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皇14》是由SNK製作的經典格鬥遊戲《拳皇》系列作品,本作正式進入了全3D世界。但為何《拳皇14》系列為何放棄2D轉為3D畫面呢~
在探討這些之前,大家可先來看看下面視頻解解饞~
《拳皇14》女性招式一覽
2001年SNK第一次破產,依靠變賣版權,外包看家遊戲續作等堪稱殺雞取卵的手段,艱難甩脫債務改名SNK Playmore重生。
插個小話題,在2001年SNK宣布破產,於是拳皇2000與拳皇2001,到底哪一步才是SNK的破產遺作,拳皇愛好者也討論不一。
從SNK破產歷史上看,《拳皇2001》是由原SNK員工組建的BrezzaSoft開發之作的,嚴格上講還是SNK的作品。但韓國廠商EOLITH對MVS的機能並不熟悉,遊戲的畫面粗糙,音樂一般,並且KOF2001的人設也從寫實變成了誇張的風格,拳皇迷才誤認為KOF2001是「後娘養的」作品,而KOF2000才是破產遺作。
這次重生維持了十餘年時間,但傾力製作的《拳皇13》並未能取得預期收益的困境下,SNK又一次一步步滑落到破產邊緣。
2015年8月6日,國內頁遊企業順榮三七宣布聯合東方星暉收購SNK Playmore,讓SNK又有機會重生一次。
所以《拳皇14》這部作品看得出是SNK下重金打造的一部作品,最終做出了來了這部3D版的拳皇14。
而3D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問題。《拳皇13》是3D做了動作然後在上面點繪描畫的,成本太高。
另一個原因是主創辭職,nona作為kof組元老一直從事點圖工作,轉向臺前的2001 svc導致了大量fans抵制,KOF12的時候角色造型也是nona負責,怒隊又惡評不斷,結果因為nona的手部受傷外加常年的不受到玩家歡迎,nona就辭職了。在主創辭職後ougra接替了nona的位置,結果非常顯而易見... ...
其實本質上就是高層對市場和成本的預估錯誤。這種預估錯誤snk每次都在犯,早先的neogeo換代晚,後來的neogeop機能差被gba爆出翔,hyper64的機能差,名作3d化不成功。可以說snk決策上很少有正確的時候,而遊戲開發部只是不斷的擦屁股而已。
而直接做成3D能節省不少經費,畢竟從畫面質量上也能看出來SNK資金捉襟見肘~
這次的《拳皇14》由於是國內企業收購,遊戲中多出了不少中國場景,除了由《餓狼傳說》老角色唐福祿帶隊出戰的中國隊,本作的兩支新隊伍「官方招待隊」與「異世界隊」都各有一名全新中國角色。
新角色美杏,這個邊格鬥邊變臉的中國妹子,無論是外形(川劇的戲服)、絕招(噴火)還是站立的姿勢,都做了詳盡的考據。
而系列慣有的中國對戰地圖,也從以往的外國人心中的中國形象「香港城寨」風格變成了反應新中國建設成就的「浦東外灘夜景」。
《拳皇14》終歸是比不過財大氣粗的卡婊,在DOA面前更是遜色不少,首先在畫面就落了下風。但角色數量幾乎是其他格鬥遊戲的一倍。
不過難能可貴的是,在畫面3D化之後,《拳皇》系列經典的手感還被保留了下來,打擊感上乘,動作流暢,幀數也很足。並且 《拳皇14》對於新手是非常友好,教學模式,項目分得很細,解說也很詳盡。
不過最讓粉絲失望的,一定是聲優大換血了,遊戲裡有近一半的新老角色都是新CV出演,羅伯特,草薙京,等等等等一票老角色。
《拳皇14》刨除畫面因素來看,遊戲整體素質是值得肯定的,易上手且複雜的戰鬥系統,全新的精簡版連擊也讓戰鬥變得更加緊張。IGN也給出了8.0的高分,只是被過時的畫面和不可靠的網絡體驗拉低了分數。
至於國行版的本地化工作則做得非常出色,遊戲裡所有的外語全部都被翻譯成了中文——只是,能看到不知火舞、八神庵這些耳熟能詳的中文名固然令人欣喜,但因有關部門規定,而導致「KO」變成「出局」,「MAX」變成「滿槽」,就稍微有些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