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那些《哈利·波特》迷長大後,仍在夢想著霍格沃茲
外媒稱,有那麼一代年輕人,如今年齡接近30歲,但是仍在夢想收到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揮舞著魔棒,擺脫令人失望的「麻瓜」成年人生活。
據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7月21日報導,自J·K·羅琳出版哈利·波特系列的結局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以來,已經過去了12年。許多少年等到了那個結局,這是他們那個時代的一個重大事件。
在全球銷量超過了5億本之後,羅琳成為文學歷史上版稅收入最高的女作家。在倫敦,人們可以前往華納兄弟影業旗下的哈利·波特片場,去發現那些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在日本和奧蘭多(美國),有哈利·波特主題的遊樂園。甚至有一部戲劇講述的是《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結局20年之後的故事。
粉絲卡洛塔·馬丁內斯說:「這部戲劇作品是完全的愛好者雜誌。它是這部魔幻小說的延續,但也存在一些風格不一致的毛病。角色的反應就如同是粉絲的反應。」儘管她是死忠粉,但仍懂得區分生意和魔法。她在即將完成建築學學習的時候,將那個魔法世界的建築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由此可見她對哈利·波特的熱愛。
由大衛·海曼擔任製片人的同名電影是點燃這個魔幻故事的炸藥。最初幾部小說在當地取得了成功,但在2001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電影上映以後才讓它聲名鵲起。甚至後來的奧斯卡得主阿方索·卡隆也被這個項目吸引,執導了系列電影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所有的成功模式都會給後來者造成影響。就像甲殼蟲樂隊對樂壇進行了某種意義上的轉變一樣,企業在《哈利·波特》的成功模式上看到了一種壓榨青少年熱衷某事物的欲望的理想方式。
歷史老師安德烈婭·奧多涅斯找到了這部魔幻小說的積極要素,說:「它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小說,但它非常輕快的風格對於孩子來說是很有益處的,可以鼓勵他們喜歡上閱讀。」閱讀《哈利·波特》的年齡非常接近孩子發展閱讀愛好的階段。
所有被提問過的人都承認,雖然時間流逝,但感動常在。奧多涅斯表示:「對我來說,它在我上學的時候幫助很大,因為我的同學並不都是友善的。」粉絲比阿特麗斯·普利多說:「多虧了我對《哈利·波特》的熱愛,我才擁有我生命中最好的那些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