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4日,隨著亞馬遜(NASDAQ:AMZN)股價大漲2.8%,其創始人兼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個人財富一度突破2000億美元,打破了福布斯排行榜有記錄的近40年來億萬富翁的最高財富記錄。截至發稿,據福布斯排行榜實時數據,貝索斯個人財富為1975億美元,比排名第二的比爾·蓋茨高近823億美元,穩坐首富寶座。
貼著「世界首富」的標籤登上頭版頭條,這對貝索斯而言已然成了家常便飯,尤其這幾年亞馬遜股價奔上了連續暴漲的康莊大道。「近2000億美元的淨資產」,「全世界首位身價達到這一水平的富豪」,「地球上近40年來最有錢的人」,如今這些光環讓貝索斯首富的身份更加閃耀。
1986年踏入華爾街,1994年搭建亞馬遜,2000年創立藍色起源,2006年成立亞馬遜雲計算平臺,2013年買下《華盛頓郵報》。在貝索斯人生中的一系列重要決策時刻,他有一項始終堅持的管理哲學:「一切從長遠出發」,長遠布局,耐心等待結果。
傑夫·貝索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決斷:告別華爾街投身網際網路
貝索斯問鼎世界首富,這不是一個一夜暴富的故事,亞馬遜奪得電商之王,這也非偶然的幸運。一切都要回到1994年,那個熟知的車庫創業的故事。就像1938年威廉休利特與大衛帕卡德在車庫裡製造出一款日後得以創立惠普公司的奠基產品,1976年史蒂夫賈伯斯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在車庫裡創立了蘋果公司,亞馬遜的創立也發生在「魔力車庫」。
然而真正施展魔力的並非車庫,而是貝索斯對商機的敏銳觀察,要成事的毅然決然,以及能做成事的多謀善慮。
1994年初的一天,當時貝索斯還在華爾街的一家對衝基金擔任第四任高級副總裁,他發現美國的網速在一年內竟然提升了2300%。震驚之餘,貝索斯敏銳地嗅到網速的飛速提升將給網際網路產業帶來騰飛的機會。
在研究了20個郵購公司後,貝索斯認為網際網路將會改變整個市場的買賣方式,他認為應當先選定某一個重要的產品門類,再向用戶提供該產品的海量選擇。數日思索之後,具備標準化、易存儲、品種多、前期競爭小等特點的圖書成了貝索斯的選擇。
當時擺在貝索斯面前的並不止決定產品門類這道選擇題,還有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是抓緊華爾街的高官厚祿,還是創業追逐可能的網際網路機遇。亞馬遜創立16年後,貝索斯回到母校普林斯頓大學,在那年的畢業典禮上坦言當時創立亞馬遜的決定「不太安全」。
但他最終仍當機立斷。「我決定必須試一試。就算當時失敗了我也不認為自己會後悔。如果沒有嘗試,這個想法會讓我後悔一生,」貝索斯講道。
下定決心告別華爾街之後,貝索斯與當時的妻子麥肯齊貝索斯(兩人於2019年離婚)駕車踏上了從美國紐約到西雅圖的創業之旅。在這趟旅程中,貝索斯寫下了成立「網上書店」亞馬遜的計劃書,隨後在美國西雅圖附近的小城貝爾維尤的一間車庫裡搭建起了這家「摸不著」的書店。
與惠普和蘋果創立於自家車庫不同,誕生出亞馬遜的這間車庫,可謂是貝索斯的有心之選。華盛頓州人口稀少、稅負低,其中西雅圖市不僅是技術人才的聚集點,還離全美最大的圖書批發商英格拉姆圖書公司的俄勒岡倉庫很近。
這一切都在這位雄心勃勃的創業者的考慮之中,回顧亞馬遜的創立,能看到貝索斯的決斷,以及「成大事業,從小事做起」的謀事策略,還有他對細節的慮無不周。
遠慮:亞馬遜帝國到太空飛行
賣書起家的亞馬遜,早已今非昔比。
亞馬遜的電商觸角從圖書一類覆蓋到約1200萬的產品總量(僅指亞馬遜自營產品數量),從賣產品到造出第一款電子閱讀器Kindle,從電子商務拓展到雲計算。如今,亞馬遜控制著美國電商市場近40%的份額,單廣告業務的價值就堪比整個IBM市值,亞馬遜雲計算服務(AWS)掌控著雲計算行業近一半的市場。
但曾幾何時,貝索斯和他帶領的亞馬遜受到了華爾街的公開嘲笑。「2000年之後有段時間,我在分析師會議上聽到基金經理公開嘲笑他(貝索斯)。」創業起家的風險投資人馬克安德森向《哈佛商業評論》回憶道,「他們說,『這傢伙瘋了,這家公司肯定破產』。」
貝索斯常以犧牲短期利潤為代價,在新技術上下大賭注,他堅稱這些新技術將在未來為公司股東帶來更豐厚的回報,這也時常惹惱投資者。亞馬遜在1997年上市前公司連年虧損,兩年合計淨虧600多萬美元,連紐交所的門檻都入不了,只能轉向納斯達克,在上市第六年才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在亞馬遜的財報中,有一欄名為「一切從長遠出發」(It'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欄目下的開頭寫著這樣一句話:「我們相信,衡量我們成功與否的根本標準將是我們創造的長期股東價值」。在貝索斯看來,公司表現不應以帳面利潤來衡量。「貝索斯非常關注現金流和投資回報率。」曾在1999年~2002年擔任亞馬遜財務長的沃倫詹森這樣說過。
2019財年,亞馬遜營業收入(即淨銷售額)達到2805億美元,其中雲計算業務AWS的收入為350億美元。在包含北美業務與國際化業務的三個細分業務類別中,AWS是亞馬遜三大業務中唯一一個在該財年營收增速超過30%的業務,而它對亞馬遜營收的貢獻近年來不斷走高。
涉足雲計算,亞馬遜挖掘到了網絡零售業務之外的另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藍海業務寶礦,然而起初這也不是一份「投入即見回報」的事業。
「一切從長遠出發」,這不是半路孵化出的理念,而是鐫刻在亞馬遜整個發展史冊上。貝索斯在亞馬遜上市第一年,就以此為題寫出了給股東的第一封信,它其實更是貝索斯自己的人生信條之一。2000年,亞馬遜還被華爾街質疑其盈利能力時,貝索斯仰望起了星空,立下了或許會是他一生中最有關長遠的一項決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99年的一天,貝索斯和美國科幻作家尼爾史蒂芬森相約看了《飛一般夢想》,這是一部講述一位美國年輕人不甘於平庸而追逐火箭製造之夢的電影。看完電影後,貝索斯告訴史蒂芬森,他一直想創辦一家太空公司。2000年,貝索斯使用個人資金創立了藍色起源,一家願景為「以更低的成本,將更多人送往太空」的商業太空公司,史蒂芬森也加入其中成為該公司的首名正式員工。
在貝索斯的早年經歷中,獲得電子工程學和計算機系雙重學士而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隨後在華爾街開啟職業生涯,然後踏上網際網路創業之路,這些都已家喻戶曉。若不是藍色起源在2011年因一起墜毀事故而走入聚光燈之下,絕大多數人在那之前都未曾聽聞貝索斯還有一個太空夢,對這個成立已11年的太空公司也知之甚少。
但當貝索斯身為藍色起源創始人這一身份曝光後,彼時質疑聲起,這是離奇的投資?過火的賭注?瘋狂的冒進?
「成功的公司常常是那些願意開拓未知領域的企業,亦步亦趨的公司通常做得並不好。」貝索斯在當年面對質疑時這樣回應道。而這場壯志凌雲的太空夢,或許貝索斯已經想了半輩子。
2013年,布拉德斯通發表了傳記《一網打盡:貝索斯與亞馬遜時代》,其中提到貝索斯很早便在工程和科學領域展露出興趣,3歲時便用一把螺絲刀拆掉自己的嬰兒床。在他的高中畢業致辭中,貝索斯還描繪了前往外太空建立適宜人類居住的基地的願景。
在藍色起源的網站上,貝索斯創立的這家太空公司描述自己的使命是:「用我們的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建造出一條通往太空的道路,在那我們的孩子可以建設未來。」在亞馬遜的成功中,貝索斯體會到了,當技術順勢而為,再輔以決斷和耐心的調味,這將產生擁有魔力的商業成功。這一次,他押注商業太空飛行。
耐心:慢就是順,順就是快
將企業賺到的每一分錢再投資進這家企業,貝索斯曾以此聞名商界,在他眼中,這也是亞馬遜能夠成為巨擘的「秘密武器」。近年來再投資的方向有了變化,貝索斯正將他在亞馬遜賺到的錢投入到藍色起源上。
這位首富套現亞馬遜股票的消息頻現,例如在今年1月31日和2月3日兩個交易日,貝索斯套現了價值18.4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2017年和2019年也曾有所舉動。貝索斯曾對外表示,他每年將出售約10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為自己的太空探索企業藍色起源公司提供資金。
不過巨額投資之外,藍色起源和貝索斯卻被同樣對太空有著狂熱追求的馬斯克批為「太慢」和「太老」。
2018年9月,貝索斯表示藍色起源將在2019年使用新謝潑德號火箭(New Shepard)執行載人航天任務,同月稍早時候,馬斯克剛宣布日本富豪前沢友作將是第一位搭乘SpaceX大獵鷹火箭進行繞月飛行的乘客,預計於2023年開始繞月飛行,時長四至五天。
遺憾的是,2019年沒能見證藍色起源的首次載人飛行。如今2020年已過半,全球仍處於新冠大流行疫情中,今年看到藍色起源載人首飛的可能性也越來越低。另一方面,SpaceX在今年5月完成了首次載人飛行,而這間公司的創立其實比藍色起源還要晚兩年。
馬斯克的「傲」對上貝索斯的「慢」,難道結局就這樣被寫定?
藍色起源的網站上寫著一句話,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就像是對馬斯克質疑的一聲回應:「我們將一步一步地來做這件事。認為跳過步驟即可讓我們更快地到達那裡,這是一種錯覺。慢就是順,順就是快。」
關於藍色起源的最新消息來源於8月20日,這家公司表示它領導的團隊已經向美國宇航局(NASA)交付了一個月球著陸器模型,以供工程師和太空人進行測試,該模型是基於藍色起源去年首次發布的「藍色月亮」(Blue Moon)著陸器打造而成。
藍色起源、SpaceX和Dynetics被選中為美國宇航局2024年的登月任務開發載人著陸系統,共同獲得了一份為期10個月、總價值9.67億美元的合同,其中藍色起源獲得了5.79億美元資金。
無論是新謝潑德號火箭的載人飛行,還是月球著陸器模型輔佐美國宇航局成功登月,又或是成功建起那條通外太空的路,最終藍色起源成為一家成功的商業太空公司,貝索斯對此都充滿了耐心。
「目前,藍色起源的商業模式就是我套現亞馬遜股票。我願意(為此)耐心等上幾十年。」貝索斯曾在《連線》雜誌上向知名科技作家史蒂文利維這樣說道。他相信人們終認可他的遠見,而步入太空邊緣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