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教育人用心抒寫「教育扶貧」動人篇章

2020-12-14 中國杭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全黨全國都在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

在「區縣所需,下城所能」精神指引下,杭州下城教育人以「組團式」的教育幫扶模式,把杭州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理念,源源不斷輸送到對口幫扶點,用心用情抒寫了教育扶貧的動人篇章。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看看下城區教育扶貧的生動實踐。


成立助學基金 幫助「山鳳凰」飛出大山 

走遍山溝溝 為山中「木蘭」送出保障

希望讓貧困家庭裡的女性,能實現求學、就業的夢想,助力她們走出大山改變命運,讀書成才後反哺家鄉,改變家鄉貧困落後面貌的同時,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8月中旬,貴州黎平大山深處的一群女生受邀來杭。她們攜手下城區教育系統開展了一場別樣的研學之旅。其中不少女生是第一次走出大山,她們發出感慨:「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終於近距離感受到『天堂』的魅力,希望我有朝一日能考上杭州的大學。」

對於這些女生來說,在以前,別說出省研學,連繼續學業都是一種奢望。黎平是下城區結對幫扶的貧困縣,當地一些村寨受傳統觀念和現實環境影響,重男輕女等陋習仍難革除。很多花季少女,正值上學的年紀卻在貧困和偏見中放棄學業,外出打工或早早嫁人。

如何保障這些貧困家庭的女孩受教育的權利,走出「貧困循環」?下城幫扶工作組通過爭取愛心企業、市民的資助,於2019年3月推出首期「山鳳凰」關愛女生計劃:對女孩從初中畢業到考入大學給予3000至8000元的現金獎勵。同時以「她獎學」「她助學」「她未來」「她夢想」四大類幫扶,在女生學習生涯的各重要節點提供支持。

下城教育人緊密參與該計劃。馬林是下城區新選派前往黎平支教的「教育幫扶團」成員之一。今年2月一到黎平,他就接力抓好這一項目,並積極向機制化、品牌化方向提升,用數據排查擴面情況,完善山鳳凰關愛基金資助辦法,走訪了20餘個申報村,協助開展公益基金募款活動。預計今年山鳳凰關愛基金將幫助黎平縣200餘名邊遠山區貧困家庭女孩圓讀書夢。

今年6月專程到訪黎平的下城區委書記劉穎表示,下城區將進一步做強做深做實「山鳳凰」關愛女生計劃,讓黎平縣邊遠村寨適齡在讀女生實現「高中夢、大學夢」,助推大山裡飛出更多「金鳳凰」。

類似「山鳳凰」特色項目、提升幫扶精準力度的策劃,下城區還有不少。巴東縣是湖北恩施州唯一一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這裡的老百姓特別是女性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和因生育致貧的現象屢見不鮮。「一旦有女性病了,很容易拖累全家。她們受教育程度低,又影響到下一代。整個家庭的脫貧,女性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下城區首批幫扶幹部韋鋒和吳斌,走訪了當地12個鄉鎮、22個深度貧困村後,心中一直掛念。

2018年4月,他們了解到阿里巴巴有一款公益保險——「加油,木蘭」,是專門為山區貧困女性開設的,投保後女學生考上高中每學期可獲資助500元,考取大學可獲補助5000元;女性生育後可獲補助2000元;女性大病有20000元補助等。在扶貧工作組的努力協調下,全縣建檔立卡女性的相關信息提供給了阿里,為項目落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2018年10月,「加油,木蘭」項目成功落地——阿里捐助項目第一期852.45萬元資金全部到位。去年,大面山村貧困女生李紅英考上了中南民族大學,一次性獲補助5000元,小姑娘動情地說:「真是雪中送炭啊,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負家鄉人民和杭州恩人的厚望!」


「輸血」「造血」同步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優師隊伍 

從支援薄弱地區到輸出海外 勇挑教育優質均衡之重任

下城教育是一種共享式的教育,不僅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推動區域教育優質均衡,同時響應號召讓中國教育「走出去」。下城教育人有這個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去年7月,青海德令哈市中考成績揭曉。浙江省援青指揮部設在德令哈市第一中學的首屆「杭州班」學子創佳績:高中上線率100%,班級平均分近490分,超該市平均分近150分!

三年前,明珠實驗學校教師高愛玲和丈夫白萬紅自願報名參加浙江省第三批援青支教,接手的就是首屆「杭州班」。「剛爬上2980米的高原,就經歷了頭疼、失眠、流鼻血等一系列高原反應。」這沒有嚇倒高愛玲,她馬上投入到班級語文教學中:為了針對性地輔導學生,她對作業進行二批、三批;為了儘可能為學生答疑,她每晚在教室留到晚上;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學水平,她在班內開展名著共讀、詩詞大會等活動。

白萬紅是「杭州班」班主任兼數學老師,為了讓這裡的孩子有和浙江孩子一樣的學習條件,他常往返於杭州和德令哈收集學習資料,一個來回就是三天。「明珠實驗的老師們整理了很多教學複習資料和教具給我們,大家常在微信群裡探討教研,『杭州班』最終能考出好成績,是明珠整個大家庭的功勞。」

下城區的支教老師們,在輸送了優秀教育資源的同時,也為受援地的孩子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大門。同時,下城支教團隊堅持「授人以漁」,支教總有到期的時刻,如何變「輸血」為「造血」,給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才是提升當地教育水平的關鍵。

「這裡的教師,信息化素養普遍不足。」在診斷式調研後,掛職黎平四中的瞿如珍副校長迅速籌建了「下城-黎平鄉村教師教育信息化應用工作室」,幫助本地教師樹立信息化意識,加強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培訓。為更好地了解黎平當地各學校發展現狀、特色、辦學困難,下城區教育幫扶團開展了診斷式、主題式調研,為黎平50多所學校精確把脈、獻計獻策。去年,幫扶團還整合杭州市名師名校長、下城區研究員和星級名師等專家講師團隊,組織了三輪面向黎平40歲以下的教師,分層、分梯度開展精準化、以實操為主的培訓。

不僅把經驗「請進來」,也要讓黎平的教師「走出去」。近一年來,黎平已經有約300人次的老師走出侗鄉大地,來到西子湖畔,浸入式地體驗杭州的美好教育。

除了輸出省內外,下城區的優質教育資源也在走向國際。今年3月起,鄭建華、張自任、張群、姜菊華4位優秀教師飛往杜拜,籌建杜拜中國學校。這是教育部首批海外中國國際學校試點單位,在海外創辦的第一家全日制中國學校。

「從接到任務到啟程出發,只有短短10天,但我們深知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長江實驗小學副校長鄭建華是杜拜中國學校小學部負責人,到杜拜後他立刻參與了辦學計劃的制定,深入思考辦學理念、招生對象、辦學方式、課程設置、考核評價等。在杜拜辦一所學校,從申辦到獲批一般需要1.5年,而杜拜中國學校僅用6個月就實現了從無到有,展現了「中國速度」。幾天前,杜拜中國學校正式開學,實現了杭州優質教育資源向海外輻射,也為當地華僑子女學習母語、傳承中國文化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創新「網際網路+義務教育」模式 實現優質教育有效輻射 

打造「跨虹橋」教育聯盟 以點帶面高效推進教育幫扶

一根網線連起城市課堂和農村課堂,不僅讓身處異地的孩子成為同班同學,共享優質課堂,也讓兩地教師成為「同事」,共同進步成長。

在勝藍實驗小學小報告廳LED大屏上,顯示著臨安河橋鎮小學石瑞校區師生的教學場景,臨安的學生們在勝藍實驗教師俞佳穎帶領下,和勝藍實驗的學生們一起坐上一架「小馬車」,在音樂中感受小馬車「由遠而近」「由近而遠」的聲音變化,在有趣的體驗中學會識譜、唱譜。

下城區和臨安區,利用網際網路讓兩地學生同上一堂課,共享學習資源。「我們的老師把拓展性微課程上傳到平臺,讓臨安的學生隨時隨地實現線上線下學習,老師通過線上數據,針對每個學生的問題通過訪談等形式做個別化指導。」勝藍實驗小學校長崔建軍說。

2019年,杭州全面推進「網際網路+義務教育」,勝藍實驗小學、景成實驗學校、青藍青華實驗小學和天水小學率先與臨安、建德、蘭溪等地四所鄉村小規模學校開展結對互助。支教老師人數有限,但網際網路卻可以讓更多優質教育資源以幾何倍數擴散。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成熟,下城教育的輻射面也越來越寬。

今年4月8日,「巴東、黎平、下城疫情下體育教學線上研討活動」在釘釘群準時開麥。來自貴州黎平城關四小、黎平四小、黎平二中、三中、六中、中潮中學、湖北巴東縣管渡口中學及下城區中小學體育教師近260人參與,共同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三地線上教學研討。「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疫情期間下城區的體育老師積極行動起來,讓線上體育課「百花齊放」,各校都湧現出好做法,也讓黎平和巴東的體育老師們受益匪淺。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下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共開設網絡空中課堂64節、網上教研390餘次,參與教師近630人次,下城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研究方法傳遞到了受援區縣,有效推動了城鄉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實現了多地師生異地聽課、研討、上課零距離互動研修。

今年教師節期間,下城將啟動「杭州下城『跨虹橋』教育聯盟」。在下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黃偉看來,過去這些年,受援區縣和下城區都是兩點一線的聯繫,聯盟成立後將形成「以點帶面」的聯繫,受援區縣之間也可以形成資源整合、經驗交流,能大大加強下城與受援區縣在教育幫扶上的黏性,提高合作效率。

此外,下城區教育局還積極組織民辦教育力量助力東西部教育幫扶。今年5月,下城區民辦教育協會黨委聯合納思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對宣恩實行教育精準幫扶,捐贈價值397.6萬元的教育資源,免費提供在線課程的學習帳號,推出《家庭教育》系列在線課程,惠及宣恩全縣103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47377名學生和家長。協會黨委負責人說:「我們希望激發更多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助力黨和政府最關心的事業,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 

相關焦點

  • Vera Wang摩登冷峻中抒寫優雅浪漫的黑色篇章柔美又率性
    ,在摩登冷峻之中抒寫優雅浪漫的黑色篇章,柔美又率性的女性形象躍然而出4Vera Wang本季回歸標誌性的纖長輪廓,通過結構性剪裁與細密的層次,在摩登冷峻之中抒寫優雅浪漫的黑色篇章,柔美又率性的女性形象躍然而出5
  • 吉林創作扶貧歌曲
    來源:經濟日報「一個也不能少」2019吉林省文藝扶貧原創歌曲優秀作品匯報音樂會14日在長影音樂廳舉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在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吉林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吉林省文聯、吉林省扶貧辦、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開展「一個也不能少」文藝扶貧原創歌曲創作。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用歌聲講述動人故事,用故事傳承美好。吉林省文藝志願者協會聯合吉林省音樂家協會組織60多位詞曲作家深入生活,走到人民群眾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去,汲取創作養分和靈感,抒寫脫貧攻堅的壯舉,創作出40首扶貧歌曲。
  • 教育幫扶「南山模式」碩果纍纍 南山區教育精準幫扶總結大會在廣西...
    南山教育人用心用情,為三地教育面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為南山區教育精準幫扶工作的落實、促進三地教育發展水平上新臺階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們的教育並非讓所有人最終走向大城市,我們更希望祖國處處是風景,人才處處有發展,讓每個人都享受自己的生活,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做出自己的貢獻、造福人類,這才是我們今天教育精準扶貧最大的意義所在——過去,我們在扶貧路上奔波;現在,我們實現脫貧目標;未來,我們將一起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為美麗鄉村建設繼續寫動人的故事。」
  • 首屆「濟南教育榜樣」頒獎典禮舉行 濟南教育以奮進之筆寫就生動答卷
    本次選樹活動共設立10大類獎項,分別是黨建先鋒、學前領軍、基教改革、職教創新、潛心育人、為人師表、扶貧支教、教育管理、智創團隊、暖心服務榜樣。每類獎項從該項候選對象中各選出10個榜樣,10大類共計產生100個榜樣作為優秀獲獎者。隨後再從這些獎項中優中選優,最終評選出首屆「濟南教育十大榜樣」。
  • 七律五首·贊教育扶貧
    一精準扶貧發號令園丁崇敬齊誇讚,教育花妍處處情。二黌門濟困若春風,教育扶貧韻意通。入戶駐村尋輟學,追根探底助兒童。思維改造重興盛,硬體更新又鬱蔥。沐雨禾苗花豔豔,神州巨木聳晴空。三小康金鼓滿村傳,精準扶貧響勁鞭。學苑傾情風景秀,園花沐日蕊枝妍。胸懷使命城鄉富,不忘初心桃李鮮。
  • 用心扶貧,以行踐諾
    原標題 用心扶貧,以行踐諾(暖聞熱評)【人物】「扶貧戰線的老黃牛」牛偉國【故事】牛偉國是山東省濰坊市峽山開發區王家莊街道大圈村第一書記。自2013年起,他主動請纓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連續8年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被大家稱為「扶貧戰線的老黃牛」。8年來,牛偉國幫扶了4個村,在民生建設、扶貧產業發展等方面,累計吸引帶動投資1000餘萬元,帶領村民蹚出一條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不久前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
  • 潼南「潼掌柜」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9月8日,「潼掌柜」消費扶貧平臺負責人接到電話後,立即安排工作人員發貨運輸,及時準確地將這批生活物資送到了蓮花幼兒園食堂,保障了師生就餐使用。「開展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購買貧困戶生產的農副產品,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潼南教育人一份力量。」蓮花幼兒園園長雷波介紹,學校需要的食品比較多,每次只要幼兒園有需求,「潼掌柜」都會及時送到,提供的產品也物美價廉。
  • 用心用情書寫扶貧答卷 至真至誠助哈尼少女蝶變
    用心用情書寫扶貧答卷至真至誠助哈尼少女「蝶變今天我們從一封特殊的信件說起景洪市黎明派出所輔警波處讓我們一起聽聽她的故事三年前,教育扶貧政策走進景哈鄉戈牛村委會拉沙村小組,讓沒有讀過高中的波處獲得了一次到上海就學的機會。三年的外出學習,不僅開拓了她的視野,改變了她的人生觀念,更讓走出大山的想法在她心裡生根發芽。
  • 用公益點燃教育激情,長城汽車愛和城教育獲央視好評
    undefined在教育領域傾囊而出,是長城汽車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多年以來,長城汽車始終在脫貧攻堅方面全力傾注,而"就業扶貧"和"教育扶貧"就是長城汽車傾注方式的一部分。造車長城汽車是專業的,做起教育也亮點頗多。2014年成立之初,長城汽車愛和城教育集團立下了一個願景——希望以"讓愛的教育點亮人生"為目標,提供高品質教育,讓百年樹人的教育情懷落地生根。
  • 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回饋社會,央視網為長城汽車愛和城教育發聲
    在教育領域傾囊而出,是長城汽車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多年以來,長城汽車始終在脫貧攻堅方面全力傾注,而「就業扶貧」和「教育扶貧」就是長城汽車傾注方式的一部分。造車長城汽車是專業的,做起教育也亮點頗多。2014年成立之初,長城汽車愛和城教育集團立下了一個願景——希望以「讓愛的教育點亮人生」為目標,提供高品質教育,讓百年樹人的教育情懷落地生根。
  • 【我的扶貧故事】祿原:耐心真心用心 做精做細老百姓工作
    【我的扶貧故事】祿原:耐心真心用心 做精做細老百姓工作 2020-12-23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石榴紅了」——我們的教育扶貧故事
    駐村幫扶之餘,因為同在教育系統,我經常跟隨陶廟鎮中心校扶貧工作隊到後店子村調研了解基層教育扶貧情況。金秋十月,正值石榴成熟季節,貧困戶家中石榴樹早已紅滿枝頭。每當入戶扶貧時,熱情的鄉親們總會摘下石榴讓著給我們吃,石榴很紅很甜,但大部分卻因為貧困戶年紀已大,或身患殘疾行動不便而壞在枝頭、掉落到地上,十分讓人可惜。
  • 城古社區的「扶貧姐妹花」
    這是韓城市金城辦城古社區的第一書記胡文婷和工作隊員任偉妮寫在紀實本扉頁上的一句話,扶貧路上,她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的內涵。入夏以來,她們頂著夏日白晝似火的驕陽、濃蔭難求;吹著夜晚涼爽的夏風、蟲鳴如織,在家戶與家戶、巷道與巷道、小組與小組之間,在熾熱與爽快的交替中行走在城古社區的仡仡佬佬。兩人默契配合,每天穿街走巷,深入到村民家裡訪貧問苦,村民親切地稱讚她們是一對「扶貧姐妹花」。用腳步丈量初心「文婷、偉妮來啦!
  • 記廣州市城投集團90後扶貧幹部鍾文彬和李琦:用大愛扶貧 因真愛相知
    這是廣州市城投集團90後扶貧幹部鍾文彬和李琦的心聲。  鍾文彬和李琦同為梅州人,他們因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又因心繫家鄉返回大山支援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的駐村扶貧工作;他們於泥濘的扶貧路上譜寫故鄉情、隊友情、戀人情,成為廣州對口幫扶梅州的親歷者、見證者,親歷著貧困戶走出貧窮、走向富足,見證著我們祖國走向繁榮富強,見證著這項讓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國奇蹟。
  • 教育扶貧路上的播種者!煙臺農校馮鋼銘榮膺「齊魯最美教師」
    為響應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號召,52歲的馮鋼銘穿越2000多公裡,橫跨大半個中國,先後於2018年、2019年(兩次)、2020年,共四次奔赴巫山。作為煙臺·巫山「組團式」支教團領隊,這位皮膚黝黑的山東漢子,用汗水、用真情、用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在教育扶貧的路上播灑下無數希望的種子。他以支教為抓手,實現了教育、科技、創業三效合一,使支教成果遍地紮根。
  • 【會員風採】林海霞:教育扶貧,是一朵彩虹色的花
    這一教育扶貧理念,像一股涓涓細流,流淌在林海霞還有她帶領的學海教育「七色花」公益組織,伴隨著學海教育公司的成長,滋潤著平臺上的每一位需要幫助的孩子。民進人林海霞與學海走到一起緣於一場小小的公益。那是2016年一個再為普通不過的日子。陽光依然明媚,好像照到了每一個角落。
  • 昆明桃園傢俱城發布扶貧紀實原創歌曲《創業路上跟黨走》
    桃園傢俱城「黨建引領、愛心助貧」紀實主題原創歌曲《創業路上跟黨走》      雲南網訊(記者 楊毅星)日前,中共五華區西翥街道黨工委黨建聯盟成員桃園傢俱城正式發布扶貧紀實原創歌曲《創業路上跟黨走》。
  • 企業踐行社會責任 勇挑「扶貧攻堅」重擔|精準扶貧讓孩子走出大山...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精準扶貧、教育先行,「扶貧」和「扶智」的根本就是發展教育,對青少年的教育幫扶已成為「脫貧攻堅」最急迫的一環。
  • 蓬安縣群樂小學:主題教育一個「實」字抓到底
    去除慾念與煩惱恪守立德育人之本,是一個教育人應該堅守的定力。作為教育人,如何走出浮躁喧囂的世界,真正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工作,"潛下心來做事,靜下心來育人",這是群小人一直思考的問題。蓬安縣群樂小學要求每位教師一個"實"字抓到底;一個"實"字掛心頭;一個"實"字貫始終。重落實,政策制度落地生根。唯有責任落實,才有工作落實;唯有責任到位,才有工作到位。
  • 教育扶貧「扶上馬」還需「送一程」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在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的會議中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