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減少與電商衝擊 臺灣店面空租狀況持續走高

2021-01-07 中國臺灣網
陸客減少與電商衝擊 臺灣店面空租狀況持續走高

2019年02月19日 13:4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空租店面共12481間,其中又以永福樓所在的臺北市大安區空租數量最高。(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2月19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近期臺北高租金壓垮知名店面新聞不斷,臺北永福樓、東區SWATCH、金礦咖啡、金石堂城中店等,不少付租能力不差的老店都不敵高租金壓力紛紛收攤,許多知名商圈店面也陸續貼上招租字樣。臺灣房屋比價平臺「屋比」表示,臺灣店面空租潮不僅發生在臺北,統計全臺灣共有12481間待租店鋪,租金每平單價也降至548元(新臺幣,下同),年跌幅已達6.3%。

  據報導,臺灣房屋比價平臺「屋比」匯整全臺灣網絡待租店面,統計發現,截止到2月18日,臺灣網絡店面待租量竟高達12481間,不但較去年同期的11413間增加1068間,量增9.4%,平均每平租金更從585元降至548元,租金年跌幅達6.3%,其中,臺中、高雄不僅店面待租量年增破百間,租金跌幅更直逼1成。另外,觀察臺灣待租店面的分布,以臺北大安區待租量最大,店面市況最慘,不僅待租店面量高達618間,居臺灣之冠,更是居次的桃園區488間,以及臺北中山區385間的1.3倍及1.6倍,為目前臺灣待租量最大的店面市場。

  「屋比」創辦人葉國華表示,近年受到陸客來臺遞減與電商蓬勃發展衝擊,許多知名商圈的街邊店家來客量不斷減少,加上過去店面因大幅飆漲,每月動輒數十、上百萬的月租金已讓越來越多店家不堪重負,不是選擇搬遷就是熄燈關店,導致臺灣店面空租狀況持續走高,實體店面市場面臨相當大的危機。據屋比統計,目前臺灣租金破百萬的高租金店面只剩下46間,較去年同期的76間,待租量更年減近4成,顯見高租金店面已成為目前市場的「毒藥」。另外,從目前臺灣及臺灣六大都市(即臺灣六個主要城市臺北、新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店面市場租金開價都呈現走跌看來,顯然多數店面房東是有降租意願,但因租金太高、降幅太小,因此無法吸引租客青睞。加之去年臺當局推動「一例一休」與「年金改革」對臺灣內需市場產生不小衝擊,今年在全球景氣趨緩下,屆時店面市場的挑戰恐將更為嚴峻,建議屋主出租店面時,應評估大環境狀況與商家付租能力,適度調整租金價格,以免乏人問津,空置期拉長,得不償失。

  「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杰鳴指出,許多人認為,目前店面空置率這麼高,房東卻不願積極降租出租,是因為不缺錢,所以很能撐,但實際上,這跟店面價值變動有關。舉例來說,以店面投報率2.5%來說,如果年租金是100萬,回推店面價值就是4000萬,一旦租金降到80萬,店面價值就只剩下3200萬,儘管屋主降租出租可獲得租金收益,但一來一往間,店面價值卻可能損失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也難怪屋主寧願短期讓店面閒置,撐一陣子看看,也不願大幅降租。其次,近年電商強勢發展,已成為實體店面的隱憂,目前已有店面投資人看壞市場賠錢出場,店面市場是否能重回昔日榮景,仍待觀察,屋主若誤判情勢堅不降租,恐讓租金、房價兩者皆空。

  另據報導,近期有學者建議臺當局開徵空店稅,對此,陳杰鳴認為,這雖有助於提升房東出租意願,但仍需注意房東是否將稅金轉嫁,或以人頭承租掩蓋空置的事實,甚至若房東隨意租給短期特賣會、娃娃機店等不具特色的店家,對商圈發展也並不有利,建議臺當局實施前仍應多方評估。(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焦點

  • 高租金壓垮老字號 折射臺灣店面危機
    永福樓公關陳羽珊對記者表示,東區商圈沒落、人氣減少,但房東的租金卻不降反升,令飯店難以承受調漲後的經營成本壓力,只好先關店停業,未來再另擇地點重新營業,但考慮新地點或許面積較小,將無法再沿用「永福樓」這樣的字號與之相襯。  據陳羽珊觀察,10年來,附近許多諸如名表、金鋪等老店逐漸遷走,大多換成了諸如百元店、小飾品店等短租店面。
  • 疫情重創臺灣士林夜市觀光 「待租店面」衝破90間
    臺灣士林夜市受肺炎疫情影響,待租店面超過90間。(照片/遊定剛 拍攝)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隨著陸客赴臺銳減、觀光景氣大不如前,臺北市東區近年許多名店,例:頂刮刮、永福樓等生意慘澹,像是骨牌效應般退出商圈。士林夜市可說是另一個漲租、退租潮的重災區。士林商圈理事長蘇文山接受《中時電子報》訪問表示「疫情嚴重影響商圈,逛街人潮少一半,目前待租店面突破90間」。
  • 大陸遊客團沒了 臺北士林夜市80家店面空置待租
    臺北市指標市集、士林夜市受疫情嚴重衝擊,捷運劍潭站附近的文林路短短700米就有超過30家待租店面。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過去陸客來臺一定會去士林商圈,但這幾年團客個人遊都沒了,因此商家受到影響。
  • 臺中市1年倒6家夜市:沒特色 陸客少 經濟又不好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夜市是臺灣主打的重要旅遊景點,可臺中卻在一年之內連倒6家夜市,而且出現了「快速開幕,快速倒攤」的怪像。有遊客反映,這些夜市毫無特色,「除了小吃攤就是淘寶貨。」痛定思痛,臺媒對此總結出了三點原因:一是陸客數量驟降,直接衝擊了逛夜市的遊客人數。
  • 臺灣小吃業者懷念士林夜市巔峰每晚數千陸客
    針對陸客不來臺灣,臺北市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理事長蘇文山表示,2008年開放陸客後全盛時期假日會有超過100輛以上遊覽車來士林夜市,每天晚上至少會有幾千位陸客在逛夜市。2016年蔡英文就職後,大陸團客一路走下坡,商圈 開始醞釀退租潮,去年自由行陸客約佔士林夜市的人潮1成、業績佔1至2成,未來陸客應該不會來了啦,前景不太樂觀。 2008年開放陸客團後,每天至少50輛遊覽車來士林夜市,假日還會超過100輛以上,陸客旺的時期每天晚上至少會有好幾千名陸客逛士林夜市,店家爭先恐後來此開店。
  • 攤商懷念「那些有陸客的時光」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高雄六合夜市是知名的觀光夜市景點,陸客不來加上疫情影響雪上加霜,被臺灣攤商形容是「50年來最差的一年」,臺灣網紅近日也紛紛發文曝高雄夜市慘況。臺灣網紅曝「高雄人潮不見了」六合夜市的昔日人潮。資料圖片來自於網絡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有臺灣網紅在臉書發文曝六合夜市慘況,稱「站路頭看路尾!
  • 陸客赴臺灣旅遊人數驟減 臺灣一天少賺3億新臺幣
    此前,綠營「立委」抱怨陸客赴臺旅遊影響觀光質量,呼籲進行限制。近一個月來,陸客人數的確大幅減少。這回,臺灣旅遊從業者又開始抱怨沒錢賺了。 據《旺報》16日報導,上個月中旬,陸客團的每日配額為5000人,扣除周末和法定假日後,「移民署」每個工作日可審理7300人。11月13日當天,向「移民署」送件申請入臺證的陸客團人數為5572人,只有1728個空額。
  • 陸客不來衝擊太大!高雄六合夜市攤商:最懷念馬英九、韓國瑜
    因為疫情衝擊,高雄六合夜市攤商生意不到全盛時期的1成,不僅空攤位越來越多,連租金跌幅也很大。攤商最懷念除了馬英九時代的陸客,也對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韓流印象最深,直呼最賺錢的就是那幾年。但去年9月受陸客禁令影響,觀光客人潮減少許多,還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港澳、韓國、日本等海外觀光客稍微支撐,但是今年爆發疫情,讓生意更雪上加霜。六合夜市今非昔比,攤商也懷念起當年的輝煌時期,馬英九時代陸客最多,一般攤位月租4萬元(新臺幣,下同),若靠馬路的生意好的,租金也要5萬元。
  • 看好陸客消費力 亨得利鐘錶深耕臺灣
    陸資新宇集團旗下頂級鐘錶專賣店亨得利ELEGANT三寶店,昨(14)日重改裝開幕,新任總經理趙振良強調,看好陸客自由行消費力,今年將持續投資臺灣市場。   亨得利三寶店5年前以天價租下忠孝、敦南路口三角店面,至今已在忠孝東路買下一樓層商辦,而原三寶店也首度改裝,預期有助陸客消費力從3成多揚升至5成佔比。
  • 黃金店面淪為夾娃娃機店
    華夏經緯網12月29日訊:高雄市長韓國瑜走馬上任後,面臨民進黨執政留下的「爛攤子」,特別是高雄觀光產業更是一片瘡夷,有臺媒報導,臺灣最熱門商圈是漢神巨蛋,其正對面的黃金店面,如今都變成了夾娃娃機店,蕭條可想而知!
  • 臺灣旅遊業生意慘澹:商圈店面轉手頻率高 名攤吃老本苦撐
    臺灣旅遊業者的心聲道出了當下島內觀光業冷清的狀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高雄六合夜市在大陸遊客鼎盛時期,每天有上百輛遊覽車,現在只剩不到30輛,觀光人潮掉7成。另一個知名的瑞豐夜市,業績砍6成,風光不再。原本看好大陸遊客市場而興建的全臺最大夜市金鑽、凱旋夜市,前者已收攤,凱旋夜市則從700多攤暴減至20攤,生意掉9成,每個月虧損1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
  • 陸客銳減臺灣鳳梨酥產值大減五成,島內業者擔心政治波瀾
    臺中市糕餅商業公會理事長蔡萬財表示,臺灣糕餅受到陸港澳人士青睞,過去陸客來臺鼎盛時期,創造驚人的糕餅伴手禮產值,臺灣糕餅的外銷市場也是以大陸為最大宗。假如未來兩岸因為政治因素,而失去大陸經貿市場,對糕餅業外銷衝擊劇烈,可能要轉向開拓東南亞、日韓市場,但訂單量應難以替代大陸市場。
  • 陸客不來酒店降價 臺網友很受傷:陸客訂臺灣酒店居然比我們還便宜
    受「一例一休」和「陸客不來」等影響,臺灣觀光業哀鴻遍野,酒店更是重災區。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 超7成酒店降價攬客,房價最高便宜了3000元(新臺幣,下同)。 不過,有臺灣網友搬出酒店預訂網站數據,直言臺灣酒店厚此薄彼,同樣的房型,臺灣人訂硬是比大陸人還貴,價差甚至一兩千。
  • 臺北東區租客大逃亡 每100間店面15間沒人要
    中國臺灣網4月2日訊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北東區繼年初知名餐館永福樓吹起熄燈號後,關店的骨牌效應受到關注。據全球知名房地產服務商戴德梁行和國際知名房地產顧問服務公司瑞普萊坊統計,臺北東區第一季店面空置率再創新高已達15.6%,也就是說每100間就有15間屬於空租狀態。
  • 島內學者:大陸遊客退潮 臺灣中南部觀光業者難撐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觀光產業,也顯示出旅宿業供過於求的問題。臺灣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陸客來臺鼎盛時期,臺灣旅宿業大幅成長,陸客退潮後,增幅雖然趨緩,但因為其他境外旅客成長緩慢,旅宿業瞬間供過於求,中南部尤其嚴重,未來要設法將其他境外旅客導入中南部觀光,也要思考總量管制,否則疫情過後,供過於求的狀況持續,加上陸客不來,業者難撐。
  • 陸客不到臺灣高雄飯店又倒1家 恐再現一波倒閉潮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暑假一向是旅宿業旺季,不過兩岸關係急凍,受陸客限縮衝擊,高雄又傳兩家專接陸客團的飯店倒閉止血。­  陸客不來高雄飯店又倒1家,恐再現一波倒閉潮。(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蒂亞飯店航空館不堪嚴重虧損,本月初黯然熄燈;另家老字號金園大飯店,醞釀轉租做養護之家;業界憂心成骨牌效應,恐再現一波倒閉潮。­  高雄市觀光旅館有12家、4049間房,一般旅館384家、1萬9707間房,還有多家大型酒店將開幕,長久以來房間供過於求;尤其陸客限縮後,各家業者嘗到苦頭。
  • 受大陸遊客加持影響 臺灣島內部分店面交易行情高
    中國臺灣網4月15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房屋智庫調查陸客最常前往的「珠寶玉器類」與「名產特產類」臺北市店面,以及周遭500米內交易行情後發現,有「陸客加持」的店面平均高於區域店面行情18.2%。
  • 陸客減少臺灣旅遊遭遇重創?事實可能不是這樣
    而據臺灣觀光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赴臺的大陸遊客確實比去年同期減少約5.3萬人,降幅14.98%,但整體赴臺旅客卻增加了6萬多人,最終合計增長1.88%,這一數據可謂是一次反轉式回應。誠然,臺灣地區離開大陸或將面臨嚴峻的經濟問題,至少是改革陣痛,但誇張式解讀臺灣旅遊業,目前還為時過早。只能說,離開大陸,臺灣旅遊業轉型發展確實不那麼簡單。
  • 疫情來襲士林夜市業績受重創,業者懷念每晚幾千陸客逛街的榮景
    針對陸客不來臺灣,臺北市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理事長蘇文山接受訪問時表示,2008年開放陸客後全盛時期假日會有超過100輛以上遊覽車來士林夜市,每天晚上至少會有幾千位陸客在逛夜市。新冠肺炎重創臺灣觀光產業,臺北市商圈也受創,臺北市議員王鴻薇日前調查1月份各大夜市來客數,其中士林夜市下降了44%成為重災區,從捷運劍潭站走出來,車水馬龍的文林路短短700公尺就有超過30家待租店面。
  • 臺灣日月潭出現大旱「異象」,業者苦於等不到陸客
    臺灣南投縣日月潭風景區觀光近日除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也面對15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挑戰,位在出水口的「九蛙迭像」全部浮出水面,潭水位下降超過4米。日月潭水上觀光遊憩發展協會理事長解智同表示,假如持續乾枯,恐怕日月潭水上活動都會出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