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技術驅動 戰略引領 愛康詮釋健康管理「守門人」
一直以來,健康體檢作為預防醫療的主要環節,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推手,也是今年疫情防控的一大「功臣」。而健康體檢發揮預防效用的關鍵,則離不開技術助力與模式創新。
自2017年提出有人「管」的體檢理念以來,愛康集團(下稱「愛康」)依託人工智慧、大數據和基因檢測等技術,致力打造閉環式健康管理服務模式,以創新科技驅動健康與醫療服務模式變革。
「愛康整合行業創新科技,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表示。
防疫時期,愛康陸續推出了「疫情期間員工復工核酸檢測解決方案」、「防疫管家雲平臺」等舉措,為行業做出了積極表率。12月14日,愛康在經濟觀察報舉辦的2020年度受尊敬企業年會上,榮膺「2020年度受尊敬企業」。
健康管理「守門人」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讓慢性病等疾病防治受到重視,也帶動了健康管理市場的增長。同時,伴隨物質生活的豐富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國民對健康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從疾病的治療延伸至疾病的預防。
2019年7月,《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出臺,促進醫療健康行業以治病為中心向著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同時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
與需求端相對應的,是國內健康服務市場的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張黎剛指出,在多數歐洲發達國家,醫療支出佔GDP的比重大約在10%至12%,但中國的這一比例僅有6.6%左右。在市場需求、國家政策和科學技術的助推下,醫療健康行業的增長空間有望得到進一步拉升。
目前,我國健康服務機構主要分為醫院模式、醫療模式、體檢為中心服務模式以及綜合信息平臺經營模式等。其中,體檢中心是健康管理的首要環節,在疾病預防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例如在癌症方面,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從10年前的30.9%上升到目前40.5%,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國民健康的疾病。
「由於食品不安全、生活方式不健康、環境汙染、抽菸以及現代女性壓力等因素,癌症發病率持續上升,導致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變得常見,大家對於癌症的恐懼感也陡然上升。」張黎剛指出。
而體檢不僅可以通過生活方式的管理來預防癌症發生,還能夠憑藉早期癌症篩查手段,在細胞剛剛發生癌變但尚未形成病灶之前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提前預防癌症風險,讓人們不再談「癌」色變。
特別是疫情過後,越來越多的居民意識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也更加願意正視自身健康狀況。張黎剛舉例道,疫情期間,好大夫在線、丁香醫生、微醫、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等網際網路醫療平臺起到了積極作用。
「經過這次疫情,公眾對健康會有著更為深刻的認知,對於健康管理的需求也會增加,這些都是健康管理行業『災後重建』的動力。」張黎剛表示,健康體檢將在疫情期間以及疫後發揮出更大的「健康守門人」價值。
精準醫療新時代
中國醫療資源缺乏,醫生資源分布不均衡,是實現全民健康道路上的一道難關。張黎剛指出,衡量一個國家的醫療資源多與少,其中一個指標是看一千個人中有多少個醫生,最新的統計表明中國是2.3名、日本是2.4名、美國是2.6名、德國是4.2名和瑞士4.3名。人工智慧能夠複製、放大專家力量,讓更多的人受益。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醫生資源不足,並且受過研究生以上教育的醫生比例僅16%,人工智慧在中國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
眼底高清成像是愛康集團人工智慧的主要應用之一。據悉,愛康引進的Airdoc人工智慧眼底篩查項目,只需通過一張眼底照片,就能參考資料庫超百萬案例群體分析比對並提示身體疾病風險。
根據2018年5月到2020年7月在愛康集團旗下體檢中心參與Airdoc檢測的1,003,585樣本人群數據,整體異常檢出率達到74.8%,屈光不正眼底改變檢出率為40.6%,視網膜血管異常檢出率為39.9%。
此外,Airdoc人工智慧眼底篩查項目還發現了兩例視乳頭水腫,均為30歲以下女性,最終確診為顱內腫瘤。據張黎剛介紹,大部分顱內腫瘤早期症狀不明顯,視乳頭水腫是其典型症狀之一,而人工智慧視網膜檢查可以在早期排查出視乳頭水腫。
除了人工智慧應用,基因檢測同樣是愛康近年來的發力方向。目前,愛康引入了諾輝健康常衛清,這款針對中國人群基因組特點研發的多靶點糞便FIT-DNA檢測產品,篩查結直腸癌的檢出率是萬分之六,癌前病變檢出率更是達到萬分之七十四。
在75,229個樣本篩查中,常衛清檢測結果為陽性的人群腸鏡檢出異常中超七成為癌前病變。通過隨訪發現,常衛清能夠有效提升腸鏡檢查依從率,並且及早發現結直腸癌蹤跡。「以人工智慧、大數據與基因檢測為主導的精準醫療時代已經到來。」張黎剛表示,如果將當前的健康管理看作是靜態的,那麼精準醫療就是建立在大數據分析、基因檢測判定、人工智慧預測的動態管理方式,打造閉環式的健康管理服務模式。未來,愛康將繼續藉助技術力量,放大醫生專家的經驗和能力。
有人「管」的服務閉環
推動健康中國戰略落地,不僅需要尖端技術助力,也離不開長效、良性的醫療系統。張黎剛認為,中國缺乏定期跟蹤的家庭醫生體系,而愛康提供的服務正是扮演著家庭醫生的角色,定期體檢可作為身體狀況的晴雨表。
早在2017年,愛康便在業內率先提出有人「管」的體檢,推出iKangCare+和iKangPartners+計劃,將體檢服務融入客戶管理各個環節;2018年,升級版有人「管」的體檢2.0,帶來iKangAI+和iKangNetwork+計劃,全面擁抱人工智慧等技術。
與此同時,愛康已經建立起一個覆蓋全國的互補性的醫療服務網絡,在全國32個省市與300多家三甲醫院達成合作,成立體檢醫聯體聯盟,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
據張黎剛介紹,針對體檢中存在癌症可能的客戶,愛康會對其進行全程跟蹤,直到對方去醫院進行複查。如果客戶在醫院確診,愛康還將繼續跟蹤客戶進行二次會診,「人們體檢發現癌症可能後,常常會抱有僥倖心理,這時候如果沒有一家機構全程跟進,也許會錯過最佳診療時間。」張黎剛表示。
今年疫情期間,愛康也將有人「管」的體檢落實在疫情防控的各個階段。2月9日,愛康推出「疫情期間員工復工核酸檢測解決方案」,針對企業復工最大隱患——無症狀感染人群進行主動核酸檢測篩查。「我們是業內率先為全體員工進行核酸檢測的體檢機構。」張黎剛指出,包括醫生、護士、客服和接待人員都做過核酸檢測,確保體檢的每一個環節不出紕漏。此外,愛康還會對口腔科等易感染區域進行每兩周一次的核酸檢測。
2月24日,愛康上線「防疫管家雲平臺」,免費向企業和社區開放使用。該平臺整合當下信息較為全面的社區及周邊疫情地圖、密切接觸者查詢,以及愛康自主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在線初步自我測評」、在線問診等多項功能。
隨著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愛康在全國50多個城市的線下門店也陸續恢復運營。為了阻斷疫情傳播,每位前來愛康中心體檢的客戶,除了做好體溫等基本指標測量外,還需要進行CT篩查,進一步確保身體狀況。
張黎剛表示,健康中國已經提升到了國家政策高度,愛康在保證醫療服務品質的基礎上,致力於搭建醫療整合服務平臺,這將重新定義中國健康管理行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