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詞入門知識講座

2020-12-13 騰訊網

格律詩詞入門知識講座

(之十二)

秦敬國

第四講

【一】

對仗的種類

對仗是詩詞必有的語言形式。對仗句能使詩顯得凝練、整飭、勻稱、典雅。因此好的對仗句往往成為律詩中最吸引眼球的精彩部分,大大增強詩詞藝術感染力。但如果只一味追求對仗,則容易流於板滯、堆砌。王力先生說過:「關於對偶,我們不要光看見古人求同的方面,還要看見古人求異的方面,後者比前者更為重要。」對仗句的技巧靈活多變,不僅表現在對仗的語義內容方面,也同時表現於對仗的語言形式方面。既可以在對仗的句間變化;也可以在對仗的聯間變化。

對仗本來只是格律詩詞技巧裡的一個分枝,我之所以要用兩個課件來講這個問題,是因為我的學習體會以及對他人格律詩作品的觀察,發現對仗問題是個難點。這裡不單單是技巧,更是文學基礎知識的運用。語法,修辭知識的運用,在詩裡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對仗是格律詩的硬性規定:一首五、七言八句詩是否可稱為五、七律,除平、仄、對粘、韻外,頷頸聯對仗同樣是必備條件。甚至有人說,能獨立寫好幾首律詩,就拿到了格律詩的入門券了。

上一講,我重點講了對仗裡的工對,名詞的分類,顏色詞、數詞、方位詞、人地名詞、連綿詞等幾類在對仗中的獨特對仗要求。工對雖然會顯得有些刻板,但這就像書法裡的楷書,是其它變化的基礎。所以對初學格律詩的人來說,對仗就從工對開始,嚴格要求,不可因難而輕易的放鬆標準。工對過關了,其它形式的對仗就會水到渠成。

寬對

寬對是與工對相對而言的。它只要求詞性相同,門類不必相同;意義基本相對,不要求逐字相對。如毛澤東的《吊羅榮桓同志》

長徵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前四字工對,但「難堪日」與「大問題」僅名詞對,卻不同門類,亦不逐字對。又如《和柳亞子先生》: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三十一年」與「落花時節」,除「年」與「節」同屬時令門類的字面相對外,其餘三字都不對,但四字合起來都屬於時間概念,意義相對。「還「與」讀」都是動詞;「舊國」與「華章」同屬名詞,但不同門類。跟上一聯比,這一聯工整的程度更寬一些,也可以叫做半對半不對;又因其上下兩句中一些字雖不合對仗的條件,但意思是對稱的,所以又叫「意對」。律詩首聯的對仗本來可用可不用,所以常見用半對半不對。如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滅」與「戎」不對

李白《渡荊門送別》

遠渡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意對)

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後三字不對

這類寬對大多用於頷聯,如杜甫《月夜》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半對)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意對)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寬對)

工對在修辭美、文字整齊美上有其優長,但其過於拘謹,往往束縛作者思想感情的充分表達。形式服從內容,作詩不能刻意求工而損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在抒情達意、深化意境的前提下,該工則工,該寬則寬。

被稱為唐詩第一律的崔顥《登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頷聯尾三字不對,這一聯只能稱作半對:頸聯卻極工。

王力語「宋詩的對仗比唐詩纖巧,但是宋詩的藝術水平反而比較低。」這是從總體而言的。可宋代的蘇軾、陸遊等詩人的許多律詩,詩風雄渾豪邁,想像豐富,巧用比喻,藝術水平也很高。這和他們善用對仗有很大關係。尤其是陸遊,錢鍾書先生對其評價很高:「放翁比偶組運之妙,冠冕兩宋」。對蘇軾的評語是:「唐人衰楓之語,一入東坡筆下,便爾旖旎纏綿,真所謂點石成金,脫胎換骨者也」。前面已介紹了蘇軾的「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句。由於用生動的比喻,闡發了人生哲理,語言自然流暢,因而萬口傳誦,「雪泥鴻爪」還成了成語典故,至今仍被廣泛運用。

陸遊《遊山西村》頷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聯對偶極工的「就句對」(也叫句中對)也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傳誦不衰。

陸遊《夜泊水村》: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這首詩的頷聯是寬對,頸聯半工半對,但語言流暢,用典精當,國讎未報,壯士空老的激憤之情躍然紙上。這也是《紅樓夢》裡林妹妹所說的「連平仄虛實都使得的奇句」。

初學者,最好先在工對上下點工夫,把各類詞性搞清楚,把對仗基礎打好,然後再學寬對。寬對要做好,是很不容易的。寬對雖然修辭美、整齊美不如工對,但它更講究寓意深刻、比喻恰當、形象生動、語言流暢。寬對好不好,有兩條判斷標準,一是能否被當代人認可是對仗句,二是能否成為可流傳的精句。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見解,不足為信。不過寬對比工對不是容易了,而是更難了。我們初學者,如用了工對,還有標準可對照,如果因對仗不工,又無力選到合適的詞,然後自己放寬了標準,說是寬對。可這個寬對至少還要得到編輯的認可。如果是為消遣、自樂,當然可以天馬行空,無所顧忌,自己滿意喜歡就好。其實能把自己的作品和別人分享,且能得到別人的欣賞,無關名利,是獨樂樂變成眾樂樂。

如果還能給別人帶來某些啟發,某些美的享受,應是詩者最大的成就。作品影響到的人群愈大,作者的成就感愈大,影響的年代愈久遠,作品的質量愈高。我覺得這是詩人的價值和使命之一。

秦敬國老師授權發布

配 圖 來 自 網 絡

喜歡就:點讚、在看,分享給朋友們,謝謝了

相關焦點

  • 網絡詩詞格律檢測大調查
    前兩日整理了一些關於如何區分平仄的基本知識受到網友的收藏與點讚,截至今日閱讀量約有兩千五百多。這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我繼續為各位熱愛詩詞的網友帶來更多的原創內容。在此表示感謝。同樣陸續收到了些「負面」的反饋,今天我們就來談論這樣的觀點。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格律詩作入門知識系列十六
    格律知識系列講課資料(十六)近體詩創作的布局   什麼是詩詞創作上的布局?布局就是在詩詞主題確立後,將選取的相關素材根據深化主題、表現內容、營造意境的需要,進行恰當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詩詞中的各個部分有機地聯繫起來一,形成一篇完整的詩歌作品。  一首詩詞的布局,在確立主題以後,就要有一個選材、安排的初步打算。但是這種布局,往往並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反覆比較、不斷深化構思中完成的。
  • 【詩詞方舟總176期 】|| 格律詩詞精選63期
    格律詩詞63期精選展|| 父愛如山【 詩詞方舟】||  吳珍君詩詞精選【16首】【 詩詞方舟】|| 吳珍君詩詞精選【18首】【詩詞方舟總159期】|| 吳珍君詩精選【詩詞方舟總174期 】|| 董現甫詩詞精選【詩詞方舟總173期 】|| 格律詩詞精選62期【詩詞方舟總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古典詩詞的合法性與優先性,就建構在平仄格律的基地之上,平仄格律是舊詩最根本的形式依託,也是傳統詩詞精髓和特徵的體現。取消平仄格律,就是在徹底殲滅中國古典詩詞。中國詩中平仄格律,在擅長之人手中,不僅不是包袱,還是優越性的證據。也就是說,中國古典詩詞必有格律,舍平仄格律必無詩詞。很多人呼籲「舊體詩現代化」,其實不少就是在瞎搞。
  • 不懂詩詞格律韻字就不要寫詩詞,這種觀點對不對的文化誦讀
    不懂詩詞格律呢,也可以寫詩啊,只是不入流的詩啊。有很多朋友寫的詩,無論是用哪種平仄格律衡量都不合格。那麼為什麼不懂詩詞格律?還有激情去寫詩呢?這就要追逆到中華民族的詩源。在古老的中華民族中,雖然有很多人不會寫詩,但是他們十分喜愛詩歌,詩詞。
  • 詩詞課堂|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
    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格律是詩詞格律的簡稱,是指詩詞的格式和規則,就是詩詞形式上的規矩、規範。一般包括字數、平仄、押韻、對仗等。格律是詩詞的門面,但同時也應該是其靈魂所在,不合規矩的詩詞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詞。比如京劇講究京字京韻京白,其它地方戲也各有其講究一樣,否則就會被認為不倫不類。一首古體詩捧給讀者,其首先要看的就是格律(古風也有基本要求),然後才是其內容。格律不合會直接影響到讀者特別是專業人士的深入度,更難以登上大雅之堂。詩詞學會作為專業組織,格律是最基本的要求,應該嚴格遵循,進而繼承和弘揚。
  • 竹韻江蘇--格律詩詞(44)
    老師簡介:朱文開,筆名淡泊軒主,男,1956年出生,江蘇興化人,退休教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江蘇省詩詞協會會員,竹韻江蘇詩社顧問,興化市詩詞協會會員,《春苗》詩社編委。酷愛詩詞,勤於創作,作品散見於有關刊物。
  • 詩詞從0入門⑦:孤平、三連平、三平調分別是什麼,寫詩詞的大忌
    詩詞從0入門⑦:「孤平」與「三連平」前節回顧:在之前的章節中,咱們講了近體詩(格律詩)寫作時的平仄規則,總結來說,就是:句內平仄交替、對句平仄相對、鄰句平仄相粘。關於「孤平」的定義,主要分兩個派系,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一派是以王力為代表人物,具體主張是:在格律詩句中,一句詩除去韻腳外,如果只有一個平聲字,並且沒有和韻腳相連,那麼這個句子就犯了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就是犯了孤平,王力的主張,是現在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的。
  • 草堂詩社格律詩詞社課第41期
    草堂詩社格律詩詞社課第40期草堂詩社格律詩詞社課第39期草堂詩社格律詩詞社課第38期草堂詩社格律詩詞社課第37期草堂詩社格律詩詞社課第36期>草堂詩社格律詩詞社課第35期草堂詩社格律詩詞社課第34期草堂詩社格律詩詞社課第33期草堂詩社格律詩詞社課第32期
  • 「「賤」說詩詞」田為,讓詞的格律規範起來
    大家都知道,詩詞格律是中國古典詩詞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集合。詩的格律產生於南北朝,規範於唐中期。那詞的格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規範的呢?具體的故事可參考之前《賤說詩詞》的「並刀如水」「柳」有詳細的介紹,此處暫且不談。除了周邦彥外,還有一個善琵琶、通音律的田為,此人才思敏捷,詞善寫人意中事,雜以俗言俚語,曲盡要妙。潛心於詞整理、創製新舊詞調和自己的創作實踐,對詞的法度和形式作了更多的規範,開啟了追求詞之格律嚴謹的先河。
  • 【格律詩詞周刊】總第315期
    【格律詩詞周刊】第297期【格律詩詞周刊】第296期>【格律詩詞周刊】第294期趙海彬,熱愛詩詞。作品曾在《詩詞世界》,《詩詞報》,《榆林詩詞》,《雅風》,《中國詩詞月刊》,《詩國》,《詩潮》,《詩刊》,《子曰》,《中國詩賦》,《友聲詩詞》,《少陵詩刊》,《遼海詩詞》,《九州詩詞》,《澳門市民日報》上發表。
  •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很多人現在寫古典詩詞,墨守成規,嚴格遵守格律、平仄,認為這是一成不變的。其實在詩歌的演化過程中,都是在不斷的推陳出新。楚辭、漢賦慢慢演化為唐詩、宋詞、元曲,每個時代都在進步。所謂格律詩、宋詞等,一定是有人創新,後人認為寫的很好,才會去模仿,然後形成固定的模式,如果我們照搬照抄,就相當於固步自封。
  • 詩詞從0入門:關於四聲,古詩發音與普通話的區別
    這是一個讓初學者從0入門,學習寫古詩的專欄,共15個章節,由淺入深講解,歡迎收藏在前一篇開題文章中,我們講到,詩的分類大致可以按照時間節點來分:唐朝以前,那種不拘長短,不限平仄,無需押韻的詩詞,統稱為:
  • 格律之上的詩詞手法——用標題去除時尚,用成句凸顯意境(附例)
    當然,只是探討——能夠在一首作品中既遵守格律,又說清楚內容,還有意境拔高,本身就已經是高手了。你的作品,展示就可以了,修改提升更多是趨向情感表達,非他人可以真正指點。另外再聲明一次,雖然本人講格律,有專欄,但是本人對古詩詞、格律詩詞的態度是一貫的,那就是平仄格律只是近體詩工具,僅此而已。我們學習格律的目的,是了解使用這套工具,而不是讓它成為我們的鐐銬。
  • 詩詞從0入門③:押韻,一文讀懂詩詞押韻、步韻、出韻等知識點
    詩詞從0入門第三課:押韻前節回顧前面的兩節內容,我們主要講了詩詞中的四種聲調、106部《平水韻》表,以及平仄的定義與使用。這些內容是詩詞的基礎,非常簡單。今天,我們主要來講另一個詩詞的重要基礎——押韻,簡單且重要的知識點。
  • 一場詩會聚集四代師生 東陽市詩詞楹聯學會「詩教」成果豐碩
    從市詩詞楹聯學會的統計數據可知,學會會員中年齡最高的已經89歲,最年少的才12歲,平均年齡為51歲。在此之前,隨著學會前身——創辦於1984年的北溟詩社社員逐漸老去,而新的力量補充極為緩慢,學會會員的年齡結構一直在「老齡化」邊緣徘徊。市詩詞楹聯學會原會長嚴梅蘭從2016年起就積極舉辦詩詞創作知識講座、組織詩詞採風活動。
  • 鄭清健《略談哲理詩》——在上海格律詩詞社群講課
    而且,人要心靈澄明,就得時時補充新知識。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最新最高境界。二、清朝張英寫的戒子弟:」千裡傳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本詩即事說理。詩人張英在京城當官,某日收到湖南家鄉寄來的一封書信,說他家人為三尺屋地與鄰人爭執,希望他利用權勢出面打贏官司。詩人看完信後,寫了一首詩寄回去,平息了一場風波。
  • 臨江仙·十六年讀書苦,芸芸百姓農民淚,中華詩詞格律規範文化誦讀
    詩詞原創,中華詩詞格律規範作品。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讚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