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以來,江淮和皖南地區電閃雷鳴,局部持續暴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境內的皖贛、寧蕪、蕪銅等線先後受到暴雨衝擊。 在突如其來的水災面前,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幹部職工不辜負人民的重託,以「人民鐵路為人民」的高度責任感,做到以汛為令,迅速組織安徽蕪湖、合肥工務段和合肥電務、供電段等單位幹部職工合力防汛抗災,晝夜巡線搶險,排除隱患,確保鋼鐵大動脈安全暢通,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抗洪戰歌。
據氣象部門統計,7月5日,安徽安慶42個氣象站降水量已超100毫米,7日至8日,湖北黃梅24小時累計降水量達331.9毫米,4小時降水量接近200毫米,降雨量突破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這對境內合九鐵路線防洪帶來嚴峻挑戰。
7月2日19:41,皖贛線K119+279處連續降雨量達80.1毫米,蕪湖工務段寧國維修工區黨員工長馬健、副工長查桂勇接到調度發出的報警通知後,帶著3名值班職工提著道尺、抄起鐵鍬衝向黑夜。抵達現場後,他們疏通水流、覆核線路幾何尺寸,一直忙到23點才返回工區休息。
7月6日上午,鐘鳴站連續降雨量達90.1毫米,蕪湖工務段銅陵線路車間職工戴冕、何書華冒雨巡查,發現蕪銅線K32+500至K32+800米處水流匯集處衝刷道床。他們迅速用編織袋裝填片石、道砟25袋對道床邊坡進行加固,同步剷除水溝雜草泥土,及時疏通水流。10時15分,皖贛線K165+700處因山中降雨匯流衝刷道床,該段黨政領導現場指揮,封鎖線路,及時組織人力,動用挖掘機清理衝刷泥石。黃山、績溪線路、綜合車間等60餘人協調聯動,將衝空枕木處道床進行回填搗固。14時43分,首趟列車以限速15公裡/小時通過。
雨情汛情,險情災情,牽動著上海局集團公司各級領導的心。水害發生後,上海局集團公司立即作出緊急部署,局領導就防汛救災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並冒著悶熱天氣,火速趕赴親臨防汛第一線,檢查指導防汛搶險工作。「各單位要全面落實防洪行政首長負責制,進入汛期後必須嚴格執行幹部包保制度,以雨為令,做到有水害就有幹部在現場指揮。」鐵路部門立足防大洪、抗大汛、搶大險,牢固樹立「防重於搶」的防範意識和憂患意識,認真分析、研判汛期安全風險,全力以赴投入防洪搶險戰鬥,堅持雨前、雨中、雨後的「三查」作業標準,全天候巡查線路。
7月7日6時35分,蕪湖工務段黃山橋梁車間主任戴兆平和職工童學舉巡查至皖贛線69#橋K161+779時,發現橋下河道水位暴漲、流速較快衝刷橋臺及八字牆,立即向段調度和正在附近抗洪搶險的段領導匯報並派人現場看守。上海局集團公司領導坐鎮現場指揮,工務部等部門技術人員現場分析水害成因,研究整治方案。3臺挖掘機、2臺手持風鎬步調一致,現場拋投片石12車計330立方、袋裝水泥16噸對八字牆外側衝空處所回填處理。在6個科室及8個車間共計120餘人的晝夜奮戰下,成功架設一孔24米便梁。7月8日6:09,第一列列車以時速15公裡的速度平穩從橋上通過。
在洪災危急時刻,鐵路職工紛紛衝入激流,人背肩扛手抱搶卸片石,搬運路料,堆碼土包,打樁護路,增補道砟加固水毀路基,爭分奪秒,搶通線路。
「10:00,水位標高9.4米;15:00,水位標高9.7米,上漲至梁底。」7月10日,蕪湖工務段蕪湖橋梁車間四灣路橋梁養修工區職工高曉軍在「臨時水位觀測群」中實時播報著寧蕪線姑溪河橋現場數據。「為確保橋梁安全,申請重載壓梁防護!」蕪湖橋梁車間主任吳振卿立即向調度匯報。15:56分,重載列車壓梁就位。21:03分,朦朧夜色下眼見一大塊水草從上遊衝刷卡在橋梁下緣,職工楊作義迅速穿戴好救生衣、安全帽、安全繩沿著檢查梯下到墩臺吊圍欄處割斷清理。車間副主任陳國清打著手電筒蹲在地上,透過步行板與橋梁欄杆間的縫隙觀測著水位及流速。
「軌距0,水平負1!」22:12,在重載列車駛離的第一時間,蕪湖工務段馬鞍山線路車間當塗維修工區副工長楊玉保手持道尺對線橋設備尺寸、狀態進行覆核檢查,職工季學全同步對測量數據進行記錄。22:30,第一趟列車以時速25公裡的速度平穩通過;7月11日01:32,列車時速提速至60公裡運行通過。這期間,該段線路、橋梁作業人員對線橋設備狀態覆核測量了8次,矗立在橋頭的「黨員創崗建區優質設備」標識在星光的掩映下熠熠生輝。
截至7月13日19:06,上海局集團公司先後開行6列重載列車對寧蕪線關鍵地段上橋壓梁防護,蕪湖工務段蕪湖橋梁車間黨員骨幹帶頭,職工自願放棄休息日,自6月15日起,2000餘人次先後輪流駐紮在臨時看守點嚴防死守,全力打好防洪防汛持久戰、保衛戰,確保安全度汛。
瓢潑大雨下,號聲洪亮,一根根防洪木樁依次順序打入溜塌地段,一袋袋裝滿道砟的編織袋在搶險隊員手中傳遞,堆碼到防洪木樁內側。7月4日至7月8日,湖北省黃梅縣境內連降暴雨。8日9點30分,合肥工務段太湖線路車間黃梅維修工區班長田慶雷巡查合九線K268+300處時發現路基邊坡溜塌,長達7米,高度1米。田慶雷迅速組織人員投入搶險戰鬥,黨員章江紅、顧錦城帶領4名搶險隊員,攜帶100根木樁、10把鐵鍬和300個防洪袋等搶險器材物料,直奔線路溜塌點地。雨水順著脖子往衣領裡灌,沒有人顧上歇一歇,沒有人顧上擦一把……14點30分,經過搶險隊員4個小時的奮戰,完成打樁40根和堆碼道砟150袋後,邊坡溜塌險情得到有效控制,路基處於穩定狀態。
險情就是命令!7月9日晚6時40分,連續強降雨天氣,導致合九線K230+100處左側擋牆坍塌,坍塌寬度3米,高度5米,深度1.5米。此處為深路塹地段,擋牆原高度16米,擋牆坍塌後存在較大落石風險,危及行車安全。水害發生後,合肥工務段太湖線路車間主任程緒長、支部書記吳洪賢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與段坐鎮指揮的領導一起,組織搶險隊對現場進行應急處置。經過3天3夜全力奮戰, 120餘搶險人員及6臺挖掘機不眠不休,土方量達2.6萬立方。至7月12日17時,水害整治完畢,消除了隱患。
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共產黨員。7月10日16點,安慶地區暴雨如注!安慶線K34+400發生水漫道床,側溝堵塞。合肥工務段安慶線路車間立即組織黨員突擊隊,緊急行動,投入搶險戰鬥。
7月10日至12日,阜陽地區連降暴雨,局部日最大降雨量達到140毫米,京九鐵路沿線水位上漲,為確保線路和供電設備安全穩定,阜陽工務段、合肥供電段幹部職工「以雨為令」,開展拉網式巡查防洪重點區段。「暴雨淹沒了道路,卻擋不住我們的腳步。」合肥供電段80餘名職工步行巡視防洪區段15處,檢查支柱及拉線基礎45處,補償裝置20處,觀察重點設備50臺處,確保供電設備狀態良好,保障京九大動脈的行車運輸安全!「我個子高,會遊泳,這處二級防洪點派我去吧。」青年職工楊一凡主動請纓對阜陽北站的一處防洪區段進行重點巡視。兩人一組,用鐵鍬探路,一步一步深入,涵洞積水已沒及腰間,以便尋找最佳觀測角度,保證巡視質量。
水災無情人有情,眾志成城戰洪圖。入汛以來,安徽鐵路人激流勇進,連續奮戰,在暴雨中經受考驗,迅速排除了一個又一個洪災險情,為鋼鐵「大動脈」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陸應果 陽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