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基礎知識與製冷原理梳理

2021-02-08 通信電源人

1、製冷:物體或流體中取出熱量,並將熱量排放到環境介質中去,以產生低於環境溫度的過程 。 

2、製冷劑:在製冷裝置中不斷完成循環的工作物質。常用製冷劑:R22、R134A、R410A、R32、R290、R404A、R717、水。

3、載冷劑:是在間接製冷系統中用來傳送冷量的中間介質。常用的載冷劑:水、鹽水、乙二醇水溶液。

4、製冷量:單位時間裡由制冷機(空調器)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所轉移的熱量。

5、制熱量:單位時間內由空調器(熱泵型)從外界吸熱後向室內輸送的熱量。

6、COP:製冷量/壓縮機電功率。冬季熱泵循環性能係數和夏季熱泵的能效比表達形式均採用COP(能效比)表示。

7、EER :製冷量/空調系統總電功率(EER值越高,表示空調中蒸發吸收較多的熱量或壓縮機所耗的電較少)。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

8、顯熱: 物質在吸熱或放熱過程中,溫度上升或下降,但是物質的形態不發生變化,這種熱稱為顯熱。 

9、潛熱: 物質在吸收或放出熱量的過程中,其形態發生變化,但溫度不發生變化,這種熱量無法用溫度計測量出來,人體也無法感覺到,但可通過實驗計算出來,這種熱量就稱為潛熱。 

10、冷噸(RT):空調製冷學單位,冷噸又名冷凍噸,冷凍噸是指將一噸水冷凍為冰所需要的能量。1噸0攝氏度的水,在24小時內轉換成0攝氏度的冰的能力,冷凍噸表示冷凍機的製冷能力。

11、匹:在空調製冷量的匹數(HP)計算是以大卡或瓦(W)來計算的,一般來說1PH=2000大卡,以國際單位來計算要乘於1.16。

12、單位換算:

1美國冷噸=3024千卡/小時(kcal/h)=3.517千瓦(kW);

1日本冷噸=3320千卡/小時(kcal/h)=3.861千瓦(kW);

1馬力(或1匹馬功率)=735.5瓦(W)=0.7355千瓦(kW);

1千卡/小時(kcal/h)=1.163瓦(W);

攝氏溫度℃=(華氏°F-32)5/9。

13、壓力:是單位面積所受的力,以P表示。它的單位為帕斯卡,簡稱帕[Pa];(千帕[KPa]=1×103 Pa 兆帕[MPa] =1×106 Pa )

絕對壓力:直接作用於容器或物體表面的壓力。 

表    壓:壓力表測得的壓力為表壓。

1、製冷由四大要件組成:①壓縮機;②冷凝器;③節流閥;④蒸發器 組成。

蒸氣被吸入壓縮機進行壓縮,升壓、升溫至過熱蒸氣狀態;進入冷凝器,進行定壓放熱,凝結為液體;從冷凝器出來的液體經過膨脹閥節流降壓,至溼蒸氣狀態進入蒸發器,從而完成了一個循環。

1、壓縮機:

1.1、容積式製冷壓縮機:是靠改變工作腔的容積,將周期性吸入的定量氣體壓縮。常用的容積式壓縮機:活塞式、滾動轉子式、渦旋式、單螺杆式、雙螺杆式。

1.2、離心式製冷壓縮機:是靠離心力的作用,連續地將所吸入的氣體壓縮。

2、冷凝器:

將製冷壓縮機排出的高溫高壓氣態製冷劑予以冷卻、使之液化,以便製冷劑在系統中循環使用 。

3、節流機構

對高壓液態製冷劑進行節流降壓,保證冷凝器和蒸發器之間的壓力差,以使蒸發器中的液態製冷劑在要求的低壓下蒸發吸熱,從而達到製冷降溫的目的;同時使冷凝器中的氣態製冷劑,在各頂的高壓下放熱冷凝。

另外,可以調節供入蒸發器的製冷劑流量,以適應蒸發器熱負荷變化,從而避免因部分製冷劑在蒸發器中未及氣化。

4、蒸發器:  

是通過製冷劑蒸發(沸騰),吸收熱量,從而達到製冷目的。 

滿液式蒸發器與非滿液(幹)式蒸發器區別:

(幹)式蒸發器殼管:蒸發器的製冷劑在管內流動,水在管簇外流動。製冷劑流動通常有幾個流程,由於製冷劑液體的逐漸氣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數越多。為了增加水側換熱,在筒體傳熱管的外側設有若干個折流板,使水多次橫掠管簇流動。 

其優點是: 

潤滑油隨製冷劑進入壓縮機,一般不存在積油問題。 

充灌的製冷劑少,一般只有滿液式的1/3 左右; 

t0在0℃附近時,水不會凍結。

滿液式蒸發器:蒸發器在管內走水,製冷劑在管簇外面蒸發,所以傳熱面基本上都與液體製冷劑接觸。一般殼體內充注的製冷劑量約為筒體有效容積的55%~65%,製冷劑液體吸熱氣化後經筒體頂部的液體分離器,回入壓縮機。

其優點是:結構緊湊,操作管理方便,傳熱係數較高。

其缺點是: 

3、空氣調節於基礎

空氣調節:是一種根據舒適或工藝的需要,對自然狀態下的空氣在局部範圍內對其狀態參數進行調控的工程技術。

空氣調節的主要任務:在所處自然環境下,使被調節空間的空氣保持一定的溫度、溼度、流動速度以及潔淨度、新鮮度。 

空調四要素:溫度,溼度,清潔度、氣流分布,是所謂空調的四大要素,對四個要素加以調節,能夠控制室內環境以達到舒適的要求。

舒適的環境:夏季人體一般舒適溫度為:24~26℃。冬季人體一般舒適溫度為:18~22℃。

冷衝擊:夏日製冷時,室內外溫度差達到10度,從室外進出時會強烈感受到冷氣與熱氣,使身體感到不適,這種不適稱為「冷衝擊」。

製冷時室內外溫度差為3~7度(標準為5度)。無論在何種場合溫度差絕對不要超過10度。

按目的分類:舒適型(滿足人體對環境的要求);工藝型(滿足工藝對環境的要求)。

按傳熱媒質分類:水系統空調;冷媒系統空調。

水機工作原理:水系統空調由室外主機和室內末端裝置組成,通過室外主機提供空調冷/熱水,由水管系統輸送到室內末端裝置,水與空氣在室內末端處進行熱交換來消除房間冷/熱負荷。是一種集中產生冷/熱量,但分散處理各房間負荷的空調系統型式。

氟機工作原理:氟系統空調以製冷劑為輸送介質,採用變製冷劑流量技術,室外主機由室外側換熱器、壓縮機和其他製冷附件組成,室內機由直接蒸髮式換熱器和風機組成。一臺室外機通過管路能夠向若干個室內機輸送製冷劑液體。通過控制壓縮機的製冷劑循環量和進入室內各換熱器的製冷劑流量,可以適時地滿足室內冷、熱負荷要求。

相關焦點

  • 空調基礎知識與製冷原理
    7、EER :製冷量/空調系統總電功率(EER值越高,表示空調中蒸發吸收較多的熱量或壓縮機所耗的電較少)。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8、顯熱: 物質在吸熱或放熱過程中,溫度上升或下降,但是物質的形態不發生變化,這種熱稱為顯熱。
  • 空調基礎與製冷原理知識
    7、EER :製冷量/空調系統總電功率(EER值越高,表示空調中蒸發吸收較多的熱量或壓縮機所耗的電較少)。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8、顯熱: 物質在吸熱或放熱過程中,溫度上升或下降,但是物質的形態不發生變化,這種熱稱為顯熱。
  • 走進空調基礎與製冷原理知識
    7、EER :製冷量/空調系統總電功率(EER值越高,表示空調中蒸發吸收較多的熱量或壓縮機所耗的電較少)。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8、顯熱: 物質在吸熱或放熱過程中,溫度上升或下降,但是物質的形態不發生變化,這種熱稱為顯熱。
  • 冷凝機製冷原理基礎知識概況
    冷凝機製冷原理基礎知識概況 ,「k1udj」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VOCs冷凝回收裝置等生產和銷售,冷凝機,操作簡單方便,價格合理,如有需要,歡迎選購!
  • 【製冷】空調設備基礎原理
    空調器的基本原理從的能量轉換的角度可以這樣理解:製冷時,通過製冷劑或載冷劑將室內的熱量轉移到室外釋放掉,從而使室內溫度降低。而制熱的原理正好相反,通過製冷劑或載冷劑將室外的熱量轉移到室內釋放掉,從而使室內溫度升高。
  • 暖通空調——圖解空調與製冷基礎知識
    7、EER : 製冷量/空調系統總電功率(EER值越高,表示空調中蒸發吸收較多的熱量或壓縮機所耗的電較少)。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二、製冷原理1、製冷由四大要件組成: ①壓縮機;
  • 趣味知識:燃油與電動汽車取暖與製冷原理解析·綜合家用空調分析
    #老司機聊汽車知識#內容概述:空調系統製冷原理解析兩類汽車制熱系統的差異電動汽車空調如何製冷與制熱,這個問題是燃油汽車用戶比較關心的;沒有內燃機如何帶動壓縮機運行,內燃機運行過程中會生熱所以有暖風,電機運行幾乎沒有熱能又如何生熱呢?
  • 製冷與空調技術基礎
    EER = 製冷量/空調系統總電功率(EER值越高,表示空調中蒸發吸收較多的熱量或壓縮機所耗的電較少)。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b.調節供入蒸發器的製冷劑流量,以適應蒸發器熱負荷變化,從而避免因部分製冷劑在蒸發器中未及氣化,而進入製冷壓縮機,引起溼壓縮甚至衝缸事故;或因供液不足,致使蒸發器的傳熱面未充分發揮作用,引起製冷壓縮機吸氣壓力降低,製冷能力下降。毛細管
  • 空調的製冷原理是什麼,它的發明者是誰?
    空調,可以說是人類的福音,夏天要是不開他,你都不知道怎麼活,那麼,空調得製冷原理是什麼呢?如何吹出冷風呢?當然空調是特殊製冷液體,不會是水,我只是舉個簡單例子說明。  幾乎所有東西的氣化都是吸熱的過程。空調說白一點,就是通過吸入空氣,然後降低空氣溫度,排出冷空氣的設備。要降低空氣溫度,就存在一個吸收空氣熱量的過程,如何實現呢?  首先得靠壓縮機,壓縮機整個冷循環系統的心臟,是動力來源。
  • 科普 | 熱泵空調製冷原理與各部件圖解!
    社群 | 進空調熱管理社群者,請加微15221054164,備註KT在說製冷原理之前,首先我們來看一些生活中與製冷相關的常見現象
  • 空調的工作原理是什麼?為什麼能製冷制熱?
    空調工作原理圖摘自百度百科:壓縮機將氣態的製冷劑(俗稱氟利昂)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態,並送至冷凝器(室外機)進行冷卻,經冷卻後變成中溫高壓的液態製冷劑,中溫液態的製冷劑經膨脹閥(節流部件)節流降壓,變成低溫低壓的氣液混合體(液體多),經過蒸發器(室內機)吸收空氣中的熱量而汽化,變成氣態, 然後再回到壓縮機繼續壓縮,繼續循環進行製冷。
  • 製冷動圖與製冷空調常用知識
    EER = 製冷量/空調系統總電功率(EER值越高,表示空調中蒸發吸收較多的熱量或壓縮機所耗的電較少)。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b.調節供入蒸發器的製冷劑流量,以適應蒸發器熱負荷變化,從而避免因部分製冷劑在蒸發器中未及氣化,而進入製冷壓縮機,引起溼壓縮甚至衝缸事故;或因供液不足,致使蒸發器的傳熱面未充分發揮作用,引起製冷壓縮機吸氣壓力降低,製冷能力下降。毛細管
  • 空調除溼的工作原理
  • 「雪種」減少是故障還是正常損耗,汽車空調系統製冷原理是什麼?
    汽車空調系統中的「雪種」會不會減少,如果減少是不是因為洩露?此問題的答案是沒有爭議的:超長期限的緩慢減少是異常洩露,短期內過量的減少是屬於嚴重故障級的洩露,完美的狀態是用到汽車報廢雪種也沒有減少。簡而言之為雪種不是耗材,不會像發動機機油、防凍冷卻液或玻璃水一樣需要定期添加,因為汽車空調系統的製冷原理並不存在消耗,而是利用「雪種」形態的變化實現。雪種&製冷原理不論家用空調、冰箱還是汽車空調系統,這些設備的製冷基礎都是依靠所謂的「雪種」。
  • 空調開除溼模式製冷快又省電?空調的除溼功能,原理是什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空調開除溼模式製冷快又省電」這個概念開始流行起來。我身邊的很多人也給過我類似的建議,但聰明如我,自然不能被謠言蠱惑。空調打開除溼模式,真的可以製冷,而且還更省電嗎?當然不是!這一切,都要從除溼模式與製冷模式說起。
  • 空調是誰發明的,又是如何製冷的?
    隨後開利改良的空氣調節裝置(空調的前身)終於在1906年,此項發明得到了其人生中的第一個專利,並被後人稱為「空調之父」。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段婚姻在10之後以喪偶告終,在開利的一生中一共擁有了3個妻子,但卻沒有留下後代……空調是怎麼製冷的呢?相信很多小夥伴也只知道有個製冷劑這麼個東西在起作用,並不了解其深入的原理。
  • 空調不製冷了怎麼辦?
    炙熱的夏季汽車空調不製冷了怎麼辦?多希望來點涼風啊!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一種空調不製冷診斷方法,避免您免遭矇騙。空調檢修第一步,應該就是看現象,咱們一起看一下吧。一、汽車空調結構及工作原理1、汽車空調主要作用:用於把汽車車廂內的溫度、溼度、空氣清潔度及空氣流動調整和控制在最佳狀態,為乘員提供舒適的乘坐環境,減少旅途疲勞;為駕駛員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對確保安全行車起到重要作用的通風裝置。
  • 製冷風扇原理是什麼,製冷風扇好不好用
    製冷風扇是一種同時具有空調和風扇兩者特點的新型風扇,在近幾年受到不少人的青睞。但是作為新型電器,也有不少人對製冷風扇不了解,製冷風扇原理是什麼,好不好用?下面來講解下。製冷風扇原理是什麼製冷風扇內部設有制冷機芯,其水泵使低於室內溫度的水在電機內不斷循環,從而讓空氣降溫,再送出這些冷風,達到降低室內溫度的效果。製冷風扇本身不具有製冷功能,通常將機芯置於冰箱中三個小時,降低其水溫,再拿出來使用。
  • 超讚的空調製冷原理與各部件圖解!(上篇)
    在說製冷原理之前,首先我們來看一些生活中與製冷相關的常見現象:將酒精擦到皮膚上,會感到涼爽,說明通過蒸發能製冷。把水抹到皮膚上,也有涼意,沒有酒精明顯。因為酒精比水更容易蒸發,蒸發得更快,說明蒸發越快製冷越好。
  • 家用中央空調工作原理 商用中央空調工作原理
    中央空調系統由冷熱源系統和空氣調節系統組成。採用液體汽化製冷的原理為空氣調節系統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內環境的冷負荷。那麼,下面來詳細了解下中央空調工作原理吧。一、家用中央空調工作原理風管式系統的工作原理空氣是這類家用中央空調的輸送介質,風管式系統通過冷水機組製冷,將新風根據使用者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冷卻或加熱,而後與迴風混合後送入室內。如果沒有新鮮的風源,該類型的家用中央空調就只能對迴風進行冷卻或者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