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幹山會議:專家點讚「德清珍珠系統」,呼籲保護農業文化遺產,促進...

2020-12-26 和訊

9月24日,由民革中央、政協浙江省委員會主辦的「促進鄉村振興 全面建成小康——第三屆莫幹山會議」在德清國際會議中心開幕。省、市、縣領導彭佳學、孫景淼、吳晶、馬曉暉、李上葵、閔雲、葉理中、敖煜新、張林華等出席。

圖/湖州發布

本屆會議主題為「促進鄉村振興 全面建成小康」,分論題為「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產業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共同邁入小康社會」。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北京市副主委、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諮詢小組共同主席閔慶文發表了「保護農業文化遺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主旨演講。

▲閔慶文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德清縣新聞中心 攝)

會上,他特別提到「德清淡水珍珠傳統養殖與利用系統」(下稱「德清珍珠系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農業文化遺產,近日又受到權威媒體《農民日報》的關注,發表了整版報導《德清珍珠系統——農業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他充分肯定了德清當地政府及珍珠龍頭企業歐詩漫的高度重視以及為保護農業文化遺產付出的努力。

▲9月21日《農民日報》專版報導「德清珍珠系統」

圍繞「農業文化遺產及其保護進展」、「農業文化遺產的鄉村振興價值」、「農業文化遺產地的鄉村振興之路」 三大方面,閔慶文展開了詳細闡述。

他表示,農業文化遺產擁有深邃的生態哲學思想、豐富的傳統技術體系、獨特的農業物種資源、深厚的鄉村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鄉村振興價值。例如「德清珍珠系統」蘊含著資源保護與循環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觀,對促進德清珍珠文化與產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保護、農業功能拓展與生態價值轉換,以及建設生態文明、推進鄉村振興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他提出了充分利用資源優勢與「後發」優勢,實現 「五個振興」

「五個振興」:1

在產業振興方面,應當圍繞三產融合發展,充分發掘生物、生態、文化與景觀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突出特點、發揮優勢,形成既有市場競爭力又能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

2

在人才振興方面,在重視引進外來優秀人才的同時,更加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與利用,注重吸引知識青年回歸故土,注重勞動者能力的提高。

3

在文化振興方面,本著揚棄的態度,發掘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利用豐厚的文化資源促進多功能農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實現經濟與文化的同步發展。

4

在生態振興方面,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與生態系統功能,治理美化鄉村生活環境。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生態系統保護、資源持續利用貫穿於農業綠色發展之中。

5

在組織振興方面,在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的同時,充分發揮傳統社會治理的積極因素,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結構,利用行之有效的鄉規民約,構建新型鄉村社會治理體系。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就越有保護的價值;越是傳統的,就越是現代的,就越有保護的必要。 」閔慶文在會上強調的觀點,也受到了現場專家及參會人員的廣泛共鳴。

▲德清珍珠養殖基地——小山漾

農耕文化是我國農業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德清淡水珍珠傳統養殖與利用系統」(下稱「德清珍珠系統」)就是中國燦爛農耕文明史中的一顆「明珠」,是我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它一樣的眾多傳統農業都蘊含的眾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是解讀傳統中國的鑰匙、保持中國文化魅力的關鍵、創新中國特色文化的重要資源。我們要將傳統農業不斷發揚光大,做好傳承發展,為現代農業鄉村振興發揮價值。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德清珍珠——農業文化遺產中的閃亮明珠
    高度重視  共同助力申遺之路  「德清珍珠系統」蘊含著資源保護與循環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觀,對促進德清珍珠文化與產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保護、農業功能拓展與生態價值轉換,以及建設生態文明、推進鄉村振興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 第三屆莫幹山會議在德清舉行,鄭建邦出席會議並講話
    第三屆莫幹山會議在德清舉行。9月24日至25日,由民革中央、浙江省政協主辦的「促進鄉村振興 全面建成小康——第三屆莫幹山會議」在浙江省德清縣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蔡昉,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諮詢小組共同主席閔慶文,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兼職副主席沈滿洪四位專家學者作主旨演講,為各地各部門提升鄉村振興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 德清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周志方一行赴武漢開展第三屆莫幹山會議...
    德清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周志方一行赴武漢開展第三屆莫幹山會議項目招引考察 2020-08-18 2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齊聚莫幹山會議談鄉村振興:探討城鄉互動新路徑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第三屆莫幹山會議現場 施紫楠 攝   中新網湖州9月24日電(記者 施紫楠)24日,以「促進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為主題的第三屆莫幹山會議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召開,中國「三農」相關單位和專家學者參加,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分享經驗、凝聚智慧、共謀發展。
  • 扎尕那村的農林牧循環複合系統(人民眼・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造就了特殊的農業文化,即扎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在這一系統中,農耕種植青稞和蔬菜,牧業供給肉和奶類,森林既提供建材,也生長菌菇和藥材。2017年11月,扎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由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02年起組織評選,目的在於推動保護農民仍在使用且賴以生存的生產生活方式及農業系統。
  • 扎尕那村的農林牧循環複合系統(人民眼·農業文化遺產保護)_新聞...
    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造就了特殊的農業文化,即扎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在這一系統中,農耕種植青稞和蔬菜,牧業供給肉和奶類,森林既提供建材,也生長菌菇和藥材。2017年11月,扎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由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02年起組織評選,目的在於推動保護農民仍在使用且賴以生存的生產生活方式及農業系統。
  • 《敦煌宣言》對保護水下文化遺產的作用
    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當今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的重要通道。在機遇和挑戰的面前,保護水下文化遺產應成為我國文物保護工作中的關鍵內容,諸如水下文物保護、返還等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敦煌宣言》在法理上與諸多國內外相關法律文件相關聯,對保護我國水下文化遺產提供了全新思路與途徑。
  • 全網徵集:世界最大珍珠寶船保護設計方案
    1歐詩漫珍珠博物院歐詩漫珍珠博物院坐落在世界珍珠養殖技術的發源地——中國德清的歐詩漫珍珠小鎮,西臨國家風景名勝區莫幹山,東接國家溼地公園下渚湖,佔地面積超千畝,年接待遊客能力三十萬人次,是以珍珠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旅遊小鎮。
  • 《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前期國內調研報告》專家評審會召開
    《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前期國內調研報告》專家評審會召開 2020-12-04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對這座千年石窟的修復,讓義大利文物保護專家點讚
    合作:與世界分享文物修復經驗  2020年,大足石刻研究院,石質文物保護中心。  文物修復師阮方紅正在顯微鏡下,分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舒成巖摩崖造像的彩繪樣品。這個保護中心,由義大利政府支援中國文化遺產的低息貸款建成。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阻隔,此時的實驗室中,還會有幾位義大利的文物保護專家。
  • 21世紀前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理念、實踐與經驗
    中國21世紀前20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既秉持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理念與精神,亦進行了獨具特色的創造性實踐,構建了文化多樣、整體、科學、人本、文化再生產等理念,進行了涵蓋面較廣、涉及人數較多、影響意義較大、成效卓著的實踐與探索,形成了系統完備、富有活力的措施體系,積累了獨特、寶貴的經驗,走在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前列,並為之提供了智慧啟迪。
  • 第三屆莫幹山會議在湖舉行
    今天,由民革中央、浙江省政協主辦的「促進鄉村振興 全面建成小康——第三屆莫幹山會議」在湖州德清縣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出席會議並講話。市領導李上葵、閔雲、葉理中,有關國家部委、省市有關部門、部分民革組織負責人以及特邀專家學者等參加會議。
  • 麗江古城遺產怎麼保護?文物安全怎麼保障?專家現場傳授經驗
    專家現場傳授經驗 對作為有三項世界遺產桂冠的麗江市而言,麗江古城是麗江文化的重頭戲,也是麗江旅遊的核心。對文化資源應該怎麼保護與發展,值得深入探討。12月23日下午3點,麗江古城2020年遺產保護及文物安全知識培訓活動在古管局大會議室舉行。
  • 「黃巖區」黃巖創造性轉化「中華橘源」文化遺產
    今年推出的部分「黃巖蜜橘」包裝盒上除了「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標籤,又多了一個「農遺良品」標籤——今年1月,黃巖蜜橘築墩栽培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目前正在積極申報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黃巖是公認的世界蜜橘發展的策源地。
  • 蘇州運河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保護之思考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大運河文化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要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思路,構建具有經濟文化影響力的空間格局框架。蘇州作為運河「線」上的重要一「珠」,如何利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勢,重塑蘇州「運河城市」新名片?
  • 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這件事在習近平心中有多重?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給子孫後代留下一些自然遺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從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的戰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並且身體力行,頻頻實地考察。
  • 遺產保護類 | 紹興古城保護利用總體城市設計
    如何利用古城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讓古城「靜」下來、「活」起來,需要對紹興古城的活化利用進行系統的思考與梳理。綜上,從保護與利用兩個角度,紹興古城都需要一個全面的系統規劃,將古城保護與城市發展、社區品質提升有機結合,構建文物本體與城市整體保護規劃的總體秩序,謀劃古城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的實施路徑,最終實現歷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續保護和發展。
  •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召開。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健、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良等出席。
  • 富士山環境問題嚴重 恐被疑無保護世界遺產能力
    富士山環境問題嚴重 恐被疑無保護世界遺產能力  中國網9月17日訊 據日本NHK網站9月16日報導,世界遺產富士山,由於登山路途中沒有公共衛生間的地方堆放了很多雜物和垃圾,對環境造成了破壞。日本政府希望向國際教科文組織提交環境保全計劃,對此,專家指出日本的管理能力可能會成為一個爭議點。  在富士山的夏季登山旺季結束後,靜岡縣針對登山道路進行了調查。從第五登山裡程石開始的900米,約10平方米的範圍內堆放了很多垃圾。在富士山的登山道路沿途上設有很多公共衛生間,第五登山裡程石到新開發的第六裡程石之間沒有建設新的衛生間。而且在山頂的東側也堆放著大量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