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說「我錯了」,這裡有幾個意思,老師還得再琢磨琢磨。
作為一個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難免會犯點錯誤。學生犯錯誤是正常的,從來不犯錯誤的學生,倒是很少見,有的只是犯了輕微的錯誤,沒有被發現而已。這裡所討論的學生的錯誤,是指如遲到、早退、上課說話、課間大聲喧譁、遲交作業或者不交作業等等,當然也包括較為嚴重的錯誤,如學生之間發生衝突打架等。
學生犯了錯誤,老師就要及時的去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去改正錯誤,防止以後再犯,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然而,學生在犯了錯誤以後,經過老師的批評教育,就能夠產生立竿見影的功效是比較困難的,往往還會出現一些反覆。雖然老師苦口婆心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明利害關係、長遠大局等等,但是學生真的聽進去了嗎?很難說。
一般情況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談話,以學生說「我錯了,我以後改正」來結束這次談話。學生說「我錯了」,是學生在內心真的就認識到錯誤了嗎?還是有其他的隱情,老師還得要認真地再琢磨琢磨。「我錯了」的背後,可能有這樣的幾種可能。
真正認識到錯誤的。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卻是最理想的結果。學生犯了錯誤以後,可能當初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錯誤本質,通過老師的開導,也可能是自己冷靜下來後的反思,讓自己的確認識到了錯誤,並且下定決心去改正錯誤。如果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問題處理起來還是比較輕鬆的。
嘴上承認錯誤,但心裡並不服氣。導致這種現象的,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學生對於自己違反的制度或者紀律要求,本身就不認可;另一種情況是學生認為老師在處理問題中有不公平現象。學生之所以口頭上承認「我錯了」,是不得已的、是「被迫」的,不願意去反駁而已。當然,有時候也可能是學生自己那樣認為的,對於老師來說,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棘手的,這就要求老師採用更靈活的方式,找到學生的「心結」所在,對症下藥。
承認錯誤只是為了儘快結束和老師之間的談話。有的同學犯了錯誤,並不能真正認識到錯誤,即使老師的諄諄教導也無濟於事。甚至有的學生,在老師還沒有開口說話,便迫不及待地「承認」了錯誤,其潛臺詞是「你別說了,說了也沒有用。」這種情況是最難辦的,這樣的學生也是最難以管理的,老師要想管理好這樣的學生,估計只能靠「感化」了,而且這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並且效果還不一定好,老師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如果大家希望讀到更多關於教育類的文章,敬請關注,進入主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