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女:居住在洞穴部落的苗家人

2020-12-26 重慶故人舊事

探尋最後的洞穴部落

卓 女

夏季的一天,在微信裡看到一張圖。一個偌大的洞穴裡,立著十幾座破敗不堪的房子,洞中央的空地上,站著幾個形態枯槁的老人。畫面色調沉重、灰暗、悽涼,不忍目睹。

搜索百度,果然有這張照片,上方標著一排黑體字「中國最後的穴居部落」。據介紹,這是一幅攝影作品,顯示了洞穴部落的一個生活場景。此洞穴位於貴卅紫雲縣的大山深處,至今洞裡還住著十八戶苗族人和一所小學。

初聞很是費解,人類已進入高度發展的文明時代,居然還有人蜷縮在古老的洞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我的腦裡頓時冒出一個疑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與時代格格不入的現象呢?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我決定駕車前往探個究竟。

從重慶出發,行程570多公裡,當晩抵達紫雲縣,距離古洞還有40多裡,只好住在一個苗寨裡。

翌日,由寨子的苗姑做嚮導,一行人循著山路而去。走到一座大山跟前,只見頂峰直插雲端,讓人望而生畏。山上樹木森森,不見炊煙,上山的路鋪滿石板,依山傍崖無護欄,步步驚心!攀登到山頂,已是大汗淋漓,問嚮導,還有多遠?苗姑指著對面山上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只見層巒疊嶂,那洞仿佛掛在山頂。心裡划過一絲顫慄,有些後悔了,長途跋涉來到深山何苦呢?

同行的朋友像注射了興奮劑,朝著對面山洞吆喝起來:哦、嚯——,中洞——,我來啦!受其鼓舞,我長舒一口氣,佯裝女漢子,直奔古洞而去。

對面山上散落著十幾座新房,青瓦白牆在綠色中十分奪目。嚮導說,這是政府為洞穴村修建的新房,只住了5戶人家,還有13戶住在山洞裡。我極驚詫,他們為什麼不搬出山洞?住新居要比住洞穴強百倍呀。嚮導沒有直接回答,而抖了一個包袱:呵呵,誰都這麼問,最後還是不明白。不可思議的中洞苗人,難道他們的秘密都埋進洞裡了?

站在半山腰,洞口清晰可見,新鋪的石板路朝著一座藍瓦白牆延伸而去。那是正在修建的纜車站,開通後可從山底直達洞穴苗村。這個古洞已成為天下奇觀,總有獵奇者不遠千裡前來探秘。百度的那張圖就像一部魔幻電影的海報,看一眼就忘不了,忘不了就會產生衝動:走進洞穴一探究竟。

拾級而上,兩個鮮紅的大字「中洞」映入眼帘,一行人搶著拍照,以此證明:本人到此一遊。

「中洞」是當地苗人的習慣叫法。據說,他們的祖輩當年為了躲避戰亂,逃進山裡。這裡有上、中、下三個洞穴,逃難者原本住在下洞,後來遷至最大的中洞,從此定居洞裡,繁衍生息,延續了六代人。

山洞的地理位置極佳,面朝山林,只見碧空悠遠,滿山翠綠,林間雲煙縹緲,嫋嫋娜娜。一股股清風裹著花木的芳香拂面而過,可吹散紅塵煩惱,消去世事滄桑,唯留一片空靈。

我突發奇想:若能把這裡開發成避暑勝地,該有多好呀!友人大笑說,這只是一個浪漫的幻想罷了,你我已習慣了城市繁華,在清冷的古洞待不了三天就會逃離。此話不假,南來北往的「候鳥」們全都奔著享受去的,怎麼可能住進洞穴折磨自己呢?

走進山洞,目瞪口呆!只見洞穴高闊、深邃,盛氣凌人,若比作神奇的石府殿堂,絕非誇張。洞穴之大,十幾座房子各佔地盤,還有一半空曠。這是我平生見到的最為壯觀、神奇的山洞。當年在大巴山插隊時也見過大大小小的洞穴,但與此洞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

步入洞中,如走進魔幻世界,只覺清冽、陰森,不寒而慄。洞壁由淺入深呈灰褐色,表面凸凹不平,頂上布滿大小不等的圓窩,像極了鬼魅之眼,令人毛骨悚然。再往裡走,如鑽進深不見底的「黑洞」,可任思想天馬行空,虛構出一部魔幻大片。洞穴深處,詭異地立著一座廢棄的破屋,灰頭土臉,似「鬼屋」獨立,尤顯陰森可怖。

洞裡的房屋多數無頂蓋,向上敞開,像是被擱淺多年的爛尾房。

嚮導指著幾座尚存的茅草屋說,這些老屋看似搖搖欲墜,卻伴隨主人度過了半個多世紀呢。

立在洞口,眼皮底下闖進一座低矮的木屋。門檻上坐一老嫗,正埋頭做針縫活,恬淡閒逸的樣子,讓人想起坐在古鎮屋簷下的老人。木屋的屋簷下掛了一溜五顏六色的衣服,密密匝匝幾十件,這是把晾衣竿當作衣櫥了?屋頂凌亂地堆放著竹簍、小木櫃、白鐵桶……上面橫一竹竿,掛滿黃玉米、麥杆小掃把。看著這幅極不協調又頗具原始色彩的畫面,恍若隔世。

這樣的窩棚,洞裡有好幾座,門邊晾著衣服的表示有人居住。散了架、只剩下土坯朽木的空房子如悽涼的破廟,房子的主人早已遷居洞外。這讓我想起在山腳下買黃瓜、熟玉米的幾個老人,他們的身後立著幾座青瓦白牆的新房,估計都是從古洞遷居到這裡的苗人。

探訪洞穴小學,是我來此的主要目的。嚮導指著一棟灰白色的磚房說,小學早已搬迀,只留下一座空房子。我曾教書育人,對學校情有獨鍾,懷著莫名的傷感,觸摸每一間教室,心中很是感慨。以前在洞穴讀書的那些孩子,一定在書本上讀到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他們還會像父輩那樣對洞穴生活依依不捨麼?

忽然傳來幾聲悅耳的鳥鳴,尋聲望去,教室旁邊有一棵不知名的枯樹,樹上掛著一個鳥籠,兩隻小鳥正在裡面拼命撲騰,試圖衝破鳥籠。此情此景讓人傷感,籠中的鳥兒多麼像曾在中洞小學念書的娃娃呀,當年,他們是否也懷揣自由飛翔的夢想呢?

一位清秀的中年女人邁著輕盈的步子,緩緩走過每一間教室,在末端的教室門口停住,若有所思。第六感告訴我,這個女人與洞穴小學必有淵源。一詢問,原來她曾在此校支教。當年她風華正茂,毅然選擇到中洞小學教書,是社會責任感還是悲憫心使然?無論初衷如何,都令人肅然起敬。

我迎上前問道,你為何選擇到這裡教書呢?女子嫣然一笑,說:我只想讓洞裡的孩子們知道,山外面還有一個精彩世界,希望他們長大後能走出山洞。一股熱流湧上我心頭,多麼純粹美好的願望呀!

如今,洞裡的學娃已轉入正規小學,並享受扶貧優待,吃宿費用全免。顯然,他們比父輩幸運,已朝著幸福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在洞穴小學旁邊,擺著一大堆木雕,飛禽走獸,形態各異,雖顯粗糙,卻也像模像樣。木雕藝人正忙著鋸木頭,那些木雕的原料是一尺多長的木樁,一刀一刀雕鑿成形,實在不易。遊人們看了驚嘆不已,摸摸這個、瞧瞧那個,愛不釋手。這些帶著野性的藝術品,氤氳著原木的芳香,為寂寥的洞穴抺了一層別樣的色彩。

轉身回到洞口,只見一位弓腰駝背的老婆婆正在賣黃瓜。年近八旬,依然下山種地,滿滿一筐黃瓜就是她從山下背上來的。她是洞裡最年長的苗人,是個有故事的人,我同她一見如故,兩人席地而坐拉起了家常。

老婆婆喋喋訴說著她家的歷史,我卻如聽天書,局外人很難讀懂這個徘徊在原始與文明之間的洞穴世界。末了,我問她:你們為何不搬到山下的新房去住呢?這個問題很重要,是揭開洞穴部落為何久居山洞的懸疑之一。老人眉頭緊鎖,臉上的菊花紋更深了,悠悠地說:我從小在洞子裡長大,從羅家嫁到王家只有幾步路,在這裡住了一輩子,和這些石頭有感情咯。

接下來,老人的一番介紹令我驚嘆不已。

洞裡的媳婦,幾乎全是按照周代的「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從外村迎娶過來的,也有少數洞內各家族相互通婚的。當洞中人過世後,有鬼師唱著苗族古歌《亞魯王史詩》送他回家,路漫漫,靈魂歸兮!話畢,老人一聲長嘆,唉——,去見閻王爺那天,我就離開山洞囉。

我的心在震顫。都說鄉愁是一杯醇厚彌香的老酒,而中洞老人的鄉愁都埋進了古洞,還會積澱成一壺醇香的老酒麼?

我提議去她家看看。老人一臉驚喜:你莫歉棄我家窮喲!然後牽著我的手,向洞口的小山坡走去。

坡上聳立著一座破敗不堪的草屋,遠望,茅草萋萋,酷似鄉野看瓜人的窩棚;近看,屋簷下掛滿枯草,伸手就可扯下一把。屋裡很暗,一隻發出微弱亮光的燈泡懸在屋梁下。屋中間燃著一堆篝火,紅光灼灼。不知是心靜自然涼還是茅屋悽冷,站在篝火旁,居然不熱。環顧屋子,四壁通透,一股冷風襲來,我不禁打了一個冷顫。

草屋裡居然住著一個美麗的小姑娘,亮晶晶的黑眼珠透著聰慧,一張瓜子臉漾著迷人的笑容。這是多少姑娘渴求的俊俏模樣呀,唉,一朵豔麗的鮮花卻掩藏在陰冷的石窟裡。

我拉著小姑娘來到門外,給她拍了幾張照,感到心裡酸酸的,哽咽著說:姑娘,你一定要發奮讀書,爭取考上大學,只有這樣,你才能走出山洞。小姑娘淚水盈盈,連連點頭:嗯,我記住了。

洞裡也有別致的風景,三棟兩層木樓格外醒目,那是洞穴村的「豪宅」,是洞裡的客棧、飯店。在一家飯店用餐時,聽到了一個比較靠譜的答案:洞中苗人之所以不願搬出山洞,竟然是:中洞苗寨已成為網紅景點,被冠以「中國最後的穴居部落」,吸引了八方遊客接踵而至,所以中洞苗人可趁機做點小生意。這理由顯然淺薄,遭到一些遊客的質疑: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寧可犧牲孩子們的幸福和發展,這代價是否太沉重了?

走出洞穴村,心裡五味雜陳,縈繞著一種欲說還休的困惑。走到半山腰,遇見幾個山裡娃趴在路邊的山坡上痴痴地看著過往的遊人。一位攝影師抓拍到一個鏡頭:一個小女孩的眼神裡充滿了渴望。

這讓我想起二十年前一張被各大媒體傳得沸沸揚揚的「我要讀書」失學女孩的照片,兩張照片如出一轍。古洞裡的小女孩沒有失學,那她在渴望什麼?渴望早日走出山洞,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何五彩繽紛?或許,一種憧憬、一個夢想已植根於一顆幼小的心靈?

登上對面的山頂,回望洞穴村,魅影森森。哦,真心希望那洞只是一個網紅景點,而再不是人居之地。

相關焦點

  • 亞洲唯一「穴居部落」住近百苗族人 無人願遷出
    屋外掛滿各種生產生活工具位於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安順市紫雲縣水塘鎮塔井村,崇山峻岭之間,在海拔約1800多米接近山頂的一個大洞穴裡,居住著吳、王、羅、梁四個姓氏的20戶人家,大概有近百口的苗族人。據國家旅遊局考證,這是亞洲現存唯一的「穴居部落」。他們的棲身之地被稱為「中洞」。這裡距離貴陽市161公裡,在格凸河伏流出口處小穿洞上方有上、中、下三個巨大溶洞,「中洞」苗寨就生活高高的中洞。洞內人們自己紡紗織布,推磨碾谷,每周到15公裡外的集市買些油、鹽等生活用品,其餘的日子在家種田、放牛或養豬。農閒時,男人們圍著篝火喝著自釀的土酒,女人們則聚在一起談論生活瑣事。
  • 我國最後一個洞穴部落,僅有18戶村民,隱居200米深洞中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我國最後一個洞穴部落,僅有18戶村民,總共73個村民隱居200米深洞中。18戶村民,隱居於深山巨大洞穴中,還依然保留古老部落習俗。即使是生活艱苦,村民們也不願意離開。這個地方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一個苗族人居住的地方——中洞苗寨。這裡的交通不便,每次出去都很麻煩,所以他們也不願意出去。
  • 「高山流水」苗家人待客最熱情的敬酒方式
    苗家人的酒如同苗家人的山、苗家人的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長,水有多深,酒罈就有多深!苗家人待客熱情,有「無酒不成席」之說!在苗家人心裡,客人高興了,大家就都高興了,老天爺也會高興了,這樣就會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就會有好收成,就會有更多新米釀製更多米酒。
  • 萬人穴居懸崖600年,爬繩梯進出洞穴,他們被稱「美國山頂洞人」
    老實說,去這處景點並不方便,我們需要連續在險峻又崎嶇的高原山路上開車近40公裡,不為別的,就想現場感受一下網傳為「美國山頂洞人」的印第安人傳統穴居部落。一支名為普韋布洛的土著部落自認為打不過戰鬥力更強的外族人,開始尋找躲避之所。他們帶著部族居民離開了世代生活的地區,搬到了更高海拔的高原、峽谷地區,大約在今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部地區的沙漠和多峽谷的巖石地區。普韋布洛人在陡峭高聳的巖石洞穴裡,用泥巴燒磚,用泥漿和石頭壘成了一處處可供居住的房間。
  • 這座仙境一般的神秘部落,竟然得中了彩票才能進!
    「哈瓦蘇」是以美國原住民哈瓦蘇派部落的名字來命名的,它的意思是「藍綠色水域的人」。在哈瓦蘇洞穴深處,有一系列海藍色的瀑布,其中就包括「哈瓦蘇瀑布」。由於當地的哈瓦蘇派部落居民不願向公眾完全開放住所,所以哈瓦蘇對大多數遊客來說,是被隱藏著的。哈瓦蘇人可以說是大峽谷的傳統守護者,他們一直以來都居住在大峽谷或其周圍地區。
  • 與世隔絕的神秘部落,因藍色瀑布而出名!還得靠運氣才能進
    哈瓦蘇是以美國原住民哈瓦蘇部落的名字命名,意思是"藍綠色水域的人"。在哈瓦蘇洞穴深處發現了這一系列海藍寶石色的瀑布。寧靜的水域幽靜,使該地區寧靜。哈瓦蘇瀑布對大多數遊客來說仍然是隱藏的。這主要歸因於當地的哈瓦蘇部落居民,他們仍然不願向公眾完全開放自己的住所。
  • 非洲部落女酋長,55個部落聽她差遣,部落男性任她支配
    非洲有各種各樣的氣候條件和地形地貌,因此也誕生了許多不同的原始部落,有的部落以種植業為主,有的部落畜牧為生,在文化習俗上也差別很大,有的部落男尊女卑,女性地位非常低,有的部落卻還延續著母系社會的風氣,女性才是管理者。
  • 森女系軟妹風衣服店鋪推薦|森女部落
    /萌萌噠的衣服有外套裙裝褲裝T恤等等喲安利給泥萌這家淘寶店鋪的名字叫「此刻cike」連結在文章末尾會給大家喲(嫌頁面圖片小的妹子們可以直接點擊圖片變全屏大圖)森女部落刺繡學院風棒球服春秋韓版學生bf原宿風外套
  • 魔獸經典懷舊指南:地下城冒險-哀嚎洞穴篇
    哀嚎洞穴篇艾澤拉斯的非洲大草原.貧瘠之地哀嚎洞穴位於北貧瘠之地,十字路口以南,在甜水綠洲北部,這是低等級部落玩家最先前往的副本之一,但實際上哀嚎的名氣之大,原勝過更入門的一級,位於奧格瑞瑪暗影裂口的【怒焰裂谷】.這其中的緣由,第一是怒焰裂谷的等級設定比較尷尬.在當時,往往部落玩家得知有此地下城之時,大多數早就都過了去的必要.
  • 體育攝影師 周元傑:洞穴中的光影繪畫者
    一次偶然的機會,周元傑通過洞穴救援近距離接觸到洞穴,從此便開啟了自己長達8年的探洞旅程。在如今的洞穴探險團隊中他除了是一名探險者,還承擔著攝影師和駕駛員的職責。其實,對於探洞者來說,無論你目的是什麼,探險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成為一名洞穴攝影師前,首先得學會當一名洞穴探險者。既然探險就需要了解洞穴的方方面面,從地理構造到巖層結構再到氣候天氣的影響等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能讓探險順暢地進行下去。
  • 非洲部落女酋長,58個村莊男性任她挑選,掌管部落一切事務
    原始部落的社會結構和現代社會十分不一樣,一般來說,原始部落的社會結構都是比較單一的,要麼是有部落的議會,決定一切,要麼是有一個首領,掌管一切,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部落,就是位於非洲的一個實行酋長制度的原始部落。
  • 此部落曾與諸葛亮訂立盟約,千年來一直遵守,至今對其崇拜不已
    從這個神話,我們可以知道佤族人的祖先最早是在洞穴裡居住的。直到漢武帝時期,佤族才歸為中原王朝管轄,但是這一時期的佤族人只是聽宣不聽調。這種局面直到東漢末年,才被諸葛亮所改變。於是在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時,丞相諸葛亮與佤族人的卡那曼卷部落籤訂盟約,要求佤族人歸順蜀漢朝廷,幫助蜀漢鎮守邊關,永不反叛。另一方面,蜀漢朝廷則承認葫蘆王地屬於蜀漢領地,如果有人侵擾佤族部落,蜀漢都將出兵支援,而卡那曼卷則作為佤族人的總王,享有統治佤族人的權力,王位世襲。
  • 世界上最早的動物洞穴畫
    考古學家,已經在印度尼西亞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已知動物洞穴畫,那是一隻野豬,認為是在45500年前繪成的。繪畫用的是暗紅色赭石(ochre)顏料,與真實動物一樣大小,是一隻「蘇拉威西野豬」(Sulawesi warty pig),好像是在講一個故事。在蘇拉威西島上一個偏遠的山谷裡的「特東良」(Leang Tedongnge)山洞內發現了這幅畫。
  • 斯洛維尼亞一處洞穴,孵出3條「小龍」,它們是中國龍的後代嗎?
    雖然很多人認為龍只是一種虛構的形象,這也許是中原部落在不斷徵戰的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圖騰。但是也有觀點表示,世界上或許真的存在與龍相似的生物,蠑螈以及與之類似的成員都是其中的代表。最近,在斯洛維尼亞的一處古老洞穴內,科學家們展示出了此前孵化出的三條「小龍」,它們與人們想像的龍存在很多出入,但仍充滿了神秘感。
  • 「旅遊洞穴」裡的一部城市發展史
    而另外一項,就是沂水縣的「旅遊洞穴」。2006年,或許是可考證的「旅遊洞穴」首次進入全國文旅產業討論範圍的時間。根據《齊魯晚報》此前的報導,2006年「五一黃金周」期間,省道沂邳路的嚴重堵塞引發了一場關於「沂水旅遊現象」的討論。
  • 山西有個小眾景點,怪石嶙峋洞穴幽深,1000多隻獼猴在此居住
    蟒河生態旅遊區值得遊客細細欣賞,河流從洞穴中流出,從落差很高的地方飛流直下,雖然說沒有黃果樹瀑布那樣大氣磅礴,但也稱得上壯觀二字,因此這裡也被譽為"小黃果樹瀑布"。在洞穴裡面還有一處別致的景象,各種奇形怪狀的洞穴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有的洞穴懸掛在半山腰,看起來十分奇妙,有的則像山一樣陡峭,給人一種小巧玲瓏的感覺。
  • 《森林》峭壁洞穴(登山鎬)洞穴內部地圖及盤點
    洞穴是《森林》這款遊戲的一大亮點,每個洞穴都能夠勾起玩家內心中最深的恐懼。「AWVR極冰風暴」為大家帶來了能夠獲得登山鎬的峭壁洞穴的內部環境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就來看看吧。《森林》峭壁洞穴(登山鎬)洞穴內部地圖及盤點:9號洞穴(峭壁洞穴)地圖中青色的部分登山鎬洞穴,位於武士刀和電鋸洞之間,有1個地面入口和1個地下入口,從武士刀洞可以用炸藥炸開,也可以在電鋸洞的地面入口以西,找到繩子下來該洞穴的有一段是架在天坑的巖架上的,所以會讓人感覺異常兇險,但其實也就那樣資源:只有一把登山鎬
  • 《我的世界地下城》潮溼洞穴怎麼過?潮溼洞穴解謎攻略
    玩法技巧 | 視頻教程 我的世界地下城潮溼洞穴怎麼過?遊戲中有些關卡一些玩家卡關了,這裡給大家帶來了mc地下城潮溼洞穴解謎攻略,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