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來襲,嘴唇乾得脫皮
中秋過後,悶熱的夏天,總算過去。
秋涼當道之時,秋風每掃過一處,就多添了一層涼意。隨著氣溫的降低,空氣的溼度也下降了,秋天的乾燥逐漸顯露。
都說「一葉知秋」,但對於皮膚比較敏感的人來說,秋天最早是由他們的嘴唇感受到的——
因為這個時候,嘴唇會感覺緊繃繃,隨之乾燥脫屑,忍不住扯一下、舔一舔,火辣辣的難受。
潤唇膏是要的,但還不夠。內部的深層「補水」,不能少。
玉竹潤燥湯
取玉竹15~20克,豬瘦肉200~300克(可以稍帶一點肥肉),蜜棗兩個,生薑一片。
玉竹洗淨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開後轉小火煮15分鐘。瘦肉洗淨後和薑片、蜜棗一起加入鍋中,再煮15分鐘,即可關火,加入少許鹽調味。玉竹本身和瘦肉都可食用。
Tips:如果幹燥較甚,或想換換口味,可把瘦肉換成老鴨肉,燉湯,更滋潤。
有效潤燥,得給人體「加溼」
用過加溼器的人都知道,當水被加熱後,就會變成細膩的水霧蒸騰在空中。
同理,氣溫較高的春夏季,空氣都會比較溼潤;反之,秋冬降溫,大氣沉降,水汽也隨之降到地面而成露成霜,因此成了「秋燥」。
其實人體也會隨著季節更替發生類似的變化,秋天人體的氣機也會沉降,向上蒸騰的津液會變少。因此,到了秋冬時節,人體除了感知外界的燥,自身也會產生「內燥」。
對於那些本來體質就偏「燥」的人,津液上供得少一些,皮膚很容易變得乾燥,最需要水分滋潤的嘴唇對此是最為敏感的,從而出現唇部的乾裂脫屑。
對付燥,中醫要「滋陰」。
簡單來說,就是往我們人體這個「加溼器」裡再多倒一些「水」,以確保津液充足。
這時候就可以用上玉竹。
人體津液的生成和輸布,離不開脾、肺。肺最為嬌氣,最易為燥所傷。玉竹善養肺、胃之陰,既解了肺燥的燃眉之急,又給胃補足了陰液,以供給脾去輸布。
再配上偏於養陰的肉類食物,燉成清潤的湯水,可以養陰潤燥,解渴又潤唇。
本文來自《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