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王朝留下的最後財富:起源於專科學校的法國高等教育

2020-12-23 史家評

引言

素有浪漫之稱的法國自古就帶著一股詩人的氣質,波旁王朝的第三代國王有太陽王之稱的路易十四曾這樣說道:我將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託付於你們,這就是我的名聲。這樣溫情的話句由當時的國王在藝術院的演講中堂皇說出,毫無生硬例外,是出於對藝術的尊崇,更是刻在骨子裡的浪漫所現。波旁王朝也正是在太陽王的時期達到發展的頂峰,登上了法蘭西封建王朝的最高點。

這個開始於1589年的王朝始終沒想到在200年後將以何種方式退場,也無法想到它無心中留下的教育遺產會給這個西歐大陸國家帶來怎樣的深刻影響。

波旁王朝

1589年亨利四世作為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國王開始登基,上任後他休養生息,體恤民情,主張恢復生產,不斷增強國家實力,54年後,亨利四世的長孫路易十四即位,上任伊始即開始了自己的治國方略。首先是加強君主集權,控制國家機器,鼓勵對外貿易的同時取消了國內大部分關稅,積極扶持國內輕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國內經濟的繁榮;其次對外不斷用兵,開疆拓土,建造起當時歐洲大陸最強大的陸軍。

這一系列的施政措施將法國的國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與此同時也催生了大量專業人才的需求,比如各類工廠的手工工人、生產管理人員、發展對外貿易迫切需要的船隻建造人員以及對外戰爭中起關鍵作用的軍事工程師等等。但當時法國國內的教育卻仍然以中世紀教會大學為主,培養以文學、醫學、神學、法學為主的學生,與國內資本主義急速發展所要求的專門人才顯得格格不入,無法相適應。鑑於此,路易十四分別在十七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立了法國最早的河道測量人員培訓學校和造船工人培訓學校。

太陽王路易十四

《法國工程師教育》記載:法國政府分別在1666年、1672年、1673年成立了皇家水文地理學校,培訓河海水道測量和造船領域的專業人才,為法國發展海上力量提供技術支持。

這些專科學校的成立為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注入極大動力,其自身也在無意中開啟法國專科高等教育的大門。由此出發跟隨波旁王朝的腳步,對法國專科高等教育的發展稍作梳理。

一、炮兵學校的建立帶動著法國專科教育步入正規化發展

路易十四的重孫子路易十五即位後,法國的對外用兵進入到七年戰爭的泥潭,在對手英國、德國、漢諾瓦的打擊下,法國損失了大量海外殖民地,國內資本主義的高度發展也促進了資產階級力量的不斷壯大,內外夾擊之下的路易十五迫切需要打開一條通路。為了扭轉對外戰爭的局面,出於對建造先進武器和遠距離運輸物資的需要,路易十五於1715年開始先後建立起5所炮兵技術學校。

法國炮兵

5年後又在此基礎上建成了炮兵學校,值得一提的是畢業於該校的拿破崙在二十多年後吸取對奧地利作戰失利的教訓成立起法國最早的工兵專科學校,即著名的梅齊埃爾工兵學校。此後又陸續成立了軍事工程專科學校、海軍專科學校、軍官專科學校等一系列正規化發展的學校。與依然沉迷在經院哲學、神學,教學內容陳腐的的巴黎大學、蒙彼利埃大學等中世紀大學形成鮮明對比。

除了波旁王朝考慮軍隊發展建立起來的軍事專科學校以外,資本主義為主導的工廠、企業等也提出了成立專門培養商業、工業人才的要求,他們或出資或集資開始培養行業發展所需的專門人才。1747年,法國的第一所工程師學校——國立路橋學校成立,目的是為了培養具備優秀科學技術的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夠在除軍事以外的交通、建築環境等領域承擔管理責任。隨後又成立了土木專科學校和巴黎道路橋梁學校,著重培養修建公路和繪製地圖的工程師,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十六繼承了家族重視專科教育的傳統,在其十八年的任期內也建立起眾多著名的工藝學校。

《外國教育史》:1783年路易十六宣布成立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校,旨在為採礦業培養卓越領導者。

外國教育史

波旁王朝後期眾多高等專科學校的陸續建立標誌著法國高等工程教育的開始,這些學校招收的學生均是十六周歲以上的學員,教授的內容涉及物理、數學、機械製圖等近代以來重要的工程技術。不僅理論教學豐富,同時更加注重實踐,有軍事領域的專門人才,也有專門服務於工廠企業的技術人員,到1789年波旁王朝覆滅之時,法國已經擁有72所高等專科學校,涉及軍事、工程、水利、礦業等多個領域,其發展已遠遠超過了中世紀傳統大學。

但這些專科學校仍未形成完整的統一制度,這也為其日後的改革埋下伏筆。

二、孔多塞教育計劃推進法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英國工業革命極大刺激了海峽對岸的法蘭西,法國的工商業開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工業方面逐漸利用先進設備進行生產,貿易方面,波爾多等眾多城市成為新的貿易中心,但資產階級的地位依然被牢牢壓制,經濟的發達與政治地位的不對等產生的矛盾愈加明顯,要求推翻波旁王朝的呼聲日益高漲,終於在1789年7月14日,攻佔巴士底獄成為了壓死波旁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法國的封建制度就此消亡。

數學家哲學家孔多賽

原有的教會大學已無法滿足資產階級的人才要求,法國國內對建立適合當時國情的國民教育體系的呼聲日漸高漲,在革命勝利的兩年後,著名數學家孔多賽提出了國民教育計劃,他主張設置高等教育的專門學校,主張學術自由,主張高校自治,提出了為專門研究人員提供平臺的要求。孔多賽的觀點是最早涉及教育必須區分為應用和研究兩個方面的教育理論,反映了當時法國資產階級的要求。

孔多賽的主張推動了法國議會通過《關於公共教育組織法》,該法要求國家必須在專門的地方成立高等專科學校,為青年人提供學習科技、醫學、藝術等專業的場所。要求必須創辦新型的科學研究機構,必須摒棄中世紀教會大學的陳舊教學思想和辦學方式。

《達魯法案》記載:關閉現存的中世紀大學,建立各種專門學院,對現存的部分綜合性學院和若干與軍事有關的學院等給予改造,並在此之外設置某些專門研究機構。

中世紀大學

根據該法案,法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高等教育改革。首先關閉了成立超過六百年之久的奧爾良大學、蒙彼裡埃大學、裡昂大學等著名教會大學及其學院;其次對波旁王朝時期建立的專科學校進行了改造,比如將工兵學校和土木學校重新合併成立了巴黎高等綜合理工學校,明確了學校的目的在於培養炮兵、建築、測繪、開礦等高端專業化的人才。同時還提出建設法國第一所高等師範學校,培育專門的教學人才。

《歐洲公共教育機構的現狀》記載:1795年,法國擁有炮兵學校9所,繪圖、數學、地理學校33所,軍工學校13所,礦業、路橋學校3所。

法國科學院

此類高等專科學校以軍事、科技為主;課程設計逐漸擺脫了天主教束縛,開始積極鼓勵在學院中開設實用性課程。同時還創立了科學研究院、醫學研究院和以路易十四私人植物園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博物館,這些機構的設置為法國植物學、農業學、醫學和採礦學的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條件。由此開始,法國高等教育的體制建立逐漸明晰,一類是以培養專門領域人才為主要目的的高等專科學校,一類是以學術研究為主的研究性學院,兩種高等教育機構的地位在此得以初步確立。

三、拿破崙執政建立起法國高等專科教育的完善體系

霧月政變是拿破崙發跡的開始,1799年11月拿破崙開始執政,一方面穩定國內局勢,密切聯絡教皇穩固民心,另一方面繼續對外戰爭開疆拓土。拿破崙認為教育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為此他開始頒布教育法令,恢復國內的教育秩序,著手建立完善法國的高等教育體制。並於執政三年後頒布了《國民教育計劃》,提出教育應由國家管理的教育理念。

《西方教育史》記載:教育為國家服務並提供受過訓練的忠誠的行政官員。

西方教育史

1808年,拿破崙頒布了《大學組織令》,法令規定,全國分為帝國大學、各學區、各省三級教學組織,其中帝國大學相當於教育部。將法國分為二十九個學區,各學區包含學院、中學和小學。學院是高等專科教育機構,各學區分設學院,各學院相互獨立不隸屬。據此規定,法國最終建立起以各學區學院和各高等專科學校為主的高等教育體系,國內的專科學校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由此開始法國的高等院校按照應用型和研究型進行了區分,橋梁公路學校、礦業學校成為了應用型專科學校。在此期間,巴黎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得以重新建設,成為法國師資力量的主要來源,後期隨著革命浪潮的不斷到來,巴黎師範一度成為當時法國教育的中心地帶。還有一些新型的專科學校也得以陸續建立,包括有法國西點軍校之稱的聖西爾軍校、布雷斯特軍校等。

《外國高等教育史》記載:除此以外,拿破崙還創辦了約十幾所法律學校、3所工藝學校,以及高等數學學校、繪畫學校各2所。

外國高等教育史

拿破崙執政期間不僅創辦了大量高等專科學校,還形成了專科學校的基本辦學模式。比如辦學思想主要是為國家培養專門的技術性人才,以忠誠可靠為必須要求;在招生人數方面有著嚴格的限制,且規定參加考試的人員不得超過20周歲,參加招考的學生必須明確自己畢業後打算加入的部門,一經明確將再無更改;在課程設置上還作了主課與副課的區分,比如數學、物理、製圖屬於主課,外語、演講等屬於副課。這一高等專科學校的辦學模式為拿破崙政府培養了大量實用型人才,法國的高等專科教育體系也逐步完善。

評價

從亨利四世的長孫開始,法國在資本主義大發展的刺激下開始反省自己的高等教育建設,逐漸摒棄了傳統教會大學的辦學方式,開始建立培養專門人才的高等專科學校,這些學校的建立與當時法國專注對外擴張頻頻發起戰爭的實際息息相關,也正是這些學校大量人才的持續輸出才保證了當時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強勢地位。

拿破崙

波旁王朝路易家族重視教育的傳統從路易十四開始一直得到了延續,路易十五建立的第一所炮兵技校,路易十六建立的第一所礦業學校,甚至到了波旁王朝覆滅,拿破崙執政,也依然延續了對教育的重視。拿破崙能在眾多歐洲列強的圍剿中屢屢反敗為勝與其重視教育在國內培養的大規模專業化人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大革命勝利後,孔多賽的教育計劃促進了法國高等專科教育的蓬勃發展,但拿破崙教育法令的頒布才最終確立了法國高等教育的雙軌制體系。

拿破崙時期是法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他不僅改造了原有的專科學校,進行合併和重建,還新設立起眾多迄今為止依然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學校。拿破崙將應用型學校和研究型學校做了區分,有助於法國專門性實用人才的規範化培養,但與此同時,研究與應用的脫節也導致了法國被後來的德國超越,在工程建設、機械輸出方面,最終是更重視研究與應用聯繫的德國威廉皇帝後來居上。德國效仿法國於19世紀成立的慕尼黑、德勒斯登、達姆斯塔特等高等專科學校在技術研究與工業的合作方面取得了極大地成功。這種多學科的人才培養和研究與應用的密切結合,對今天的高等教育辦學依然有著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法國工程師教育》

《外國教育史》

《達魯法案》

《歐洲公共教育機構的現狀》

《西方教育史》

《外國高等教育史》

相關焦點

  • 法國波旁王朝因為一塊破布,而錯失了最後的復闢機會
    可是,七天之後,法國的立法會議卻推舉了路易十九的遠房堂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為法國國的國王,亨利五世被迫讓位。雖然,路易·菲利浦也屬于波旁王朝的支系(其先祖為路易十三的幼子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一世),但該支畢竟不是正支,因此,新王朝被稱為「奧爾良王朝」,也稱「七月王朝」。但是,法國的很多君主派分子,認為亨利五世才是法國王位的最合法繼承人,該派也被稱為「正統派」。
  • 八卦波旁王朝的那些事
    波旁王朝起源於14世紀,其族人曾佔據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在王室貴族式微的如今,波旁家族的軼事仍是八卦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下文將按國別分類,簡單介紹波旁王朝及其分支的歷史及現狀。波旁王朝,顧名思義起源於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該領地最早出現於13世紀初,法王的一位家臣受封於此,也就是波旁王朝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
  • 讀史不心慌:看圖識波旁王朝、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一)
    波旁家族(maison de bourbon)算是一個歐洲的名門望族吧,在歐洲歷史上陸陸續續統治過法國、西班牙和盧森堡等國,其中西班牙和盧森堡現在的王室也都是波旁家族的血統。前任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就是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孫子。盧森堡大公也是波旁某個支系的血統。
  • 瑪麗·特蕾莎:波旁王朝最後的玫瑰
    1795年,瑪麗·特蕾莎17歲生日前夕,她被作為交換法國政治犯的籌碼釋放,在一隊騎兵的護送下被移交給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終於在經歷了將近七年監禁之後,法蘭西末代公主、波旁王室的希望瑪麗·特蕾莎重獲自由。
  • 法國波旁王朝末代王后,她說百姓吃不起麵包,為何不吃奶油蛋糕?
    法國歷史上的波旁王朝,曾經是歐洲歷史上最富強的封建朝代,尤其是第三代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間,但是波旁王朝的結局非常悲劇,被資產階級革命推翻。縱觀歐洲歷史,被革命推翻的朝代只有極少數,所以說波旁王朝也是歐洲歷史上結局非常悲劇的朝代之一。
  • 波旁王朝的崛起
    英國在伊莉莎白一世的帶領下快速發展,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也在攪動時局,隔著英吉利海峽有來自美第奇家族的法國王后-太后凱薩琳,幾乎獨攬大權30年,兒女中有3個國王2個王后,卻沒能延續瓦盧瓦王朝的統治,繼承權最終落到波旁家族手裡開啟了全盛的法國。
  • 法蘭西崛起之路——波旁王朝的興盛
    時間回到1594年,經過一場宗教戰爭,亨利四世加冕法國國王, 開啟了法國波旁王朝。路易十三      1643年,亨利四世的兒子路易十三去世,不到5歲的路易十四繼位為波旁王朝法國國王,誰都不會想到,這位小皇帝日後帶領法國成為了當時歐洲最強的國家,他本人也成為了歐洲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他在位時間長達
  • 都爆發過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波旁王室被推翻
    比如波旁王朝復闢等,但這樣的復闢也僅僅是法國國內舊王室勢力的垂死掙扎。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法國人民又在19世紀進行了多次起義和革命,最終於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徹底確立了法國的共和體制。 而英國沒有先進的啟蒙思想作為指導,其本國資產階級和封建王室達成妥協,確立君主立憲制度,英國革命也就終止了。
  • 法國朝代的滅亡巧合:所有朝代最後三位國王,都是同父同母三兄弟
    如果細心研究過法國歷史上的朝代,可以發現一個相當有趣又巧合的現象,就是法國所有朝代的最後三位國王,都是同父同母的三個親兄弟。 卡佩王朝最後三位國王:路易十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 瓦盧瓦王朝最後三位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亨利三世; 波旁王朝最後三位國王:路易十六、路易十八、查理十世。 事實上,沒有什麼冥冥中早已註定的歷史,法國朝代出現這種情況,純粹就是巧合。
  • 從小公主到階下囚,從20分鐘王后到送走所有親人,波旁王朝末代公主...
    末代波旁王朝系列之——瑪麗·特蕾莎·夏洛特 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瑪麗·特蕾莎在凡爾賽宮內出生,是路易十六和瑪麗·安託瓦內特的第一個孩子。他們倆結婚七年後,才有了這麼一個小姑娘,所以王后和國王對她都非常的寵愛。
  • 「波旁」餘孽西班牙,打不死的「小強」,三次下馬三次復闢!
    這些外來者在西班牙大打出手,最後西哥特人勝出,西班牙進入西哥特統治時期。不久阿拉伯世界開始注意到了伊比利亞半島,悄悄派了一些穆斯林介入了西班牙的內戰,在橫渡直布羅陀最後以後,西哥特王朝的國王在711年的瓜達萊特戰役中被兇殘的穆斯林殺害。
  • 煊赫的波旁王朝:扶持5歲兒子登基,奧地利的安妮被譽為法國孝莊
    而且,法蘭西是將情婦合法化的一個國家,也就是說法國國王找情婦是符合法律的。王后的存在就像是一個吉祥物,當然,好的一點是多數時間不需要害怕被離婚。所以在法蘭西,如果你是一個強勢的貴族女性,那麼上位的唯一途徑就是成為厲害的王太后。而今天要介紹的女性,奧地利的安妮也算一時之翹楚,被譽為法國的孝莊。
  • 從蘇富比「波旁·帕爾馬家族皇室珠寶」專場,看「斷頭皇后」瑪麗的奢華珍寶
    瑪麗·安託瓦內特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后,她有一個被更多人熟知的稱呼——斷頭皇后。此次拍賣中,她生前的一枚珍珠吊墜拍出了3600萬美元的天價,創下了天然珍珠珠寶的歷史最高價記錄。波旁·帕爾瑪家族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及教宗保祿三世的後裔,與歐洲最舉足輕重的皇權家族為血親,包括波旁家族及哈布斯堡家族。其宗族成員包括法國及西班牙國王、奧地利皇帝和帕爾瑪公爵。
  • 法國歷史上經歷了幾次大革命?
    波旁王朝時期的法國,劃分有三個等級,由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貴族組成第二等級,其他公民如農民和城市平民、商人組成第三等級。第三等級在地位屬於被統治的階層。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以解救政府財政危機。議會投票第三等級勝出,可是路易十六就不願意了,強行要求加稅。直接企圖解散議會。
  • 從小美到大的西班牙公主萊昂諾爾 影響著波旁王朝的未來
    然而,萊昂諾爾卻生長在風雨飄搖的西班牙王室波旁王朝,在歐洲所有君主制國家中西班牙王室的民意支持率最低,時不時來一波反君主制的聲音,萊昂諾爾公主作為西班牙王位的第一繼承人,將會走得比其他歐洲王室的繼承人辛苦一些
  • 法國歷史唯一被國民處死的君主——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的畫像路易十六生於1754年,是法國波旁王朝的國王,前任國王路易十五的孫子。關于波旁王朝,這是歐洲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朝代,統治過包括法國、義大利等國家,大名鼎鼎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就是法國歷史最偉大的國王之一,因為路易十四的在位時間和壽命都非常長,所以路易十四死後,他的王位繼承人已經是他的曾孫(曾孫是指三世孫)路易十五,而路易十六又是路易十五的孫子(孫子指二世孫),所以路易十六已經是路易十四的五世孫。
  • 她是法國末代公主,父母先後被送上斷頭臺,金枝玉葉被迫淪落風塵
    她是法國末代公主,父母先後被送上斷頭臺,金枝玉葉被迫淪落風塵 十八世紀的歐洲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革命,首先起源於英國,之後在整個世界蔓延開來。公元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統治,法國王室隨之覆滅。
  • 可遇而不可求的留尼旺尖身波旁
    不知有多少人知道尖身波旁這個名字,但可以肯定的是,知道她的一定是最識貨的咖啡發燒友和咖啡鑑賞家,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法國前總統席哈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都是她的死忠粉。1513年被葡萄牙人發現,1643年被法國佔領,以法國王室波旁家族命名為波旁島,1767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直到法國1848年革命後,復闢的波旁王朝倒臺,才又恢復叫留尼旺島。
  • OBBLIGATO:閨蜜下午茶,在春日裡穿越到波旁王朝
    只需一個春日的下午,就可以打造一場破旁王朝style的下午茶聚會,那些精心籌備的細節,一種蕾絲的來歷,幾種顏色的搭配哲學,以及選擇口紅顏色時的心情,沒錯,這些種種,也只能期待閨蜜能懂得了。她們會和OBBLIGATO一起,完成你那顆歐羅巴王朝的、復古的時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