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由生物體建造的可再生建築——菌絲展館

2020-12-23 騰訊網

編譯:專築網麻雀,小R

該展館是荷蘭設計周上的臨時活動空間,由蘑菇的菌絲體製成的嵌板支撐在木架上。

該項目由布景設計師和藝術家Pascal Leboucq與Erik Klarenbeek的工作室Krown Design設計,該臨時展館完全由生物材料製成。

展示空間的外牆由蘑菇生長出來的菌絲所製成,再在其表面塗抹一層塗料,這種做法來源於印加人在墨西哥最初開發的一種生物產品。

這些由菌絲製成的面板附在木架上,可在必要時拆除和重新使用。內部的地板由一種蘆葦製成,裡面和外部的長凳都由農業廢棄物製成。

「有很多生物基材料,但它們很難識別,而且它們經常只是樣品。」Leobucq告訴Dezeen記者,「我真的想做一個大型的展示,這樣可以讓很多人都能發現這種奇妙的材料。」

「生長亭的想法是從蘑菇開始的,但它變得更大了。所有部件都由植物和樹木或農業廢棄物建成。」

三年前,在與Klarenbeek會面後,Leboucq開始研究生物材料。

他說:「我遇到了Eric Klarenbeek,當時的菌絲體與他有著密切的聯繫。我與他共同努力,把這些材料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這樣就能發現更多的可利用空間。」

「我真正喜歡的菌絲體是一種非常有機和天然的材料,但同時你又可以把它用於產品設計。例如,它可以成為家具。這兩者的結合對我來說就像是魔法一樣。」

在荷蘭設計周期間,這座展館於Ketelhuisplein展出。

該結構仍處於實驗階段,但團隊目前正在為面板和最終的展館而努力,這將在戶外持續幾年甚至更長時間。

Leboucq說,菌絲板非常輕,它們在溫度和聲音方面都是很好的絕緣體。一旦結構被拆除,每個面板都可以在其他地方被修復或重複使用。

儘管防水塗層來自墨西哥,但Leubucq認為,它有時能夠更好地與天然產物一起使用,這種產品必須進口,但是相較於一些具有汙染性質的產品而言,這種做法會更加環保。

Leboucq是創意平臺公司NewHeroes的成員,並在設計周期間與他們一起制定了活動的日程,吸引遊客共同感受材料的潛能。

音樂家Jacqueline Hamelink主持了一個名為「成長音樂(Growing Music)」的項目。每天都有JS Bach的現場音樂會。每次演出後,這些聲音融合在一起,構成了在展館中播放的聲音景觀。

Image by Oscar Vinck

這些生長在面板框架中的蘑菇每天下午3點都會在觀眾面前由工作人員收割,他們會把這些農產品煮熟,讓觀眾可以從位於Ketelhuisplein的一輛食品卡車上購買。

NL工作室設計的長凳也在該地區展出,給遊客帶來休息的場所,這些長凳的材料來源於去年6月一場風暴中倒下的樹木。

設計師創造的其他生物產品也被展示在這個空間裡。其中包括「Manureality」,這是由馬糞製成的家具,另外還有由Aniela Hoitink設計的「活皮膚(Living Skin)」,該作品是用菌絲體、昆布茶和藻類等材料製成的衣服。

相關焦點

  • 植物皮革新科技丨阿迪達斯將推出由菌絲製成的運動鞋!踐行可持續發展!
    這種材料由菌絲體(很薄,像根一樣結構的蘑菇)製成,它是一種全新的「純生物」皮革材料!此外,它的耐火性和絕緣性相當好,也適用於建築材料。阿迪達斯的純素運動鞋該款鞋子是由海洋塑料製成的。阿迪達斯的可持續發展承諾
  • 蘑菇菌絲-海洋塑料-再生橡膠-玻璃纖維
    他找來研究員 Ninela Ivanova 合作,開發蘑菇菌絲體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潛力,為其自己的家具品牌製作了一系列簡單的凳子和燈具,融合了木材和菌絲兩種材質。由真菌的營養部分製成的材料最近已經用於各種建築和設計實驗中,但 Sebastian Cox 和 Ninela Ivanova 想要使用真菌材料來創造更多日常產品。這個項目叫做Mycelium + Timber(菌絲+木材),
  • 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啟用
    工人日報客戶端11月13日電 位於廣東河源市龍川縣的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11月11日啟用。2019年底,中建二局華南公司在龍川縣陽光智造公司列印了原位「輪廓工藝」3D列印雙層建築,一棟7.2米高、面積230平方米的雙層辦公樓,列印完成淨用時不到60小時。最近,中建二局華南公司在該雙層建築原址升級打造建築3D列印展館,設置3D列印展廳、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先鋒驛站、辦公區四大區,旨在展示現代建築產業技術魅力。
  • 河源這棟「網紅」建築即將升級,打造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
    河源這棟「網紅」建築即將升級,打造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打造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並將於本月中旬投入使用據介紹,3D原位列印多層示範建築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可黏合混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構造建築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原位「輪廓工藝」3D列印多層建築,成功擺脫模板化施工、實現個性化建造。
  • 60小時「列印」兩層樓 廣東建築3D列印展館正式開放
    央廣網河源12月7日消息(記者官文清)記者今日了解到,河源市龍川縣日前正式建成並開放啟用建築3D列印展館 ,該展館由雙層建築構成,採用原位「輪廓工藝」3D列印而成,整個展館「建成」淨用時不到60小時。  走進3D列印建築現場,一棟7.2米高的雙層小樓映入眼帘。
  • 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今日在河源龍川啟用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從河源市龍川縣政府獲悉: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今日已在河源市龍川縣建成開放並正式啟用。據了解,2019年底,中建二局華南公司在河源市龍川縣陽光智造公司列印了原位「輪廓工藝」3D列印雙層建築,列印完成淨用時不到60小時。
  • 如何在廢礦區建造一個62億的「超級工程」?中建八局告訴你答案!
    作為將在2021年4月召開的第十一屆江蘇園藝博覽會的主場,根據設計規劃,園博園項目自西向東由「石谷花園」、「再生花園」、「空中花園」、「未來花園」四個主題花園以及3個入口展示區組成,將建設包括市政道路、園林景觀、博物館、五星級酒店等在內的分項工程。
  • 世界上最高的木結構建築,不用一根鋼筋,整棟樓全由木材構成!
    一座完全由木材建造的大樓你見過嗎?挪威的Mjstrnet大樓完全顛覆了傳統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方法,整座大樓全部採用木材建造,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木結構建築。Mjstrnet是歷史上第一次以這種規模建造,也是歷史上第一次運用本地材料和專業知識建造的建築。Mjstrnet由約3500立方米的木材建造而成,這意味著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面積且深度為0.5米的遊泳池容積。因此,健康和可持續的林業對於像Mjstrnet這種木材建築至關重要。
  • 藝術與文化完美融合,來這裡探尋一座"美"的展館 (3/12)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4日訊(記者 羅珊珊 韋幸文 實習生 覃芊芊)在南寧市五象新區核心區內,有一座奇特的建築,其外部構造頗具特點,由幾何體組合而成的建築造型簡潔明快,建築上的壯錦、銅鼓紋飾等民族圖案則展現出濃鬱的廣西民族特色,這就是——廣西美術館。
  • 他是比肩高迪的西班牙建築大師,用盡一生建造一座迷宮般的詩意城堡
    他是比肩高迪的西班牙建築大師,用盡一生建造一座迷宮般的詩意城堡圖文|私房藝術編輯|易向說到手遊,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2014年大熱的《紀念碑谷,沒想到越建越起勁,由最初的獨棟變成了一所建築群。就像埃舍爾畫中的建築一般神秘莫測。
  • 展館展示布置_2020年展館展示布置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新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的模型在日前閉幕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展覽和會議展示會上對外展出。建成後的新國展將集環保、實用、節能於一身,並成為國內最大的展館。國內最大的展覽館新國展項目是由世界知名會展設計公司美國TVS和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合作完成,選址在北京順義天竺空港城商務區內,計劃於2006年完成。中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仲袁先生向記者介紹說,現在的國際展覽中心,室內室外的展覽面積都算上也不過6萬平方米,這對於日益發展的展覽業來說,可謂是捉襟見肘。
  • 建築|從知名建築事務所看日式審美的國際化演繹!
    Moriyama & Teshima Architects是由Moriyama(日本血統的加拿大建築師)與Ted Teshima於1970年創立於多倫多,多年以來一直為加拿大和海外提供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建築和城市和環境規劃設計服務,並且屢獲殊榮。
  • 這些創意竹建築,美得驚豔全球
    Luum 寺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示範,它將創新設計和工程學同手工建造及有機可持續建材相結合。該項目精心的將建築功能與基地美景相交織,為社區創造出了一個獨特的,標誌性的空間語境,並實現了建築師,工程師,承建商和業主之間真正的協同合作。
  • 越南很特別的一棟建築,前總統女兒設計建造,仿佛是一座童話城堡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越南最瘋狂的一棟建築,它是前總統女兒設計建造的,在外人看來就仿佛是一座童話城堡。了解過越南大叻的人肯定會知道,它是越南南部一座高原上的城市。當然說到這座城市的名字,想必許多人都會覺得陌生,但是卻深受著法國人和當地人的喜愛,因為這座城市是在一座1500米高原之上的城市,不但一年四季如春,而且環境優美,是一處夏季避暑勝地。來過這座城市的人都會知道這座城市是以空氣清新出名的,而且這裡隨處可見湖泊,河流和松林,更重要的是這裡隨處可見殖民時期基本保留下來的法式風情建築,因此來到這裡你會深深的體驗到,這裡濃鬱的法式浪漫風情。
  •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計劃打造上海最綠色的建築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最近在中國完成了一些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包括一個巨大的海星機場和一座令人驚嘆的摩天大樓。 現在,它在中國節能環保集團(CECEP)上海總部的設計競賽中勝出,該項目將以可持續發展技術為榮。
  • 李祖原大師新作:武漢中國建築科技館,外觀形似「種子」
    8月19日,中國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武漢中國建築科技館正式開館。在這顆建築的「種子「裡,所有「建築迷」將可以自由穿越於7000年的中國建築隧道。生命建築和未來科技結合——未來已來!中國建築科技館位於武漢光谷中心城核心區,中建科技產業園(中建·光谷之星)地塊正中央,建面1.9萬平方米,主樓最高點58.128米,按照國家一級博物館、5A級景區標準建設。項目由臺灣著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擔綱設計,中建三局投資建設並運營。
  • 去最古老的瑞士鐘錶山谷,找一座玻璃螺旋建築
    螺旋式玻璃建築為愛彼全新博物館01-博物館新館項目是從2014年開始的,愛彼邀請丹麥知名建築公司 BIG ,緊挨著1875年品牌創立時所在的老建築,為其設計了一棟現代化的螺旋式玻璃結構展館,由瑞士 CCHE 建築公司建造。
  • 建築高層木結構,改寫城市可持續環境新格局
    縱觀全球範圍內,隨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增持,綠色環保可持續性的設計愈發受到重視,也有更多的人開始注意到建築方法對環境的影響, 因此,很多建築師都開始將注意力投向了這種古老卻又現代、且屬於可再生資源的建築材料——木材。
  • 科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和真菌菌絲研製出一種全新隔音材料
    辦公場所、影劇院以及KTV環境通常都會使用隔音材料來保證環境安靜,目前,隔音材料是由合成材料或礦物基材料製成的,這兩種材料都不容易回收利用,且它們的生產過程也不是特別環保。真菌作為一種「環保」形式的皮革和保護性包裝,已經顯示出它的前景。由於新的研究,它現在也被用於環保型隔音材料。
  • 河源首見3D列印展館,國內3D列印房子崛起了嗎?
    近日,一則河源龍川縣國內的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於雙十一期間開始啟動。據相關介紹,改展館前身是由中建二局華南公司於2019年底,龍川縣一家叫陽光智造公司為其列印,但是只是列印了一個「輪灌工藝」的雙層3D列印建築,一棟高度為7.2米、面積達230米的雙層辦公室,總列印耗時不超過60小時,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