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製冷:物體或流體中取出熱量,並將熱量排放到環境介質中去,以產生低於環境溫度的過程 。
2、製冷劑:在製冷裝置中不斷完成循環的工作物質。常用製冷劑:R22、R134A、R410A、R32、R290、R404A、R717、水。
3、載冷劑:是在間接製冷系統中用來傳送冷量的中間介質。常用的載冷劑:水、鹽水、乙二醇水溶液。
4、製冷量:單位時間裡由制冷機(空調器)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所轉移的熱量。
5、制熱量:單位時間內由空調器(熱泵型)從外界吸熱後向室內輸送的熱量。
6、COP:製冷量/壓縮機電功率。冬季熱泵循環性能係數和夏季熱泵的能效比表達形式均採用COP(能效比)表示。
7、EER :製冷量/空調系統總電功率(EER值越高,表示空調中蒸發吸收較多的熱量或壓縮機所耗的電較少)。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
8、顯熱: 物質在吸熱或放熱過程中,溫度上升或下降,但是物質的形態不發生變化,這種熱稱為顯熱。
9、潛熱: 物質在吸收或放出熱量的過程中,其形態發生變化,但溫度不發生變化,這種熱量無法用溫度計測量出來,人體也無法感覺到,但可通過實驗計算出來,這種熱量就稱為潛熱。
10、冷噸(RT):空調製冷學單位,冷噸又名冷凍噸,冷凍噸是指將一噸水冷凍為冰所需要的能量。1噸0攝氏度的水,在24小時內轉換成0攝氏度的冰的能力,冷凍噸表示冷凍機的製冷能力。
11、匹:在空調製冷量的匹數(HP)計算是以大卡或瓦(W)來計算的,一般來說1PH=2000大卡,以國際單位來計算要乘於1.16。
12、單位換算:
1美國冷噸=3024千卡/小時(kcal/h)=3.517千瓦(kW);
1日本冷噸=3320千卡/小時(kcal/h)=3.861千瓦(kW);
1馬力(或1匹馬功率)=735.5瓦(W)=0.7355千瓦(kW);
1千卡/小時(kcal/h)=1.163瓦(W);
攝氏溫度℃=(華氏°F-32)5/9。
13、壓力:是單位面積所受的力,以P表示。它的單位為帕斯卡,簡稱帕[Pa];(千帕[KPa]=1×103 Pa 兆帕[MPa] =1×106 Pa )
絕對壓力:直接作用於容器或物體表面的壓力。
表 壓:壓力表測得的壓力為表壓。
1、製冷由四大要件組成:①壓縮機;②冷凝器;③節流閥;④蒸發器 組成。
蒸氣被吸入壓縮機進行壓縮,升壓、升溫至過熱蒸氣狀態;進入冷凝器,進行定壓放熱,凝結為液體;從冷凝器出來的液體經過膨脹閥節流降壓,至溼蒸氣狀態進入蒸發器,從而完成了一個循環。
1、壓縮機:
1.1、容積式製冷壓縮機:是靠改變工作腔的容積,將周期性吸入的定量氣體壓縮。常用的容積式壓縮機:活塞式、滾動轉子式、渦旋式、單螺杆式、雙螺杆式。
1.2、離心式製冷壓縮機:是靠離心力的作用,連續地將所吸入的氣體壓縮。
2、冷凝器:
將製冷壓縮機排出的高溫高壓氣態製冷劑予以冷卻、使之液化,以便製冷劑在系統中循環使用 。
3、節流機構:
對高壓液態製冷劑進行節流降壓,保證冷凝器和蒸發器之間的壓力差,以使蒸發器中的液態製冷劑在要求的低壓下蒸發吸熱,從而達到製冷降溫的目的;同時使冷凝器中的氣態製冷劑,在各頂的高壓下放熱冷凝。
另外,可以調節供入蒸發器的製冷劑流量,以適應蒸發器熱負荷變化,從而避免因部分製冷劑在蒸發器中未及氣化。
4、蒸發器:
是通過製冷劑蒸發(沸騰),吸收熱量,從而達到製冷目的。
滿液式蒸發器與非滿液(幹)式蒸發器區別:
(幹)式蒸發器殼管:蒸發器的製冷劑在管內流動,水在管簇外流動。製冷劑流動通常有幾個流程,由於製冷劑液體的逐漸氣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數越多。為了增加水側換熱,在筒體傳熱管的外側設有若干個折流板,使水多次橫掠管簇流動。
其優點是:
潤滑油隨製冷劑進入壓縮機,一般不存在積油問題。
充灌的製冷劑少,一般只有滿液式的1/3 左右;
t0在0℃附近時,水不會凍結。
滿液式蒸發器:蒸發器在管內走水,製冷劑在管簇外面蒸發,所以傳熱面基本上都與液體製冷劑接觸。一般殼體內充注的製冷劑量約為筒體有效容積的55%~65%,製冷劑液體吸熱氣化後經筒體頂部的液體分離器,回入壓縮機。
其優點是:結構緊湊,操作管理方便,傳熱係數較高。
其缺點是:
3、空氣調節於基礎:
空氣調節:是一種根據舒適或工藝的需要,對自然狀態下的空氣在局部範圍內對其狀態參數進行調控的工程技術。
空氣調節的主要任務:在所處自然環境下,使被調節空間的空氣保持一定的溫度、溼度、流動速度以及潔淨度、新鮮度。
空調四要素:溫度,溼度,清潔度、氣流分布,是所謂空調的四大要素,對四個要素加以調節,能夠控制室內環境以達到舒適的要求。
舒適的環境:夏季人體一般舒適溫度為:24~26℃。冬季人體一般舒適溫度為:18~22℃。
冷衝擊:夏日製冷時,室內外溫度差達到10度,從室外進出時會強烈感受到冷氣與熱氣,使身體感到不適,這種不適稱為「冷衝擊」。
製冷時室內外溫度差為3~7度(標準為5度)。無論在何種場合溫度差絕對不要超過10度。
按目的分類:舒適型(滿足人體對環境的要求);工藝型(滿足工藝對環境的要求)。
按傳熱媒質分類:水系統空調;冷媒系統空調。
水機工作原理:水系統空調由室外主機和室內末端裝置組成,通過室外主機提供空調冷/熱水,由水管系統輸送到室內末端裝置,水與空氣在室內末端處進行熱交換來消除房間冷/熱負荷。是一種集中產生冷/熱量,但分散處理各房間負荷的空調系統型式。
氟機工作原理:氟系統空調以製冷劑為輸送介質,採用變製冷劑流量技術,室外主機由室外側換熱器、壓縮機和其他製冷附件組成,室內機由直接蒸髮式換熱器和風機組成。一臺室外機通過管路能夠向若干個室內機輸送製冷劑液體。通過控制壓縮機的製冷劑循環量和進入室內各換熱器的製冷劑流量,可以適時地滿足室內冷、熱負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