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脫貧路 志強奮鬥奔小康!五境鄉農布養羊故事上榜《中國...

2021-01-18 澎湃新聞
自強不息脫貧路 志強奮鬥奔小康!五境鄉農布養羊故事上榜《中國殘疾人脫貧故事》

2021-01-12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不等 不靠 不要

一位殘疾青年,憑著一腔熱誠,用勤勞的雙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帶領著鄉親們脫貧致富。

日前,中國殘聯在評選全國「奮鬥有我,殘疾人脫貧故事圖片展」中,迪慶小夥農布的故事被評選上,再過幾天,農布就要到北京參加活動。

在之前,農布自強不息的事跡已經被多家媒體報導,他被雲南省殘聯評選為「自強模範」,他的事跡被中國殘聯雜誌《三月風》2019年第8期封面報導過,2019年10月,農布還到中央電視臺「幸福出發」欄目做客講述自己的故事。

出生在五境鄉倉覺村的農布有著一段不幸的身世與經歷,父親右腳先天性小兒麻痺,家裡的所有農活全靠母親一人操勞,農布很小就開始分擔家裡的農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農村生活賦予了他堅強的意志。多年來,憑著自己的聰明機靈嘗試做各種生意,積攢了一筆可觀的收入。然而,命運似乎跟他開了一個玩笑,201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把他打入了萬丈深淵,他在車禍中失去了右腿,成了殘疾人。

在康復中心,農布認識了迪慶州的幾位殘疾人創業者,被他們的創業故事深深打動,他不想再消沉下去。2010年7月,開過小賣店的農布決定回歸大山。他利用手頭的錢進了一批羊崽,又開始了熟悉的深山放牧生活。

五境鄉倉覺村,全村不到1500人,村民過著半農半牧生活,種植青稞、小麥、藥材,也牧養山羊、犛牛。層層疊疊的大山深處,坐落著一個自然村——吉史卡,這裡海拔超過3000米,森林覆蓋率達86%,幾年前甚至還不通公路,全村22戶104口人,近一半是貧困戶。村民們深居大山,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息繁衍。

農布小時候的時光大部分在牧場裡,他在牧場待了整整10年,1982年,在農村包產到戶的政策指引下,農布的父親領到養羊的任務,而農布在18歲時,也在牧場率先養了批羊。他記得很清楚,花了500塊買的羊種,一共8隻,新品種一百多元1隻,老品種幾十元1隻。父親的養羊經驗給了農布有效的指導,他的羊在三四年後就發展到40多隻。

農布受傷後,患有心臟病的母親整日以淚洗面,第二年便因為腦溢血去世。在最絕望的時候,是父親蹣跚而行的背影,讓農布不得不堅強,「為了他,我也得振作起來……」

創業初期,農布的黑山羊養殖規模就達到了450隻,給他帶來了不菲的收入。200隻、300隻、450隻……手裡的羊越來越多時,農布有點忙不過來,就想著找個幫手。

五境鄉209個殘疾人中,倉覺村就有101人。那陣子,村裡開始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殘疾人的手印按了一個又一個。「評為建檔立卡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農布會不定期召集村裡的殘疾村民開會,他給大夥講創業的夢想,講產業投資規劃。大家最開始不太明白,「養殖黑山羊投資風險小、周期短、見效快,最適合我們殘疾人」,農布直言不諱地說,「就是讓你們多掙錢。」

農布帶領全村殘疾村民發展圍欄生態養殖的誠意點燃了渴望脫貧的殘疾村民的激情,他們先後加入養殖黑山羊的隊列。2013年6月,在迪慶州殘聯、香格裡拉市畜牧局、中國銀行、香格裡拉渝農商村鎮銀行等多家單位企業的幫助下 ,香格裡拉市翁布煊堅(殘疾人)黑山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農布成了領頭人,開始有組織地帶動當地殘疾農戶加入合作社,共同努力脫貧致富。

合作社成立之後,養羊只數從450隻發展到現在的2500多隻,農布幫扶的殘疾戶也發展到28戶,養殖場從1個發展到7個(香格裡拉5個、維西縣1個、德欽縣1個)。已建圈舍3500平方米,合作社總建設面積10000平方米,飼料草地面積900畝。2015年5月,「合作社」被評為省級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

2018年8月,在精準脫貧政策的指引下,農布的合作社得到五境鄉人民政府的項目滾動資金30萬元,以「合作社+精準扶貧戶+非精準扶貧戶」的模式幫助貧困戶,其中建檔立卡戶8戶,非建檔立卡戶9戶。其中8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將政府產業扶持資金3000元入股到合作社,並與合作社籤署協議,每年能拿到分紅300元,三年之後農布如果能如期歸還30萬本金,可以繼續使用這筆資金。農布的合作社要向農戶提供種羊,到一定時間,合作社以每斤保護價12元價格向農戶收購黑山羊,同時按照市場價回收和銷售。

這個由殘疾村民組成的「黑山羊養殖合作社」已經初成規模,在農布的帶領下,每家每戶的年收入單是養殖黑山羊一項就達到2至3萬元,他們把養殖的收入作為保底,同時種植藥材、菸葉增加收入。一個個深山農民,靠著勞動一點點為自己和家人築起生活的希望。農布幫扶的殘疾村民中,有肢殘者、聽障者、精神障礙者。他們勞動能力有限,人均受教育程度不到小學四年級,甚至不具備普通話的溝通能力,外出務工很難。為他們構建收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有力推動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目標的實現。農布創建的合作社,成員全部由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庭構成。

合作社成立至今,農布靠著務實的精神和拼搏的作為改寫了自己的貧困境遇,也帶領著更多人踏上脫貧之路。合作社先後被省、州、市殘聯分別評為「雲南省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迪慶州殘疾人產業扶貧示範基地」「香格裡拉市殘疾人創業就業示範基地」。農布本人也多次獲得「州、市殘疾人先進個人」稱號,他在迪慶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雲南省選拔賽暨首屆「創翼雲南」創業大賽迪慶選拔賽上獲得了二等獎。

原標題:《自強不息脫貧路 志強奮鬥奔小康!五境鄉農布養羊故事上榜《中國殘疾人脫貧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種草養羊走對路 「洋洋得意」奔小康——甘肅環縣羊產業發展紀實
    新華社蘭州1月3日電 題:種草養羊走對路 「洋洋得意」奔小康——甘肅環縣羊產業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張文靜、郭剛、程楠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養羊歷史悠久。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羊產業,推動脫貧攻堅進程。「種草養羊走對路,『洋洋得意』奔小康。」
  • 講扶貧故事 | 90後夫妻自主創業養鴕鳥 努力奮鬥奔小康
    講扶貧故事 | 90後夫妻自主創業養鴕鳥 努力奮鬥奔小康 2020-12-10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殘健攜手奔小康——我省精準幫扶殘疾人脫貧紀實
    作為殘疾人口大省,帶領貧困殘疾人脫貧奔小康,河南必須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  戰「疫」不鬆勁,戰貧不停步。河南如火如荼的脫貧戰場上,700多萬殘疾人,與億萬中原兒女一道,勠力同心、攻堅克難,朝著全面小康的目標奮進。  頂層設計破解難題  擺脫貧困,對於商水縣練集鎮中楊莊村村民靳玉蓮一家來說,曾經是遙不可及的。
  • 童「畫」小康幸福生活 武漢伢用畫筆描繪脫貧攻堅故事
    天更藍、地更綠、空氣更清新,城鄉風景美如畫、人民安居又樂業……一幅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畫卷正在武漢徐徐展開。普通人美好生活的變化,是武漢全力實施脫貧攻堅的生動寫照。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 講扶貧故事 | 90後夫妻:自主創業養鴕鳥 努力奮鬥奔小康
    自主創業養鴕鳥 努力奮鬥奔小康 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有不少的貧困戶藉助國家扶貧政策的有力支持,憑藉自己的辛勤勞作走出困境。 2019年10月12日,許俊鵬跟妻子張琪受邀參加山西衛視「瞧這一家子」節目錄製,講述創業故事。同年10月,新華網也報導了他們的創業故事。
  • 【千村千戶脫貧故事】姜黎明:念起「養羊經」走上致富路
    姜黎明:念起「養羊經」走上致富路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姜黎明就已起身在羊圈裡忙碌起來。今年54歲的姜黎明是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興隆屯嘎查農牧民,原本家境還算殷實,一場大病卻讓他陷入困境。在二次產業幫扶下,姜黎明利用1萬元的補貼資金,購買20隻杜泊羊基礎母羊和1隻種公羊,開始念起「養羊經」。有自己的產業,脫貧有了保障,姜黎明對生活燃起新希望。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他們滿懷信心奔上小康致富路
    「我的家,是多項脫貧好政策共同託舉起來的!」賽罕區榆林鎮榆林村村民龐開順這樣說。據了解,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持續推進,許多家庭都像龐開順家一樣,得到了幫扶,使他們有信心走上奔小康的致富路。但這一切,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有了變化。2017年,龐開順一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從此,一家三口有了低保。同時,龐開順則因一級肢體殘疾獲得了殘疾人補助,孩子上大學也得到了教育補助和教育基金,村裡還為韓巧榮提供了公益性崗位……在一系列幫扶政策和措施下,龐開順一家人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 一對90後夫妻自主創業,依靠養鴕鳥奮鬥奔小康
    不等不靠自己拼搏 夫妻同心勇戰脫貧 90後夫妻:自主創業養鴕鳥 努力奮鬥奔小康 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有不少的貧困戶藉助國家扶貧政策的有利支持,憑藉自己的辛勤勞作走出困境。
  • 廟壩鎮:感懷黨恩 和諧奮進奔小康
    廟壩鎮:感懷黨恩 和諧奮進奔小康 2020-05-19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周慶海:自強不息,奮鬥不止,從貧困戶變領頭雁!
    2016年,黨的脫貧攻堅政策給他帶來了福音,他住進了鐵廠鎮和諧小區80平方米的易地扶貧搬遷房,「能住上寬敞明亮的樓房、用上煤氣灶、吃上自來水,看病、買個東西都非常方便,這在以前,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周慶海說,在各級的幫扶下,家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 翰墨新時代,脫貧奔小康!黃埔與三都開展的這場書法展一定要看
    中國書法文化源遠流長,承載著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當中楷隸行草篆等字體較為現代人所常見。近日,黃埔街文化站協同黃埔區書法家協會、三都縣書法家協會在黃埔街金麗園圖書館二樓開展「翰墨新時代 脫貧奔小康 黃埔、三都書法作品聯展」。活動也為黃埔人帶來一種古老的書法文化。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是黃埔區的扶貧對口地區。
  • 【教育鋪築小康路 全國校園歌曲展播(15)】《一路有你都是歌》南昌...
    這是一首關於教育工作者脫貧攻堅奔小康的交響曲,這是一首新時代「職教人」的新曲!秉承「聚德智 獻眾生」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踐行「讓我的真誠服務,為你的成功鋪路」的服務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講好河南脫貧攻堅出彩故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曾鳴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深入宣傳我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舉措成效,9月至12月,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策劃舉行了15場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
  • 《幸福小康一起走》唱出脫貧攻堅決勝小康的百姓宣言!
    《幸福小康一起走》唱出脫貧攻堅決勝小康的百姓宣言!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減貧、脫貧
  • 【脫貧攻堅她·力量】通渭縣90後女老闆帶領鄉親奔小康
    【脫貧攻堅她·力量】通渭縣90後女老闆帶領鄉親奔小康 2020-12-11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政企攜手·造血振興開啟「茶產業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新模式
    以「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宗旨。在福建省商務廳、寧德市人民政府指導下,華祥苑通過和全閩樂購、下鄉的味道、廈門航空、九牧的跨界合作,與壽寧政府共同推動當地茶產業發展,推出「茶產業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新模式。
  • 兩會· 國投聲音 | 國投黨組書記、董事長白濤:脫貧之後奔小康...
    經過25年不懈努力,到今年3月,4個縣全部脫貧摘帽。脫貧之後奔小康,國投幫扶在路上。2020年,國投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攜手各方繼續做好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專項扶貧、幹部扶貧、工程扶貧、基金扶貧,穩固脫貧成效,使「輸血」更精準,讓「造血」更完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我們的小康】脫貧路上又「脫單」 夫妻攜手奔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在我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役中,湧現出了一大批依靠勤勞雙手,在黨的脫貧政策指引下,從「貧困戶」成功走上「小康路」的典型戶;也有許多扶真貧、真扶貧的好幹部,從今天開始,我們特別開辦【我們的小康】欄目,集中展示他們的心路歷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勞山鄉勞山村王小華。
  • 「我的扶貧故事」七年脫貧攻堅襤褸路 五年同步小康一家人|六盤水...
    2013年4月,根據《六盤水市組建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實施方案》(六盤水黨建發〔2013〕3號)要求,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面向全國公開招募1358名大學生參加六盤水市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於是,我和我現在的妻子因為參加同樣的考試、又被同時分配到同一個鄉,然後相識相戀。 我們約定:什麼時候奮鬥到同一個城市,就什麼時候結婚。
  • 【脫貧攻堅奔小康】洮陽鎮王家咀村:小草莓託起村民致富夢
    【脫貧攻堅奔小康】洮陽鎮王家咀村:小草莓託起村民致富夢 2020-03-15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