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外地遊客而言
重慶的火鍋和小面是讓人垂涎和嚮往的存在
但其實,重慶的特色遠不止於此
最珍貴的印跡其實「始於足下」
這片凹凸不平的土地
承載著山城人民的光榮夢想
如果你想領略真正的山城風韻
不妨趁著這次國慶、中秋假期
來到母城渝中,利用1~2天的時間
走一走那些最能體現山城地理地貌的步道
曲折蜿蜒的道路順著山勢延展開來
層層疊疊的建築錯落其中
一道壯闊的城市天際線
完美地勾勒出山城重慶的輪廓……
▲請把手機屏幕橫過來,攝影@蔣繼航
【線路裡程】
山城第三步道(山城巷)→→環城牆步道(通遠門、新華日報營業部舊址、洪崖洞、戴家巷)→→西南大區步道(重慶人民大禮堂、中山四路)→→半山崖線步道(三層馬路、貳廠文創園)
第一站:山城第三步道
獨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山城爬坡上坎的出行特色。重慶的步道有很多,而山城第三步道最能體現重慶的特色文化和地理特徵。
第三步道全段為:中興路入口→山城巷→仁愛堂→懸空棧道→魚鰍石→燕子巖→枇杷山后街 →菩提金剛塔→抗建堂→觀音巖中山醫院。
沿著「山城第三步道」的青石臺階拾級而上,便能看到許多歷史文化遺址,尤其是重慶作為二戰盟軍遠東指揮中心時期的遺蹟。步道上下高差近80米,漫步其中,將深深被山城的地理奇觀所吸引。
山城第三步道還擁有一條懸空棧道。棧道外側是懸崖,內側緊靠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牆。憑欄遠眺,長江兩岸的美景盡收眼底。
在感受「奇幻山城」帶來震撼體驗的同時,你還將與「山城巷」不期而遇。山城巷是重慶唯一一條以"山城"命名的百年老巷,上下兩頭連接著重慶上下半城。
山城巷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清時期,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點亮了第一盞照明燈,往後家家戶戶,燈火如星,似在天上,因而得一美名「天燈巷」或「天燈街」。1972年,正式更名為山城巷。
山城巷有見證抗戰歷史風雲的厚廬、南方傳統民居院落體心堂、寺廟旁的金馬曉學、臨崖棧道山城步道、古韻古風的明清石朝門,還有法國天主教會修建的仁愛堂教堂……
走街串巷,你可以從這些老建築中尋回故城往事。
更加值得期待的是,恰逢國慶、中秋雙重喜慶,「山城巷」更新亮相,將於10月1日—10月8日開啟山城市井生活季,邀請大家前來逛山城新街,品文藝重慶。
11大新興潮流打卡點
山城市井生活季通過加入前衛時尚的視覺元素,搭建現代燈光互動裝置,打造11大新興潮流打卡點,包括愛呀高光、狹路走光、迷離畫巷、記憶琥珀、CQYZ、朋克摩梯、山城天書等。
夜幕降臨後,漫步燈火通明的山城巷,這裡層次感豐富的地形與崎嶇坎坷的山路,已經與黑夜和燈光融為一體,共同演繹出無與倫比的絢爛夜景,給人留下終身難忘的記憶。
31個人文網紅店
期間,山城巷31個人文網紅店全部開放,如特園·厚廬公館、靈兒姐豆腐腦、啥子巷巷大湯圓、巷巷步道老火鍋、背包十年、山城老倌、吾歡喜中古店、老東稀趣味漫像、氣味日記等。
歷史人文,風味美食,文創好物……只待你前來慢慢探索,細細咀嚼,深深回味。
「傳承文脈 記住鄉愁」
重慶市歷史文化資源攝影展
9月29日—10月8日,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在金馬曉學二樓呈現「傳承文脈 記住鄉愁」重慶市歷史文化資源攝影展,多角度、多層面充分展現重慶厚重的歷史文化、古老滄桑的建築遺存,通過影像重拾被遺忘的故城老時光。
百年「山城巷」
等你來遇見
第二站:環城牆步道
環城牆步道主要串聯渝中「九開八閉」十七門,已建設完成山城巷支線、南紀門-金湯門-通遠門標段、定遠門-臨江門等標段。
沿途除了可以體驗山城高低錯落的地理特色外,還能感受到重慶古城門所蘊含的濃鬱的歷史人文風情,打卡通遠門、新華日報營業部舊址、洪崖洞、戴家巷等景點。
通遠門作為重慶17座城門中的一道開門,建於明代。它位於重慶城西南最高處,渝城境內製高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由於是重慶通往成都唯一的陸地城門,又通向遠方,故名「通遠」。作為重慶唯一的陸上通道,通遠門奠定了重慶古城的大致格局。
新華日報營業部舊址位於民生路208號,系磚木結構樓房,門上「新華日報」四字,系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這裡名為營業部書報刊門市,實為中共中央南方局開展地下工作的聯絡站,周恩來、董必武等常在此會見各界進步人士。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洪崖洞作為重慶最為知名的景點之一,不僅保留了市井生活那份獨特的自然悠哉,也凸顯出山城的獨特魅力,其通明透亮的魅力夜景體現著渝中歡迎遠方來客的熱情。
離開洪崖洞後,沿滄白路、臨江路西行,500米後右轉進入戴家巷,穿梭於綠樹紅牆間,將收穫「坡上觀江,坡下濱江」獨特體驗。
第三站:西南大區步道
西南大區步道串聯起重慶人民大禮堂、勞動人民文化宮、體育場等西南大區時期的重要建築,遊走其間,仿佛重溫到當年歌舞飛揚的文化盛景。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位於渝中區人民路173 號(人民廣場),建於1951 年。該建築坐東向西偏南 10 度,由中心禮堂和兩翼三樓一底的南北樓組成。
外觀採用大屋頂民族式,仿明、清時代宮殿建築,主體參照北京天壇及天安門形式。裝修和色彩體現傳統特色,油漆彩畫,雕梁畫棟。內部空間呈圓形穹頂,高敞雄闊,自然採光通風。它是中國傳統民族形式建築與西方建築的大跨度空間結構巧妙結合的傑作。
中山四路作為中國抗戰文化保存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沿街散落有桂園、周公館、戴笠公館等遺址。這條復刻了歷史記憶的長路,自上世紀 30 年代便鎖定了來自世界的矚目,並以它獨一無二的城市地位,代言著城市的前世今生。
第四站:半山崖線步道
半山崖線步道渝中段規劃包含已建成的三層馬路、大化步道等。沿線散布有摩崖石刻、摩崖佛龕等人文景點,以及紅巖文化、抗戰文化、工業遺址文化等人文資源,是探訪古渝之源、攬勝母城之巔的好去處。
三層馬路指從李子壩岔路口到貳廠文創園這一段步道,沿途存有豐富的抗戰歷史遺蹟和歷史記憶,集中體現了重慶抗戰時期外交、軍事、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歷史風貌,是重慶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載體。循著美麗幽靜的三層馬路步道層層而上,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史迪威將軍博物館、飛虎隊展覽館等映入眼前,步道沿途的風景與二戰的故事伴隨你的腳步交錯疊現。
貳廠文創園的前身是民國時代的中央銀行印鈔廠,在上世紀 70 年代,變身為新中國重慶印製二廠,而今,在英國著名設計師維爾·奧爾索普(Will Alsop)的靈感下以「貳廠文創園」還魂重生,並被時尚界的先鋒們頂禮膜拜。 這裡是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重點拍攝地,主場景拍攝地「CITYRADIO 電臺」實為渝中區鵝嶺印製二廠樓頂搭建的一處場景。
溫馨提醒
1線路以步行為主,建議提前查詢天氣,如下雨請攜帶雨傘;
2需穿著合適的運動鞋,不建議穿高跟鞋;
3注意備好水杯、紙巾等隨身物品;
4換季季節天氣多變,請注意防風保暖。
5注意飲食衛生,出行交通安全。
原標題:來到山城重慶,這是你最應該經歷的一次步道旅行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