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櫃的深度
我認為衣櫃的深度一般做550~600mm左右是較「理想」的狀態,尺寸剛好「夠用」或有少許「餘量」,既使是成年人的衣服也不用斜著掛,不會有浪費空間的情況出現,家中所有年齡段的成員皆可使用,是「一勞永逸」的尺寸。
在我看來衣櫃除了「一般深度」,也和年齡有一定的「關聯性」,由於兒童衣服尺寸較小,所以他們使用的衣櫃深度一般做450~600mm左右也是可以的,能夠減小對空間的面積佔用,緩解面積較小的兒童房或衣櫃所在其它空間的擁擠感和壓抑感,但隨著小朋友年齡的增長可能會出現衣服需要斜掛或更換衣櫃的情況,考慮在內。
注意事項Ⅰ:
在規劃衣櫃的位置及布置時需要注意,兩個相對衣櫃之間的距離在700mm左右是最小適用尺寸(如示意圖一);同理衣櫃和牆體之間的距離最小適用尺寸也在700mm 左右(如示意圖二)。
▲示意圖一
▲示意圖二
書櫃的深度
書櫃的深度一般做300mm左右,但在我看來也和數量較多的書的「深度」及書的擺放方式有一定的關係,由示意圖中幾種家庭空間中較常見的書的「深度」可知,當書以書脊或「書芯」「側面」示人時,書櫃深度最小在280mm左右能基本滿足使用,最大在350mm左右足夠滿足多種種類書的擺放,也可依據家中數量較多的書的「深度」確定;當書以「正面」或「背面」示人時,書櫃的深度可根據單本書的厚度及擺放數量而定。
▲示意圖
鞋櫃的深度
鞋櫃的深度一般做300mm左右,習慣帶鞋盒收納一般深度做380~400mm左右即可,最小深度我認為不宜低於145mm左右且需要鞋子不帶鞋盒「水平豎向」或「垂直豎向」擺放。
由於鞋子的「體積」相對較小,收納方式較靈活,所以鞋櫃的深度可用尺寸較多,在選擇時我認為除了考慮「一般性」,還要結合以下幾點:
①距離入戶門較近的「入戶區」是進、出家的「必經之路」,是家中人員活動較頻繁的區域,所以當鞋櫃設置在該區域內時,它的深度選擇需要兼顧在入戶區的「活動」所需尺寸,比如入戶區是以「走廊」形式存在且鞋櫃「依靠」走廊的「長牆體」設置,需要考慮走廊寬度「減去」鞋櫃深度之後的「剩餘」尺寸,我認為在75~90cm左右是較合適的尺寸,一人通過時不會有較強烈的「狹窄感」產生,在60cm左右是滿足一人正常通過及蹲下拿取物品的最小可用尺寸(如示意圖四);
▲示意圖四
入戶區與餐廳區「相連」,鞋櫃需要設置在餐廳區域內時,鞋櫃的深度選擇要考慮餐廳設置的餐桌、餐椅等功能使用所需面積,鞋櫃和餐邊櫃「一體」設置時,還要兼顧餐邊櫃的深度(餐邊櫃深度一般做300~600mm左右)……保證鞋櫃能夠被使用的同時,也不要妨礙到其它功能的使用。
②鞋櫃的深度也會受到款式的影響,比如「上窄下寬」的「梯形」鞋櫃會有兩個「主要尺寸」,且這兩個尺寸不一定都是「一般深度」;帶有換鞋凳的鞋櫃,當鞋櫃的深度「顧及」到換鞋凳的深度時,「兩者」會有更好的「整體感」……鞋櫃的深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③當鞋櫃的深度一側依靠和入戶門「連接」的一側牆體時(如示意圖五),鞋櫃的深度也要將該牆體的長度考慮在內,避免進、出門時有磕碰情況產生。
注意事項Ⅱ:
獨立的「小型」收納式換鞋凳,可坐可收納,移動、更換方便,既使入戶處面積較小也不用擔心會有「堵塞感」產生,但是收納空間較小,考慮在內,以下為尺寸數值參考:
衣櫃、書櫃、鞋櫃「好看」的樣式案例賞析
推薦幾種我認為的衣櫃、書櫃、鞋櫃「好看」的樣式案例,供賞析:
/衣櫃/
▲衣櫃櫃門「回字」造型的「加入」,有簡約也不缺乏設計感,用在兒童房中詮釋著孩子對這個世界「菱角分明」、「橫平豎直」的單純認知……
▲玻璃櫃門的衣櫃逐漸流行起來,它的通透性可以使空間「延伸」,在視覺上有「擴展」空間的「能力」……
▲簡約到「極致」的「大白」衣櫃,可以較有效的降低大面積櫃體對空間帶來的壓迫感……
▲格柵櫃門的裝飾性較強,有了它不用再擔心衣櫃會「不好看」,但它不具有「防塵」功能,需要考慮在內……
▲長虹玻璃的衣櫃櫃門,有通透效果,也能保留一定的私密性,時尚、精緻……
▲書桌從衣櫃中「長出來」,書桌和衣櫃從兩個「獨立個體」成為了「一件」物體,使空間有很好的整體感,不「雜亂」……
▲床頭柜上方安裝的兩個「小體型」衣櫃,「解放」空間壓力,用在客臥中作為臨時使用也不錯……
/書櫃/
▲「深淺對比」的書櫃,「淺色」與牆面、頂面顏色的呼應,在視覺上「縮小」了書櫃的體積,較有效的降低了對空間產生的壓抑感;燈光的設置讓「深色」被忽視……
▲只有「兩層」擱板的書櫃「嵌入」牆體,讓空間利落、有序……
▲「L 」型的書櫃充分利用了空間,以「敞口」的擱板為主的模式較有效的降低大面積書櫃為空間帶來的壓抑感,但時間久了積灰情況會有些明顯,考慮在內……
▲由中式造型與現代氣質的金屬、石材「結合」的書櫃,保留了中式的「原汁原味」,同時不再「沉重」……
▲「混合式」書櫃,帶有櫃門的部分可以放心收納不常用的書,不用擔心積灰現象的產生;「敞口」部分用來放置常用或想要「天天見到」的心愛物品,如手辦、書……
▲「融入」牆面造型的「小書櫃」在不經意間出現,讓牆面造型更加豐富,雖「小」但夠「吸睛」……
▲利用衣櫃的厚度作為書櫃的寬度,將書櫃和衣櫃「結」為「一體」,不同顏色增加對方的層次效果……
▲諸多「十字形」置物擱板「湊」在一起構成了奇妙的書櫃,既使不擺放任何物品,它的存在也不會尷尬,不會多餘……
▲鐵藝和玻璃「組成」的書櫃,「擺脫」了書櫃的慣有「模樣」,變得輕盈、自由起來……
/鞋櫃/
▲利用「垂直相交」的兩面牆體設置的「高、低」不同鞋櫃,既為「一體」卻又「各自為政」,「低」的鞋櫃用來滿足換鞋時「坐」的需求,「高」鞋櫃用來增加收納空間;與所「依靠」牆面顏色的「近似性」又能讓牆體成為它們向上的「延伸」,增加層次效果……
▲在局部使用同大面積鞋櫃不同的顏色,可以將注意力吸引到小面積位置,能夠較有效的緩解「體型」較大的鞋櫃所具有的壓迫感……
▲利用鞋櫃的深度「擴大」餐桌的使用面積,巧妙,不「生硬」……
▲鞋櫃與透明度較好的長虹玻璃隔斷的「組合」,增加櫃體的裝飾性,也降低「擁堵感」,只是隔斷的「存在」會減少收納空間,考慮在內……
▲使用牆體將「矮鞋櫃」「包圍」起來,將玄關「明確」出來,鞋柜上方也可以被充分利用……
▲鞋櫃離開「地面」「飄」起來,成為了有「生命」的「活物」,讓入戶區生動、有趣,還能夠較有效降低它的「體量感」;不用「正面」,用「兩個側面」,或是朝向入戶門的一側用來收納日常更換頻率較高的鞋子,朝向「室內」的一側可以收納使用頻率較低的鞋子,又或是一側收納男主人的鞋子,一側收納女主人的鞋子,讓生活「忙而不亂」……
▲利用「垂直相交」的兩面牆體設置的「矮鞋櫃」,受到與入戶門「連接」的牆體的長度影響,靠近入戶門的部分設置成了「超薄款」,鞋櫃的設置更加合理……
▲「平行式」鞋櫃,「下方」「懸空」位置用來放進、出戶時更換的鞋子,「上方」「懸空」位置用來放隨手拿著的物品,使用方便;設有燈光可以降低鞋櫃的「體量感」……
以上是我對於衣櫃一般深度、書櫃和鞋櫃的深度的建議及觀點,以及對於好看樣式的舉例賞析,結合所在空間面積、設置位置尺寸、常用者年齡、常用者喜好、想要營造的空間效果、常用者功能需求、常用者生活習慣等進行選擇,適合的就是「好看」的,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PS: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會及時作出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