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扒美國疫情九大真相:去年「電子菸疾病」真相至今未公布

2020-12-06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央視網

截至5月11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134萬,死亡人數已超過8萬,白宮工作人員也未能倖免於難、接二連三確診。面對疫情,美國應對混亂,對自己的問題視而不見,卻一直四處甩鍋推責,甚至不遺餘力大肆污衊抹黑中國。關於疫情,美國究竟隱瞞了多少?央視新聞扒出了這九大真相。

疫情究竟何時暴發?

新冠病毒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1月21日,美國報告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 不過,近一年前,美媒就曾報導過維吉尼亞州暴發了不明原因呼吸系統疾病。另有一些在去年被診斷為流感的患者,後來體內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抗體。

真相一 :裝聾作啞 瞞天過海

美國廣播公司(ABC)2019年7月12日就曾報導維吉尼亞州維吉尼亞州斯普林菲爾德的「綠色春天」(Greenspring)退休人員社區暴發了一種致命性疾病。患者症狀包括「發燒、咳嗽、渾身疼痛、氣喘、聲音沙啞和全身無力」等。有的患者症狀是劇烈咳嗽,也有人出現了肺炎症狀。該社區63名社區居民、19名工作人員感染。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找出到底是哪種病原體引發了這次疫情。

真相二:魚目混珠 混淆視聽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縣政府公共衛生部門4月21日公布的檢測報告顯示,早在2月6日當地就有人死於新冠肺炎,而美國官方2月29日才報告首例死亡病例,當時這名死者被誤認為死於流感。該縣行政長官傑弗裡·史密斯近日接受採訪時說,新確認的最早新冠死亡病例表明,新冠病毒在今年1月甚至更早就已開始在加州傳播。

美國新澤西州貝爾維爾市市長麥可·梅爾哈姆日前表示,他認為自己去年11月就感染了新冠病毒。當時醫生診斷他得了流感,可後來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結果呈陽性。梅爾哈姆稱,他身邊也有很多人曾在去年11、12月生病且症狀嚴重。

3月11日,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承認,美國確實有一些「流感」死者實際感染的可能是新冠肺炎。美國疾控中心報告顯示,美國2019—2020流感季始於去年9月29日。

應對疫情混亂不堪

面對疫情,川普政府猶豫不決,錯失良機,儘管美國情報界、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政府衛生官員都曾多次發出警告,川普全部當作耳旁風。9日,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都批評現任總統川普的疫情應對是「混亂的災難」。

真相三 :猶豫不決 錯失良機

美國《紐約時報》4月11日刊髮長文,公布了數位政府前任和現任官員的採訪內容和多位專家的長達80頁的電子郵件記錄,指出雖然美國情報界、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政府衛生官員都曾多次發出警告,但川普一直刻意淡化新冠疫情危機,導致疫情應對不力。

從1月初,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部分區域「封鎖」建議,到1月29日,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發布言辭激烈的備忘錄,稱「美國可能有數十萬人死亡」,再到2月末,美國高級公共衛生官員提議是時候採取關閉學校、在家辦公等應對措施,川普政府的態度始終是未採納、未重視、未實施。

真相四:聽風是雨 病急亂投醫

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川普多次推薦各種冒險療法。

4月7日在記者會上再次推薦抗瘧疾藥物羥基氯喹。隨後,巴西的氯喹試驗被叫停,瑞典的醫院被警告不要對新冠肺炎患者使用該藥物,美國心臟病學醫學團體敦促醫生注意該藥物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具有「潛在嚴重副作用」,甚至美國中情局對內部員工發出用藥警告。

推薦各種療法還不夠,4月23日川普又語出驚人,稱向體內注射消毒劑或許可以消滅新冠病毒。結果引發美國上百人電話諮詢注射消毒劑是否有助於新冠肺炎治療,醫學專家和消毒劑企業不得不緊急闢謠。

四處尋找「替罪羊」

隨著疫情越來越嚴峻,川普政府開始瘋狂甩鍋推責,一邊批世衛組織反應遲緩,未盡職責;一邊編造各種匪夷所思的謊言,炮製「中國實驗室病毒起源」論,大肆污衊抹黑中國,甚至為各種攻擊言論,早早編好了「劇本」。

真相五 :無中生有 炮製陰謀

美國獨立新聞網站「灰色地帶」4月20日刊發題為《川普散播的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實驗室的陰謀論如何被炮製》的文章,揭露美國保守派記者與美國政府打配合,企圖將空穴來風的陰謀論「坐實」的全過程。

文中揭露,1月26日,反華急先鋒記者比爾·格茨在《華盛頓時報》散布有關「病毒可能來自武漢實驗室」的陰謀論,消息採用了右翼人士無依據說辭,並引用受美國中央情報局資助的電臺消息,隨後遭到科學人士一致駁斥。陰謀論者仍不死心,4月14日再次刊發類似報導,「斷章取義」地引用美國國務院電報內容,再配合美國政客推波助瀾,企圖將陰謀論「兜售到國際舞臺」。報導指出,川普政府對這一陰謀論的運用,和當年小布希政府散播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虛假消息異曲同工。

真相六:統一口徑 惡意中傷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稱,共和黨參議院全國委員會向競選機構發送了一份長達57頁的備忘錄,建議共和黨候選人通過積極攻擊中國來應對新冠疫情危機,並煞費苦心地為他們提供「攻略」和相關問題的「標準答案」。

該備忘錄提供了三種主要攻擊中國的套路:一是污衊「中國掩蓋真相導致病毒蔓延」,二是指責民主黨人「對中國態度軟弱」,三是強調共和黨人將「因中國導致了此次疫情的傳播而推動對中國的制裁」。

真相七 :威逼脅迫捏造檔案

川普政府高官此前曾施壓美國情報部門,要求其尋找證據證明「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但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辦公室於4月30日在官方網站上發布聲明稱,「情報界同意科學界的廣泛共識,即新冠病毒並非人造,也未經過基因改造。」

還有據稱來自「五眼聯盟」的情報指稱中國隱瞞疫情真實數據,但「五眼聯盟」對此並不認帳。「五眼聯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不太可能」由實驗室發生的洩漏事故造成。

真相八:「退群」成癮蓄謀已久

4月初,川普批評世衛組織「對危機反應遲緩」,稱該組織「以中國為中心」,並威脅暫停向該組織繳納會費。4月14日,川普宣布美國暫停向世衛組織繳納會費。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回應稱:「請不要把新冠病毒政治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對此評論,川普早已「蓄謀」數日,美國政府停繳會費的舉措是其針對國際多邊組織採取的一系列行動中的最新一個。實際上,截至今年3月31日,美國拖欠2019年世衛組織的會費有一半以上,2020年會費尚未支付。詳情戳

暗黑歷史 劣跡斑斑

美國自身在管理實驗室方面問題重重。根據《今日美國報》的報導,自2003年以來,美國實驗室發生了數百起人類意外接觸致命微生物事故。去年7月突然關閉德特裡克堡生物基地,基地所在地區隨後暴發了莫名其妙的電子菸疾病。

真相九 :化武基地 疑雲重重

2019年7月,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突然下令臨時關閉位於馬裡蘭州的德裡特裡克堡生物基地。隨後,附近地區暴發了莫名奇妙的「電子菸疾病」。

「電子菸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嚴重的呼吸短促、胸痛、嘔吐、發燒和疲勞等症狀,有些患者需要在重症監護室配合呼吸機治療。截至2020年2月18日,美國疾控中心共報告2807例「電子菸疾病」病例,其中68例死亡。但導致該疾病暴發的原因,至今未明確公布。

3月10日,白宮請願網站「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發起一條請願帖,要求美國政府公布去年7月關閉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的真正原因,以澄清該實驗室是否新冠病毒的研究單位,以及是否存在病毒洩漏問題。

據《紐約時報》報導,76年前,美軍曾選擇德特裡克堡作為秘密發動細菌戰的地點。多年來,它一直是中情局隱秘的化學實驗和精神控制實驗基地。美國疾控中心以「國家安全原因」為由,拒絕公布其相關信息。但報導指出,暫停的實驗室研究中,涉及某些已被政府認定為「對公眾、動植物健康或動植物產品構成嚴重威脅」的毒素。

相關焦點

  • 電子菸的真相,看看人大代表怎麼說
    而今天是第33個世界無菸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青少年遠離傳統菸草產品和電子菸」,也特別強調了要讓青少年遠離電子菸。所以小U也要給電子菸扒扒皮,讓大家看看關於電子菸的真相。真相一國內一千萬人使用電子菸,多數為年輕人在全球控制捲菸的背景下,一些商家打著「戒菸」、「替煙」等旗號大肆宣傳電子菸產品。2019年新華網有報導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使用電子菸的人數約在1000萬,使用電子菸的人群主要以年輕人為主。
  • 真相!起底美國去年被關閉的生物研究基地 如此重要基地突然關閉卻...
    真相!起底美國去年被關閉的生物研究基地 如此重要基地突然關閉卻不願公開原因是有什麼貓膩?提及這個基地,外媒在顯眼位置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美國政府進行最黑暗實驗的中心。」美國疫情,關於該基地的謎題重重。為何能言善辯的美國政客至今仍不擺出事實自證清白?中國日報新媒體推出三期深度長文,起底德特裡克堡裡的「貓膩」。
  • 美國疫情的幾個可疑之處,時間線上一環扣著一環,真相到底是什麼
    昨天,國內新增141例確診病例,大陸地區新增確診病例為78例,大部分為輸入性病例,連日來,國內輸入性病例持續走高,這加大了大家對於國內、國際疫情的擔憂,要知道,國內輸入性疫情是國際疫情的投射,國內輸入性疫情加重說明國際疫情仍然沒有控制住的傾向,這其中,美國的疫情更顯突出。
  • 英國衛生部最新揭示電子菸8大真相
    最近,英國政府官網發布了一篇名為《有關電子菸的8大真相》的文章,指出了人們對電子菸的一些常見誤解,並主張科學認知電子菸。  基於對電子菸的長期科學研究,2018年,英國開始允許在醫院出售電子菸,並為患者提供電子菸休息室,以鼓勵菸癮患者從傳統菸草向電子菸轉換,最終戒斷吸菸。
  • 只知電商平臺被禁止銷售電子菸,你可知電子菸的真相?
    消息一出,引發網友熱議,其中部分網友存疑:電子菸真的對身體有害嗎? WH告訴你電子菸的真相! 電子菸在2003年開始興起,最早在美國流行。
  • 美國水手突然披露真相:美國疫情才是最早的……
    美國航母起火是「焚燒證據」?水手曝光真相:美國疫情最早開始……截止7月20日,美國國內疫情仍然十分嚴重,目前累計確診人數已經達到了3898550例,單日新增65279例,累計死亡病例143289例。然而由疫情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同樣讓美國不堪其擾,日前,美國的一艘兩棲攻擊艦——好人理察號莫名起火,大火連燒數日,即使已經動用了大批消防員,該艦艇的損傷程度依然十分嚴重。
  • 美國電子菸肺病是新冠肺炎?新一輪電子菸謠言大較真
    一是得出美國電子霧化肺病是不是就是新冠肺炎呀,各州爆發,還有死亡,患病症狀都很像。你看,美國去年就爆發了,所以,這鍋是美國開始的。 如果你這麼想,我們覺得,你可以納入五毛黨。
  • 起底美國去年被關生物研究基地 附近患癌居民數量驚人
    美國疫情,關於該基地的謎題重重。為何能言善辯的美國政客至今仍不擺出事實自證清白?中國日報新媒體推出三期深度長文,起底德特裡克堡裡的「貓膩」。疫情以來,德特裡克堡生物基地(Fort Detrick)這個冷門詞彙頻頻被提及。
  • 美國電子菸走向規範化,「下一站」是中國?
    文 | 曾響鈴來源 | 科技向令說近日,有關電子菸的相關新聞再上頭條,據央視新聞報導,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繼續推動電子菸監管工作深入開展,構建電子菸監管的長效機制,嚴防電子菸市場亂象死灰復燃,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
  • 吸電子菸就健康了?真相其實是……
    因此,讓青少年認識吸菸的危害,遠離菸草和電子菸是控煙的關鍵。在電子菸剛出現的時候,作為香菸的替代品,很多人將其傳成了可以用作「戒菸」的工具。但研究表明,吸食電子菸對身體產生的傷害無法避免。吸食電子菸的年輕人出現的動脈僵硬和血管損傷與傳統菸民相似,另外有證據表明,使用電子菸與使用易燃菸草製品對心血管的相關損傷並沒有有效減少。
  • 牛津詞典2016年度詞:「後真相」
    川普贏得2016美國大選。  牛津詞典日前公布「2016年度英文詞彙」為「後真相」(Post-truth),意指「相對於情感及個人信念,客觀事實對形成民意只有相對小的影響」。  「後真相」的初始含義是指「當真相被披露後」。美國《國家》雜誌1992年在一篇針對海灣戰爭的文章中使用該詞,並賦予「情緒的影響力超過事實」的語義,此後這一含義成為主流。
  • 尼古丁鹽發明人:用科學標準重新定義電子菸
    爭議不斷的電子菸電子菸如今火遍全球,但也爭議不斷。圍繞電子菸最大的爭議,就是該產品對青少年的誘惑。也正因此,各國禁令頻頻出臺。美國宣布限制銷售「甜味」電子菸產品,泰國將電子菸列入違禁品,攜帶、使用、銷售均是違法行為,日本禁止銷售含有尼古丁的電子菸……根據全球菸草控制研究院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已經有98個國家和地區出臺規定監管電子菸的生產銷售。
  • 不願正視疫情的「鴕鳥」?蔡英文處心積慮隱瞞真相,卻遭臺媒補刀
    但臺當局的戲還沒演多久,島內疫情的真實情況就被臺媒公之於眾。在臺灣最近的一次新型冠狀病毒大篩查中,數千名受調查者裡,體內有病毒抗體的人數佔到相當一部分。臺灣想必是在跟隨美國的腳步,實行「不檢測,就沒有確診人數」的鴕鳥戰術,其抗疫模範的美夢時至今日終於被真相的重錘擊碎。
  • 盤點喝茶的九大真相
    今天,杯小茶整理了關於茶的九大真相,看看你認為的,是不是真有那麼一回事?紅茶確實在所有茶裡,屬於比較溫和的一類,這得益於它在製作時,發酵讓一些有收斂性的物質發生了氧化和分解,對腸胃的刺激也就降低了。中科院也曾為大家科普,茶對身體的作用不在於治療疾病,而是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減少患病的風險。因此,大家需要保持喝茶的習慣,和輕鬆快樂的心態,如果身體有不適,還是要及時去醫院弄清狀況。所有的茶,都是採摘茶樹上的鮮綠葉片,經過一定加工工藝製成的。
  • 調查:2020年美國青少年使用電子菸人數大幅減少
    美國青少年使用電子菸人數大幅減少中新社休斯敦9月9日電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9日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青少年(學生)使用電子菸的人數大幅減少。調查結果顯示,使用電子菸的青少年(學生)人數較2019年減少了約180萬人。報告稱,今年約302萬高中生和55萬初中生表示在過去30天裡使用了電子菸。2019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美約411萬高中生和124萬初中生表示在過去30天裡使用了電子菸。
  • 新冠疫情並未對電子菸公司產生顯著不利影響
    自去年夏天發生電子菸健康危機以來,此類公司的銷售額經歷了較大幅度下降之後, 一直在反彈,同時, 據報導,儘管COVID-19的爆發可能對消費者行為和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但銷售額已基本恢復正常。總部位於西雅圖的數據分析公司Headset發現,其追蹤的美國的四個市場(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內華達州和華盛頓州)在電子菸健康恐慌爆發後,市場份額均出現了下降。下降趨勢在去年的9月底到10月初趨於平穩。然而, 自從COVID-19爆發以來,一些生產和銷售電子菸的公司表示,即使COVID-19是與呼吸系統有關的疾病,可能會造成銷售額的下降,但消費者並沒有減少對此類產品的購買。
  • 政策大限、疫情大考,雪上加霜的電子菸行業如何求存?
    今天是2月12日,疫情還在延續,疫情對於各個行業的影響也仍在擴大。2019年一度凌佔創投界風口的電子菸行業,受疫情的影響再一次感受到了市場的涼薄。然而就在各電子菸品牌大力布局線下零售渠道的時候,疫情的到來,直接釜底抽薪式拖住了各大電子菸品牌搶佔線下渠道的步伐。不過今天也有一則對於電子菸的利好消息。
  • 《後真相時代》:當真相被操縱利用,我們該如何獲取真相
    一、什麼是「競爭性真相」《後真相時代》中提到了一個藜麥的案例。產於南美安第斯山脈的藜麥是玻利維亞和秘魯當地人民的主食。藜麥不含有麩質,富含鎂、鐵等等多種微量元素,而且比其它種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質,以及人體無法獨自生成的所有胺基酸。美國宇航局(NASA)稱藜麥是地球上營養最均衡的食物之一。這讓很多腸胃疾病患者和素食者視藜麥為黃金食物,也讓很多歐美消費者趨之若鶩。
  • 前瞻電子菸產業全球周報第65期:扛不住!美國電子菸巨頭Juul正計劃...
    但Juul新聞發言人周四表示,目前還未就裁員做出最終決定,公司還將繼續評估。這並非是Juul近來首次裁員。今年4月,有媒體就爆料Juul開啟了一次裁員,當時該公司的員工數量在3000人左右。高盛方面有分析師稱,Juul美國市場份額已經從2018年的75%下降至目前的58%;截至8月8日的四周,Juul美國零售銷售額同比下滑33%。
  • 央視終於給出真相了……
    央視新聞最近在網上和微信朋友圈裡一直瘋傳著一個視頻,視頻裡一位正在賣葡萄的中年人說了這麼一段話:現在的無核葡萄都是沾了避孕藥,才變成無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