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情緒這東西,你越是想要壓制它,它反而來得越發洶湧。
當你臨近崩潰之時,不妨給自己一個相對獨處的空間,好好地發洩一下,之後你就會發現比把事情埋在心底難受要好受許多。
哭,不丟人,不敢哭,才丟人。
看了燒腦的電視劇《想見你》,記得裡面有這樣一段話:不管你跟自己說過多少次,不要哭,不能哭,但眼淚,還是會就這樣自己掉下來,也許這樣的感覺就像海浪一樣。
是啊,成年人世界裡情緒的突然崩潰,可能只是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說不上來到底為什麼,反正就是莫名其妙的不開心。
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菜根譚》摘錄的那句:「心無物慾 ,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讓我印象深刻,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內心假如不被物慾所蒙蔽,他的心情就會像秋天的碧空和平靜的大海那樣開朗;對於一個平日閒居無事的人來說,假如有琴書陪伴,就會生活得像神仙一般的逍遙自在。
讀過《菜根譚》,就知道這是以一部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採用語錄體,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
從結構上看《菜根譚》,內有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
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鍊才能獲得」。
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或許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講得是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婿,大女婿是賣傘的,二女婿是賣鞋的。
開始,每逢天晴,她便為大女婿發愁,擔心他的傘賣不出去,而到了下雨天,她又開始擔心二女婿,怕沒有人來買鞋,這樣一來,她整天愁眉不展,悶悶不樂。
鄰居知道她的心事以後,就勸她,你為什麼不這樣想:天晴時大家都爭著買二女婿的鞋,下雨時大女婿的傘就成了搶手貨,多好。
老太太接受了鄰居的苦勸,她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從此愁眉舒展,人也精神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既不同的思維方式對人的情緒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我們把趨向正面的思維方式稱為利導思維,它的意思就是凡事要多向光明的方面、積極的方面去想、去轉化。
所以,如果我們遇到有不開心的事情,覺得自己想不開的時候,不妨換一種想法,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加油,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