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素有浪漫之稱的法國自古就帶著一股詩人的氣質,波旁王朝的第三代國王有太陽王之稱的路易十四曾這樣說道:我將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託付於你們,這就是我的名聲。這樣溫情的話句由當時的國王在藝術院的演講中堂皇說出,毫無生硬例外,是出於對藝術的尊崇,更是刻在骨子裡的浪漫所現。波旁王朝也正是在太陽王的時期達到發展的頂峰,登上了法蘭西封建王朝的最高點。
這個開始於1589年的王朝始終沒想到在200年後將以何種方式退場,也無法想到它無心中留下的教育遺產會給這個西歐大陸國家帶來怎樣的深刻影響。
1589年亨利四世作為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國王開始登基,上任後他休養生息,體恤民情,主張恢復生產,不斷增強國家實力,54年後,亨利四世的長孫路易十四即位,上任伊始即開始了自己的治國方略。首先是加強君主集權,控制國家機器,鼓勵對外貿易的同時取消了國內大部分關稅,積極扶持國內輕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國內經濟的繁榮;其次對外不斷用兵,開疆拓土,建造起當時歐洲大陸最強大的陸軍。
這一系列的施政措施將法國的國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與此同時也催生了大量專業人才的需求,比如各類工廠的手工工人、生產管理人員、發展對外貿易迫切需要的船隻建造人員以及對外戰爭中起關鍵作用的軍事工程師等等。但當時法國國內的教育卻仍然以中世紀教會大學為主,培養以文學、醫學、神學、法學為主的學生,與國內資本主義急速發展所要求的專門人才顯得格格不入,無法相適應。鑑於此,路易十四分別在十七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立了法國最早的河道測量人員培訓學校和造船工人培訓學校。
《法國工程師教育》記載:法國政府分別在1666年、1672年、1673年成立了皇家水文地理學校,培訓河海水道測量和造船領域的專業人才,為法國發展海上力量提供技術支持。
這些專科學校的成立為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注入極大動力,其自身也在無意中開啟法國專科高等教育的大門。由此出發跟隨波旁王朝的腳步,對法國專科高等教育的發展稍作梳理。
一、炮兵學校的建立帶動著法國專科教育步入正規化發展
路易十四的重孫子路易十五即位後,法國的對外用兵進入到七年戰爭的泥潭,在對手英國、德國、漢諾瓦的打擊下,法國損失了大量海外殖民地,國內資本主義的高度發展也促進了資產階級力量的不斷壯大,內外夾擊之下的路易十五迫切需要打開一條通路。為了扭轉對外戰爭的局面,出於對建造先進武器和遠距離運輸物資的需要,路易十五於1715年開始先後建立起5所炮兵技術學校。
5年後又在此基礎上建成了炮兵學校,值得一提的是畢業於該校的拿破崙在二十多年後吸取對奧地利作戰失利的教訓成立起法國最早的工兵專科學校,即著名的梅齊埃爾工兵學校。此後又陸續成立了軍事工程專科學校、海軍專科學校、軍官專科學校等一系列正規化發展的學校。與依然沉迷在經院哲學、神學,教學內容陳腐的的巴黎大學、蒙彼利埃大學等中世紀大學形成鮮明對比。
除了波旁王朝考慮軍隊發展建立起來的軍事專科學校以外,資本主義為主導的工廠、企業等也提出了成立專門培養商業、工業人才的要求,他們或出資或集資開始培養行業發展所需的專門人才。1747年,法國的第一所工程師學校——國立路橋學校成立,目的是為了培養具備優秀科學技術的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夠在除軍事以外的交通、建築環境等領域承擔管理責任。隨後又成立了土木專科學校和巴黎道路橋梁學校,著重培養修建公路和繪製地圖的工程師,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十六繼承了家族重視專科教育的傳統,在其十八年的任期內也建立起眾多著名的工藝學校。
《外國教育史》:1783年路易十六宣布成立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校,旨在為採礦業培養卓越領導者。
波旁王朝後期眾多高等專科學校的陸續建立標誌著法國高等工程教育的開始,這些學校招收的學生均是十六周歲以上的學員,教授的內容涉及物理、數學、機械製圖等近代以來重要的工程技術。不僅理論教學豐富,同時更加注重實踐,有軍事領域的專門人才,也有專門服務於工廠企業的技術人員,到1789年波旁王朝覆滅之時,法國已經擁有72所高等專科學校,涉及軍事、工程、水利、礦業等多個領域,其發展已遠遠超過了中世紀傳統大學。
但這些專科學校仍未形成完整的統一制度,這也為其日後的改革埋下伏筆。
二、孔多塞教育計劃推進法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英國工業革命極大刺激了海峽對岸的法蘭西,法國的工商業開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工業方面逐漸利用先進設備進行生產,貿易方面,波爾多等眾多城市成為新的貿易中心,但資產階級的地位依然被牢牢壓制,經濟的發達與政治地位的不對等產生的矛盾愈加明顯,要求推翻波旁王朝的呼聲日益高漲,終於在1789年7月14日,攻佔巴士底獄成為了壓死波旁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法國的封建制度就此消亡。
原有的教會大學已無法滿足資產階級的人才要求,法國國內對建立適合當時國情的國民教育體系的呼聲日漸高漲,在革命勝利的兩年後,著名數學家孔多賽提出了國民教育計劃,他主張設置高等教育的專門學校,主張學術自由,主張高校自治,提出了為專門研究人員提供平臺的要求。孔多賽的觀點是最早涉及教育必須區分為應用和研究兩個方面的教育理論,反映了當時法國資產階級的要求。
孔多賽的主張推動了法國議會通過《關於公共教育組織法》,該法要求國家必須在專門的地方成立高等專科學校,為青年人提供學習科技、醫學、藝術等專業的場所。要求必須創辦新型的科學研究機構,必須摒棄中世紀教會大學的陳舊教學思想和辦學方式。
《達魯法案》記載:關閉現存的中世紀大學,建立各種專門學院,對現存的部分綜合性學院和若干與軍事有關的學院等給予改造,並在此之外設置某些專門研究機構。
根據該法案,法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高等教育改革。首先關閉了成立超過六百年之久的奧爾良大學、蒙彼裡埃大學、裡昂大學等著名教會大學及其學院;其次對波旁王朝時期建立的專科學校進行了改造,比如將工兵學校和土木學校重新合併成立了巴黎高等綜合理工學校,明確了學校的目的在於培養炮兵、建築、測繪、開礦等高端專業化的人才。同時還提出建設法國第一所高等師範學校,培育專門的教學人才。
《歐洲公共教育機構的現狀》記載:1795年,法國擁有炮兵學校9所,繪圖、數學、地理學校33所,軍工學校13所,礦業、路橋學校3所。
此類高等專科學校以軍事、科技為主;課程設計逐漸擺脫了天主教束縛,開始積極鼓勵在學院中開設實用性課程。同時還創立了科學研究院、醫學研究院和以路易十四私人植物園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博物館,這些機構的設置為法國植物學、農業學、醫學和採礦學的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條件。由此開始,法國高等教育的體制建立逐漸明晰,一類是以培養專門領域人才為主要目的的高等專科學校,一類是以學術研究為主的研究性學院,兩種高等教育機構的地位在此得以初步確立。
三、拿破崙執政建立起法國高等專科教育的完善體系
霧月政變是拿破崙發跡的開始,1799年11月拿破崙開始執政,一方面穩定國內局勢,密切聯絡教皇穩固民心,另一方面繼續對外戰爭開疆拓土。拿破崙認為教育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為此他開始頒布教育法令,恢復國內的教育秩序,著手建立完善法國的高等教育體制。並於執政三年後頒布了《國民教育計劃》,提出教育應由國家管理的教育理念。
《西方教育史》記載:教育為國家服務並提供受過訓練的忠誠的行政官員。
1808年,拿破崙頒布了《大學組織令》,法令規定,全國分為帝國大學、各學區、各省三級教學組織,其中帝國大學相當於教育部。將法國分為二十九個學區,各學區包含學院、中學和小學。學院是高等專科教育機構,各學區分設學院,各學院相互獨立不隸屬。據此規定,法國最終建立起以各學區學院和各高等專科學校為主的高等教育體系,國內的專科學校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由此開始法國的高等院校按照應用型和研究型進行了區分,橋梁公路學校、礦業學校成為了應用型專科學校。在此期間,巴黎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得以重新建設,成為法國師資力量的主要來源,後期隨著革命浪潮的不斷到來,巴黎師範一度成為當時法國教育的中心地帶。還有一些新型的專科學校也得以陸續建立,包括有法國西點軍校之稱的聖西爾軍校、布雷斯特軍校等。
《外國高等教育史》記載:除此以外,拿破崙還創辦了約十幾所法律學校、3所工藝學校,以及高等數學學校、繪畫學校各2所。
拿破崙執政期間不僅創辦了大量高等專科學校,還形成了專科學校的基本辦學模式。比如辦學思想主要是為國家培養專門的技術性人才,以忠誠可靠為必須要求;在招生人數方面有著嚴格的限制,且規定參加考試的人員不得超過20周歲,參加招考的學生必須明確自己畢業後打算加入的部門,一經明確將再無更改;在課程設置上還作了主課與副課的區分,比如數學、物理、製圖屬於主課,外語、演講等屬於副課。這一高等專科學校的辦學模式為拿破崙政府培養了大量實用型人才,法國的高等專科教育體系也逐步完善。
評價
從亨利四世的長孫開始,法國在資本主義大發展的刺激下開始反省自己的高等教育建設,逐漸摒棄了傳統教會大學的辦學方式,開始建立培養專門人才的高等專科學校,這些學校的建立與當時法國專注對外擴張頻頻發起戰爭的實際息息相關,也正是這些學校大量人才的持續輸出才保證了當時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強勢地位。
波旁王朝路易家族重視教育的傳統從路易十四開始一直得到了延續,路易十五建立的第一所炮兵技校,路易十六建立的第一所礦業學校,甚至到了波旁王朝覆滅,拿破崙執政,也依然延續了對教育的重視。拿破崙能在眾多歐洲列強的圍剿中屢屢反敗為勝與其重視教育在國內培養的大規模專業化人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大革命勝利後,孔多賽的教育計劃促進了法國高等專科教育的蓬勃發展,但拿破崙教育法令的頒布才最終確立了法國高等教育的雙軌制體系。
拿破崙時期是法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他不僅改造了原有的專科學校,進行合併和重建,還新設立起眾多迄今為止依然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學校。拿破崙將應用型學校和研究型學校做了區分,有助於法國專門性實用人才的規範化培養,但與此同時,研究與應用的脫節也導致了法國被後來的德國超越,在工程建設、機械輸出方面,最終是更重視研究與應用聯繫的德國威廉皇帝後來居上。德國效仿法國於19世紀成立的慕尼黑、德勒斯登、達姆斯塔特等高等專科學校在技術研究與工業的合作方面取得了極大地成功。這種多學科的人才培養和研究與應用的密切結合,對今天的高等教育辦學依然有著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法國工程師教育》
《外國教育史》
《達魯法案》
《歐洲公共教育機構的現狀》
《西方教育史》
《外國高等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