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放射治療中心攜手核醫學科開啟「生物靶區」勾畫新篇章——影像融合技術用於腫瘤放療計劃靶區勾畫
腫瘤放射治療已經邁入了精準化的年代,業界人士通常把放射治療形象的比喻為「打靶」,那如何尋找「靶點」就顯得尤為重要。放射治療100餘年來,放療人一直在找「靶點」的道路上前赴後繼以尋求精準,傳統的查體及影像學資料如消化道造影、X線透視、CT圖像、核磁圖像一直是放療人勾畫靶區的參考工具,但是仍然無法精準無誤的找到靶點。此時一種新型的影像工具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給放療人指明了道路,它的優勢在於全面實現了醫學影像學「四定」目標:(1)「定位」:發現病變和明確病變部位。(2)「定性」:明確顯示形態和功能變化的病例和病例生理性質。(3)「定量」:量化疾病或病變在形態學上及功能上的改變。(4)「定期」:確定疾病的發展階段。
如何將其應用於腫瘤靶區勾畫,放療中心翟紅豔帶領的物理師團隊與核醫學科甘霖主任團隊成功的將PET/CT圖像與定位CT圖像進行融合,應用於一例晚期中耳癌患者的腫瘤放療靶區勾畫。影像融合是將單個患者多種成像模式的信息結合在一起的過程。勾畫靶區或者是危及器官時,影像融合可以獲得不同模式的優點。可以更精準的勾畫靶區和最大限度減少對危及器官的照射,確保放療質量。臨汾市人民醫院放射治療中心在靶區勾畫時,對比了CT與MRI配準融合勾畫的GTV,業界稱「幾何靶區」與CT與PET/CT配準融合的GTV,業界稱「生物靶區」,顯然「生物靶區」比較「幾何靶區」靶區更精準且擬受照射體積更小,能夠為患者帶來更多獲益。
該技術不僅可明確靶區範圍,精準勾畫「生物靶區」,突破以往傳統的「幾何靶區」的勾畫,而且還可以為放療醫生節省勾畫靶區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最最重要的是靶區範圍的進一步縮小,減少不必要臨近周期正常組織的照射,有利於保護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減少放療後期併發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圖像融合新技術「生物靶區」與「幾何靶區」比較示意圖
放療中心與核醫學科行PET-CT與CT融合影像工作
此項新技術的臨床應用填補了我市技術空白,在省內處於領先地位,將為更多患者提供規範化、現代化的「三精、個體化」放療。(放射治療中心 核醫學科)
供稿:翟紅豔 甘霖
原標題:《放射治療中心攜手核醫學科開啟「生物靶區」勾畫新篇章——影像融合技術用於腫瘤放療計劃靶區勾畫【技術新突破】》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