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厚臉皮」並非壞事,這類孩子的人生不會活得太累

2020-12-26 騰訊網

編輯:劉娜

審核:貝貝豆

一提到「厚臉皮」,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厚顏無恥,怎麼也想不到和高情商的孩子有關係。然而,在《圓桌派》的節目中,李玫瑾老師對「厚臉皮」提出了新見解,講出了大智慧。

李玫瑾:孩子「厚臉皮」並非壞事,這類孩子的人生不會活得太累

節目中提到,「臉皮薄」的孩子抗壓能力比較差,有幾個孩子只是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就不堪重負選擇跳樓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實際上,「臉皮薄」的孩子比比皆是。

很多孩子上課就是簡簡單單地讀個課文,不小心讀錯一個字弄出了笑話,就會滿臉通紅、心跳加速,甚至一天陷入悲傷的情緒中。

李玫瑾老師表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進行挫折教育,說白了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厚臉皮」習慣,這樣的孩子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在未來成長的道路上才不會活得累。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都可以一笑而過。

厚臉皮的孩子優勢多多,家長別再瞎擔憂了

一、「厚臉皮」的孩子適應性很強

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壓力無時無刻不存在,在這樣的背景下,想要儘快適應環境,「厚臉皮」可以發揮大作用。

「臉皮薄」的孩子多數內心敏感,遇到一點小事就焦慮、不開心。有調查研究,現在患抑鬱症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年齡段越來越小了

現在的教育多數強調學習成績,忽視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越來越多的孩子沒有能力去適應社會的殘酷。

二、「厚臉皮」的孩子逆商高

「厚臉皮」的孩子更容易承受壓力和考驗,遇到問題和失敗的時候,可以坦然接受,不會鑽牛角尖,更不會因為小小的挫折而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

這樣的孩子願意接受失敗,更願意給自己從頭再來的勇氣和機會,有什麼事情笑一笑就過去了,這樣的好心態在成長的過程中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嗎?

三、「厚臉皮」的孩子人緣好

「厚臉皮」的孩子性格活潑,容易和小夥伴們打成一團,這樣的孩子往往沒有距離感,大家都願意和他交朋友。

在他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周圍的人也願意幫助他。當孩子走向社會,也願意和各種類型的人打交道,在社會上更有競爭優勢。

父母培養孩子「厚臉皮」,三個關鍵要做到

一、情感支持是關鍵

父母是孩子的情感支撐,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失敗,難免會情緒失落,父母要及時對孩子心理疏導。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就是被老師批評幾句嗎,這沒什麼大不了,事實上這在孩子的眼中是邁不過去的大事,家長的情感支撐是孩子能勇敢面對挫折的勇氣來源。

二、心理脫敏是關鍵

要在日常生活中就進行挫折教育,讓孩子明白失敗是常有的事。李玫瑾老師說過,脫敏就是讓不好的事情慢慢的適應,而不是一下子接觸。

所以,在生活中家長作為孩子最親密的人,在茶餘飯後的聊天中,和孩子開一些玩笑,即便以後別人對自己有什麼看法,也可以一笑而過。

三、敢於嘗試是關鍵

我們發現很多明星的孩子,每次登臺表演都自信大方,這都歸功於多次練習,不再害怕在人前表演。可以鼓勵孩子多多參與一些集體活動,敢於拋頭露面的表現自己,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也可以從小讓孩子讀一些關於培養逆商的繪本,逆商其實就是訓練「厚臉皮」,而且優勢多多,推薦這套兒童逆商繪本,讓孩子遇事不怕,冷靜處置!

臉皮厚的孩子不是貶義詞,反而是一種大智慧,儘早的培養孩子的「厚臉皮」的能力,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寶媽們,你們家的孩子臉皮是薄是厚?一起討論下吧!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李玫瑾: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不會活得太辛苦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說誰誰誰的孩子「厚臉皮」,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孩子沒臉沒皮,別人怎麼說他都不聽,這樣的孩子最沒用。但是在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和馬未都老師,在圓桌派中便提出了一個觀點: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不會活的太累。
  • 李玫瑾:讓孩子從小學會「厚臉皮」,將來他們就不會活得太累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大眾認為是貶義的詞彙,在馬未都老師和李玫瑾教授的口中,卻有著不一樣的意思,在圓桌派中,馬未都老師說道:應該讓孩子從小學會「厚臉皮」。而這時李玫瑾教授對馬未都老師的觀點表示認同,隨後她補充說就是「挫折教育」,而這用「厚臉皮」來形容會更為直觀一些。
  • 李玫瑾: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讓孩子將來不會活得太累
    但是,李玫瑾教授和馬未都老師,在圓桌派中指出: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一個「厚臉皮」的習慣。 李玫瑾教授補充說就是「挫折教育」。用「厚臉皮」來形容,大家更容易理解。
  • 李玫瑾:想讓孩子未來過得不辛苦,這3種「厚臉皮」要教他
    前幾天在某綜藝節目上,幾位老師對教育孩子展開了探討,李玫瑾教授指出,想讓孩子未來活得不辛苦,就要讓他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網友聽後評論:漲知識了。在人們的印象中,「厚臉皮」是一個貶義詞,通常被理解為「無恥」、「不要臉」。
  • 李玫瑾教授:養一個「厚臉皮」的娃娃,未來孩子活的不辛苦
    養育孩子是一條漫長的「修行」之路,成就孩子,磨鍊父母。最後孩子變成什麼樣子,都靠父母描繪。但是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一說到「厚臉皮」,大家就想得不是很好,所以說,對於教授的這句話,大家都有質疑,孩子厚臉皮不是不好嗎?為什麼還要培養孩子厚臉皮?我們打個比方,臉皮薄的孩子在受到老師批評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因為她心裡接受不了。遇到困難了,也容易一蹶不振。
  • 李玫瑾: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挫折教育讓孩子活得通透自然
    李玫瑾教授和馬未都老師,在圓桌派中指出: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一個「厚臉皮」的習慣。李玫瑾教授補充說就是「挫折教育」,「厚臉皮」三個字更通俗易懂。臉皮厚的人逆商高,有人緣,因為不太在意別人說的話,不是玻璃心,別人無心有意的傷害也都一笑置之,時間長了,大家看到的是一個開朗純真的樂天派,以真誠打動朋友,朋友也會傾情幫助。臉皮厚的人逆商高,不怕失敗。這一次考得不理想,不怕,下次努力。
  • 想讓孩子內心強大不受傷?扔掉「玻璃心」,培養他變成「厚臉皮」
    這種玩世不恭的態度很容易進一步點燃老師和家長的怒點,大人們批評的語氣越來越嚴厲,期待通過恐嚇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類孩子往往會被大人們認為是厚臉皮、不懂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好孩子」的雄心壯志。
  • 復讀兩年考上重點高中,實現大學夢:「厚臉皮」孩子生活不會太苦
    「厚臉皮」的孩子,生活不會太苦初中時,我有一最好的同學,她性格大大咧咧,活潑開朗,腦瓜兒也聰明,可就是這個「馬大哈」的毛病,讓她在中考時連連失利。可她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臉皮厚」,為了考上我們那的重點高中,她竟然復讀了兩年。
  • 別怕孩子臉皮「厚」,事實證明,「厚臉皮」的娃娃更吃得開
    這兩年,我們經常能看到未成年人自殺事件,很多人都會評論: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敏感、多疑、家長根本說不得,和朋友交往時也很容易鬧矛盾,越來越孤獨。這個時候就體現了「厚臉皮」的重要性,厚臉皮的孩子就不會為這些事情而煩惱,雖然有時候也會把父母氣得不行,但是「厚臉皮」的孩子長大後確實特別省事。抗壓能力強「厚臉皮」的孩子一般抗壓能力都比較強,是天然的「樂天派」。他們不會去理睬別人的看法,也不會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
  • 培養一個「厚臉皮」的孩子,長大可能是優點
    之前無意間看到了李玫瑾教授參加的節目,她說:家長最好從小就培養孩子「厚臉皮」一些,當時其他的嘉賓都表示非常贊同。郭德綱選擇在眾多人面前讓郭麒麟邁過心理的那道坎,出了社會別人這麼對他,他才不會因為沒有受過批評,臉皮過薄帶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其實,培養孩子的「厚臉皮」,對孩子以後也是有好處的!
  • 李玫瑾: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對於女孩子,並非好事
    看牌子,講質量,是現在的家長們為孩子挑選衣服的標準,不僅如此還要講究搭配,衣服、鞋子、帽子、包包、孩子雖小樣樣俱全。有的家長還會給孩子做美甲燙頭髮! 但是公安大學專項研究青少年犯罪教授李玫瑾卻認為,把孩子打扮的太好看,尤其是女孩子,並非好事。
  • 學會做一個「厚臉皮」的人
    生活不容易,做一個臉皮厚的人,其實挺好的,活的沒心沒肺,生活才不累;少一些羞澀,多一些瀟灑。一個人若是太在乎面子,會委屈了自己,活的太累,因為有太多的不好意思,這也怕丟臉,那也怕丟臉, 所以什麼都不敢說,什麼都不敢做。
  • 李玫瑾教授:別把孩子打扮太好看,特別是女孩,並非「信口開河」
    李玫瑾專家告誡:家長不要太看重孩子的穿衣打扮,尤其是女孩,這可不是「信口開河」李玫瑾是公安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研究,並且在教育孩子的領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聽過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講座之後都有所心得。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暗示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言語發展好的孩子更偏於社會性發展,這種孩子見人喜歡打招呼,喜歡跟人打交道,很會觀察別人的情緒,這種孩子將來多半是當領導的料。二、窮大方這類孩子在家長眼裡好像不太聰明。但其實這種孩子從小就擁有一個非常寶貴的品質,就是懂得分享,這也是社交的必殺技。而社交能力,又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李玫瑾教授曾表示,有些孩子從小就擅長交朋友,只要有一點事兒,肯定有人來幫忙。
  • 李玫瑾:太活躍的孩子,學習都不會太好,教授解釋過後我相信了
    不同的孩子性格差異可能很大。 有些孩子靜靜地聽,有些孩子則充滿活力。 不過你有沒有發現性格活潑,整體精力特別充足的孩子們雖然看起來十分聰明機智,但學習成績經常沒有安靜內斂的孩子們好呢? 對於這個問題,李玫瑾教授的解釋是有道理的。孩子明明不笨,偏偏成績上不去,只怪性格太活躍?
  • 孩子總是玻璃心,經不起老師和家長批評,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方法
    請點擊輸入圖馬未都對話李玫瑾:養成一個習慣,厚臉皮!在《圓桌派》上,馬未都跟李玫瑾教授說,「我們應該從小養成一種習慣,簡單的說,就是厚臉皮!」李玫瑾教授立馬補充說到:「挫折教育。」馬未都表示認同,「說兩句就說兩句,怕什麼呢。」
  • 李玫瑾:上大學之前,培養孩子這兩樣「能力」,增強孩子心理韌性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談論了這個問題。她認為:現在的一些大學生之所以那麼脆弱,是因為一直以來都太順利了,沒經歷過什麼挫折,缺乏意志力的培養,說白了就是得吃點苦頭。無論孩子聰明與否,讓他多吃體力之苦,孩子的內心才會是充實、健康、幸福的。如果孩子從小沒受過體力之苦,心理韌性越來越差,上了大學早晚會出問題。如何讓孩子吃苦呢?現在孩子不像以前那樣過苦日子,農村的孩子可能還幫家裡幹活,但是城市裡的孩子可能連家務活都少做,上下學都坐車,不像有的農村孩子還得自己走路去。
  • 李玫瑾教授:成績好的孩子,在班級裡通常不會太活躍,原因很簡單
    鄰居家的孩子小李,天性比較活潑開朗,剛開學就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很快地就被老師選為班長了。當選班長之後,小李更加積極主動了,不管是個老師打交道還是開展班級活動,他都能處理得很好。但令家長們苦惱的是,每次期末考試,小李的學習成績總是班上墊底的。
  • 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是 厚臉皮
    人生就是要臉皮夠厚,放得開,玩得起,放得下,也拿得出手,當你真的成為了這樣的人,那就任爾東西南北風,無所畏懼了。所以,你和成功之間差的就是厚著臉皮邁出一步,你這一步,有時就能改變一生。現在的年輕人,人人都想當馬雲,但我們必須承認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成不了馬雲。馬雲的成功靠的不僅僅是能力強,機遇好,關鍵還在於他的臉皮比一般人要厚。
  • 厚臉皮,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
    所以,千萬不要看不起一個「厚臉皮」的人,臉皮夠厚,路才會越走越寬。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些人覺得,有了面子就有了一切,有了面子,才有了昂首挺胸的自信。一個太在乎面子人,往往會因為「面子」錯過人生的很多風景,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