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首款神經擬態研究晶片功耗可比CPU低1000多倍

2020-12-17 DeepTech深科技

「大腦仍然是最無敵的計算設備,即便傳統計算架構在過去 70 年取得了巨大進步。與訓練人工智慧系統的通用計算晶片相比,Loihi 晶片的能效提升了 1000 倍。」英特爾高級首席工程師、英特爾研究院神經擬態計算實驗室主任 Mike Davies 在 12 月4 日的 2020 英特爾研究院開放日上表示。

2017 年,英特爾首款自主學習的神經擬態研究晶片發布,名為「Loihi」。名字取自於夏威夷海底的一座不斷噴發的活火山,每一次噴發都會擴大夏威夷島的範圍,希望其能夠通過不斷的自我學習,可以提供更加強大的人工智慧的能力。

Loihi 採用英特爾主流的 14 納米製程技術製造而成,Loihi 沒有深度學習硬體中普遍存在的浮點數和乘法累加器單元,沒有片外內存接口。和大腦一樣,所有計算都在晶片上進行,通過二進位脈衝信息和低精度信號,內存來源於晶片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Loihi 採用同質架構,將許多小神經擬態核實例化,每個核的大小只有針頭的一部分。通過將神經擬態結構從幾核擴展到幾百核,將小型的專用工作負載擴展至 CPU 或 GPU 大小的晶片,甚至還可以無縫排列這些晶片,處理方法與 2020 年初發布的Pohoiki Springs 系統一樣,它採用 768 個 Loihi 晶片,並包含了 1 億個神經元,同時 Pohoiki Beach 是英特爾神經擬態研究工作的重要裡程碑。

部分機器人工作負載顯示,Loihi 的功耗比傳統解決方案低 40-100 倍。其中包括一款自適應機械臂應用,它是一種觸覺感知網絡,能夠處理新型人造皮膚技術的輸入,還有一款應用是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工作負載,簡稱 SLAM。

在大規模 Pohoiki Springs 系統上演示了類似的搜索操作,相比 CPU 實施方法,其功耗低 45 倍,運行速度快 100 多倍。Loihi 還可以解決較難的優化問題,如約束滿足和圖形搜索,其速度比 CPU 快 100 倍,但功耗比 CPU 低 1000 多倍。

英特爾在 2015 年開始開始對神經擬態的研究,以現代神經科學理解作為靈感開發了一種新型計算機架構,適合計算和處理大腦中各種智能工作負載。

圖 | Mike Davies

Mike Davies 表示,相比傳統計算機架構,神經擬態架構完全模糊了內存和處理之間的界限。和大腦一樣,它利用的是數據連接、數據編碼和電路活動中所有形式的稀疏(sparsity)。處理就發生在信息到達時,二者同步進行。計算是數百萬個簡單處理單元之間動態交互的發展結果,就像大腦中的神經元一樣。這種新型計算機架構旨在將能效、實時數據處理速度、學習數據的效率等提升多個數量級。

以無人機為例,最新競速無人機的板載處理器要消耗大約 18 瓦的電力。對於這麼一架小型無人機來說,電力消耗過高,限制了飛行時間,充電一次只能飛行 10-20 分鐘。利用最先進的 AI 技術,無人機也只能勉強以步行的速度通過預先的編程在幾扇門之間自主飛行。它們事先接受過集中訓練,才能專心完成識別門的任務。

相比之下,玄鳳鸚鵡是一種小型鳥類,大腦僅兩克重,能耗僅 50 毫瓦。玄鳳鸚鵡的體重比無人機處理器輕 20 倍,能耗低 350 倍。在這種微薄的能耗下,玄鳳鸚鵡的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 22 英裡,還能在飛行過程中尋找食物,與其他鸚鵡交流。

Mike Davies 說到:「自然界的表現要比當前的人工智慧系統在所有維度都高出 1-3 個數量級,如速度、重量、功率、視覺敏銳度、識別的物體數量、學習效率以及智能的絕對廣度等。」

Loihi 的最新進展表明,未來的神經擬態設備,比如無人機,將可以像玄鳳鸚鵡一樣實時解決規劃和導航問題。

短期內,由於成本問題,該技術要麼僅適用於邊緣設備、傳感器等小規模設備,要麼僅適用於對成本不敏感的應用,如衛星、專用機器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存技術的創新能夠降低成本,讓神經擬態解決方案擴大適用範圍,運用於各種需要實時處理數據但受限於體積、重量、功耗等因素的智能設備,神經擬態計算的前景非常廣闊。

相關焦點

  • Intel首款神經擬態晶片Loihi:功耗可比CPU低1000多倍
    與訓練人工智慧系統的通用計算晶片相比,Loihi晶片的能效提升了1000倍。」英特爾高級首席工程師、英特爾研究院神經擬態計算實驗室主任Mike Davies在12月4日的2020英特爾研究院開放日上表示。2017年,英特爾首款自主學習的神經擬態研究晶片發布,名為「Loihi」。
  • 神經擬態晶片上線,已超過傳統CPU的1000倍
    前言:今年年初,蘋果正式告別了英特爾,其在今年後半年首次推出了ARM架構的自研晶片M1。這意味著,英特爾未來技術不能在擠牙膏了。就在最近,英特爾正式對外分享了神經擬態研究的最新進展,這是否代表著英特爾將完成技術的逆襲呢?
  • Intel神經擬態系統支持1億個神經元:堪比小型哺乳動物
    Intel在神經擬態前沿研究上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日前,Intel Loihi神經擬態研究晶片擁有了「嗅覺」,只需單一樣本就可以學會識別每一種氣味,識別準確率極其出色,效率是傳統深度學習方案的3000倍以上。
  • 英特爾研究院五大前沿領域研究進展揭秘!神經擬態架構性能已達CPU...
    二、神經擬態計算:2021Q1發布下代「Lava」軟體開發框架開源版2015年起,英特爾開始以現代神經科學為靈感,開發神經擬態計算的新型計算架構。相比傳統計算機架構,神經擬態架構完全模糊了內存和處理之間的界限。
  • ​神經擬態計算的「一小步」, AI發展的「一大步」
    其中關鍵性技術——神經擬態計算的巨大突破就是一個重要的推進器。英特爾近期在超高能效比的神經擬態計算領域取得了矚目的進展,例如Loihi晶片已經具備了嗅覺,可以識別10種有害氣體;由有768顆Loihi神經形態晶片組成的Pohoiki Springs神經擬態計算系統擁有1億個神經元,相當於一個小型哺乳動物。可以說,正是這些在神經擬態計算領域的「一小步」,成就了AI發展的「一大步」。
  • 768顆晶片、1億個神經元!電腦追上小型哺乳動物腦容量,迄今最強...
    三年前,英特爾以這座火山命名了其模擬大腦運行機制的新型神經擬態晶片。這寄寓了英特爾對神經擬態計算的深切期望,希望它能像火山般通過不斷自我學習拓展疆域,以超低功耗提供更強的人工智慧能力。如今,神經擬態計算已被普遍看作是解決人工智慧等計算難題的重要路徑。
  • 「科普」cpu後綴代表什麼?臺式和筆記本、intel和amd全盤點
    一、臺式cpu後綴:眾所周知,cpu廠商分為INTEL和AMD兩家1、Intel家cpu後綴+X:極致性能處理器,價格不菲,散熱驚人,性能至上。後綴+K:不鎖倍頻處理器,可超頻。(一般用不到)後綴+S、T:S代表功耗65w,T代表功45w或更低。(一般用不到)2、AMD家cpu後綴+K:不鎖倍頻處理器,可超頻。(遊戲用)後綴+E:低能耗處理器。
  • 晶片秒辨10種氣味!樣本僅為傳統機器學習的1/3000,英特爾Loihi展示...
    英特爾研究院神經擬態計算小組根據這些電路圖與電脈衝,導出了一套算法並將其配置在神經擬態晶片上,尤其是在其Loihi測試晶片上。▲英特爾研究院科學家Nabil Imam在神經擬態計算實驗室中,手持一塊Loihi神經擬態測試晶片「我們正在Loihi上開發神經算法,來模擬人類嗅到氣味時的大腦運行機制。」
  • 解讀神經擬態計算:讓機器像大腦一樣"思考"
    因此,想要實現神經擬態計算,首先就需要構建出一顆模擬大腦神經元工作的計算晶片。  這就是神經擬態計算的核心原則。  正如前面所言,如果說深度學習、機器學習是從大量有過標註的數據中去提取出來一些方式,來解決某一領域的問題的話,那麼神經擬態計算就是通過模擬人腦神經元工作機制,使人工智慧從數據的各種形態中提取出更多有價值的東西,而非只局限於某一領域。
  • CPU的那些後綴是啥意思?一文教你讀懂CPU的型號標識!
    如果你不知道cpu在電腦的哪裡,請點這裡:一文弄通電腦的組成!如果你想了解cpu有哪些性能參數,請點這裡:記不住的硬體參數之CPU我們知道cpu主要兩個品牌,intel和AMD,如果你不知道怎麼選擇,請點這裡:CPU選那個?
  • 蘋果M1晶片跑得快?因為它可不僅僅只是一個CPU
    蘋果M1上市以來,不管是單核還是多核性能,都非常出色,超過多款intel的高端系列。這顯然讓intel和AMD在面子上掛不住。M1作為新手,為什麼可以幹翻在電腦處理器晶片奮鬥了多年的X86產品?準確的來講,M1可以稱之為一顆SoC,也就是系統級晶片。就目前看到的信息來看,在M1上面放置了CPU、GPU、ISP、NPU和DSP等多個專用處理晶片。
  • 從CPU型號、數字就能辨別Intel和AMD等級、貴賤、好次,並配置出合理的電腦主機
    先看看cpu型號和數字吧。從上圖看第一個字母i是intel的縮寫,i3、i5、i7中的數字越大代表CPU的檔次越高,價格呀當然越貴了。來看看昆明卓興的這些系列的報價就明白了。所以以後想選擇價格低便宜的cpu就考慮i3開頭的,要購買中端檔次的cpu可以選擇i5開頭的,高端檔次的cpu當然就定位在i7開頭的了。不過同一檔次的cpu按照年代的先後順序,功能和價格也會有不同的,數字越大的同一級別的cpu,越往後,由於升級了更多功能和材料費的上漲,數字大的cpu也更貴,返回上圖看,酷睿I7-6950X-3.0G的價格就比酷睿I7-6900K-3.3G價格高。
  • 功耗僅60μA,隔空智能發布全球首款超低功耗微波雷達傳感器AT5815
    在本次論壇上,隔空(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隔空智能」)發布了全球首款超低功耗微波雷達傳感器AT5815。雷達(RADAR)即用無線電波探測和測距。而雷達所能探測到的信息主要取決於雷達的功能和其所支持的運行模式。
  • 英特爾Pohoiki Springs神經容量=小型哺乳動物大腦的大小
    英特爾將向英特爾神經擬態研究社區(INRC)的成員提供這一基於雲的系統,以擴展其神經擬態工作來解決更大規模且更複雜的問題。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3/411115.htm  英特爾神經擬態計算實驗室主任Mike Davies介紹稱:「Pohoiki Springs將我們的Loihi神經擬態研究晶片擴展了750倍以上,同時以低於500瓦的功率運行。當前,一些工作負載在傳統架構(包括高性能計算[HPC]系統)上運行緩慢。
  • 小怪獸來襲Synaptics AudioSmart發布首款神經網絡DSP晶片AS33970
    近日,Synaptics AudioSmart團隊 (原音頻晶片廠商Conexant科勝訊)發布了一款基於神經網絡架構的低功耗四核DSP晶片,代號大溪地(Tahiti), 型號為AS33970, 這是神經網絡晶片首次應用在TWS以及無線頭戴耳機市場。
  • 「電腦組裝」CPU的選購與推薦:Intel & AMD (2021年1月更新)
    舉例,你去研究第三代ZEN 2架構跟第五代Zen 3架構有什麼不同,然後你研究了半天,結論就是ZEN 3架構的第五代比較快,對啊,我一開始就跟你講第五代比較快了啊。網友問:請問AMD五代穩定性會比英特爾好嗎?回:第五代才剛出來不到一年,你問我穩定性好不好?我怎麼知道。穩定性這種問題是看長期,不是看短期,最少也要等三年後吧,就知道穩不穩定了。
  • AT5815:全球首款超低功耗微波雷達傳感器
    隔空(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林水洋帶來的是全球首款超低功耗微波雷達傳感器AT5815。應用領域包括:1. 智慧照明領域;2. 智能家居方向:a)實現屏幕喚醒;b)智能跟隨與避讓;c)衛浴感應控制;d)紫外殺菌類產品。QKdednc
  • 神經形態晶片和電子「皮膚」提出解決方案
    但是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可能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案: 將人造皮膚與神經形態「大腦」配對。 該系統由電子皮膚專家助理教授Benjamin Tee和AI專家Harold Soh領導的團隊開發。 兩人共同創造了一個結合了觸摸和視覺的機器人感知系統。
  • 2.4V升5V晶片,8uA功耗,低功耗升壓電路圖
    2.4V升5V,可用於USB拔插充電,也可以用於把兩節鎳氫電池2.4V升壓到5V,的固定輸出穩壓電壓值,同時輸出電流可達1A,0.5A等 首先是先說下0.5A的這款的話,是比較低功耗的,8uA左右的輸入功耗,可以保護長時間的晶片的工作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