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大同日報融媒中心 大同新聞網 收錄於話題#發現大同·品鑑文物26個
遊山西 讀歷史
暢遊三晉大地,品讀華夏歷史,堅定文化自信,體味精彩人生。大同日報社、大同市博物館聯合在大同新聞網公號推出【發現大同】欄目,第一季以「品鑑文物」盤點那些承載著歷史文化密碼的「大同寶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同市博物館,把鏡頭與目光對準這些「歷史密碼」……
詩中吉金
其華灼灼
「
2018年12月
由上海博物館和大同市博物館聯合主辦的
青銅大展「詩中吉金 其華灼灼——
渾源彝器回鄉暨《詩經》中的青銅器特展」
在大同市博物館展出
一個看似普通的展覽,
卻讓一件件離開家鄉95年的稀世珍寶
重回大同
完成一次別樣的」省親「之旅
」
一件件出自大同市渾源縣
卻流失海外、閃耀世界的
代表中國青銅器第二個高峰時代的
經典之作
與闊別一個世紀的家鄉
再次擁抱
而它們輾轉的每一段路
都與中國那一段坎坷的歷史密不可分……
大同人在家門口一睹李峪青銅器的風採▲
媒體報導犧尊「回家」▲
26
李峪青銅器
01
亂世國寶的傳奇
1923年
小村子引發的大事件
1923年3月,渾源縣李峪村村民高鳳章和兒子們背著糞簍去「廟坡」的地裡送糞,返回途中休息時,兒子在抓鳥時意外發現一塌方處有柏木,於是一鐵揪挖下去,讓一件件價值連城的精美青銅重寶重見天日,自此開啟了一場命運多舛的旅程。
資料圖▲
「挖出了寶物」消息不脛而走,全村人像趕廟會一樣到廟坡挖寶,亂挖加上哄搶,致使珍貴文物被損毀得支離破碎!
自此,
圍繞青銅器的重要人物輪番登場
法國古董商——王涅克
中國通王涅克意外得知這批青銅器的出土,便興衝衝地從內蒙古趕到山西渾源縣。到了當地,一個壞消息讓他大失所望。原來這批「渾源彝器」被縣知事謝恩承收繳充公。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住到村裡,半個月時間裡,從農民手裡收購了二十餘件青銅器。
來自動脈影的微博▲
渾源縣官——謝恩承
在王涅克收購這批青銅器之前,「渾源彝器」有十九宗三十六件被渾源縣官謝恩承收繳歸公。這批器物是目前所存李峪青銅器的精華部分,迄今上海博物館保存的十餘件也是這批器物的一部分。
謝恩承打著籌備教育、振興生產與經濟的旗號,以5萬大洋出售這批青銅器。王涅克捷足先登,委託他人於1924年12月22日籤訂拍賣協議,以5萬大洋購買。但當王涅克從法國回來取件時才發現是贗品。他一氣之下,跑到北平起訴,開啟了一場耗時十年的官司。
這場官司驚動了法國公使和北洋政府外長,但最終由於山西手握重權的閻錫山出面幹預,王涅克不僅沒有討回真貨,而且損失了5萬大洋,以失敗抱憾終身。
來自動脈影的微博▲
渾源紳士——田應昌
其實謝恩承把真品賣給了田應昌。在渾源,田家赫赫有名,田應昌和田應璜均為清舉人田延年之子。閻錫山對田應璜有知遇之恩。閻錫山頂著內務部、外交部的命令不辦,支持渾源縣官與法國人毀約,就是為了田應昌得到這些寶物。1927年田應昌、田應衡相繼去世,謝恩承重新將銅器收回拍賣。
古董商——盧豐年(盧芹齋)
1932年,古董商盧豐年(盧芹齋)集資29萬元將這批青銅器全部買斷,長達十年之久的拍賣鬧劇落下了帷幕。此後,這批李峪青銅器便如泥牛入海,很長一段時間無人知道它的去向。
來自動脈影的微博▲
雪耕齋老闆——張雪耕
1947年,在北平隱匿了十多年的李峪青銅器,被秘密運到上海。1948年7月26日,張雪耕以「仿古品」向上海海關申報企圖偷運到國外。9月,就在這艘貨輪即將起航前夕,上海市立博物館有關人員奉命趕到碼頭,「奉內務部、吳市長之命,這批仿古品需要重新檢查」!雪耕齋精心策劃的這批國寶偷運出口案擱淺了。
1949年9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將這批扣留的文物全部交由新成立的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保管。1952年上海博物館成立後,又移交博物館收藏至今。
02
它們的主人是誰?
不知道!由於農民私自挖掘、哄搶,已經把出土現場破壞殆盡,無法考證這批稀世珍寶的主人是誰。
國內學者習慣稱為渾源彝器
國外學者普遍稱為李峪青銅器。
李峪青銅器1924年首次在法國巴黎賽努奇博物館(現為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展出,引起世界巨大轟動。法國人喬治·沙勒通過募捐將十五件李峪銅器全部收購為公立收藏,後轉入法國吉美博物館。
李峪青銅器應有60餘件
目前已知下落的李峪青銅器尚有40件:
上海博物館11件,
中國歷史博物館1件;
臺北故宮博物院3件;
王涅克私藏5件;
美國鐵路大亨私藏2件;
日本京都藤井善助、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瑞典國立博物館美術部、德國科隆遠東美術博物館、英國博物館均有收藏。
清同治年的舉人麻席珍(李峪村人)寫的《渾源出土古物圖說》是第一部記錄李峪青銅器的著作,附18幀圖,收集記錄李峪器35件。後并州大學時伯齊撰著了《山西渾源出土古銅器圖考》。商承祚的名著《渾源彝器圖》更讓世人進一步了解了它們的價值。
03
上博鎮館之寶
李峪青銅器的代表作「犧尊」作為世界獨一無二的青銅藝術珍品享譽海內外,國家一級文物,也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件犧尊紋飾華麗、造型獨特,是一件溫酒、盛酒器,也是古代祭祀的禮器,是貴族身份的象徵。
1947年,在這件國之重寶落入古董商盧芹齋手裡準備偷運出國之時,愛國人士在上海《申報》對其進行揭露報導,引發輿論關注。盧芹齋派人將附有子彈的恐嚇信寄到博物館,威脅有識之士,企圖達到目的,但最終未能得逞。
現在,這件寶物已成為上博的標誌,被觀眾評為最受喜愛的十大藏品之一。
我們將在2月27日專門介紹這件絕世珍寶。
敬請期待!
04
市博裡的李峪青銅器
現在,市博物館裡有兩件李峪青銅器。精美的紋飾、獨特的造型、莊重而威嚴的形象,讓我們可以從它們身上看到那些流失海外、命運坎坷的珍寶的影子。
01
蟠虺(huǐ)紋青銅鼎
口徑18.6釐米,高21.5釐米。
炊器,也是重要的禮器。圓口,附耳,深腹,圜底,三足為馬蹄形。耳內外、口下及腹部各飾一周蟠虺紋,整器渾厚凝重,紋飾纖細,是典型的春秋晚期青銅器。
02
蟠虺(huǐ)紋青銅豆
口徑16.2釐米,高18.1釐米。銅製,器盤扁圓,口沿兩側置環耳,下部細長,中腰內收,圓鐙。蓋頂有圓形捉手,除蓋外,器表通體裝飾蟠虺紋。器形簡約精巧,紋飾精美。
「
一段青銅器的傳奇故事聽完,你是不是更想了解大同的青銅時代?何止李峪青銅器,大同還有戰國青銅壺、豆等珍寶。
搬好小板凳,相約下周六,
我們繼續說說 戰國青銅器。
」
欄目題字:杜鵑
攝 影:景行大同 李航
文案編輯:賀英
資料提供:王雅玲 王利霞
©大同日報社融媒體中心出品
責編:王宇
審核:鄧琳
監製:劉雙英
大同日報社新媒體矩陣
所刊發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轉發
但是一定要註明出處呦~
● 馱著拓跋鮮卑挺進中原的TA,1500年後安靜地躲在這裡……
● 元朝98年,除了青花瓷,他們還有這些藝術創新
● 桌椅凳、床案幾,扯出一個「大同老神仙」
● 大遼蕭燕燕家的茶,可鹽可甜?
● 這把壺和楊玉環一樣,胖得有來頭~~
● 快到碗裡來!這個碗也太漂亮~~
● 有多豔麗,就有多榮耀!千年釉彩下的珍寶~~
● 大同兩千年前的瓊樓玉宇,藏著誰的安居夢?
● 古道西風、胡人樂舞,一起來看1500年前的一線明星~~
● 被牽駱駝的小哥哥迷到的,請舉手
● 解鎖北魏表情包,「大叔」苦大仇深不好惹~~
● 瑟瑟發抖!在「另一個世界」他們養這樣的寵物~~● 你的「到此一遊」照片裡,是不是有雲岡石窟的「海上仙山」~
● 華嚴廣場上的大噴泉,一刨它的前世,我嚇一跳~~● 一枕清涼,夢遊月宮!是誰驚了唐明皇的美夢?● 驚險!刺激!來來來,看古代人如何耍雜技● 也就是出個門,用得著這麼聲勢浩大嗎?可他們說:必須的!● 在古代,小鮮肉別看臉,看腰間的這道風景~~● 穿越1500年,你會說的最高級的情話是這些~~● 成吉思汗孫女與高僧的別樣饋贈,你可以有多種猜想……● 1500年前那抹迷人的大同藍來了● 孝文帝讓一個鎮西大將軍、吏部尚書帶著一支「軍隊」下葬,不怕他「反了」嗎?● 撐起一個王朝的鐵血與壯麗,它卻萌到化~~● 大同1500年前的石雕,已是霸氣外露、王氣滿滿⋯⋯● 琅琊王家的漆屏之側,藏著怎樣的歷史風雲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國之重寶出大同,它們的傳奇從渾源小山村講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