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臺商成夾心餅乾
蔡英文說自己從不反對兩岸交流,且因地緣近,交流互動是自然且必然的現象。臺商對此解讀是,沒錯,蔡「從不反對」兩岸交流,但其潛臺詞卻是,也從不「積極鼓勵」。因從選前一再強調構建的「安全網」、「立院」推動的相關法案、甚至年後「政院」將公布陸企「黑名單」,都代表蔡當局對大陸的敵對心態。臺商很難想像,在這樣的政策建構下,又何能抱持「從不反對」。
-
臺灣品種的 「維生素C果」 介紹到 兩岸各式水果..
點擊下圖,進兩岸水果專區點擊下圖,進兩岸水果專區由臺灣人建立了一個休閒農場.並以無汙染.有機栽培方式.種植了引進臺灣最優質的鳳梨釋迦品種.現在只能供[臺商總匯]親們最新鮮的釋迦果.>戳下面視頻觀看現在[臺商總匯]商城供應親們來自臺灣臺東最贊最珍貴的釋迦.
-
今年必選的精品水果 : 臺灣愛文芒果與金鑽鳳梨..
點擊下圖,進入兩岸水果專區點擊下圖,進入兩岸水果專區蓮霧是「臺灣水果之王」,曾經問過身邊的臺灣朋友,遠離家鄉時,最想念的水果是什麼,十之八九都會回答——蓮霧。>今天帶大家看看位於海南·澄邁的陸僑,走進萬畝無核荔枝園,揭秘無核荔枝生長環境。點擊下圖,進兩岸水果專區
-
兩岸貿易誰依賴誰?國臺辦:數字會說話_臺灣新聞_海峽兩岸_新聞中心...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陳舒、查文曄、石龍洪)就臺陸委會稱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進口一說,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6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大陸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這是事實。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蔡英文邀聚會多人缺席 臺商:兩岸晦暗 誰要吃吃喝喝
【觀察者網 綜合】據臺灣《聯合報》2月5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5日上午出席臺商春節聯誼會,但包括現任臺企聯總會長王屏生在內的多名人士缺席。漳州市臺商會長廖萬隆表示,蔡英文上臺後對兩岸事務態度晦暗不明,給臺商帶來莫大困難,「我們需要看到具體的作為,而不是一場吃吃喝喝的聚會。」
-
臺商持續看好大陸市場
「大陸不僅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更是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兩岸經貿深度融合是不爭的事實。」經過充分調研後,臺灣最大工業行業組織臺灣工業總會在2020年發布的白皮書中作出如上結論。白皮書認為,兩岸經濟密不可分,臺灣已經無法割捨大陸。
-
拒絕陸配子女返回臺灣,臺當局真的好「毒」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臺灣方面居然直接宣布「沒有臺灣籍的陸配子女,目前仍然停留在大陸、香港和澳門的人不允許入境臺灣」,此消息一出令人咋舌。所謂患難見真情,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竟然讓兩岸親人骨肉分離之苦重現了一次,疫情的無情也讓民進黨開始了無情的措施。
-
沒了「兩岸一家親」,誰還去買臺灣水果?
卻直接導致大陸消費者對於臺灣農產品的購買熱情不斷下降,民進黨當局只怕才意識到,一系列挑釁作死的行為,卻害苦了臺灣農民。民進黨當局一再試探大陸底線民進黨當局一再幹涉兩岸民眾進行正常的文化交流,阻擾臺商來大陸進行投資。更過分的是,民進黨當局妄圖勾結美國,想藉助美國的力量「以武拒統」。
-
國臺辦:大陸是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和最大機遇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稱,無論從發展態勢看,還是從政策環境、抗壓能力、市場潛力、勞動者素質等綜合條件來看,大陸都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和最大機遇。
-
臺灣經濟學者:兩岸經貿合作創造互惠雙贏
中新網廈門12月9日電 (黃詠綢 彭莉芳)儘管面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兩岸經貿合作一定可以創造兩岸互惠的雙贏。」臺灣政治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林祖嘉如是說。
-
臺商發展論壇:為臺商提供廣闊空間
楊毅周在致辭中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全球化逆流等複雜因素,祖國大陸率先克服了疫情的不利影響,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經濟韌性強勁。 臺灣中華兩岸新時代交流協會理事長黃清賢認為,兩岸關係在2016年後陷入愈來愈嚴重的困境,近期風險更是陡增。不過,大陸提出的兩岸融合發展政策,可以讓臺海緊張氛圍有緩和空間,大陸陸續推出「31條」「26條」「11條」措施,地方陸續推出落實措施,都讓兩岸關係存在正面因子,更讓臺商的發展存在樂觀機遇。
-
「小臺北」崑山辦海峽兩岸中秋燈會,會場設在臺商「家門口」
「兩岸一家親——臺灣老街」燈組效果圖。 中新網 圖江蘇崑山的10萬名臺商同胞今年將迎來一個不一樣的中秋。8月30日,崑山召開2019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新聞發布會。有「小臺北」之稱的崑山作為大陸臺商投資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海峽兩岸中秋燈會。本屆燈會選址在江南水鄉周莊和崑山開發區慧聚廣場。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的周莊位於崑山的南部,也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水鄉周莊燈區以江南水鄉格局為依託,重點打造「兩岸一家親—臺灣老街」等三大主題片區。
-
聽4位不同領域從事兩岸交流的臺灣同胞,講講他們眼中的兩岸及未來
這名和江浙滬地區的臺商與臺生交流很多的臺灣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北京對在陸臺灣人給予日益同等的待遇,有大中華意識、願意同大陸交流合作的臺灣人很多都已經「用腳投票」來到福建、上海等地,而民進黨近年來的政策尤其是「反滲透法」的通過,也讓他們越來越不願意回臺參與政治事務。「客觀來說,民進黨上臺4年來,兩岸官方交流雖『冷』,卻並未阻擋民間來往『熱』度的上升。」
-
國臺辦:廣大臺灣同胞希望儘快恢復兩岸交流是民意所向
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張信鳳、蘇纓翔)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主持發布會並答問。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記者提問:有島內輿論認為兩岸控制疫情的成效非常顯著,應該協商率先實現「旅遊泡泡」,逐步鬆綁兩岸遊客,以便可以儘快恢復兩岸交流,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朱鳳蓮回答:這是近期兩岸同胞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從今年2月以來,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處在一種很不正常的狀態,有疫情因素影響,更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
國臺辦:廣大臺灣同胞希儘快恢復兩岸交流是民意所向
據央視新聞消息,有臺島內輿論認為兩岸控制疫情的成效非常顯著,應該協商率先實現「旅遊泡泡」,逐步鬆綁兩岸遊客,以便可以儘快恢復兩岸交流,在今天(16日)的國臺辦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朱鳳蓮對此回應稱,這是近期兩岸同胞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
兩岸關係再不改善,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昨天上午,參加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的臺灣陸委會前副主委、島內知名經濟學者林祖嘉以《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經濟合作》為題,在臺北會場發表演講,向民進黨當局發出以上呼籲和警示。他說,RCEP是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區域內人口佔世界三分之一,未來如果印度再加入,則佔世界人口47%,市場潛力非常大。而且,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經表態,在沒有控制好疫情和穩定國內經濟之前,不會跟其他經濟體籤署FTA。「臺灣在RCEP區域之外,短期內又沒辦法與美國籤署經濟協議,也不知道能否加入CPTTP,所以臺灣經濟未來處於非常不利和被動的局面。」
-
回顧與展望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趙博)全國臺灣研究會29日在北京舉辦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40多名專家學者與會。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指出,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加緊「去中國化」動作,刻意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
-
蔡英文喊話臺商:現在投資臺灣還不算晚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媒7月16日報導,「投資臺灣現在還不嫌晚,臺灣是臺商布局全球的基地!」蔡英文16日在臺中出席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25屆年會時、細數自己政績後,對著臺商喊話:「我們跟過去的當局不一樣,推動產業已有實質成績,現在臺灣經濟體質進入向上攀升階段,投資臺灣不嫌晚!」
-
臺灣陸寶陶瓷
據文獻記載,鶯歌的陶瓷業發端於清嘉慶年間,因當地蘊藏大量適合塑陶的土壤,加上附近山林廣闊,柴薪足供燒窯所需,陶瓷業便快速蓬勃發展。1973年,陸寶選擇在這塊陶瓷寶地,師承臺灣陶瓷名人林柱先生,開始陶瓷事業。
-
警惕民進黨誤判形勢 全國臺聯副會長:「綠色恐怖」擋不住兩岸交流
21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大會駐地受訪時表示,兩岸經貿發展不會停滯,臺灣民進黨當局阻礙兩岸交流合作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剛剛出臺的「11條措施」支持臺商臺企開拓新的發展空間,這反映了大陸在對臺政策上以人民為中心,重視臺灣同胞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警惕,臺灣民進黨當局現在『躊躇滿志』、自鳴得意,可能會誤判形勢,把臺灣帶進泥潭。」楊毅周表示,要把反對與遏制「臺獨」放到重要位置上,劃明兩岸關係的底線和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