶華應該是每個少女最愛做夢的年紀,嵯峨浩大概也會有自已的想法,只是高貴的出身讓她如同清室的皇族一樣,並不能主載自已的命運。

1937年初,日本謀劃全面侵華戰爭,不但吞噬著中華領土,還做著搶奪「皇權」的打算,名義上打著「親善婚姻」的旗號,而實際上是想把帶有日本血統的後裔扶持上位,達到日本人統治中國的目的。

經過日本軍閥的「精心」挑選,23歲的嵯峨浩成為了最佳人選,嵯峨浩即將開始她的傳奇「王妃」生涯。

溥傑的婚姻歷程

眾所周知,溥傑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作為皇室的直系嫡親成員,他的婚姻也是同樣不能自主的。溥傑17歲時與唐怡瑩結婚,而這個唐怡瑩本姓他他拉氏,字怡瑩,後來改為唐姓。

可能有的朋友對這個姓氏不太了解,但提到清朝末期的珍妃和瑾妃大家就知道了,這兩個在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妃子就是唐怡瑩的姑姑。

可能接受過多西式思想的影響,長於溥傑三歲的唐怡瑩婚後並不安分,與當時的一些名門望族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這是溥傑無法忍受的事實。所以,婚後二人的並不幸福,但溥傑卻一直以皇室直系嫡親的身份想繼續掩藏醜聞。

當日本軍閥發現這個事情時,知道在溥儀那裡已經無法作文章,便把實施計劃的對象轉到了溥傑的身上,在日本人的幹涉下,溥傑和唐怡瑩的姻緣被日本人強行切斷,之後把「相親」安排到了日程上。

1937年1月18日,在濱口浩的外祖父容所的家裡溥傑和嵯峨浩相親;1937年4月3日在東京的軍人會館(現九段會館)舉行婚禮,偽滿洲國熙洽參加,日本皇族竹田宮恆德王和王妃出席。當時溥傑30歲,嵯峨浩23歲。

僅三個月的時間溥傑與嵯峨浩便成為了夫婦,用現在的話來講,這段「閃婚」並不被世人看好,雖然表面看起來「門當戶對」,但實際上,這場「親善婚姻」的後面蘊藏著極大的陰謀。日本人為了培養偽滿洲國內部的親日力量,此舉行為是想在偽滿皇族注入一些日本基因,說白了就是想「謀權篡位」。

傳奇「王妃」的一生

嫁給溥傑的嵯峨浩帶著「政治任務」完婚,而溥傑也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仍然與嵯峨浩保持著正常的夫妻感情,這一點讓嵯峨浩深深為之感動。

1938年關東軍強迫溥儀籤字通過了《帝位繼承法》,其主要內容就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嵯峨浩此時已懷孕,日本人已經做著是男孩就會成為帶有日本血統帝位繼承人的美夢時,嵯峨浩於1939年2月6日生下了長女,並取名會「慧生」,諧音「會生」,意指打破了日本人的如意算盤。

此件事情使溥傑夫婦二人的感情增進了一步,少了政治方面的因素,作為正常的人,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平等、和睦的夫妻感情。於次年又生下了次女「嫮生」。

只是夫妻二人的相聚並不長久,隨著戰事的變化,夫妻二人也是聚少離多。1945年2月,溥傑和嵯峨浩帶著嫮生乘軍用飛機返回新京,慧生因為要上小學,留在日吉嵯峨的家裡;同年八月日本戰敗投降,溥儀、溥傑等從通化起飛的飛機逃離去日本,飛機到達奉天機場時,被蘇聯紅軍逮捕,成了階下囚。

自此嵯峨浩與溥傑失去了聯繫,她在中國輾轉兩年後,才與次女嫮生隨部隊回到了日本。之後等待她的是溥傑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的消息,近10年的時間與丈夫沒有什麼聯絡,直到1955年才與丈夫第一次通信,而這次通信主要還是靠她的長女慧生的功勞。

慧生的書信

慧生17歲的時候,是一個膽大、有個性與理想的女生,她敢於表達自已的想法,有一個十年之久不見的父親,她始終沒有淡化那份父女感情,反而越思越濃。

於是慧生給總理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已思念父親之情,想與父親能夠書信聯絡。她的真摯情感打動了周總理,得到了在押戰犯可以與外界通信的批准。

慧生的此舉行為,不但表達出了她的孝心與親情,更能體現出她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生。嵯峨浩為了丈夫溥傑,盡力照顧好兩個女兒,在她的腦海裡已經完全是中國式的教育方式,不止一次地向兩個孩子說明,自已的父親是中國人,身體裡有著中國人的血液。

大概是嵯峨浩對溥傑信奉婚姻的忠誠,也可能受中國教育的影響,當慧生與日本男生戀愛時,嵯峨浩提出了堅決的反對,誓死不讓慧生嫁給日本人,卻未成想,自已的女兒性格比她還要剛烈,與喜歡她的男同學大久保殉情自殺,雙雙死於天成山。

此噩耗給嵯峨浩沉重的打擊,但並沒有改變她心屬中國的決心。

最終於1961年,嵯峨浩在周總理的安排下回國,與離別16年的丈夫團聚並加入了中國國籍,為了避免嫮生步慧生的後塵,嵯峨浩同意了嫮生與日本人結婚,後來還與溥傑一同訪日,一家人團聚在了一起。

身為皇族血統固然尊貴,但同時承擔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嵯峨浩作為一個政治聯姻的女性,卻有著自已信奉的操守,為了丈夫她只是做好妻子的本分,並沒有安排日本人安排的計劃行事。

嵯峨浩與丈夫聚少離多的日子終於過去,最後換來夫妻二人的和睦生活,這是在戰爭年代少有的皇室美滿婚姻家庭了,實在難得。

參考資料:《食在宮廷》《回憶溥傑先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她擁有日本皇室血脈,卻公開加入中國國籍,還不準女兒嫁給日本人
    1937年,在溥儀成為傀儡皇帝後的第五年,因為某些原因使他不得不將自己的"皇后"——婉容,打入冷宮。日本人見此便是動起了所謂"聯姻"的想法,若是能讓溥儀和一位日本女子誕下混血的"皇子",對日本取得在中國的話語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一番思考之下,他們選擇了同為日本皇室貴族出身,受過優良教育的嵯峨浩。
  • 溥儀的日本弟妹有多美?清朝唯一一次與日本皇室聯姻,後來變成一段...
    故事的主角是溥儀的弟弟溥傑,他娶的是日本皇親之女嵯峨浩。 嵯峨浩是侯爵嵯峨公藤的孫女,是侯爵嵯峨實勝與夫人尚子的長女,家族和日本皇室屬於近親關係。 嵯峨浩不但讓偽滿洲國後繼無望,連日軍交代她監視愛新覺羅兄弟的命令也無視了。不僅如此,嵯峨浩還為了溥傑努力學習中文,也從不教兩個女兒講日語,還告訴她們倆:「你們是中國人,將來也要嫁給中國人。」 1945年,日本迎來了戰敗結局。在逃亡的過程中,溥傑連同溥儀一起被蘇聯方面抓獲。跟隨愛新覺羅家其他成員逃亡的嵯峨浩至今開始了跟溥傑天各一方的歲月。
  • 日本一貴族女子加入中國國籍,不讓女兒嫁日本人,以愛新覺羅為姓
    這個女人叫做嵯峨浩,是日本皇室的近親,她的身份可不簡單,父親和爺爺都是侯爵,因為是家裡的長女,所以得到了看重,從小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曾畢業於女子學習院高等科。
  • 她是日本貴族,堅決加入中國國籍,還要求女兒必須要嫁給中國人
    嵯峨浩是日本侯爵嵯峨公藤的孫女。而嵯峨家族跟日本皇室是近親。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人在東北三省建立了偽滿洲國。並且找來了清朝廢帝溥儀擔任偽滿洲國的皇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是昭然若揭的。在政治制度上,日本人對東三省實行全方位的統治。在社會中,日本人實行的是奴化教育,他們想要將東三省完完全全的變成日本人的殖民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嵯峨浩成為了政治上的犧牲品。
  • 她擁有日本皇室血脈,卻毅然嫁中國人入中國籍,從不教子女說日語
    從紫禁城出來後,溥儀輾轉來到天津,後來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建立了偽滿洲國,並在此當上了皇帝,1934年,溥儀在奉天南郊杏花村舉行了等級電力,改年號「康德」,當時共有日軍200多名官員出席典禮,而鑑於溥儀特殊的身份,他還曾兩次登上《時代》周刊的報導,一時間成為了風雲人物。
  • 父親是晚清皇族 母親是日本貴族 她放棄愛新覺羅改用日本姓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人她是晚清的郡主,她的父親就是溥儀的弟弟溥傑,她的母親是日本的貴族。她如今生活在日本,改用日本姓,還有五個子女。她就是愛新覺羅溥傑的二女兒愛新覺羅嫮生,她的大伯就是末代皇帝溥儀。她的母親叫嵯峨浩,婚後改名愛新覺羅浩,嵯峨浩是日本華族嵯峨實勝侯爵的長女,與日本皇室是近親。那晚清皇族為什麼會娶一個日本女人呢?溥傑1929年於日本留學,而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日本皇室為了拉攏跟溥儀的關係,於是就把嵯峨浩許配給了溥傑。雖然溥傑和嵯峨浩是一場政治婚姻,兩人並不存在感情。
  • 溥儀弟弟溥傑娶日本妻,妻苦等丈夫16年,最終在周總理幫助下重聚
    此時,身在國內的偽滿洲國皇帝,新郎的哥哥溥儀卻是萬分緊張,他在房間裡面來回踱步,神色凝重。 日本這是在尋找可以更好替代自己的傀儡嗎?是想要打造有日本血統的傀儡皇帝嗎?自己是否會失去利用價值,性命堪憂呢? 溥儀其實早早就想讓離婚的弟弟另找新的妻子,選定的人選是晚清的格格完顏童,完顏童皇室出身,相貌出眾,是溥儀的皇后婉容的表妹。
  • 最後的皇弟,流轉的王妃,溥儀弟弟和日本女人嵯峨浩的傳奇姻緣
    中山仲子後來嫁給了嵯峨公勝,也就是嵯峨浩的祖父。中山忠光的同母妹妹慶子,嫁給了孝明天皇,生下明治,慶子雖然不是正宮,但她兒子明治繼位後,她也算享有太后的權利。所以,中山仲子和明治算是表兄妹。 明治維新後,名為四民平等,舊公卿改稱華族,嵯峨家雖然不算華族裡的翹楚,但憑藉和明治極近的血緣關係,地位崇高。
  • 她出身日本貴族,嫁給溥傑成為末代王妃,居然把陰謀婚姻變為完美愛情
    末代皇帝溥儀在回憶錄中說,溥傑不僅是他血緣最近的親人,更是他患難與共的盟友。誠然,作為溥儀的胞弟,溥傑自始至終都站在哥哥溥儀身邊,幫他偷運國寶,幫他圖謀大業,幫他重登大寶,甚至還「幫」他娶了一位日本女子為妻。
  • 他是溥儀的弟弟,被迫和日本貴族結婚,溥儀差點地位不保
    自從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侵略中國的野心也不再掩飾。在此期間,日本人為了掌控東北三省,便將溥儀扶植成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只能說當時年僅二十幾歲的溥儀太過的天真了,在日本人的眼中,溥儀並沒有那麼重要。相信要是日本人有更加合適的選擇的話,會毫不猶豫的替換他。
  • 古埃及皇室有一習俗,讓人難以接受,今各國廢除,唯日本保留至今
    所以近親結婚也就不奇怪了,從歷史資料來看,埃及的法老大多是近親結婚的後代,自己也會近親結婚。他們認為,這種方式能保證皇室血統的純正。事實上,不僅他們這樣認為,封建社會時期,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都是這樣認為的。 比如說歐洲的哈布斯堡家族以及亞洲的日本,哈布斯堡家族內部有一條長達150年的不成文規定。那便是為保證皇室血統,鼓勵近親結婚,避免被外來血脈幹擾。
  • 日本皇族內部二千年的近親通婚,導致近代四位天皇都發育畸形
    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千年的日本皇室一直都有很多人近親結婚,大家都知道近親結婚的結果就是生下的孩子大多都身體殘疾。即使活下來的孩子大多都相貌醜陋,發育畸形。因此從有圖片保留下的日本孝明,明治,大正,裕仁四位天皇都有發育畸形,直到明仁開始才恢復正常,後世的日本天皇都選擇和平民通婚,日本天皇的奇特容貌才改變。
  • 日本皇室一地雞毛,弟弟不僅和哥哥鬥,文仁還要挖空心思對付女兒
    這個要求並不過分,因為公主肯定不能嫁給一個債臺高築的人,嫁給這樣的人也只會損壞日本皇室名譽而已。文仁親王之所以這樣說,可能和真子公主的出嫁補貼有關。這一切或許就是要歸咎於日本傳男不傳女的皇位繼承法,所有的一切矛盾根源還是來源於此。
  • 被迫嫁給中國皇族的日本女人,把關東軍的陰謀變成了一樁曠世絕戀
    而溥傑,是溥儀的親弟弟,也是溥儀最信任的人。日本雖然控制著溥儀,卻始終不放心。溥儀畢竟是中國的末代皇帝,即使為了復闢暫時選擇當日本人的傀儡,心中也還是有所不甘。▲ 電視劇《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劇照溥儀和溥傑都非常抗拒,不願意答應。他們很清楚,日本人只不過是想得到一個有日本血統的皇位繼承人,讓東北徹底成為日本人的天下。
  • 溥儀退位後,他的7個仙女級別的妹妹都嫁給了誰?後來都怎樣了?
    中國最後的一位皇帝是溥儀,他在不懂事的年歲裡度過了真正的皇帝生活。1912年,清朝退位後,他亦生活在紫禁城內,而他的兄弟姐妹們則生活在家中。儘管往日繁華已不再,但政治聯姻依舊是他們的特色,那麼,溥儀退位後,他的妹妹們都嫁給了誰呢,後來怎樣了呢?
  • 古埃及皇室有一讓人難以接受的習俗,全球都廢除,但日本保留至今
    這種壞習俗就是近親之間的通婚。眾所周知,近親之間的通婚對後代基因的進化非常不利,很容易使下一代患上各種遺傳病。即使沒有人入侵,近親之間過度通婚也會導致整個皇室的滅亡。那麼,古埃及人為何如此熱衷於異族通婚呢?。這與古埃及的宗教有關,古埃及的宗教相當獨特。
  • 日本皇室公主為啥長得不漂亮?都是因為這個陋習
    在世人的印象中,皇室公主應當是出落得美麗、大方,將來都會嫁給王子的。但是凡事皆有例外,比如日本的多位公主因為長相問題成了網民群嘲的對象。
  • 古埃及皇室有一習俗,讓人無法接受,而日本卻保留至今!
    文/仗劍走天涯古埃及皇室有一習俗,讓人無法接受,而日本卻保留至今!對於古代的一些制度,大多數的人都是深惡痛絕的,無論是封建社會或者是奴隸社會給人造成的影響都是絕對的壓迫,是社會制度的本質不公平,人類分為369等,本身就是一種對於人性的泯滅,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古埃及皇室的一種習俗!古埃及和中國一樣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 日本皇室近親通婚嚴重,已面臨子嗣斷絕,為何還不禁止?原因扎心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國家,對於近親結婚這件事都如此的重視,就像中國的海上鄰國日本,他們對於近親結婚這件事好像絲毫不在意,就連日本的皇室也有近親結婚的傳統,而且這項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日本皇室近親結婚,當然不是我們百姓所想像的愛情那麼簡單,它包括權力的紛爭已經家族的傳統。
  • 清朝滅亡後,漂亮的格格都嫁給了誰?其後人都成了大明星
    隨之不久,清朝管轄的各個省份也紛紛宣布獨立,一年後,清朝皇帝溥儀正式宣布退位。至此,在中華歷史上存在了268年、歷任十位皇帝的清朝從此退出歷史舞臺。關於清朝滅亡的原因眾說紛紜,目前大眾比較認可的主要有三個。 首先自清朝入關後,清政府的軍隊一直掌握在滿人的手中,漢人在軍中的權利受到滿人的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