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街邊賣「蘿蔔菜」,一天能賣400碗,想吃鍋邊排隊
在廣闊的中原大地上,有許多特別的小吃等著被發現。宋師傅今天快70歲了。他年輕時就開始煮蘿蔔。他已經30多年了。蘿蔔菜是一種地方特色菜,能做蘿蔔的人很多,經營蘿蔔生意的人也很多。但宋師傅的工藝精湛,製作的菜餚獨特美味,所以在當地最受歡迎。每天來吃飯的人很多,不僅是當地人,還有國外著名的食客。每天早上是最忙的時候,有很多人在排隊。
蘿蔔是當地人眼中的「人參」,而這種蔬菜對鄧鄧鄧鄧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羊肉品質上乘,口感滋潤。蘿蔔完全好吃後,又香又軟又糯。農民做的紅薯面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爛。嘴巴光滑柔軟,牙齒有彈性。這是在冬季早晨供應這種蘿蔔菜的最佳方式。但即使在夏天,仍然有許多食客。
在宋師傅的家裡,蘿蔔的消費量最大。像這樣切蘿蔔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兩個人在一起要花很長時間。每天至少要用200斤蘿蔔。
羊骨用十餘種調味料煮了12個小時,然後有這一鍋高湯。做湯是宋師傅的秘技。
配方沒有透露給其他人。他知道什麼時候用大火,什麼時候用小火,什麼時候放調料。
這鍋高湯就是蘿蔔菜好吃的原因。
羊血是蘿蔔和蔬菜的基本成分。很多顧客來買蘿蔔和蔬菜裡的羊血。每天羊血的量也很大。顧客上菜時會要求多點。宋師傅見鍋裡剩下的不多,就趕緊切了一些放進去。
在大鐵鍋旁邊的砧板上,有幾個大盆,用來做蘿蔔菜。紅薯粉絲是事先做的。蔥雖然只是用來點綴,但每天也需要一整盆。羊雜碎要分開付錢,不要放在普通的碗裡。辣椒油是專門為改善口感而做的。
每天都要經常加湯,因為顧客吃完後喜歡再喝一碗湯,所以消費量很大。隨著宋師傅年齡的增長和體力的逐年下降,這項工作主要是由他的兒子完成的。
大碗是6元,小碗是5元,羊肉也是5元一份。他們每天凌晨3點多起床上班。他們早上6點準時出門,直到中午才關門。這半天他們能賣400多碗。
吃蘿蔔和蔬菜的人通常想要一個油饅頭。泡在湯裡不僅軟而且味道很好。儘管宋師傅在小鎮上擺了個攤子,但許多縣市的人和一些外國人一大早就來吃一碗正宗的蘿蔔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