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很多人認為衝奶粉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殊不知如果弄錯了步驟,也會給娃帶來諸多健康隱患。
3月大寶寶腸壞死
新手媽媽婷婷,由於奶水不足,擔心餓到家中3月大的寶寶,所以無奈選擇採用混合餵養(母乳搭配奶粉)的方式餵娃。
解決了寶寶吃奶的問題,婷婷心裡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近幾天,家人發現小傢伙總是哭鬧,胃口也比之前差了許多,經常又吐又拉,且體重有下降的趨勢,於是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
沒想到,這一查也嚇壞了全家人,醫生一臉沉重地說道,「小腸壞死,已經危及生病了。你們平時都是怎麼餵養的?」
婷婷就說:「我母乳較少,就搭配著奶粉喂,擔心孩子營養不夠,就每次三勺奶粉兌60ml左右的水。」
醫生搖搖頭:「寶寶這麼小,腸胃發育不夠完善,奶粉濃度過高,容易加重腸胃負擔,嚴重的話,就會出現現在小腸壞死的情況。」
婷婷看著病床上痛苦的孩子,後悔不已,都是因為自己的一時過錯導致娃變成了這樣。
衝泡奶粉濃度太高=給娃餵毒奶
1、影響寶寶的消化
配方奶粉中各種營養比例和衝泡的比例都是對應各個年齡層寶寶所需的,是擁有科學依據的,家長切不可自行給寶寶衝泡高濃度奶粉。
由於寶寶尚小,腸胃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若奶粉濃度過高,容易消化不良,進而出現排便困難,甚至是引發消化道問題。
2、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每種配方奶粉都是含有鈉離子的,而這需要依靠水分來進行稀釋,若沒有按照正常的比例進行衝泡,濃度過高就會使得進入血管壁的鈉離子濃度高,增加血管壁的壓力。
長時間如此,不僅容易造成寶寶腦部毛細血管破裂,影響智力發育;還會因血鈉濃度過高,增加腎臟負擔,傷害腎臟。
3、影響寶寶的營養吸收
衝泡奶粉濃度過高,短時間內影響較小,可若長時間如此,就容易導致寶寶血液中的血鈉血鈣含量過高,最終造成發育遲緩,身材矮小,且影響神經系統和腎臟器官的發育。
綜上所述,衝奶粉濃度過高,不僅會影響寶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還會對身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相當於給娃餵毒奶。
除此之外,在我們生活當中,還有一些錯誤的衝奶粉的方式在威脅著寶寶的生長發育。
錯誤衝奶粉姿勢
1、奶粉衝得太稀
若是沒有按照奶粉的衝泡比例(1:1,即30毫升水加入30克奶粉),若衝得太稀,很容易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美國兒科學家建議:6個月內的寶寶除了母乳和奶粉餵養外,不需要額外添加任何的水分或液體。而將奶粉衝得太稀,無異於給孩子添加了水分,容易損傷腎臟,甚至引起水中毒。
2、先加奶粉再加水
不少家長覺得衝奶粉,應該先將奶粉放進奶瓶,然後放水就可以了,但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不僅容易導致奶粉溶解得不均勻,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
還可能由於先放入杯子裡面的奶粉佔據了一定的空間,再加入水分的話就會比之前的要少一些,而最終導致衝泡的奶粉過濃,對健康有危害。
3、用開水衝奶粉
有些家長認為應該採用開水來衝泡奶粉,這樣不僅能衝調奶粉,還能起到殺菌的作用,但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科學。
這是因為奶粉都是經過嚴格滅菌消毒處理的,不需要用開水來進行消毒;用開水衝泡奶粉反而容易使得奶粉中的乳清蛋白產生凝塊,影響寶寶身體吸收,還會破壞奶粉中耐熱性差的維生素和某些免疫活性物質。
ps:衝調奶粉的水溫應該保持在40~50度之間。
4、用礦泉水或者蒸餾水衝泡
不少家長認為,自來水不太乾淨,即便是煮開後,因此會購買礦泉水或者蒸餾水來衝泡奶粉。
殊不知,礦泉水中富含磷酸鹽、磷酸鈣,對於腸胃消化功能還不健全的寶寶來說,容易消化不良和便秘。另外,蒸餾水衝泡奶粉,會在無形中降低身體免疫力。
除此之外,衝完奶粉後,不少人會採用用力晃的方式讓奶粉溶解,殊不知,這樣容易產生大量的氣泡,寶寶喝後反而會吐奶、胃腸氣。
其實,最好的溶解方式是用兩手搓滾奶瓶,這樣不會產生氣泡,是最安全的方式。(w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