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爾工業區曾是德國,乃至世界重要的工業區之一。隨著工業化改革,魯爾區被人們記住的不再是礦產、煤炭行業,而是足球。
魯爾區德比沙爾克04vs多特蒙德,已經成為這個老舊工業區的新招牌。之前我們詳細介紹了多特蒙德球場變遷史,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的死對頭沙爾克04的主場變遷史。
就在5月4日,沙爾克04剛剛過完116歲的生日。這支由一群高中生創建球隊創立初期名叫Westfalia Schalke,是實實在在的「後浪」。其中Schalke一詞來自於早期德語中「礦工」的暱稱,於是這支球隊從誕生之初就受到了眾多蓋爾森基興煤礦工人的支持。
那時候也沒有真正的球場概念,大家在公園裡踢,搭上一點簡陋的看臺,也就湊合著過了。
由一群高中生組建的沙爾克04球隊
在經過近十年與當地體操俱樂部等綜合俱樂部分分合合之後,這支俱樂部終於在1924年以Schalke 04這個名字出現在比賽場中,Schalke這個代表曠工的暱稱被保留下來,04則致敬了1904年俱樂部誕生的年份。
1928年,隨著俱樂部的壯大,俱樂部更名為FC Gelsenkirchen-Schalke 04,球衣也換成了如今更為人所熟悉的藍白色。
沙爾克04隊隊徽變遷
也是時候來一座供沙爾克04俱樂部專門作為主場的體育場了。早在1923年這個建造體育場的項目就被提上議事日程,當地政府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
1928年當俱樂部正式更名為FC Gelsenkirchen-Schalke 04時,同時完工的球場就像給這支球隊一個巨大的禮物,名為Glückauf-Kampfbahn,也算是對蓋爾森基興這座城市的獻禮。
沙爾克04最早的主場Glückauf-Kampfbahn的昨天與今天
當時的體育場還是朝著綜合體育場方向去建設的,所以在宣布對外開放的當天,該體育場承辦了多項比賽,除了沙爾克04足球俱樂部亮相之外,還舉辦了包括蓋爾森基興納手球隊、田徑隊各自項目的友誼賽。
有意思的是這座體育場的設計最初是容納34000球迷,在當時的條件下已經算是大型體育場。不過在正式開幕儀式前幾周又增加了1200個座位。要知道在當時的政治氛圍濃厚的時代,像沙爾克04背靠著工人支持者起家的俱樂部是不會安排座位區的,大家都是站著看球。只有那些大資本家投資的球場才被默認為有座位區,畢竟工人階級們講究的就是一個平等嘛。
當然凡事也沒有那麼絕對,沙爾克04主場臨時設立的座位區還是保留了下來。隨著沙爾克04的表現越來越強勁,吸引來看球的人也越來越多,據史料記載在1931年沙爾克04與杜塞道夫的一場友誼賽中,竟然有70000人到場觀戰,也是當年這樣的一座體育場容納人數最多的一次。
這樣的人滿為患肯定是存在很多安全隱患的
肯定有人會想到額定34000人的體育場湧進了70000人,長此以往安全問題恐成為隱患,於是在1936年沙爾克04俱樂部聯合市政府對體育場進行了擴建,增加了114米看臺,然而這對於球場人滿為患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足球並不僅僅是足球,在1936年那個大戰前夕敏感的年份,當多特蒙德這時候還在為找到固定球場發愁時,沙爾克04則在政府支持下能夠繼續擴建主場,也就不得不讓人聯想那個流傳多年已久的「傳說」——希特勒是沙爾克04球迷。
時至今日也不清楚希特勒對沙爾克04到底有沒有具體聯繫
儘管沙爾克04俱樂部官方曾逐條解釋為什麼希特勒不是沙爾克04球迷,但不得不說,在希特勒當政的時候,沙爾克04絕對是德國足球風頭最勁的一支俱樂部。
1942年在德國上映的一部名為《大場面》的電影,能在那時候的德國上映的電影都是經過希特勒首肯的,而其中反應足球比賽場面的部分就是取材於1941年沙爾克04與維也納快速的一場冠軍爭奪戰。
這部放映於1942年的電影《大場面》中足球場場面的取材來自沙爾克04的一場比賽
不管沙爾克04到底與希特勒是怎樣的關係,狂熱戰爭帶來的傷害是無差別的。1943年當羅斯福和邱吉爾弄出了一個卡薩布蘭卡訓令,即《對德戰略轟炸諒解協議書》時,作為德國工業的心臟,也是德國最重要的軍需生產基地,分布著幾百家的兵工廠的魯爾區就成了盟軍的眼中釘。
於是從1943年的3月5日到6月28日,英國皇家空軍在美國空軍的配合下相繼在埃森、杜伊斯堡、杜塞道夫、蓋爾森基興等地進行空襲轟炸。轟炸行動雖然打擊了德國的工業和軍工產業,但是也造成了極大的平民傷亡和非軍事目標建築財產損失。
魯爾區在二戰中遭受重創,這樣的千機大轟炸次數不再少數
比如沙爾克04的主場Glückauf-Kampfbahn就在空襲中遭到嚴重損毀,幾乎是面目全非。
勤勞又熱愛體育活動的德國人民很快重建了這座體育場,並增加了售票處、小賣部、職工宿舍等等新的設施。
不過隨著這些設施的增加,加上當時德國在經歷了慕尼黑慘案之後的恐懼,對大型體育場的安全係數格外重視,這座經歷了二戰風雲的體育場只能按規定容納11000人,這顯然不符合沙爾克04球迷的需求。
戰後的Kampfbahn經過重建依然是人滿為患
於是在1972-1973賽季德甲聯賽中,沙爾克04以2-0擊敗漢堡後,這座體育場也完成了沙爾克04俱樂部一線隊主場的歷史使命,在那之後這裡一度成為沙爾克04青年隊的主場。
現在這座老舊的體育場除了老看臺已經作為文物保護之外,空置的部分成了大眾娛樂的地方,比如在這裡辦辦蓋爾森基興迷節等活動,在這個富有歷史意義的球場人們可以感受曾經在這裡上演的傳奇故事。
Kampfbahn球場現在只留下最老的看臺,作為沙爾克04球迷活動場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當老舊的體育場成為歷史,那麼沙爾克04俱樂部自然會迎來新的體育場。那就是上一代沙爾克04球迷都非常熟悉的Parkstadion公園體育場。
這座體育場是為北萊茵-威斯伐倫州蓋爾森基興為1974年世界盃舉辦而新修的多功能體育場,可容納62109名觀眾。
公園球場也是沙爾克04待過時間很長的主場
這座球場見證了西德隊1974年世界盃以及1988年歐洲杯,不過對於沙爾克04俱樂部來說這座球場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好運,甚至屢次出現了財政危機。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沙爾克04在這座球場的威名才慢慢重新樹立起來。
這座公園球場見證了沙爾克04球隊很長時間的落寞,但依然有沙礦球迷一直追隨
1995-1996賽季沙爾克04崛起,取得了甲級聯賽的第3名,獲得了歐聯杯參賽資格。在荷蘭籍主教練史蒂文斯的率領下,他們過關斬將,以黑馬姿態一路殺進決賽,決賽對陣義大利傳統強隊國際米蘭,兩回合後兩隊經過漫長的加時賽還是平手,依然最終沙爾克04依靠點球4比1艱難戰勝了國際米蘭隊,建隊歷史上首次捧得歐聯杯,這無疑是沙爾克04隊成立百年以來最輝煌的一頁。
1995-1996沙爾克04擊敗國米獲得歐聯杯冠軍,沙爾克04球迷激增
「歐洲戰士」的美名也就此遠揚。沙爾克04也有了更多簇擁,湧向公園球場看球的球迷也再次大幅度增加。
根據報表顯示沙爾克04的會員人數從1991年的10000人增加到2018年的155000。這個數字使沙爾克04成為德國擁有球迷會員數量的第二大體育俱樂部僅次於拜仁慕尼黑。而且根據報告顯示沙爾克04成員結構中,女性佔20%,在10歲以下的年齡段中佔14%,而大約30%的會員根本就不是來自北萊茵-威斯伐倫州。
可見沙爾克04的吸引力,非同一般。吸引力增加,球迷增加,球場自然也要擴容。距離上一次沙爾克04搬進公園球場也過去了近三十年。
有趣的是沙爾克04俱樂部想要更換球場的時候總是能趕上德國舉辦大型賽事的時候,上一次是1974年世界盃,這一次是2006年世界盃。
當然其實早在沙爾克04隊獲得歐洲聯盟杯歷史性勝利之後,俱樂部將在2004年迎來100周年紀念日之時,沙爾克04俱樂部已經把建新球場提上了議事日程,1998年,德國建築公司HBM籤署了建造一座1.86億歐元體育場的合同,當然現在1.86億歐元可能還不夠買一個內馬爾,可在當時已經是巨額合同。
2001年5月19日,沙爾克04俱樂部在公園球場迎來了最後一場比賽,這是一場難忘的比賽,也是一場至今令沙爾克04球迷想起來就心痛的比賽。
2001年5月19日所有沙爾克04球迷都銘記著
沙爾克04歷史上贏得過7個德國足球錦標賽冠軍(1963年成立德甲之前),但和勒沃庫森一樣,沙爾克04從來沒有得過德甲冠軍。而2001年他們是有機會的,他們本可以用隊史首個德甲冠軍告別公園球場。
最後一輪開始前,拜仁領先沙爾克3分,而沙爾克擁有淨勝球優勢,所以皇家藍想要奪冠,自己必須贏下比的同時,要寄希望於拜仁輸球。
本來他們以為第一座德吉冠軍就要到手了
沙爾克與溫特哈興的比賽踢得驚心動魄,在65000人矚目下,最終沙爾克04以5-3獲勝,如願拿到了3分。而另一塊場地上比賽已經進入補時階段,此時漢堡還憑藉巴巴雷茨的進球以1-0領先拜仁。
沙爾克04球迷已經衝入公園球場開始慶祝隊史第一座德甲冠軍,然而就在此時,由於漢堡門將手接隊友的回傳球,拜仁在哨響前,得到一個禁區內的間接任意球,拜仁的派屈克·安德森抓住了這唯一的機會,以一記低平球攻破對方球門。拜仁扳平比分,沙爾克球迷就在幾分鐘之內情緒從天堂跌落到了地獄……
這位球迷大叔似乎在說我們就差一點點啊,一點點
不過公園球場很快迎來了真正的完美謝幕。失去德甲沙拉盤一周之後,沙爾克04在同年5月6日,戰勝柏林聯合拿下了德國足協杯冠軍,也給了陪伴沙爾克04這麼多年的公園球場最好的謝幕禮。
拿到足協杯冠軍的沙爾克04最後回到公園球場和球迷一起狂歡
也是這一年的7月沙爾克04搬進了隔壁全新的體育場,那時候體育場有一個霸氣的名字AufSchalke,在國內大家默契地把它翻譯成傲赴沙爾克。
曾經名為「傲赴沙爾克」的體育場全貌,離公園球場就是一條街的距離
AufSchalke體育場的選址就在公園球場附近,在體育場建造過程中還遇到了一個大麻煩。之前魯爾區礦井遍布的時候,有兩個礦井正好在體育場選址的下方800 m的深度。儘管這些礦井在2000年以後都沒有再用過,可是在建造的時候他們依然在使用,而且即便以後不會再使用,地面上的大型體育場建築會跟隨地殼的變化導致移動,損了害體育場的結構完整性。
為了避免這種危險狀況,體育場的主軸就從經典的南北朝向旋轉為東北-西南布置,讓體育場與礦井平行。
AufSchalke創建時就是為一座闊氣的兩層的多功能競技場。可以容納62271名觀眾包括站立看臺和坐票區,作為工人球隊的傳統,沙爾克04主場保留了可容納16307名觀眾的北看臺,也正好和死敵威斯伐倫多特蒙德的南看臺成為呼應。而在國際比賽時這些站臺區也可以改造成座位區。72個貴賓休息室構成了整個體育場的環形區域,將第一層與第二層分隔開。
體育場的主體支架是用澆鑄混凝土和60萬立方米的填充爐渣製成的,可以說充分考慮了環保成本。四個主要支架支起整個體育場,而球場擁有伸縮的屋頂,草皮可以在4個小時內移走,可以說在當時是非常新穎且先進的球場,此後像法蘭克福的球場都是按照沙爾克04這個體育場作為樣本建設的。
如今沙爾克04主場草皮移走的樣子
不過2004年在全歐所有人見證了穆裡尼奧與波爾圖在這裡登上歐冠王座之後,沙爾克04為了發揮球場的最大價值,在2005年把冠名權賣給了擁有近兩百年歷史的德國著名啤酒廠費爾廷斯,於是AufSchalke變成了Veltins Arena也就是現在的費爾廷斯球場。
沙爾克04費爾廷斯的冠名以及夜景
和多特蒙德主場球迷們更願意稱為威斯伐倫一樣,沙爾克04球迷也更願意叫沙爾克04主場為AufSchalke,這是一種魯爾區足球精神傳承。
諾伊爾、德拉克斯勒、厄齊爾、馬蒂普,赫韋德斯、格雷茨卡、薩內這些如今散布五大聯賽的球星其實身上都有濃重的「皇家藍」烙印。每一個球星的成長都離不開沙爾克04主場那些SFCV(沙爾克04俱樂部球迷協會)的身影。一日礦工人,終生礦工魂,這話並不是沙爾克04球迷白喊了百年的口號。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句沙爾克04主場的中國身影。「三哥」蒿俊閔在十年前(2010年)這裡短暫效力,成為俱樂部百年歷史上首位加盟的中國球員。儘管他在沙爾克04隻呆了短短的一年,我們也能看到感受過五大聯賽之一足球文化的蒿俊閔,至今還有很多與眾不同的特質。
蒿俊閔在沙爾克04
2020年5月16日,球迷們等來了五大聯賽之一的德甲率先在疫情之後複賽,而打頭陣的就是沙爾克04與多特蒙德這對魯爾區冤家的「大戲」,確實給「沉睡已久」的足壇率先來一記「強心劑」。這一次沙爾克0-4慘敗。
當然,這一回合沒有多特球迷和沙爾克球迷在場內場外明爭暗鬥,但能這樣開始繼續2020年這個特殊年份的足球故事,總是讓人愉快的。
畢竟魯爾區下一個百年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