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床墊平均體積1立方米,過去填埋或焚燒處理,佔用空間大、汙染環境。有了專業化大件垃圾回收體系,廢棄床墊統一回收,通過專業化處理,變成織物、廢鐵和木頭三部分,織物和木頭燃燒發電,廢鐵賣給鋼廠,體積歸零,不汙染環境,還實現了資源化利用。
截至目前,海澱區已建成大件垃圾回收體系,源頭在各街鎮建大件垃圾回收中轉站,目前已有16個街鎮建成投用,年底實現29個街鎮全覆蓋;終端建設了海澱區再生資源回收分揀加工中心,負責收集、運輸、處理大件垃圾。從2018年建成截至目前,共收集處理大件垃圾8.8萬餘件,已處理7萬餘件,實現了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在北太平莊街道某社區,居民搬家產生了舊床墊、舊沙發等大件垃圾,放到了小區裡的垃圾桶旁。保潔人員發現後,立即打開海澱區大件垃圾回收專用APP,拍照上傳,標明件數和種類,預約回收時間;街道大件垃圾回收中轉站的工作人員看到預約後,審核通過,街道保潔隊派車將舊床墊舊沙發等運到中轉站。
與此同時,位於海澱區西北旺鎮韓家川地區的海澱區再生資源回收分揀加工中心的指揮系統裡,也看到了北太平莊街道大件垃圾回收中轉站裡暫存的大件垃圾數量的變化,累計到一定數量後,系統自動派單,專業化的運輸車前往,將其運回回收分揀加工中心。
目前,全區有35輛大件垃圾回收車,車輛上加裝了GPS定位系統,全程監控運輸過程。
回收分揀加工中心24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裡,一側堆滿舊床墊、舊沙發等大件垃圾,偏中間是一臺巨大的外觀好像遊樂場裡「激流勇進」設施的大件低值垃圾自動破碎機。機器開啟,舊床墊、舊沙發通過傳輸帶送進去,經過破碎處理後,一個出口出來的是粉碎後的織物,一個出口出來的是彈簧等廢鐵。織物被壓縮送到發電廠燃燒發電,廢鐵被賣到了鋼廠。
至此,一件大件垃圾完成了它的資源化回收處理之旅。
「過去靠人工破碎,一個小時能處理兩三個床墊;自動化破碎設備投入運行後,一個小時約能處理110件大件垃圾,效率大幅提高。」海澱區物資回收公司副總經理楊春康介紹,2018年下半年,海澱區啟動建設大件垃圾回收體系;截至目前,16個街鎮級的大件垃圾回收中轉站投入使用,平均每天回收300件大件垃圾,實現了大件垃圾減量化、資源化。
目前,海澱區還有6個街鎮級垃圾回收中轉站完成選址,其餘正在選址中,年底實現全覆蓋。還沒有建中轉站的街鎮,回收分揀加工中心也會定期上門回收。
「目前,只有被授權的保潔員可以通過APP上傳大件垃圾回收信息,回收服務是免費的。下一步,我們計劃將APP向居民用戶推廣,開展上門回收大件垃圾服務,收取一定的費用,解決居民家大件垃圾處置難題。」楊春康表示。
依託大件垃圾回收體系,海澱區正在開展低值可回收物如玻璃、織物、木頭、泡沫等的回收。
「全區各街鎮還有360多輛再生資源回收車,下一步計劃進行網格化管理,每個中轉站對接20輛車左右,採取上車回收或由車輛送到中轉站的形式,擴大低值垃圾的回收覆蓋面。」海澱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常康寧介紹。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於麗爽 饒強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