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印度。睡眼朦朧下了飛機第一眼看見的就是這個,特色鮮明的廁所標誌,應該不會走錯。
機場的現代化程度與其他國際機場無意,只看這扶梯跟浦東也沒啥區別。
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
這裡就是辦理入境手續的地方了,標誌性的佛手牆,很有特色,但給我的感覺總好像是在說「不要來、不要來……」。關於 印度 海關的效率,雖然很多人吐槽過了,但還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也許是我們到的時間真的很不好,一大早到了機場,工作人員貌似也很沒精神,辦理的速度緩慢一點也可以理解,但是辦著辦著原本開著5個櫃檯就剩2個了,排了半天馬上快到了就停止辦理了。。。鬱悶得無法言表。
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
新德裡
下了飛機,來不及吃早飯,就在團友們的要求下驅車趕往景點,因為團友們認為飯可以不吃,景點不能少看。車上隨手拍的街邊的校車
新德裡
黃綠相間的tutu是印度隨處可見的主要交通工具,有效解決了最後3公裡的交通問題。來印度自由行,tutu車是肯定會用到的交通工具,數量龐大,小巧靈活。後來的旅行中我們4個人經常擠在一輛tutu車裡到處逛。
新德裡
被譽為 印度 斯坦七大奇蹟之一的古特伯高塔,是我到 印度 以後參觀的第一個景點,離機場很近,時不時的有飛機從頭頂飛過。如果有時間,如果天氣好,可以拍到飛機略過高塔的鏡頭。順便說下德裡的霧霾,一點兒也不比 北京 差,有過之而無不及。
顧特卜塔
塔身由紅砂石所建,上面刻滿了古蘭經。而修建這座宏偉建築的材料,大多來源於在這附近的 印度 教寺廟,信奉伊斯蘭教的 蘇丹 國王在佔領德裡後就開始拆除毀壞原來的 印度 教寺廟,興建清真寺。
顧特卜塔
導遊說原本 印度 人是不會建穹頂的,建穹頂的技術都是從阿拉伯傳過來的。
嗯,這是一根屹立千年高約7米的大鐵柱(Iron Pillar),是四世紀建造的,鐵的純度接近100%,至今沒有生鏽。
可以見到原有的 印度 教神像都被毀壞了。
車覽德裡 印度 門。印度 有兩個 印度 門,一個在德裡,一個在 孟買 。因為1月26日是 印度 的國慶日,在這裡舉行了盛大的慶典。而由於眾所周知的效率問題,廣場及附近還有很多慶典的東西沒用清理。甚至到10天後我們回到德裡時還有沒收拾完的。
德裡印度門
蓮花廟,為總部在 以色列 海法 的巴哈伊信仰的靈曦堂,建成於1986年。也許是因為免費的原因吧,據說此地的參觀者超過泰姬陵。因為我們飛機延誤,且行程緊張,所以導遊只給了15分鐘拍照。嗯,這就是跟團遊。人說旅行就是路過別人的生活,我說跟團旅遊就是路過景點。
巴哈伊教蓮花廟
阿格拉 泰姬陵
泰姬陵就好比中國的長城、法國的艾菲爾鐵塔、澳大利亞的雪梨歌劇院,已經成為了國家的標誌性符號,也是遊客來到印度以後必看的景點。
泰姬陵的故事就不多說了,相信各位對印度感興趣的小夥伴都已經知道了。我就簡單說說自己的感受我們是跟團來的,導遊會提醒不要理睬門口小販的搭訕,更沒有機會跟tutu司機鬥智鬥勇。但從門口聚集的小販數量來看,自由行遊客應該會受到很多騷擾。在任何人多的地方,請注意看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
泰姬陵門票是實名制的,旅行社提前為我們準備好了電子票。需要拿著列印好的電子票和護照驗票,之後再安檢進入景區。全印度的安檢都是男女分開的,因為安檢是安檢人員直接用手在你身上摸的
票處。泰姬陵有好幾個門,我們進入的是東門。
這裡才是泰姬陵的正門,說是頂上的11個 大理 石小圓頂代辦了泰姬陵的修建時間是11年。
泰姬陵
站在外面就可以看到裡面的泰姬陵了。從這個門望進去,你會覺得泰姬陵離得很近,然後穿過大門豁然開朗以後會發現還離得好遠呢。
人太多,時間緊,只能湊合看了。
跟團遊就是時間緊,到每個景點都給你規定好集合時間,而這時間也只夠匆匆逛一圈景區再上個廁所的。
想好好玩的還是要自己來,可以從早坐到晚。
水池在維護
泰姬陵
主體建築上的彩色圖案全部是由各色寶石鑲嵌而成,而高超的鑲嵌工藝讓這些圖案像是畫上去的那麼平整。四周的古蘭經字體越往上越大,這樣在下面看起了就是一樣大的了。
大理 石牆面的浮雕和寶石鑲嵌局部。
泰姬陵
導遊說泰姬陵裡面是禁止拍照的,所以我沒有裡面的照片。但我還是看到了有人在拍。裡面光線很暗, 大理 石圍欄的雕刻和鑲嵌更是精美,被譽為世界一絕。非常值得去觀賞。由於時間的關係, 大理 石表面會變黃,景區會定期對表面進行清潔。
各國遊客爭相與泰姬陵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