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單位同事轉發了一篇小文給我,關於腐女眼中的耽美到底美在何處。她問了我一個問題:用一個BL(Boys Love)的框架來轉述女性的欲望,是否是一種更「安全」但反而倒退的敘事?
同事比我更理解文學,對於敘事進步或者退步的探討,我無法提供更獨到的見解。如果她認為這是一種倒退,我歪著腦袋想一下,或許從文學層面上來說,的確有些那方面的意味。可是,我又陷入了另一個問題:我們的文學,到底服務於什麼?或者說,它既可以服務於芸芸大眾的需求,指引著時代的進步,同時,也可以什麼都不用服務,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主體,實現著文學本身的價值?恐怕很多人也未必說得上來。
「耽美」來源於日語,意為唯美,特指一種浪漫主義的寫作風格。在中文詞彙中,「耽美」所對應著的是以女性為主要受眾的男性同性戀愛故事。
我入腐門的過程
*接受*
我個人成為腐女(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個並不那麼上檯面的群體,涉足於是就帶有一絲淪陷的意味),接受並且逐漸熱愛耽美,其實並沒有考慮過其背後關於文化的意涵,社會權力的深層次思考。每個人入坑契機不同,而我一開始居然還以為自己陷入了「兄弟情」的大坑。在去年那個夏天,看了《陳情令》之後,歡呼雀躍著表示,WOW,比那嘰嘰歪歪整日你猜我我猜你的男女戀愛要好看多了哇!兄弟情既柔軟細膩,又盪氣迴腸!直到在朋友提醒之下看了《魔道祖師》,才發現哪裡是什麼兄弟情,生死不渝著的明明就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至今都還記得自己被震到合不上嘴的囧樣。還好,我沒有視此為洪水猛獸。或許是多年學習法學,西方人權思想對這方面相對來說顯得寬容,雖然一些保守主義者對此不乏鞭撻。在經歷了一開始的震驚之後,或許歸功於那部真情實感的《陳情令》,很快我就平靜地接受了兩個美好的少年之間若存在這麼一種情愫,足可以理解,況且它看起來是那麼的「無害」。所以,對原本在圈外的人來說,能否願意給自己一個接受的過程,在我看來或許是很多腐女的第一階段。畢竟一開始就找到錘死自己的入坑文,概率並不一定那麼高。
*吸引*
對我來說,吸引我入坑耽美的第二階段,仍是將它作為一種普通的小說題材來欣賞,主要取決於內容本身是否精彩,情節人物能否足夠打動人。其實迄今我都不太明白《魔道祖師》在耽美圈為何享有如此盛譽,只能解釋為青菜蘿蔔各有所愛,而這也的確符合後來我在推文圈裡看到的現象:腐女分為很多種,對耽美文的喜好差異十分顯著。我個人是因為P大的《默讀》而開始對P大本人產生了好奇,因為那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刑偵懸疑作品,足夠體現出P大的創作實力。在接觸她的其他作品之後,她成功地讓我體會到耽美本身一點也不讓人彆扭。撇開主流社會未必接受的bl,其他的情節也足夠可以吸引廣泛的受眾群體。只是P大的文,總覺得在耽美文風上弱了一些,「詬病」的並非是她一貫的清水文風格,而是在人物感情線的處理上不夠吸引人。淮上在這一點上,似乎好於P大,偏「受」的那個角色能夠在我心底裡留下痕跡。看文期間,時不時會牽掛一番。足夠美,足夠狠,足夠強大,能夠讓對手聞風喪膽的智慧和果決,卻在身體上有著一種令人著迷的反差柔弱感。然而,淮上在情節方面的駕馭能力,是明顯弱於P大的。所以,一段時期以來,耽美成為我生活中一道味道不錯的甜品,但還不至於讓我那麼惦念。
*沉溺*
真正讓我「墮入」耽美的是《麒麟正傳》,它美好到讓我覺得很難以用文字來描述它的精彩,更難以表達在看文期間它帶給我的心靈上震撼和難以斬斷的牽掛。個人認為,它具備了一部好耽美作品的所有要素。情節豐滿,人物鮮活,情感真摯,文筆生動,富有思想和情懷。有人說,在淮上的作品中,愛情無法彌合差異,權力與情慾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被冰冷地呈現,那麼桔子樹的《麒麟正傳》的夏陸cp則是一種平等的愛情範式。沒有絕對的攻與受,沒有權力地位的不平等。他們都十足驕傲,在各自擅長的領域臻於完美,無比崇拜著對方身上耀眼的光芒,同時也在引導、扶持著對方,克服他們身上的不足。耽美浪漫至上的感情線在這部作品得到完美的呈現,不僅僅是cp之間的愛情,還有戰友之間的生死兄弟情,更有對家國無比深沉的熾熱情懷。故事情節方面,時間和空間的切換,無論是日常的軍旅生活,還是生死一線的戰爭場景,都刻畫得無比真實和生動。字裡行間,呼之欲出的除了不同種類的真情實感,還有關於個人、民族和一個時代的思考。沒有空洞的宣傳口號,不鼓吹脫離人性的光榮和偉大,但卻讓人那麼深切地體會到一個軍人作為國之利器的服從和犧牲是如此地不可或缺。
關於大家好奇耽美的幾個問題
喜歡耽美文學的群體構成。首先,女性佔據絕大多數。在豆瓣上看到一句話,很多人喜歡耽美是因為裡面有非常濃厚的男性荷爾蒙氣息。個人很贊同這點。與尋常言情題材小說偏重於男女之間單純感情線的進展,糾結於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瑣事相比,耽美的故事圍繞兩個男人展開,婆婆媽媽的糾纏總是要少很多,節省下來的筆墨就要花心思放在故事的情節上。刑偵、競技、軍旅、修仙、科幻等等,任務線上少不了需要展現男性力量的強大。就算回歸到兩人的Love上,即便不是強強互攻,不乏偏受的角色也要時不時翻上來鬧一下「革/命」。其次,看耽美的反而更多是直女吧。昨天閨蜜問,會不會看了耽美文之後,在某方面的偏好發生轉變啊,我認為基本不會。熱愛耽美的,很大程度上也熱愛文中男性力量的展現。喜歡這些的,很少會是les吧。如果是les,或許更可能選擇看百合吧。至於gay會不會喜歡耽美,我覺得一定會有人看,但因為耽美仍然是虛擬向成分居多,真正的gay群體未必會接納它。身邊有一個朋友喜歡非天夜翔的文,評價它相對真實,能部分展現現實的同性文學,覺得作者真的體驗過或熟識這類群體,能體察到那種困難和深沉的無奈。
耽美是「異性戀體制逃亡者」的樂園?應該這麼說吧,耽美的確可以讓很多異性戀體制逃亡者找到安放心靈的空間,但也有很多享受著異性戀的群體仍然喜歡著耽美。
首先,腐女們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耽美提供了二次元空間關於完美愛情的「真實」想像。乍看上去,的確很有些矛盾。它如此虛擬向,以至於不少LGBT群體抨擊它為直女們的yy,完全不能夠代表他們,為什麼卻能讓不少喜歡它的女性從中感受到「真實」呢?深究下去,恐怕就會涉及這個社會的權力關係和等級秩序的問題。在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中,所謂的女性權利意識的崛起和男女平等甚至連口號喊起來都不那麼讓人信服。整個社會消費女性和否定女性主體力量的現象不僅僅來自於一貫認為位於女性上方的男性群體,也來自於很多女性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下位」思維。深陷在現實的社會網絡之中,所有關於平等愛情的想像大多數敗於日常的人間煙火。前些日子papi醬的生子隨父姓的風波充分地體現了這個社會對女權、男女平權、男女平等等概念在認知層面的混淆和分歧以及現實層面存在的巨大斷層。入腐門而棄言情的很多腐女們都覺得,那些個大女主或者白富美的男女戀愛基本是脫離現實的瞎扯淡,看書時都找不到絲毫的代入感,虛假而無力。但耽美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剝離了性別之間的不平等,平等愛情才真正可以想像。榛子在書中有句玩笑話,雖然說的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件事,但放在這裡倒是特別貼切。果子說,他和隊長在一起,可以毫無顧忌,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呵呵,此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當論及這一點,突然覺得有些小悲傷,大多數女性群體在現實生活中究竟過得如何,心靈上還存有多少個人的空間,如此著迷於耽美的男性之愛,表達關於平等愛情的熱愛。從這一點女性的共通性上來說,無論是否是異性戀體制的逃亡者,腐女們都能夠在耽美中獲得很好的心理體驗。
其次,的確有相當部分異性戀體制的逃亡者因耽美而對異性戀更加失去熱忱和期盼。在耽美文圈會看到不少腐女們感嘆,看了耽美文,甜得超乎想像,都無所謂自己是否談戀愛了。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寧願看著我的CP談戀愛,也不想自己去經歷一份波折的愛情」。我們盡可以「批判」這部分人群的逃避和消極,但並不代表著勸服每一個女性勇敢地去戀愛對她們來說一定是更好的抉擇,畢竟這個社會的確充斥著不少對女性的傷害和不公。為什麼不能讓人們自由地去選擇喜好的生活方式,如果它不是被法律所禁止,也未曾真的影響了這個群體之外的人們。還有觀點認為,耽美會讓部分群體過於沉溺於虛幻的甜美,對現實的戀愛結婚不那麼熱忱,這種文學就應該被取締、被封殺。這個世界上會「引誘」人做某些不合時宜的事的東西太多太多,難道見一個就封殺一個嗎?怎麼可能。如果說一部分女性在耽美中找到了出路,可以在某個時刻不用被作為客體和對象,在二次元空間作為一個旁觀者去體驗一種情感,釋放一種欲望,難道這是一種罪過嗎?一個二次元的歸宿,不應該成為被壓制的對象。當然,如果你一定要說,如果有一些人看了耽美不想結婚生孩子的,這是反人類的,那麼我就無話可說了。在這個邏輯中,女性就是徹底的生育工具,還有什麼可以辯論的餘地嗎?
耽美文中的性別意識。前面也略提及,我可能還是更多地從女性從傳統父權和異性戀霸權中的自我解脫,在耽美文中凝視真正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愛情範式來理解當前耽美文的寫作和受眾群體。但這只能代表自己以及一些和我抱著相似想法在耽美文中徜徉的讀者。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觀點被討論得比較多,認為耽美文體現了一種對女性性別身份的自我厭棄。依據在於耽美文中女性角色普遍被邊緣化,如果是出現在男同身份的主角身邊,一般都是以前女友、情敵、以及母親、姐姐等傳統的性別形象出現。腦海中想了一下,哦,比如看到的幾篇娛樂圈文,是有些不討喜的女性角色,偶或出現在犄角旮旯。但個人並不覺得這點依據就足以證明寫作者具有「厭女」情結。相反,有相當部分的耽美文讀者在現實中可能是女性意識的覺醒者,如果翻閱耽美文寫作者的博客,這種感覺也會比較強烈。這個群體中不少人都是在自我性別認同的前提下,將自身定位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而非客體、對象、附屬品。當然,若從某種辯證的角度來看,或許有人認為這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厭女」情結,對自身作為女性以及女性在現實社會中的身份不滿。即便如此,是否具有自我厭棄的地步,個人認為不能輕易下此定論。至於其他諸如女性在耽美肉文中是否可以獲得一種消費者的體驗,哈哈,個人覺得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吧,畢竟被認為是「神秘」的,自然就有「好奇」的,再正常不過了。但總體而言,肉文是否是耽美中的必需品,以及在其中的分量如何,個體體驗差別太大了。
最後,想說一些目前的耽美文圈。最近結識了一些耽美文圈的前輩,她們說,十多年前的耽美圈百花齊放,湧現出一批好的作者和好的耽美文,如今因為各種原因,作者和文的質量都在下降。不少讀者因此只能一遍又一遍刷著老文,懷念著那個似乎回不去的時代。豆瓣上看到有人在表達憤怒,說現在一些看耽美文的讀者動輒標註雷點,給作者大大提出各種奇怪的要求,比如我不接受強強互攻,我不要看某種che……甚至有因此而被舉報的大大。久而久之,為了迎合部分「強硬「的讀者,很多作者大大要麼改變創作思路,有些受不了被黑、被舉報的,就因此而退圈了。我喜歡的桔子大大已經消失好久了,二哈的作者大大日前退網了,香葉桃子(《送君千裡》的作者大大,這本也是相當不錯的耽美文)去年退了,高臺樹色也在年初退了……這些都是原耽界很多讀者極其熱愛的作者,一個個消失不見,留下一篇篇未填完的坑,半拉子文,讓讀者們心塞胸悶,無從開解。我們從來都有必要去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的感情觀,可這社會是多元的,我們每個人也都是多元的。是非黑白之外,存在很多非黑非白的區域,它們同樣也是這個社會的一部分。有的人喜歡熾烈的紅色,就有人喜歡靜謐的深藍,還有人就是喜歡灰色。打著自己不喜歡的大旗,滅殺所有礙眼的事物,到最後就是百花凋零,瑟瑟寒冬。照著那個一元化的模子,削足適履,真的好嗎?
p.s. 昨天看了非天夜翔的《北城天街》,有些被震到了。這類同志文學現實得讓人心顫,真實的生活中沒有那些加諸於男同主角身上的光環,彼此之間對於感情的把握充滿了試探和不確定,家庭和社會給予他們的理解和包容是如此匱乏,以至於我現在想起,都忍不住要皺眉胸悶。看來,若要了解更加真實的同志世界,而非僅僅把它們放在浪漫至死不渝的框架內想像,心臟還是需要一定的承受能力的。無論如何,耽美文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空間,在基本的認同之下,我們可以在裡面任取所需。我不希望對它加諸很多束縛,不管是女性意識還是社會進步等等標籤。喜歡就翻開它,不喜歡,就繞開它,但別試圖用一根繩子,去牽引它。想像和體驗,都基於心靈空間的,某些抽象的大一統的一元口號不應該成為它的意義和目標。
(圖為高臺樹色退圈時的文字,截自於百度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