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做了媽媽的人都會經歷過這兩大讓人頭疼的難題:一、斷奶,二、讓孩子脫掉紙尿褲,但奶不是那麼容易斷的,因為媽媽心疼哭的寶寶;紙尿褲也不是那麼容易脫的,因為錯誤的教育、錯誤的時間、錯誤的示範。
小陳的女兒今年剛上幼兒園,但是她還沒有學會自己上廁所,沒有擺脫紙尿褲,不得已,小陳只好提前和幼兒園的老師打好了招呼,並且每次送女兒上學時也會叮囑她上廁所的話一定要告訴老師,讓老師幫忙著換紙尿褲。
小陳一直認為這麼麻煩老師特別不好意思,並且經常讓老師幫助換也很尷尬,雖然她教了孩子很多遍,但孩子依舊不會正確上廁所,每次都等著小陳來把才肯尿,不然就會尿到褲子裡,小陳為此想盡了辦法也傷透了腦筋。
一、孩子為什麼脫不掉紙尿褲?
1、老一輩的人們總喜歡把屎把尿
很多老一輩的人認為孩子穿紙尿褲不好,紙尿褲不透氣,會讓孩子出現紅屁股,並且時間久了孩子學習上廁所特別困難,嚴重了可能孩子就不會上廁所了,所以,不用給孩子穿紙尿褲,只要孩子想上廁所,隨時得把屎把尿就行了,這樣健康也放便。
其實,老子被人們的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孩子最開始的時候是不具備排尿、排便意識的,正是因為父母隨時的把屎把尿,所以才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依賴和條件反射,孩子即使想上廁所,但如果沒有父母把屎把尿的動作孩子反而尿不出來,必須經過別人把才能順利的排尿排便出來,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習慣,並且有理可依,家長這種把屎把尿的動作對孩子的身體和骨骼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2、父母過早地讓孩子學習如廁訓練
很多家長在教導孩子方面比較心急,一聽說別人家的同齡孩子已經脫掉紙尿褲了,自己就很著急,認為自己的孩子笨,恨不得接著就把自己的孩子也教會,但孩子和孩子不同,有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比較快,然而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慢。
家長不能太心急,試想,讓一個一歲左右的孩子清楚地表達出要上廁所的想法和自己能成功的上廁所,這根本不現實,家長過早按照自己的意願強行讓孩子學習上廁所的訓練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抗拒、害怕的心理,這更不利於孩子學會正確的上廁所、脫掉紙尿褲。
3、家長沒有把握住正確的訓練時間
想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上廁所,家長要把握住正確的訓練時間。
首先,媽媽們不要心急,也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作參考,關鍵是要看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想要上廁所的表現。
其次,不要強迫孩子自己上廁所,當孩子表達想上廁所的意向的時候,一定是要在家長的帶領下到廁所的,讓孩子嘗試著自己上或是父母把寶寶抱到馬桶上,大都數孩子恐懼的原因是怕自己磕到或者掉下去,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充分的信任自己,在信心中培養孩子的能力。
二、長時間穿戴紙尿褲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孩子的屁股會悶紅
紙尿褲是不透氣的,孩子長期穿紙尿褲會把屁股悶紅,尤其是夏天的時候潮溼、悶汗,孩子特別不舒服,有的紙尿褲還容易讓孩子過敏,對孩子的皮膚健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當孩子在穿戴紙尿褲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記住勤更換,不要怕麻煩就讓孩子的屁股一直悶著,當家長有充足的時間在孩子身邊看管時,儘量就不要讓孩子穿紙尿褲了。
2、孩子的屁股容易滋生細菌
孩子長時間穿戴紙尿褲,非常容易滋生細菌,紙尿褲畢竟是一個與孩子皮膚密切接觸並且還會形成一個不透氣環境,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排尿排便,潮溼又有異味,家長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這時就會產生細菌,對孩子的皮膚和屁股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三、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學習上廁所?
1、家長要正確認識把握孩子學習上廁所的時間
家長要正確把握孩子學習上廁所的時間,不要過早,也不要不管,更不要用年齡去衡量孩子什麼時候該學習的標準,每一個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同,家長不要心急,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來教導訓練。
2、家長要幫助寶寶準備學習如廁的小工具
在讓寶寶學習自主上廁所前,家長要提前幫助孩子準備學習如廁的小工具,如:繪畫書本、趣味的小孩專用馬桶、教育動畫片、兒歌等,讓孩子先在思想上意識到,自主練習上廁所的重要性,而不是家長一股腦地逼著孩子必須坐在馬桶上,自己擦拭屁股等,任何學習都是慢慢的來,寶寶喜歡的時候,他就會自主地去學習,主動的坐在自己的小馬桶上排尿排便。
3、家長不要責怪孩子,要耐心地引導孩子
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學不會上廁所或者經常尿褲子而責怪她,這樣下一次孩子下意識的就會憋尿,不敢和父母說,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利的。
家長應該在寶寶每正確的上一次廁所後就鼓勵他,肯定孩子的進步,也不要一直僵硬地讓孩子訓練,要讓孩子感覺到上廁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多麼的害怕和複雜,家長要對孩子保持足夠的耐心和積極性,逐步的讓孩子進行練習,慢慢的就成了孩子的一種習慣。
為什麼孩子脫掉紙尿褲沒那麼簡單,對於孩子能夠獨立地完成上廁所,家長應該怎麼做?您有什麼好的看法,歡迎分享說出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