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會不斷發現我們感興趣的事情。有的興趣很快就忘了,有的興趣成為了我們閒暇之餘主要娛樂,只是隨著年齡的成長很多很多興趣都給學業,工作這樣的事情讓路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一個人的興趣變得越來越重要。無論你是喜歡讀書,做飯,喜歡旅遊,體育運動,演奏,唱歌,繪畫,編程等等。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社交範圍,遇到和自己興趣相近或者欣賞自己的人。但是如果興趣只是普通的愛好並沒有變成一種擅長的事情,那麼往往反而適得其反。
一個喜歡唱歌的人,但是唱的效果呢去完全不著調。幾年過去了,唱歌的興趣沒有變化,唱歌的功力沒有提升,這會是一件多麼尷尬的事情。
一個喜歡烹飪的小夥伴,辛苦做飯,但經過他烹飪的料理總是平平無奇中,帶著偶爾的黑暗料理風。
假如你的身邊有這樣的小夥伴,你會感受到一種叔可忍嬸也不可忍的衝動,想要去阻止他。 如果結果相反呢?唱歌的小夥伴就會總叫上你,烹飪技術嫻熟的人永遠都不會缺少朋友。
使得今天要講的就是將你喜歡的事情,變成你擅長的事情。
我們都應該珍惜我們的興趣,然後和其他人分享。分享既是快樂
儀式感
為什麼要有儀式感呢?
每次當你開始這件特定的事情,你先完成屬於你特定的儀式行為。儀式感,會讓你的身體、思維狀態接收到一個信號,我們要開始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了。無論這件事是運動,音樂,烹飪,寫作。在你準備這個儀式的過程你的身體,耳朵,味蕾,大腦活躍程度都會與之匹配,並隨著你重複的次數越多越自然效果越好。
什麼樣的行為算是有儀式感呢?
我們不必像古人那樣開始一件事,需要沐浴更衣。又像是在大的祭祀活動中需要齋戒三天。 那樣的話就太誇張了。
儀式行為可以非常的簡單我下面列舉幾個:
祈禱詞,這是我家每日早晚兩餐都會使用的方法。既預示著今天一天的開始,也一起迎接一天的結束。一家人一起開啟新的一天,一起在家中享受勞作後歡聚的時光。特定的動作加上一句祝詞。例如烹飪的話,洗下臉,洗下手,然後在觸碰食材之前,三次深呼吸默念一句:「我已經平靜下來了,我將用心做好這一餐」如果是幾個小夥伴一起的話,那麼可以一起想一套動作+口號的形式總之:用一套特定的行為,使自己的狀態與之前任何事做一個告別,讓自己的身心全心地投入到當前的事情中。
正向反饋
當一個人做一件事的時候,收到的鼓勵越多越容易堅持。但是當你決定將一個興趣變成一個擅長的事情時,那麼難免的你會遇到枯燥的時光,孤獨的時刻,但是如果你能建立一個正向反饋那麼你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體會到更多的樂趣。
正向反饋是啥呢?
正向反饋就是生物進化過程中不斷演變的一種大腦的行為獎勵機制,當作對了一件事,你的大腦就更傾向你再去重複一遍。並且這個是經過很多年很多科學家驗證過的事實。
怎樣建立正向反饋
打卡群
找到你興趣所在的社區群組,或者微信群,qq 群。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當你完成這件事,你就在群裡打卡並分享你的成果。群裡的可以給你點讚,評論。
分享
這次我們換個例子,旅遊
1. 興趣是旅遊話,如果要變得擅長這件事而不是路過。那麼寫景點攻略和分享美照則是非常非常靠譜的事情。
剛開始,現在自己的朋友圈,家人群中分享,請大家批評指點。
當得到大部分肯定之後,則可以開通一個自媒體頻道,在一個和興趣相關的地方分享。
最後可以去參加一些官方活動,旅遊推廣比賽
最後我想和大家說將興趣變成擅長的事情,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你會收穫喜悅,認同,友誼,說不定還有愛情在等著你哦。
喜歡的情況請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