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篇《我們為啥不愛看金曲獎了?》,才意識到十年前轟轟烈烈的華語音樂盛典已經黯淡了很多。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特別是結尾處的總結:「曾經給周杰倫做過很多編曲的鐘興民在今年的舞臺上說:『在主流當道時,我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寫歌給普羅大眾進KTV裡好唱、好哭,這觀念改變了好幾代音樂人,讓他們覺得譁眾取寵,抓住人類痛點,擴大它,就能成為一個作曲家,而使得臺灣流行音樂停滯不前,人才培育不是上上學就可以的,是要有高度、深度、廣度以及前瞻性的。』這是如今金曲獎超前的地方,它仍是要成為引領時代的風向標,就像周杰倫、孫燕姿可以成為那個時代的標杆一樣,現在該有現在的另番樣子。可惜的是,大概再也不會有巨星出現了。」
作者指向的不僅僅是今年的金曲獎,更是近20年的華語樂壇。
如今我們依然可以聽到很好的音樂,比如最佳男歌手吳青峰的《太空人》。那清澈到分明的音色總容易讓人忽略其背後高超的唱功和表達。而單飛期被塑造的更加鮮明的獨立風格更是讓他的音樂造詣邁上了新的臺階。
吳青峰能獲獎,最重要的是他對於音樂的不斷探索。但另一方面,如果他不具備這樣的音色,即使探索的再勤奮,也難逃被淹沒的結果。
經過20年的輝煌,我們對於華語音樂的挑剔程度也達到了極致。而在立意、編曲之前,歌手的音色成為了第一道門檻——如果音色不能讓人記住,歌手就很難有更多的機會去討論編曲和立意了。
音樂的發展也有著內在的規律,我們就像20年前感嘆著港樂沒落的前輩一樣,見證著流行音樂和民謠的逐漸平庸。
本屆金曲獎的最佳女歌手被頒給了魏如萱,而不是感情破裂回歸歌壇發布了新專輯的梁靜茹。和很多同齡人一樣,我在高中和大學時代聽過太多梁靜茹的情歌,她的聲音總是可以觸達內心最柔軟之處。
梁靜茹的新專輯也有著很高的質量,但可惜的是,她的音樂還是留在了上個時代——她還是在用經典的方式唱著傳統的情歌,而評審和大眾在聽了20年的男歡女愛之後,更希望聽到一些新的東西了。
不考慮娛樂炒作的嫌疑,很多人看到了梁靜茹在金曲獎上的緊張和失落,她甚至精心準備了獲獎感謝名單,卻沒能派上用場。
但必須要正視的是,除了歌路陳舊之外,梁靜茹的唱功有著大幅的跌落。我2015年在首體看過她的演唱會,當時就覺得以往她那細膩到像魚潤於水中的尾音沒有了,這讓她的作品失去了最動人的觸點,即便演唱會憑藉情懷和舞臺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華語音樂輝煌的同時,也伴隨著殘酷的淘汰。
可以說多年的中國好聲音掏空了華語樂壇在這個時代最後的資源,也加速了它的平淡。每一年節目組都會煞費苦心去尋找和打造令人耳前一亮的聲音,他們的編曲也締造了一個個經典的作品。但這一切,仍局限在一個大的框架之內,以致多年以後,江郎才盡的不只是個體,而是一個巨大的群體。
特別是民謠,在宋冬野、李志、趙雷等人將其推向巔峰後,又轉向了快速的衰落,如今大多數的作品只是故作深沉,甚至矯揉造作。
當然也有很多音樂人打破了這個大框架,他們在努力嘗試新的音樂風格,創作著不一樣的獨立作品。他們甚至不需要大眾的認可,只要能完成自我表達便心滿意足了。
我很尊重這些「靈魂」藝術家們,他們在為華語樂壇創造著更多的可能,推動著它的進步,就像20年前的竇唯一樣。
但藝術家也是要吃飯的,過於「靈魂」的作品需要更多的時間和過程才能被大眾慢慢消化。在這以前,大眾的不認可使得這些音樂人難以獲得更好的包裝和資源支持,只能在窘迫中匍匐前行。
大眾太平庸,小眾太難懂,華語音樂就這樣越走越窄。
如何在超前和娛樂中間找到了一個契合點,讓大眾更容易接受,讓資本更好的支持,讓音樂人更體面一些,是這個問題的關鍵。
同樣在昨天,我一直在重複《中國新說唱》最新一期鄭鈞幫唱的《Aimahuo哎瑪吙》。
這是新說唱的第四個年頭,其實和好聲音一樣,說唱最後也難以擺脫平庸的趨勢。比如今年的前幾期,只有李大奔和Gali讓我感受到了新的東西。而GAI的幾首公演,更是盡吃老本,原地踏步。
但我還是會期待,期待在一群平庸之中可以忽然出現幾首驚為天人的作品,就像前三年的《凡人歌Live》《再見Hip-hop》《Hey KONG》一樣,用更多元素的創新編曲和更加真實的情感表達帶動凡夫俗子的音樂嚮往。
這一期終於出現了,而且是三首。李榮浩、鄭鈞、張靚穎幫唱的三首作品,分別代表了流行、民謠、歌劇與說唱的優質融合,讓我們驚嘆於節目組強大編曲能力的同時,也看到了更多寬廣的音樂方向。
特別是這首《Aimahuo哎瑪吙》,創造了高級的震撼。
其實GAI戰隊裡的這三組Rapper並不是我喜歡的類型,特別是Double C,在前幾期中千篇一律的有些反感。但他們在鄭鈞的加持下,都發揮出了自己的長處,每一段Flow都能呈現出自己的光芒。
這是一首華麗卻不失完整,娛樂卻觸及心靈的作品,鄭鈞多年來對於民謠音樂的超前探索,配上Rap、和聲、多元素樂器的呼應,讓人有了發自內心的平靜的共情。
其實這就是娛樂與超前相融合的範例——大眾能聽得懂,又能感受到不一樣的元素,還能靜下來去思考更多的東西。
音樂的發展,也是在反哺大眾的審美,這應該是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節目中吳亦凡輸不起選擇了退場,鄭鈞說了句:「這太正常了,我們年輕時做的好多事比這還過。」
這不就是超前與娛樂的融合嗎?年輕時懟天懟地懟垃圾的鄭鈞,歲數大了遇到了真垃圾,反而為了娛樂效果開始說場面話了。
可世事不都是在妥協中前行的嗎?音樂也逃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