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亞洲藝術品的集散中心,擁有佳士得、蘇富比等百年的拍賣公司。近來,中國內地的保利、嘉德等公司也紛紛搶佔海外市場,在香港設分公司拍賣。
海外珍貴藝術品的回流也是香港是中轉站,像好萊塢街道的古玩藝術品一條街的交易也已有百年的歷史。
中國大量的交易商、藝術品販子云集於香港,目前已處於天下無漏的狀態,早十年五年前,憑眼力好的高手,在香港也是遍地是漏的狀態,原因是國內藝術品市場,一波又一波的炒高價格,拿回來都能掙到。
但是現在香港已經是高端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決戰之地,動輒百萬、千萬、上億價位的東西的角逐之地,普通藝術品無漏可撿!
臺灣是中國文化傳承的分支之地。當年國民黨隨蔣介石去臺灣之後,帶去了中華藝術之瑰寶,博物館藏了國寶,此與我們普通收藏家無關。
當然,民國一批中國的文人隨臺灣政府移居臺灣之後,文人墨客的手筆,是收藏之首選,張大千、張學良、于右任、宋美齡等等一大批文人墨客之物。
但是現在一般的畫廊、收藏會所,不可能再出現這些真跡,近幾年,擁有者紛紛拿到大陸,香港等地的拍賣公司,高價售出。現已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買貨到臺灣,包你空手而歸。
日本政府和中國政府近百年關係不好,因為戰爭,有著很深的民族仇恨情緒。但是藝術的淵源中日之間從沒有斷過,文化上的學習、模仿,傳承千年,從未斷過。比如日本人考大學,必須考漢字,必須認識漢字,日本的地名都是漢字命名。
日本人其實從來不排斥漢文化,相反,對中國歷史上的古代藝術文化,日本人是頂禮膜拜的。舉個例子,我們旁邊的韓國人就是排斥漢文化的,他們一直在做去漢字的事情。
日本的茶道祖師「隱元」,是來自中國福建的高僧,日本寺廟的高僧一大批來自中國,時間在明代最多。
日本的寺廟千年保存完好的,有數千座。所以,中國的宋元文化,甚至唐代文化,一直到宋元明代,日本有相當數量的中國藝術之瑰寶,從官方博物館,到民間藏家,一直有好貨大貨出來也不足為奇了!
日本本土的戰爭對古代藝術品的損毀是比較少的,日本人保存的方式也是比較仔細的,相比中國,大家看看,中國一直到清末相對文化藝術品也是很多的,但是到了近一百多年來,民國的軍閥混戰,國寶都流失海外,戰爭一場接一場。
到了新中國,破四舊,文化大革命,損毀的文化藝術品也是驚人的,中國哪裡還有舊家具,民間也是極少有書畫藝術真跡了。
海外回流藝術品,日本是首選。親自跑一趟日本的費用也挺高,也未必能找到合適的,那麼如何高效率地買到來自日本民間的藝術品呢?現在來自日本的民間老器物,舊的中國風的工藝品也是很受中國藏家或者愛好者的歡迎的。
伯品海淘為廣大中國收藏者提供了一個針對日本古玩市場的代購平臺,實時同步日本網絡數據,讓你足不出戶,用手機就能直接與日本賣家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