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二戰名將、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年輕時很帥氣,他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選擇上戰場打拼。筆者懷疑,他們很可能把蒙哥馬利將軍與好萊塢演員蒙哥馬利-克裡夫特的照片搞混了。因為後者更帥。
演員蒙哥馬利
當然,蒙哥馬利將軍也是一位型男。而且他向世人證明了他的軍事天賦,戰功赫赫,被認為是100多年來英國最傑出的將領。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生於1887年的英國倫敦,他參加了一戰和二戰,作戰英勇,從一個少尉排長成長為英國陸軍元帥,獲得的各種勳章數不勝數。
1942年的北非戰場,英國軍隊起初被「沙漠之狐」隆美爾的裝甲部隊修理得很難看,被迫退守埃及境內的阿拉曼地區。英國臨陣換帥,讓蒙哥馬利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一舉擊敗隆美爾,扭轉了北非戰局。此戰讓英國在盟軍中大出了一把風頭,是蒙哥馬利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戰績之一。
蒙哥馬利將軍
此外,西西里登陸、諾曼第登陸也是蒙哥馬利指揮的經典戰役。
蒙哥馬利指揮打仗的特點,不妨看看同時期的美國陸軍上將巴頓是怎麼說的。國外的一些新聞報導及二戰回憶錄顯示,這兩位盟軍將領互不服氣。巴頓講話比較溫和,說蒙哥馬利打仗的確厲害,但他打仗的首要目標不是勝利,而是不打輸。這說明蒙哥馬利比較謹慎。
而蒙哥馬利大有普天之下捨我其誰的自傲,同時期的盟軍將領幾乎都不入他的法眼。廣大愛好軍事的同學應該聽說過,蒙哥馬利到訪中國之後,才變得謙虛了很多。
相關資料顯示,二戰結束後,蒙哥馬利花了十多年的時間仔細研究世界戰爭史,頗有心得。
蒙哥馬利將軍
在冷戰時期東西方的對立態勢下,蒙哥馬利先是發表了一番讓西方大跌眼鏡的言論。大致意思是,西方歷史上被人追捧的名將根本沒有多了不起,他們沒有遇見真正的對手,倘若他們當年推進到中國,與《孫子兵法》、《戚繼光用兵方略》作者的後代較量一番,才會明白什麼是戰爭。
懷著對中國強烈的好奇心,退休後的蒙哥馬利在1960年首次訪問了中國。
在此之前,蒙哥馬利先後造訪了蘇聯和印度等國,並流露了訪問中國的意圖。儘管蒙哥馬利是以私人的身份出訪,起初也讓英國政府也感到緊張。與中國幾經溝通之後,蒙哥馬利在1960年5月24日飛抵北京,開始了第一次中國之行。
六七十年代的解放軍
期間,毛主席在上海接見了蒙哥馬利,雙方進行了一場頗有趣味的談話。蒙哥馬利表示,美、英等國應該摒棄偏見,對中國友好。毛主席也讚賞他的坦誠。蒙哥馬利在中國停留了5天,還參觀了解放軍部隊,會見了開國上將楊勇等人。
接下來的軍事表演中,蒙哥馬利用標準的軍姿走近解放軍戰士,仔細看了看他們的額頭,大家不明所以。蒙哥馬利又從一個戰士的手裡拿過半自動步槍,一槍射中了遠處的靶子。然後他把步槍遞給了陪同參觀的楊勇。
楊勇心領神會,接過槍後二話不說,接連開了幾槍,彈無虛發,都射中了鋼靶。蒙哥馬利則連連點頭,這是他即興與解放軍將領比試槍法。他握住楊勇將軍的手說,對中國軍隊的戰績十分欽佩。
楊勇上將
可是,蒙哥馬利為什麼仔細看解放軍戰士的額頭呢?幾天後,蒙哥馬利離開大陸到了香港,答案在記者招待會上揭曉。蒙哥馬利對記者說:「中國士兵的武藝精湛,開始我以為都是軍官,當我走進隊伍時看到,他們的額頭都是光光的,沒有皺紋,都是年輕的士兵……」
50年代的韓戰震驚了世界,蒙哥馬利當然非常了解。訪問中國之後,又看了中國軍隊的精神面貌和軍事表演,更是讓他印象深刻。
在記者招待會上,蒙哥馬利還說了那段很有名的話:「中國軍隊從士兵到將軍都是最優秀的,我要告誡世界軍隊,不要與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手。這要成為軍事家的一條禁忌!」
第一次訪問中國,蒙哥馬利感到意猶未盡,又在1961年再次訪華。這一次他訪問了包頭、太原、延安、西安、洛陽等地,也參觀了部隊。
蒙哥馬利與楊勇將軍握手
蒙哥馬利對中國軍隊的評價演化出許多版本,筆者英文不好,也找不到詳實的英文資料,從一些較為正式的資料來看,那句「不要與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手」應該是「原版」。此外,資料顯示,蒙哥馬利訪問中國之後,還對英國記者說過類似的話,大致意思是,中國軍隊名將如雲,天才雲集,他國軍隊千萬不要與其交手。
網上盛傳的一些消息還說,蒙哥馬利後來又總結了兩條「戰爭法則」,其中有一條就是他對世界軍隊的告誡。這個「戰爭法則」的出處不好找,不知道確切與否。如果熟悉英文的朋友有這方面的線索,希望您不吝賜教。
參考資料:《蒙哥馬利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