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到大對旗袍就有一種執念。旗袍美,穿旗袍的女人更美!最近馬伊琍新劇《旗袍美探》,讓我想起了妹妹的旗袍主題婚禮。旗袍上身,好事登門。
劇中時代背景設置為民國時期的上海,講述上海名媛蘇雯麗和法租界警務局巡捕房探長羅秋恆一同破解懸案的故事。蘇雯麗除了有上海名媛這個頭銜,還有女偵探這個稱號,她優雅婉約,獨立果敢,有著不輸男人的智慧,同時也擁有新時代女性的精氣神。
而本身是上海人的馬伊琍對上海女人的韻味拿捏也非常到位。馬伊琍的百變旗袍裝再一次證明了旗袍在影視作品中的魅力。
我從小住在上海的石庫門弄堂裡,有位老裁縫鄰居:肖爺爺,專做旗袍,每天都有嗲聲嗲氣的女子上門定做旗袍,都是回頭客介紹的。記得小時候放暑假的時候,我還幫肖爺爺手工縫製盤扣,旗袍盤扣的顏色和花型多種多樣,看得我眼花繚亂。
有直盤扣,也稱一字扣、花型扣包含包括琵琶扣,扣兩邊形似琵琶的那種。還有四方扣、鳳凰扣、花籃扣、樹枝扣、花蕾扣、雙耳口、樹葉扣、菊花扣、蝴蝶扣、蜜蜂扣等等,紅的,黃的,綠的,紫的,黑白相間的,成品盤扣放在老裁縫的小桌子上,越看越喜歡。
一字扣
花型扣
旗袍的領型有元寶領、圓領、方領、低領、鳳仙領等,還有水滴領、V字領、連立領等款式。
旗袍衣襟的款式包括單襟、雙襟、斜襟、直襟、曲襟、琵琶襟、中長襟、如意襟、大圓襟、雙圓襟等。
水滴領
旗袍袖型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型、窄袖型、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等。袖型的花樣常隨潮流而變化,時而流行長袖,長過手腕,時而流行短袖,短至露肘,這些都體現了女性對美的追求以及流行風向。
圖案為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老裁縫以定製綢緞面料的旗袍為主。
而在馬伊琍《旗袍美探》中,有一些是典型的改良旗袍,後背加上蕾絲,或者前領口下鏤空,不管是傳統式樣的旗袍還是改良旗袍,馬伊琍都能駕馭。
這部劇的劇名改成了帶有」旗袍「字樣的名字,吸引了更多女觀眾,我就是衝著旗袍再去追的,我平時怕面對探案劇中的血腥鏡頭,但是據說馬伊琍在劇中有100多套衣服,其中旗袍佔據了大多數的時候,我果斷棄其他劇而選擇了欣賞馬伊琍的《旗袍美探》。
劇中馬伊琍穿了一件黑白蕾絲拼接款的旗袍,傳統中顯潮流,髮夾、耳環與旗袍顏色上下呼應,同色系顯得更精美,搭配的鞋子也是珍珠加亮片,色澤統一,給人一種感覺就是高端、大氣。無論是髮夾、耳環也好,還是珍珠加亮片的鞋子也好,都是旗袍的配飾,如果沒有馬伊琍秀外慧中的氣質和曼妙身材,再好看的配飾也是襯託不出旗袍的韻味的。
劇中除了這件讓我喜歡的黑白蕾絲旗袍,還有大圓襟的紅色旗袍,花色的斜襟無袖旗袍都被馬伊琍穿出了範兒,讓我產生一種好想擁有這些旗袍的想法,從視覺的角度欣賞,旗袍絕對是顏值擔當。從工藝製作角度評價,絕對是藝術珍品。
我家妹妹在婚禮前,找了家裡的表兄弟姐妹商量是否搞一個主題婚禮,因為我特別喜歡旗袍,跟妹妹的想法吻合,於是主張旗袍主題,誰叫我們身材好呢,於是在嘻嘻哈哈中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我那二十出頭的女兒第一次穿旗袍,她很期待,於是那天早上出門準備去定做旗袍的時候,非常期待是個陰天,因為是盛夏時節。
但是事與願違,陽光從厚厚的雲層縫隙裡苦苦掙扎出了一道光芒,真是萬物皆有裂縫,漸漸地把雲層撕開了口子,然後這一整天都是忽陰忽晴,女兒還是堅持塗了防曬霜,我覺得不是在海邊不用塗,塗了防曬霜,皮膚不透氣。
在上海徐家匯附近有一條旗袍街,街上旗袍店一家挨著一家,櫥窗裡旗袍式樣豐富,色彩亮麗,店裡既可以買到現成的旗袍,也可以請駐店裁縫定製旗袍。當我和女兒走進一家最靠街角的旗袍店時,迎面走來的是一位老裁縫,這位老裁縫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的鄰居老裁縫:肖爺爺,他已經不在了。一陣懷念的思緒過後,欣喜地看到旗袍製作的手藝被傳承了下來。肖爺爺是我眼中的老裁縫,徐家匯遇見的裁縫年紀比我大一輪生肖,是女兒眼中的老裁縫。
女兒體型微胖,強烈要求定製,於是在老裁縫店裡選了塊粉色綢緞面料,女孩子對粉色都情有獨鍾。而我選擇了青花瓷織錦緞。我把那件青花瓷的樣品旗袍試穿了一下,像定做的一樣。
老裁縫向我女兒拋出了一大堆問題,把女兒問傻掉,袖子怎麼做,長袖、短袖、無袖;開叉是高開叉還是低開叉;開襟是如意襟、琵琶襟,斜襟,直襟還是雙襟;長旗袍還是短旗袍;高領還是低領。果然90後被日韓文化薰陶了不少,自家的傳統文化嚴重缺失啊!女兒覺得老裁縫好專業,跟老裁縫聊了起來,想必也學到了點關於旗袍的知識。沒想到,妹妹的旗袍主題婚禮,定製旗袍這件事正好給女兒上了一課。
幾天後,天空中沒有雲朵遮擋,光芒照耀著大地, 妹妹婚禮在南外灘的黃浦江畔舉行,女兒穿著心儀的旗袍,又是另一種風格,多了一份從容和典雅,一顰一笑都幻化出靈氣與韻味。穿過旗袍的人都知道,穿上旗袍對坐的姿勢,走路姿勢,彎腰姿勢,都來不得半點誇張,必須小心翼翼。我看得出女兒穿上旗袍的拘謹。
那裁縫師傅的手藝堪稱一流,定製的旗袍穿在女兒豐滿的身體上,充分詮釋了「合體」一詞的深刻含義。我的青花瓷旗袍也毫不遜色,婀娜小蠻,淡雅脫俗。
妹妹的墨綠色真絲綢緞旗袍更勝一籌,胸前及下擺的精美圖案是蘇繡,盡顯了蘇繡「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設色適宜。再看妹妹雲髻峨峨,絳唇映日,回顧千萬,一笑千金,顏如玉,氣如蘭,雍容雅步間楚楚動人,真是世界上最美的新娘。
還有幾個有血親的妹妹,有的喜歡熱鬧,帶了拍照神器,拍個不停,自拍,合影,笑聲不斷。最小的妹妹旗袍是大花圖案的綢緞料,短款旗袍更顯亭亭的美人腿,俏麗俊逸,正如她的名字,亭亭玉立,仙姿玉色。大妹妹,穿了件綢緞黑底花紋旗袍,也是般般入畫,風姿卓越。
當我把這些個妹妹的旗袍照合影發到網絡上的時候,留言都來不及回,問的最多的是:「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一首歌的名字)」「太美啦」「基因強大」「旗袍真是女人的必備」。連我的幾個年長的姑姑嬸嬸穿上旗袍也是濃淡適中,優雅閒適。
這是一場關於旗袍主題的婚禮,也是有溫度的婚禮,每個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海洋裡。
其實妹妹之前也是體胖型的,她對於減肥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並不是不吃或少吃,而是科學減肥,適當控制甜食,加強鍛鍊,最重要的就是自控力,她說自控力是一個人成熟度的體現。沒有自控力,就沒有好的習慣。沒有好的習慣,就沒有好的人生。最易幹成大事的是那些能掌控自己的人。
妹妹說到做到,在掌握了三門外語後,又學習金融,現在在企業做高管,而且每周雙休日在瑜伽館練習瑜伽三小時,所以那次婚禮以旗袍為主題,在我看來,特別感動,如果妹妹沒有自控力,她的減肥不會成功,她穿旗袍的樣子就不會好看,旗袍不是每個女人穿都能穿出氣質的。
旗袍美,穿旗袍的女人更美!旗袍給現代女性帶來自信的同時,更增添了發自內心的美。
中國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教育家朱光潛先生在民國寫的散文《談美》,在序言裡提到,美不僅可以淨化心靈,安撫人心,也是可以塑造人格的。特別是在民國時期,在民族危難時刻,在利害衝突劇烈的時候,在生命朝不保夕的恐懼中,人性裡面的惡和自私就會佔據上風。
在和平時代,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日新月異,人們普遍生活在焦慮和困惑中,這時候同樣需要傳播美學來淨化心靈。相信我們時代的人心並不壞,但在各種差異和心理落差中,人性裡面的貪婪、嫉妒、攀比彰顯,人心欲望膨脹,追逐名利忘了初心。朱光潛看到了真正的美是不朽的,它貌似脆弱,卻比政治歷史更有生命力。
回顧民國時期,不得不提能將旗袍穿出神韻的名媛,說到名媛不得不提到宋氏三姐妹,皆是王佐之才。女畫家潘素,20歲嫁給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先生,一生與張大千兩次合作繪畫。女畫師凌淑華,曾在巴黎、倫敦、波士頓、新加坡舉辦過多次畫展。
有一位在民國響噹噹的名媛叫黃蕙蘭,她能說英法荷等六國語言,曾被Vogue雜誌評選為「最佳著裝」中國女性。力壓宋美齡。還有上海灘獨樹一幟的唐瑛,極具理性的優雅女子,被貼上了時尚標籤。陸小曼琴棋書畫樣樣精通,18歲就精通英文和法文。林徽因多才多能,是我國傑出的建築師。
她們穿旗袍的照片在各種相關書籍或雜誌上都能看到,充分詮釋了「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詩。
說到民國張愛玲也是繞不過去的檻,她才學不凡,19歲以遠東第一名的成績被香港大學中文系錄取。
就是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的——張愛玲
她們穿上旗袍又是另一種韻味,因為外表固然重要,內在才華更能提升她們名媛的稱號,穿旗袍,只有由內而外,才是最美的。
從美學角度鑑賞旗袍,旗袍就是真正不朽的中華瑰寶。旗袍的美無論是以前,還是現代,旗袍都提煉出了女性的精神之美。
其實現實中,穿旗袍畢竟少數,只有在重要場合,才會想到去定製一件旗袍。我朋友看我穿旗袍的時候就抱怨,旗袍定做做工太貴,買現成的,又不合身,這輩子也想擁有一件旗袍呀,但是定製了,以後又發胖了,穿不下怎麼辦?
還有同學說,平時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穿著不能做家務,也沒有時間穿旗袍出門,作為平凡女人也沒有合適的場合需要穿,就算了吧!而且穿旗袍太麻煩,髮型和妝容都要配合,還必須有雙合適的鞋。女人為什麼一定要有一件旗袍,沒有旗袍生活照樣美好。
我對她們說,你們去試一試,定製一件旗袍穿在身上,我們一起去喝下午茶,讓平時大大咧咧的你們增加點自信,原來你們也可以溫婉和知性!
身著旗袍的女人有一種別樣的韻味,無論是大家閨秀的端莊還是小家碧玉的清純,或者是優雅婦人的溫婉,一襲旗袍都可以詮釋得淋漓盡致。
大多數女人有旗袍情結,其實與這些年來的民國題材影視劇有很大的關係。我最近看了馬伊琍新劇《旗袍美探》就想到了旗袍,同時也想到了妹妹的婚禮,親情的溫馨由此再現,這就是旗袍帶給我的魔力。
2019年馬伊琍榮獲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
真正的旗袍之美,來自於旗袍與中國女子獨有相符的氣質。旗袍從外觀上看確實美,但是穿在我們中華女子的身上更美!
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