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丁的,微信又上架了一批新表情。「翻白眼」「666」「讓我看看」「嘆氣」「苦澀」「裂開」,六個蠢萌表情一字排開,你都學會了嗎?要說微信產品經理真是太懂打工人,每一個表情都符合當下打工人的心態。
這一波更新的表情中,「讓我看看」最先被活學活用,然後徹底玩兒壞。
很多不怕暴露年齡的 網友第一時間指出,這表情似乎抄襲了《還珠格格》裡五阿哥的某一幀畫面。
五阿哥扮演者蘇有朋 也趕緊出場蹭熱點,檸檬精附體連加六個感嘆號質問「為什麼我還是沒有」?微信團隊秒回,「不要著急,很快都會有的」。
單一的文字、符號表情( 繪文字) ( 第一代表情符號)
圖文結合 靜態表情( 第二代表情符號)
動態表情( 第三 代表情符號)
這樣三個發展過程和階段。
三代表情符號中清晰可見: 第一代表情符號以顏文字為 主,第二代表情符號是 QQ 表情「小黃臉」的興起,第三代 表 情 符 號 是 自 定 義 表 情 井 噴 式 發 展 階 段。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熟悉又陌生的顏文字吧。看看他是如何在網絡語言中佔據一席之地的呢?
視覺轉向已遍及人們的日常生活。
美國學者《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 年第11 期 尼古拉斯·米爾佐夫指出,文化研究必須接受視覺轉向。
顏文字作為一 種特殊的網絡表情符號,是傳統字符在「讀圖時代」的新發展。
網絡 人際傳播過程中,因「身體不在場」,傳播雙方僅僅 依靠文字交流顯然是無法了解和掌握對方的表情、動作和情緒的。
顏文字是由簡單的線條、字 母、漢語、數字、偏旁部首、標點符號等構成的表情和動作的符號結合體,具有象似性造型,且屬於映 像相似,這就意味著構成顏文字的各種符號在外 形上與其所指代的意義具有清晰、直觀的關係。如
顏文字「~ > _ < ~ 」表示哭泣中,「> 」和「_ < 」 表示兩頰,「_」表示嘴巴,兩個「~ 」表示流淚
作為面部象 形文字的顏文字能夠模擬人在不同情緒下的五官 線條和面部表情。
不受語言的約束,較文字更易於理解,節省閱讀時間,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傳遞出較大的信息量,從而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
馬斯洛( Abraham H.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 認為人類需求的第三層次是情感和歸屬的需要。
圖像居於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理論的首要層面,依據本我的快樂原則來行事,人們可以通過對圖像全身心投入感覺記憶,在無意識層面釋放利比多能量得到快感。
如「吃土」「窮」,因為2020年雙十一「尾款人」等流行語的出現,表達了尾款人對來自錢包壓力時減壓消遣的自嘲表達。
很好的表達自己後悔剁手又忍不住剁手的無奈之情適應了娛樂化時代的發展需求和網民的使用與滿足心理。
因此,在這個快速的讀圖時代,顏文字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網絡語言,讓不能面對面溝通的網民們可以聯想到對方的表情,感受對方的感情。
文獻參考:
[1]靖鳴.顏文字:讀圖時代的表情符號與文化表徵[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1(11):149-155.
[2]劉嬋. 不用表情包,就不會聊天了?[N]. 河南日報,2020-11-2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