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是美國立國的原則,左右派的分歧都在自由主義的框架內。
2020大選,美國左右派可謂爭得你死我活,就連不少中國人也情感帶入,參與到了這場左右大戰中,今天這篇文章我就系統講一下美國的左右是指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分歧?
其實,美國的左右派都源於自由主義,民主黨是自由主義左派,共和黨是自由主義右派,美國的左右是自由主義框架下的左右,只不過民主黨倡導的是19世紀末才誕生的現代自由主義,共和黨是英美傳統的古典自由主義,共和黨叫自己保守主義,但這個保守主義是隨著時間、國家而變化的,19世紀法國的保守主義就是保皇黨,而美國的保守主義指的是保護美國最初的政治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洛克、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
共和黨認為,美國之所以國將不國,都是因為民主黨篡改了自由主義的含義,沒有遵守美國最初的自由主義傳統,因此需要他們這些保守派來捍衛美國的傳統。
雖然有所分歧,但兩黨都有著基本的共識,那就是洛克時代確立的三大基本原則,這三項基本原則是美國立國的根基。
一、美國左右派的三大共識
美國與法國不同,沒有深厚的封建主義傳統,美國一開始就立足於洛克自由主義的思維之上,美國是完全按照自由主義原則建構的國度。
英國思想家洛克認為政府需要保證人的生命權、財產權和自由權,人們讓渡一部分自由被政府就是為了讓政府保障自己的權益,如果政府不能正確履職,人民有權更換政府。
孟德斯鳩在洛克的思想上繼續發展,提出了三權分立的概念,孟德斯鳩認為人性本惡,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唯有實行權力制衡才能遏制政府的惡。
另一位學者亞當斯密也為自由主義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亞當斯密提出了守夜人政府的概念,認為市場是調配資源最佳的制度,政府的幹預只會導致資源配置無效率,亞當斯密認為政府只需要做好國防、治安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其他盡可以交給市場。
自由主義理論在18世紀末已經逐漸成型,而作為新成立的國家,美國天生就沒有舊制度的束縛,因此可以完全將自由主義的思想落於實踐。美國的國父們,無論是富蘭克林、傑斐遜、漢密爾頓、亞當斯還是託馬斯潘恩,都是不折不扣的自由主義者,美國憲法就是依照自由主義的原則確立,總體來說,美國政治有三大共識。
一是基本人權。自由主義者都主張人權的保護,洛克認為人有生命權、財產權和自由權,《獨立宣言》中提到要賦予公眾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美國無論左派還是右派,都主張保護人的基本人權,分歧僅是實現手段的不同。
二是有限政府。美國依照孟德斯鳩的理念,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制度,行政權要受到立法權和司法權的制衡,美國憲法的初衷不是增強政府的權利,而是限制政府的權利。
美國之所以發動獨立戰爭,就是因為不堪英國集權政府的壓迫,因此美國人對於政府有著歷史深處的憂慮,不信任政府,防範政府是美國的傳統。憲法第二修正案之所以確保人民擁槍的權利,就是防備當政府不為人民所控制時,人民可以拿起武器反抗暴政。
除了擁槍權,美國還有選舉和法院來限制政府,美國相對於別國,司法較為獨立,大法官是終身制,可以獨立進行判斷,法院有否決政府和國會的權利。
此外就是選舉,美國人堅信代議制政府的合理性,相信議員和總統必須由人民選出,如果總統和議員不能按照人民的意願行事,則人民可以用選票更換他們,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兩年一度的中期選舉,都是美國人對政客的定期考核。
三是市場經濟。自由主義者維護人的財產權,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思想深入人心,美國人相信市場的作用,不信任政府的幹預,美國政府每一次擴大權力都是阻礙重重,只有到危機時刻,美國人才會允許聯邦政府權力的擴大(如一二戰),但一旦回歸和平,美國人就又會警惕政府,希望政府能少管一些,讓市場發揮作用。
裡根新保守主義曾席捲美國,共和黨至今還有不少支持者,表明仍有一半的美國人堅定相信市場的作用和涓滴理論,相信政府本身就是麻煩。
基本人權、有限政府和市場經濟是美國人的三大共識,美國左右派均是在這三個框架下行事,他們的分歧僅是對三點共識的認識不同。
二、大政府還是小政府?積極自由還是消極自由?左右派的分歧
雖然有著三大共識,但隨著自由主義思想本身的分家,美國也分出了截然對立的左右派,19世紀工業革命,歐美各國的貧富差距急劇拉大,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工人運動在馬克思主義的帶領下風起雲湧,精英階層的統治危在旦夕。
在這種危機下,自由主義分出了兩個流派,一派是以密爾、格林、凱恩斯為首的新型自由主義,一派是繼續維護古典自由主義的保守派。
保守派繼續堅持古典自由主義的傳統,認為政府不應該幹預經濟,窮人是因為自己不努力,不是因為社會的壓迫。而新型自由主義認為貧富差距有社會因素,政府有權縮小貧富差距,對窮人進行救濟,以緩解社會危機。
新型自由主義提出了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的概念。
古典自由主義主張的是消極自由,即我有不做什麼事的權利,即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消極自由的目的是讓政府不要幹預自己的生活,為的是取得生活的獨立性。
積極自由是我有自我實現的權利,積極自由認為只要一個人的自由沒有幹預到他人,他的權利應該得到保護,積極自由對應的是美國《獨立宣言》中追求幸福的權利。積極自由下,政府有義務為公民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以促進機會平等,讓他們有能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凱恩斯之後在新型自由主義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政府干預經濟的學說,凱恩斯主張政府擴大權力,對經濟進行積極幹預,用國家手段進行投資並創造就業。
20世紀60年代,美國又出了一位新型自由主義的大師羅爾斯,羅爾斯提出了無知之幕的概念論證保護弱者的合法性,而且他還認為繼承和天賦帶來的財產不合法,只有努力得來的才合法,他認為政府有權糾正上帝帶來的不平等,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繼續發展了自由主義左派。
新型自由主義在歐美各國得到普遍的實行,英國頒布了社會濟貧法,就連德國都開始實行普惠式的福利,為的就是救濟窮人,以防止他們成為激進社會主義的信徒。
美國到了老羅斯福的時代,也接受了新型自由主義,並開創了獨特的現代自由主義,老羅斯福認為國家的總體利益高於任何私人企業和利益集團的利益。他在位期間實行反託拉斯法,拆分壟斷企業,他還頒布了自然保護法,防止資源過度開採。
到了小羅斯福的時代,現代自由主義完全成型,當時胡佛堅持古典自由主義的傳統就是拒絕幹預經濟,但大蕭條下環境一天比一天糟,最終胡佛被羅斯福所取代。
(兩位羅斯福奠定了現代自由主義,也就是自由主義左派,老羅斯福時期,共和黨民主黨還沒有互換基本盤,因此那時共和黨也很進步)羅斯福上任後大量運用國家手段創造就業,並頒布了《社會保障法》和《華格納勞工法》,政府開始為人民提供福利。到了60年代,美國總統林登詹森又開啟了偉大社會的工程,美國開始大量提高福利水平,投資公共教育和基礎設施,並對貧困人口進行扶貧。
林登詹森宣稱:「美國不僅有機會走向一個富裕和強大的社會,而且有機會走向一個偉大的社會。」當時國會通過了「向貧困宣戰、保障民權和醫療衛生相關的立法四百多項,將羅斯福新政發展到了高峰。」
小羅斯福和林登詹森的現代自由主義,成為了當代民主黨,也就是自由主義左派的意識形態。
現今,民主黨主張大政府,提供福利,以及保障民權,基本源於羅斯福和詹森的傳統。而共和黨則繼續堅守18世紀的古典自由主義,倡導守夜人式的小政府,只支持最低程度的社會保障。
對資本的監管上,民主黨主張更強有力的監管,而共和黨認為應由市場發揮作用,尊重市場造成的結果(即使是壟斷)共和黨認為清教式的自力更生才是美國強大的根源。
對富人的態度上,民主黨認為富人的一部分財產是不合法的,需要國家進行再分配。而共和黨認為富人的財富不管是繼承還是運氣所得皆為合法,大規模的轉移支付是對財產權的侵害,裡根、弗裡德曼和諾奇克是保守主義(古典自由主義)的代表。
60年代前,雖然左右派之間有所分歧,但是分歧仍局限於經濟領域,但是60年代的新左派運動,反主流運動徹底撕裂了美國,他們的反叛、荒唐以及對解構主義的迷信動搖了美國的共識,新左派造成的裂痕是左右派激烈對抗的根源。
三、大學中的新左派(白左)摧毀了美國的共識
60年代,美國嬰兒潮的一代人進入了大學,當時正值越南戰爭和黑人民權運動,學生們出於狂熱,便積極的參與這些運動,但與馬丁路德金不同,學生們並不信仰自由主義,相反他們信奉歐洲傳來的馬克思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他們的目標不是改良美國,而是徹底摧毀美國,他們發起的反主流運動徹底打破了美國社會的共識,讓美國走向了分裂。
1962年,59個學生組織在休倫港開會,要求廢除美國的代議制民主,改由群眾直接參與的直接民主替代,他們認為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異化了民眾,唯有直接民主才能讓公眾擺脫奴役,但是學生們的理念無人理睬,最終他們決定背靠黑人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借他們的外殼推銷自己的理念。
學生們宣稱越南戰爭和黑人被壓迫都是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問題,唯有徹底摧毀美國,才有可能進行改變,因此學生們不但支持越南,甚至親臨現場向越南人走私武器,幫助越南人打自己人,他們還宣傳北越的農村比美國更符合民主的定義。
對黑人,原本馬丁路德金的運動是依託自由主義,要求是希望美國政府兌現美國憲法的內容,實現黑人白人的平等,馬丁路德金的要求託馬斯潘恩就已經提到過,當時潘恩認為對黑人的奴役完全違背了美國人人平等的原則,民權運動並沒有脫離自由主義的範疇。
但新左派出於毀滅美國的目的,說黑人之所以被壓迫全是由於美國制度根本上就是錯誤的,他們甚至鼓吹黑人與白人本質上就不同,還發明了陽光文明和寒冷文明的概念,認為黑人文明天生善良,而白人文明天生邪惡,只有徹底打倒西方的一切才能實現黑人的自由。
新左派惡毒的觀念之後衍生出了政治正確和逆向歧視,由於他們最初打的是自由主義的幌子,因此敗壞了自由主義的名聲,而他們中的很多核心人物後來成為了民主黨的領導人(如柯林頓),民主黨就此被毒化,開始把身份政治放在經濟建設之前。
(新左派與代表工人的老左派不同,新左派大多由學生、知識分子組成,他們認為工人階級被洗腦了,是左派的敵人)
最終,60年代的新左派遭到了美國人的厭棄,不僅軍隊警察才打擊學生,就連工人們也四處毆打他們,認為他們擾亂了秩序。學生們隨即把矛頭對準工人,認為他們有的全是虛假意識,已經被資本家洗腦了,工人階級不再是左派的朋友而是敵人,這是民主黨失去鐵鏽地帶工人的一個原因。
由於新左派的離經叛道,導致美國保守主義再次興起,裡根開始倒退,將古典自由主義和傳統的基督教、愛國主義合併,形成了新保守主義,1980年,裡根大獲全勝,反映了美國人對新左派的反感。
裡根的勝利並沒有彌合分裂,相反新左派潛伏於大學,從教育上影響美國的下一代,新左派學者馬爾庫塞與馬克思相反,認為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認為新左派應該通過教育不斷影響年輕人,等他們成為高層自會實行新左派的政策。
(馬丁路德金尋求的是美國自由主義下的平權,而當代激進左派尋求的否定美國的歷史)
(雖然川普非常糟糕,但他對於歷史的態度是正確的)
用教育摧毀美國,是新左派目前的目標,新左派崇尚身份政治、解構主義和混沌,他們既反美也反蘇,甚至崇尚中國wg和北越,他們的思想慢慢的毒化了民主黨,讓民主黨走向極端,而共和黨出於對新左派的反擊也開始擁抱白人至上,美國左右派漸漸水火不容。
新左派之前,民主黨支持民權運動多是從法律、經濟上進行平權,目的仍是貫徹美國憲法,但新左派盛行後,平權的目的不再是追求平等,而是徹底打碎舊的體系,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黑人中出現了黑豹黨和antifa這樣的無政府組織,他們推倒華盛頓和傑斐遜的雕像,要求修改美國歷史。
與之類似的女權運動,同性戀運動因為新左派的影響也變成了激進的對抗政治,他們將一切歸結為白種男人的壓迫,他們的目的就是摧毀西方文明,進行大規模的逆向歧視。
原則上,美國右派並不反對民權運動,託馬斯潘恩早在18世紀末就提出要解放黑奴,實現平等,而林肯也是共和黨人,馬丁路德金和歐巴馬的出現,很多保守派也是極為高興,他們能接受平權但他們不能接受對過去的否定,當看到新左派推倒華盛頓並要求白人給黑人賠償後,美國右派寧肯站臺白人至上。
自從激進的新左派出現後,美國左右派再也難以達成共識。
(華勒斯坦在自由主義的終結中提到新左派的目標就是同時摧毀美國和蘇聯,他認為天下大亂形勢大好)
60年代前,美國貧富差距再大,兩派的分歧仍然只限於經濟領域,但隨著新左派的興起,兩派在政治、文化上也開始難有共識,而兩黨制下,民主黨越來越依賴於少數群體的支持,因此不斷鼓吹身份政治。
如若美國還無法在政治、文化問題上達成共識,則所有經濟上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如今佔據優勢的民主黨也必須認識到,白人至上是對新左派的應激反應,如果不去除新左派的影響,則白人至上也會無窮無盡。
共和黨建制派已經在和川普做切割,力求去除黨派的種族色彩,拜登有這個魄力做同樣的事嗎?再不遏制新左派和激進議員的擴張,則美國必將再度混亂。
關於美國新左派的起源、歷史,以及這種惡毒的思想如何影響了世界和中國,我將在之後的一系列文章中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