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jack20歲的禮物:去探訪他的出生之地丨我們仨

2021-02-16 三男一宅


三男一宅   中國式同志家庭

和joe相識20周年的紀念日就這麼波瀾不興地過去了,轉眼又要到jack20歲生日。

他18歲成年時的生日我們很重視,給他好好張羅了(見《給jack18歲的禮物》),今年20歲,想著他肯定是要和女朋友一起過的,所以本來就不想管了。

有一天想起個事,覺得還蠻有意義的,於是,這個周日,我和joe就帶著jack去探訪他的出生地。

這或許是個特別的生日禮物。

剛出門的時候,jack有些手癢,想練車。他已經考過科目二,在等下一輪考試。附近剛好有條新修還沒開通的公路,就讓他去練了一會。等他考了駕照,以後就可以給我們當司機啦。

以前在農村,20歲的男生該成為地裡的主要勞動力了呢。

20年前,jack出生在順德一個小鎮醫院。出發前用百度地圖導航,發現醫院距離我們家也就30來公裡,從高速公路下去並不遠。

路上,joe不斷感慨,到處變化很大,都不認得了。自從jack8個月大送回重慶老家撫養之後,他再也沒有回過這個他打過工的小鎮。

那個醫院變化之大也讓我們頻頻稱奇,印象裡就是個小小的衛生院,如今變成了規模不小的像模像樣的大醫院,還掛了另一個牌子——看來是後來以香港某鄭姓富豪的妻子的名義捐贈擴建的。

我曾經寫過一篇博文,題為《上帝的禮物》,寫三次與jack見面的情形,第一次,就是他出生才3天的時候——

第一次見到jack,是他出生的第三天。

jack出生那天,joe給我電話,開心地說是個男孩。當時我的反應是平靜的,甚至我跟joe說「我認他做乾兒子吧」的時候,還是帶著點開玩笑的性質。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孩子降臨世間,對我,對我和joe意味著什麼。而我一向覺得自己並不喜歡孩子。

周末沒事,我打算去看看孩子,便去天河城買禮物。在嬰兒用品商場裡,我毫無經驗地挑選著紙尿布、奶嘴、嬰兒沐浴露、浴巾,有點傻乎乎的。售貨員見慣不怪,帶笑問我是不是剛做爸爸。我說:「是給我乾兒子買的。」忽然,我意識到,自己滿臉的笑,心裡也慢慢浮起了一種異樣的感覺。

當我捧著大包小包嬰兒用品坐上中巴時,那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等我來到那間小鎮醫院,從joe手裡抱過肉乎乎的小jack時,溫柔和欣喜漫上心頭。

懷裡這小東西也不怕人,眯縫著眼看著我,笑笑的,搞得我心裡軟得一塌糊塗。

我對小傢伙,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呢。當然,有沒有愛屋及烏的因素在裡邊,就難說了,呵呵。總之,我無法解釋清楚這種感覺。

我也是第一次見到jack的媽媽。joe真是個坦白的人,和我結識之後就原原本本告訴了她。她怎麼想的我不知道,但她對我很和氣,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是。

我堅持認為,他們的結合是個錯誤。而她一開始就似乎默認並接受了這個事實,主動成全了我們。我感激她!

 

當年那個抱在懷裡的肉乎乎的小東西,如今長成了一米八的大帥哥,就站在他出生的地方。

這是多麼奇妙的事情!


離開時,我們繞著醫院走了半圈去取車。我跟jack開玩笑:來到這裡,有沒有像漫畫裡的英雄感覺吸收到了滿滿的能量?

玩笑歸玩笑,我還是認真地對他說,將來也許他會走得很遠,他的世界也會更大,我們只是想讓他知道,他的人生是在這裡開始的。

他點點頭,說:「恩,是挺有意義的。不過我現在這個年齡可能還不能像你們那樣體會這麼深吧。」

不管怎樣,這就算是我們給他的20歲生日禮物。

離開醫院,我們去了幾公裡外的一個小村莊,那是joe和jack的媽媽當年打工的地方。上世紀九十年代,珠三角蜂擁進大批港商臺商,這個小村莊也有幾家鞋廠和服裝廠,joe就在一家臺灣人開的服裝廠做倉管。

剛進村,joe就指著十字路口說,那個廠房還在,沒怎麼變,看了下大門,改成了機械製造廠。他說,倉庫在三樓,而我撥打的那個電話是一樓辦公室的,接電話的女生就到院子裡往樓上喊他

村子有小河湧,如今整治一新,有點嶺南水鄉的味道


到村子裡走走,joe的身後,給jack擺滿月酒的餐館還在


在小巷裡尋尋覓覓,卻沒找到當時住過的老房子,興許拆了

午飯就在村裡解決了,小小的大排檔,卻是正宗的順德美味


時間尚早,我們又就近去了廣東四大名園之一——清暉園,還吃了當地出名的雙皮奶

懷舊之旅就此圓滿結束。

芭提雅聖誕節精粹之旅 最佳海景公寓+超值獨家行程!

—— END ——

聯合出品  




喜歡就打個賞唄,麼麼噠

(長按上面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兒子談戀愛,兩個爸爸成了神助攻丨我們仨
    半夜睡得迷糊中聽到手機響,看了下,是jack發的微信,好幾條。沒怎麼細想就又睡過去了。早上起來,看了下,他是凌晨兩點半發的。他說,「想你們了」。我問joe知道兒子為什么半夜三更說想我們嗎?他說不知道。自從那天他告訴我們五一不回家,要陪女朋友(糾結三天,冒著jack翻臉的危險,說說他的秘密吧丨我們仨)——雖然我沒說透,其實大家都猜到了——這幾天我和joe都沒有問他具體的情況,不是不想知道,而是不想表現得太緊張,如我們的一貫態度:順其自然,樂見其成。說緊張不準確,說完全不緊張也不對。總之,jack第一次明確跟我們說交女朋友了,這事要好好消化一下。淡定只是表面上的。
  • 換匯、喝茶、做雞、按摩……這大周末的都圍著jack轉了丨我們仨
    周末我們仨都在家的時候一般中午不做飯,去小區的茶樓喝早茶。估摸著jack會睡懶覺回來得晚,我和joe12點過才出門,這就不是喝早茶,而是喝午茶了。跟jack聯繫,他果然才起來,說要一點才到,於是joe就讓我先去茶樓,自己去菜市場買菜,晚上好給jack做餐好吃的。結果jack快一點半了才到,滿臉疲憊。他說忙慘了,一早起來搬東西,又要做裁判,又要做發號員,還參加兩項接力跑。呵,誰讓他是班長又是體育部幹事呢。
  • jack的爸爸去旅行了,媽媽來給他做飯 | 我們仨
    收錄於話題 #我們仨日常
  • 為出國省錢,jack練習自己剪髮,並且把我剪壞了丨我們仨
    他的髮型確實不大好,不過大家不知道,這頭髮是他自己剪的哦!出國在即,他常跟美國學校那邊的學長聯繫,詢問要帶什麼東西,和那邊吃穿住行方面的情況。有天學長告訴他,學校附近只有一間髮廊,老闆經常不在,剪髮不是很方便,而且蠻貴的。那怎麼辦呢?jack說那不如自己剪髮咯,既方便又省錢。我想起來,長沙的夏海帶我們去嶽麓山逛的時候頭髮是長的,我們回廣州後,看他在朋友圈發的照片,頭髮剪得短短的,他說是自己剛剪的。
  • 我們仨讀後感
    第三章開始就是他們的真實生活場景,倆人1935年結婚,那時候楊絳先生24歲,錢鍾書25歲,兩人都是知識分子家庭出身,前者律師家庭,後者教師家庭,我想在民國時期無錫可能是個好地方,很多書香門第都出自那裡。他們兩個很幸福,既一見鍾情又能門當戶對,志同道合交流無礙,結婚後就去英國留學,在楊絳先生的文字裡,她應該一直處於陪讀,楊絳先生羨慕當時的留學生,寫出了自己深深的自卑。
  • 《我們仨》中很溫暖的話:我一人思念我們仨,人間煙火,最撫人心
    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時十分,105歲高齡的楊絳先生逝世,《我們仨》終成絕響。最初設想,這本書一家三口各寫一部分,錢瑗寫父母,楊女士寫父女倆,錢先生寫他眼中的母女倆。到1996 年10 月,錢瑗已經非常衰弱,預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請求媽媽,把《我們仨》的題目讓給她寫,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寫下來。
  • 楊絳《我們仨》:一個萬裡長夢,讓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愛一個人,便是和他相守著過平淡安穩的日子。楊絳先生寫《我們仨》,記錄一家人在飄搖亂世中的點點滴滴,讀來樸實無華,卻又動人至深。2002年楊先生92歲,已經是耄耋之年的她,用三四個月的時間將漫長的63年的家庭歷史寫了出來。
  • 《我們仨》:哪怕子女已年過60,也依舊是父母心頭抹不去的牽掛
    今年2月19日,河南商丘巡邏員在街上發現一個老態龍鐘的沒戴口罩的老人,她提著一大袋貨物艱難行走著,不知要去哪兒。巡邏員趕忙上去盤問:「老人家您這是要去哪兒啊?」原來,受疫情封路影響,她70歲的大女兒過年未能回家走親戚。老太太今年98歲了,因擔心大女兒沒飯吃,特意走了4公裡提著好幾斤的饃和麵條去看望她。
  • 書評影評丨讀《我們仨》有感
    「我們仨失散了」「這是一個萬裡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楊絳先生在這一部分中用三個章節構築了她在古驛道上做的與丈夫和女兒分別的長長一夢。一場夢即一次送別,最終,她淡然地接受了丈夫和女兒依次的離開,接納死亡,不卑不亢。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本書的第三部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回憶錄。從楊絳和錢鍾書兩位老人的相識、相知,一同出國,在國外有了圓圓,湊齊了三個,從此開始了我們仨的生活。
  • 楊絳《我們仨》:夫妻最好的相處之道,幸福婚姻的秘密都藏在這裡
    1997年, 錢瑗逝世,享年60歲,錢瑗是錢鍾書和楊絳唯一的女兒;1998年,錢鍾書逝世,享年88歲,錢鍾書是楊絳唯一的愛人。兩人是清華大學的校友,1932年,錢鍾書在清華大學的古月堂,前結識了楊絳,一見鍾情的那種;1933年,兩人訂婚;1937年,錢瑗出生。
  • 《我們仨》:一本溫暖的書
    第一次去錢家早在 1981 年,是當時的三聯書店總編輯範用帶我去的,那年香港廣角鏡出版社出版了《幹校六記》,範用先生讀完很激動,想在國內出這本書,便去向楊先生請求,幾個月後這書在三聯出版了,是我最早編輯的楊絳先生的書。之後三聯又出了《將飲茶》、《洗澡》,責任編輯也是我。後來我被派去香港三聯工作,再回到北京三聯這麼多年,《我們仨》是我重新事無巨細、從頭至尾地操作一本書。」
  • 幸福的守望 | 城之戀歌——《我們仨》讀書有感
    城之戀歌——《我們仨》讀書有感《我們仨》,讀來如夢,泣泣訴訴,亦真亦幻,美麗又疼痛著。感念著,《我們仨》與我們仨,書裡書外,隱約又回到了比開始還早些的芳華裡。——題記當第一隻報春的燕子掠過青蔥的心空,我開始織夢。那是迄今為止,在我夢的花園裡最美的一朵祈願。
  • 楊絳《我們仨》走心的10句話: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讀來淚流滿面
    ——楊絳《我們仨》提起錢鍾書,總離不開他的妻子楊絳先生;提起楊絳,又總是不自覺想到錢鍾書。似乎兩個人的名字註定形影不離。奇怪的是,似乎人人都知道錢鍾書寫過一本《圍城》,還能念出其中幾句經典:"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但說到楊絳,大家只知道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被稱為"先生"的女性之一,卻不清楚她有什麼作品。
  • 《我們仨》| 男人愛不愛你,都藏在細節裡
    有人說:如果你真的很愛一個人,一定不需要搜腸刮肚地想情話,因為你的心裡話就全是情話。 確實如此,他們在一起,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想好聽的情話來哄對方,因為張口就是情話。 他們一個是國學大師之子,一個是大律師之女; 一個是享譽國內外的學者兼作家,一個是著名的女翻譯家; 一個博學多識,一個才思敏捷; 真正的旗鼓相當,門當戶對。 可在我看來,再相配,也敵不過他們之間彼此的愛意。
  •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
    在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之前,我一直很好奇,這位歷經坎坷的百歲老人究竟會用怎樣的文字回望自己的人生。她會以一個平和的心態訴說嗎?於是,我決定去這本書中尋找答案。《我們仨》更多的算是一本回憶錄,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在書的第二部分,作者提到了古驛道,自己每天都要找到鍾書的客船去陪伴他,然後起身返回客棧,給人一種奇幻的感覺,這大概就是作者所說的萬裡長夢了吧。
  • 《我們仨》:一個家庭最好的相處狀態
    在書的最後,楊絳先生說:「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樣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守,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人。」在早已肝腸寸斷,卻極力克制的表達裡,我體會到了人生最深的那種悲。她的人生何嘗不是每個人的人生,我們終將一個又一個地失去我們至親至愛之人,我們註定要不斷地告別,註定要一生受盡「愛別離」之苦。
  • Jacklove與TES籤訂了一份合同
    IG的粉絲們都知道IG3c陣容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前冠軍ADC,即jacklove已經離開團隊,正式宣布加入TES專業團隊,這讓很多IG粉絲失望,很多IG的粉絲都說IG的ADC雖然值得稱讚,但仔細考慮後總是覺得很失落,我發現jacklove不見了。
  • 《我們仨》觸動人心的15句話,柴米油鹽磨不滅的愛情,真摯感人
    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9、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10、我們如要逃跑,不是無路可走。
  • 書評‖我們仨
    《我們仨》讀完此書,感悟頗深,記得書的第一頁上寫著:我一個人,思念著我們仨。看到這句話,我不禁想到了我與我的父母,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中所表達的父母與子女間的日常的生活,亦是「我們仨」的生活。從此書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父女之間,母女之間的那些令人感動的瞬間,家永遠是我們心底最柔軟的一片棲息地。
  • 楊絳《我們仨》:好的夫妻,都懂得這3個相處之道
    他才冠三梁,她豔壓群芳,只是初見,便認定就是彼此。1935年,他們完婚,從此就走進了幸福的圍城。他們便是錢鍾書和楊絳,他們的愛情也是讓人羨慕的曠世之戀,從相識到最後,一直攜手同進,相濡以沫。可人世間躲不過去的是生老病死,「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