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2月21日,安以軒為二胎女兒舉辦雙滿月宴。
現場眾星雲集,熱鬧程度不亞於星光大賞。
從衍生出的微博熱搜話題,就可窺見一斑。
除了中規中矩的#安以軒女兒雙滿月宴#話題,還有滿臉胡茬的#言承旭近照#......
被譽為「鎂光燈夫婦」的向佐、郭碧婷以及向華強夫婦也參與了此次宴會。
安以軒還曬出了與他們一家四口的合照。
圖片來源:網絡
讓人意外的是,熱搜上卻絲毫不見他們的身影,亦沒有恩愛戲碼、婆媳戲碼上演。
只留下了#郭碧婷產後狀態#獨自掛在熱搜上。
有網友直呼:他們怎麼這麼低調了?郭碧婷要崛起了嗎?
而自郭碧婷產女後,向式豪門泡沫劇就已經開始向低調發展。
即使向太兩度曬豪宅,出現的只有兒子與老公的合照,郭碧婷只出現在了配文中。
曬豪宅不久後,向華強在12月16日舉辦了自己的72歲壽宴。
蹲守在某酒店門口的臺媒,拍到了向華強、向太、向佐以及蕭敬騰等群星的身影。
唯獨沒有郭碧婷。
即便是向太到場,也只有向佐出來迎接。
這讓不少網友開始迷惑了:
「向太是真疼兒媳,才會把郭碧婷保護得這麼好!不捨得她來接」。
言語之間似有一絲嫌棄之意。
更有人大膽揣測,距產女才78天,郭碧婷就被嫌棄了?
實則是郭碧婷低調現身,忙於內場。
豪門家族的一舉一動,讓不少人自動代入到晉江文學的氛圍裡,立刻腦補出一部大戲。
卻早已將其演員的身份拋之腦後。
02
明星們出現在鎂光燈下,自然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但不少人關注的重點從藝人作為歌手、演員自身的實力,到藝人們的私生活,再到不擇手段靠近藝人,並愈演愈烈。
每當藝人自曝離婚,大眾的第一反應就是某一方出軌,各種無端揣測頻發......
行程、私人電話等各類隱私被洩露更是不在話下,嚴重影響到藝人的生活。
一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某個粉絲的極端追星經歷。
在時尚活動上,粉絲將現場兩位男明星未喝完的水帶回了家。
並將之視為珍寶,每喝一口水,就YY與藝人接吻。
圖片來源:網絡
在追星面前,粉絲完全喪失了理智和常識,近乎瘋狂。
當我們喜歡偶像的時候,我們喜歡的是什麼?
可能不少人能毫不猶豫地說出因為她漂亮,因為他帥,更深層次的原因卻很少道出。
正因如此,才應了章子怡所說的那句「演員是一個門檻很低的藝術種類。」
單憑好看的皮囊,在複雜多變的娛樂圈中難以立足。
馬伊琍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誡大家:
「18歲以前正是打文化基礎的時候,不建議喜歡藝術的孩子早早過五關斬六將,進入專業藝校中專」。
「學藝術的若要走得更寬更遠更久,沒有紮實的文化基礎尤其文學理解能力,經不起長久競爭。」
在今年的兩個表演競技類節目《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中,都還原了《少年的你》裡面的經典場景。
三個版本對比,原版易烊千璽的演技更加深入人心和震撼。
易烊千璽就是劉北山本山。
更讓我佩服的是,易烊千璽的粉絲「千紙鶴」的行為。
在知乎上搜索「為什麼喜歡易烊千璽?」
評論中,極少有人稱讚他的長相,喜歡的是他優秀的品性、對自我的嚴格要求。
「他是我最想活成的樣子。」
在易烊千璽主演的癌症題材《送你一朵小紅花》上映之際,「千紙鶴」自發為癌症患者捐贈頭髮「為愛發生」,幫助因為化療而光頭的小朋友。
截至目前,已經有300多位粉絲參與。
粉絲和偶像的雙箭頭大概就是如此,一起努力地變好,更加熱愛生活。
始於顏值,陷於才華,終於人品。
03
大眾對明星的關注、崇拜、喜愛,有所不同。
Yamy在節目中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職場中捧殺和棒殺同樣進行才可怕。
娛樂圈中粉絲捧殺的現象層出不窮,對明星而言,利弊共存。
捧殺鼻祖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的魏晉時代。
自古紅顏多薄命,薄命亦發生在美男子衛玠身上。
公元312年的某一天,南京城內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追星事件,才貌雙全的衛玠當街被粉絲圍觀致死。
衛玠有多美呢?
根據《晉書·衛玠傳》中記載:「玠字叔寶,年五歲,風神秀異。總角乘羊車入市,見者皆以為玉人,觀之者傾都。」
圖片來源:網絡
從小一出門就會引起全城的轟動,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僅憑一張臉就能轟動全城。
長大後,每次出門必是一場災難,所到之處無不被人圍得水洩不通。
觀者如「堵牆」,無論老弱病殘,都會盛裝出席,只為一睹衛玠容貌。
不僅如此,衛玠出生名門望族,十分有才華,好談玄理,朝廷多次派人前去招攬他。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衛玠從小就體弱多病。
每次出門都舉步維艱,回到家時也疲軟不堪。
後躲避戰亂,身體健康更是每況愈下。
衛玠27歲那年,從江夏搬遷至南京途中,遭到了大量粉絲的追捧。
人越來越多,一直跟到家門口。
只不過,這次衛玠承受不住身體的勞累,不堪重負勞累而死。
對於他的死亡,自傳中這樣記載:「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由此產生了「看殺衛玠」這一成語典故。
這一悲劇的產生,讓人不禁感嘆: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04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04億。
圖片來源:網絡
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的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8.0個小時。
這種現象可以說真正符合了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所描繪的現象:人們從出生到死亡一直沉迷於娛樂而無法自拔。
娛樂的內核是藝術,大眾過多關注娛樂而不是藝術本身,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明星除了在舞臺上光鮮亮麗,在影視劇中扮演各類角色。
他們並不是隨時隨地都處在雲端上。
工作以外,他們是一個又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過著平凡人的生活。
明星是一種職業,有關他們的資訊,沒有必要佔據人們空閒生活的全部。
雖然每個人接受訊息有主動選擇權,但當網絡媒體無限放大明星們的劣跡,以至鋪滿整個網絡空間時,大眾被迫接受花邊新聞,從而忽視了其背後價值觀的扶正。
久而久之,社會形成了一種扭曲的價值觀。
12月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迎來建校132周年紀念日,作為優秀校友代表,鍾南山院士來到母校為學校慶生,同時親手為鍾南山塑像揭幕。
對於抗疫戰士的到來,師生熱烈歡迎,秒變追星現場。
回到母校,鍾南山講述了醫護人員戰疫的故事,勉勵同學們要有「大我精神」,希冀有更多人學醫。
「學醫不是為了多賺錢,是為了更好地為大家服務,有這樣的精神,才能一往無前。要有夢想,要有激情,要有追求,要爭氣。」
世間本有好壞之分,善惡之別。
而我們的社會需要的就是對善良的讚頌,它的作用遠勝於對惡的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