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草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地位
甘草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神農本草經》,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別名在《名醫別錄》中記載為國老;在東北和內蒙古叫甜草;在陝西等地叫甜根子、甜甘草等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豆科甘草屬植物。
2,分布和生長環境
甘草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省;通常生長在乾旱沙地、河灘沙質地、山坡草地、鹽漬化土壤中。
3,外形特點
為多年生草本,高30-100公分;根和根狀莖紅棕色,裡面淺黃色,有甜味;
莖直立,木質化,有白色短毛和刺毛狀腺體;單數羽狀複葉有小葉7-17片,小葉片卵形或長卵形,兩面有短毛和腺體,葉邊全緣或有小腺體;
總狀花序腋生,花蝶形,紫色、黃色或白色,6-8月開花;
莢果彎曲成鐮刀狀或成環狀,密集成球,種子腎形,7-10月結果。
二,甘草的利用價值
第一,甘草的根和根狀莖藥用,具有解毒、鎮咳、健脾胃、益氣補中等功效。在我國甘草屬於利用比較早的中草藥之一,在古籍《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及《中國藥典》等中都有收集和記載。現代醫學對甘草的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比較多,資料顯示,甘草主要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如甘草酸、甘草次酸等)、甘草黃酮類化合物(如甘草苷、異甘草素等)、甘草多糖(如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等成分;藥理學認為,甘草具有抗病毒、抗炎抑菌、抗氧化、免疫調節和防止骨關節炎等作用。
第二,甘草還可以作香菸、蜜餞食品、啤酒的泡沫劑;甘草製藥後的殘渣含有大量的氮、無機鹽和纖維,可作肥料和造紙原料。
第三,甘草生性耐乾旱瘠薄,生長適應性強,根系深,是一種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