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是他的格局,而決定一個人的財富多少的卻是他變現的能力。格局不可小,智商、情商、財商、逆商,缺一不可。想要在事業上有所建樹,並且在經濟上有所富裕?臨公子的《你缺少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給出了很多好的建議。核心理念就是要我們打開我們的格局,打開惰性思維的陷阱。那怎麼才能打開我們的格局呢?關於這本書,我總結以下觀點,就拋磚引玉了。
沒有錢就多打幾份工的理念,格局太小沒辦法真的富裕。多打幾份工,我們只能選擇那些耗費我們精力但廉價而又沒有意義的工作,這種工作賺的錢永遠無法徹底改善自己是生存狀態。香港有過一檔節目《窮富翁大作戰》,讓曾經的富翁從最底層做起,看是否能重新回到富翁行列。但在這些富翁的起步階段,也很容易被基本生存所拖累,去尋找那些最底層的工作。底層艱辛的勞動很難讓人有機會思考自己的狀態,無法去學習更好的提升自己技能。如果讓這種工作填滿自己的生活,那就等於放棄了提升自己的機會。
那如果有了穩定的職業,是不是還要兼職呢?就是做所謂斜槓青年。這要看時做什麼工作,如果只是去做一些門檻很低的工作,如去跑車,去其他服務網點幫忙,等等,就和上面的狀態一樣了,為賺錢而賺錢,是不可取的。
我們怎麼才能打開我們的格局,更好的發展我們變現的能力呢?幹好本職工作是一切的根本,幹好本職工作是一個人格局最起碼的要求。我們在做本職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問題,臨公子關於這八小時的工作時間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可以讓我們在工作中找到快樂,不能改變工作那就愛上工作吧。在這方面,稻盛和夫就是最好的特例,作為創造了三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管理者,他認為對工作的熱愛是根本,我們愛上工作,才能為工作提供無限的動力。在工作時我們一定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讓我們成為不可替代的,這也是最佳的變現能力,當成為不可替代的人時,相信一定不會有老闆想失去呢?那高薪是最起碼的要求了。也行我們不能變成不可替代的,我們在做一份工作的過程中會有厭倦,有迷茫,有倦怠等等不良情緒,但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是我們養家餬口的經濟來源,我們需要有一份對待本職工作的虔誠之心,也是臨公子所說的職場8小時的能力基礎。
工作之餘的時間,才是我們拉開差距的戰場,這時更能體現一個人格局太小的。在工作之餘的開始階段,一定不能以賺錢為自己的首要目標,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可以讀書,可以學習,可以考證,不斷的「投資自己」,讓自己不斷提升,當自己足夠優秀時,肯定會有很多機會賺錢的。「機遇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賺錢是經濟活動,那在賺錢過程中,我們肯定要掌握一些關於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避免因為慣性而陷入誤區。是不是我們經常買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但又捨不得扔,反而佔據了家裡很大的空間;當我們一部電影看到一半時,發現並不喜歡,但還是逼著自己看完了,這些都是「沉沒成本」在作怪,我們為了不讓這些成本失效,反而付出更多的成本,得不償失。臨公子在《你缺少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中還有很多這類經濟原理,峰終定律,省錢上癮,佔小便宜吃大虧,等等。了解一下這種經濟學原理,在我們做決定時更能有的放矢,避免走入誤區。
臨公子的《你缺少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把一些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思維變現課,用最淺顯的道理講了出來,通過閱讀讓我們可以更好的發掘我們自己的價值,發展我們的能力變成財富。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