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是最受答主歡迎的,可能與是中國作家劉慈欣有關。這套小說包含了《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其中《三體》獲得2015年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我是看完了的,幾乎是一口氣,特別是第二部《黑暗神林》,從晚上9點一直看到第二天凌晨4點過。
第二名是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阿西莫夫還有《機器人》系列也是名列前茅,不愧是科幻小說的三巨頭。基地系列分別是:《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
第三名是儒勒·凡爾納的「海洋三部曲」,包括:《格蘭特船長的女兒》、《海底兩萬裡》、《神秘島》。大多數答主都承認這基本書是他們的啟蒙之作;最難能可貴的是,書中所預言的科幻技術現在基本已經實現。
第四名「反烏託邦三部曲」,這個系列比較奇特,因為一般的幾部曲都是同一作者的作品,這三部作品是三個作者的作品,分別是葉.扎米亞京的《我們》、阿道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喬治·奧維爾的《1984》。其中以《1984》名氣最大,影響最深遠。這三本書可以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政治小說。
第五名「海伯利安」系列,這個可以算作入門必讀的系列了,共有四本:《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隕落》、《安迪密恩》、《安迪密恩的覺醒》。這本書在國內出版過程中有些小插曲:2012年讀客圖書和江蘇文藝出版社引進發行《海伯利安》四部曲,將原四部曲拆分為8本,喪心病狂呀,可以多賣四本呀,然後還沒完,更喪心病狂的是譯名:《當人類決戰機器人1:海伯利安》、《當人類決戰機器人2:海伯利安完結篇》、《當人類決戰機器人3:海伯利安的隕落》、《當人類決戰機器人4:海伯利安的隕落完結篇》、《當人類決戰機器人5:安迪密恩》、《當人類決戰機器人6:安迪密恩完結篇》、《當人類決戰機器人7:安迪密恩的覺醒》、《當人類決戰機器人8:安迪密恩的覺醒完結篇》。「當人類決戰機器人」,哎,我就是受害者,當時買了前兩本。
後來:不料此版本前兩冊一推出便因其雷人的封面和書名遭到了眾多科幻迷的一致吐槽。為了表示誠意,安撫死忠粉的情緒,讀客最終做出了妥協,並主動承擔了大量的損失,毅然中止了2012版本的《海伯利安》系列出版計劃。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對這套經典作品進行了重新的定位和包裝,對內文進行了更加嚴格的校訂修改,更得到了美國著名插畫師加裡·魯道爾(Gary Ruddell)的特別授權,將他為《海伯利安》系列特別手繪的原畫(曾獲得雨果獎最佳封面提名)高價買回,作為新版本的封面。2014年末,讀客圖書終於與吉林出版集團合作推出了全新版的《海伯利安》四部曲,更有供收藏的黑盒套裝,其中特別收錄了作者本人親自授權、傳說中的"海伯利安5"--軌跡獎最佳中篇《螺旋的遺孤》。(引自360百科)
第六名《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有五本,分別是:《銀河系漫遊指南》,《宇宙盡頭的餐館》、《生命,宇宙及一切》、《再見,多謝你們的魚》、《基本上無害》。怎麼說呢,這是一套很特別的科幻小說,他融合了喜劇這個元素,這在其他科幻小說裡是很少見的,甚至是絕無僅有的。
第七名「太空漫遊四部曲」,這個系列被人熟知估計是因為一部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遊》,四部作品分別是:《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幾乎所有推薦的答主都只推薦了第一部,後面的確實沒有第一部驚豔。不過,《2010:太空漫遊》中引入了中國元素,虛擬了一個中國製造的太空船錢學森號,並且戲份還不小。
第八名「安德系列」這個系列偉大的原因:奧森·斯科特·卡德是唯一一個在星雲獎(1985,安德的遊戲;1986,死者代言人)和雨果獎(1986,安德的遊戲;1987,死者代言人)都連續兩年獲獎的作家,並且靠的是同一系列。雨果獎歷史上除了奧森·斯科特·卡德,也只有洛伊斯·比約德(1991,貴族們的遊戲;1992,貝拉亞;同屬「邁爾斯系列」),星雲獎歷史上除了奧森·斯科特·卡德,也只有弗雷德裡克·波爾(1976,人變火星人;1977,通向宇宙之門)「二連莊」,足見安德系列的偉大。現在大家覺得這個系列不好,不知是不是因為電影《安德的遊戲》拖了後腿。
第九名「機器人系列」提出了「機器人學三定律」,算是為後世樹立了標杆。其中《我,機器人》被拍成了同名電影,也是威爾·史密斯的代表作之一了。
第十名「沙丘三部曲」,由《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之子》構成。沙丘系列小說以弗蘭克·赫伯特為起點,他創作了六部小說,剛剛提到的三本,俗稱大沙丘三部曲。沙丘系列還有第二個三部曲:《沙丘神皇》、《沙丘異教徒》、《聖殿:沙丘》,寫完這六部弗蘭克·赫伯特不幸逝世,他的沙丘小說就此終結了。不過我們還是幸運的,它的兒子布萊恩·赫伯特發現了一部題為《沙丘:7》的草稿,於是跟朋友凱文·J·安德森一起合作創作了《聖殿:沙丘》的續集,分別是:《沙丘獵手》、《沙丘的殺蟲》,然後根據父親留下的創作筆記和大綱,又寫了兩部穿插在大沙丘三部曲之間的英雄小說:《沙丘的保羅》《沙丘的風》。在最初整理弗蘭克·赫伯特的創作筆記的時候,他們發現要想創作《聖殿:沙丘》的續集,先要寫出一系列背景故事才行。雖然已經有了《沙丘:7》的草稿讓他們省了很多事情,但是這些額外的故事並沒有浪費,於是有了以下小說:《沙丘:阿特萊迪斯家族》、《沙丘:哈克南家族》。
在所有推薦中有幾個作者是比較有意思的,聽我慢慢道來。
P.J. Plauger:1965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專業學士(可能聽過愛因斯坦的課呢)。1969年獲得密西根州大學核物理博士學位。然後進入貝爾實驗室,直至1975年加入Yourdon公司,任副總裁。1995年創辦了Dinkumware公司,專門開發C/C++和Java標準兼容庫。他長期服務於ANSI和ISO C標準化委員會(曾任秘書長、召集人)和C++標準化委員會,他還是POSIX標準開發的積極參與者。以上的履歷怎麼看都是大神級別的程式設計師,在我們心目中的畫風:
然而《永不衰老的孩子》是他於1975年發表的科幻小說。不會寫程序的物理學家不是好的科幻作家。
馬伯庸,作家,人稱「馬親王」。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得主,作品涵蓋歷史、懸疑、文化等領域。在2005年寫了一篇意味深長的科幻小說《寂靜之城》,靈感來自奧威爾的名著《1984》和《畢業生》主題曲"Sound of Silence",發表在2005年第5期《科幻世界》。具體內容就不劇透了,越看現實正越在向小說裡的情況發展,細思極恐。
喬治 R R 馬丁:就是那個寫《冰與火之歌》,因脫稿被人詬病的喬大爺,早年可是科幻小說的一把好手,它的作品被推薦了12次,排在第18位,中後期才轉型懸疑和奇幻。
村上村樹:《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本書是村上春樹最重要的小說之一,與《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合稱為村上春樹三大傑作。小說共40章,單數20章「冷酷仙境」,雙數20 章為「世界盡頭」,這種交叉平行地展開故事情節的手法是村上春樹小說的特徵,而本書是這種特徵最典型的體現。讓人意外:每年感覺都要得諾獎的超級暢銷書作家,居然會寫科幻小說,誰說科幻小說不是主流文學呢。
午夜兇鈴:午夜兇鈴系列是科幻小說!午夜兇鈴系列是科幻小說!午夜兇鈴系列是科幻小說!我想我應該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該系列共有4本:《午夜兇鈴》、《午夜兇鈴2:復活之路》、《午夜兇鈴3:永生不死》、《午夜兇鈴4:貞相大白》。一句話劇透它是科幻小說:貞子其實就是我們這個時空程序裡的一個病毒,其本質就跟《黑客帝國》裡的史密斯是一樣的。
完整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