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常見的兒童「骨骼畸形」,很多家長沒發現!醫生4招教你辨別!

2020-12-14 騰訊網

體檢時,常有寶寶因腿紋或臀紋不對稱,被醫生建議做進一步檢查。這不禁讓許多家長感到疑惑:

「 寶寶腿紋/臀紋不對稱,難道也是一種病嗎?」

其實,皮紋不對稱,可能正是孩子髖關節發育不良的一種表現。

什麼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家長如何辨別寶寶是否髖關節發育不良?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什麼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

是一種常見的小兒骨科疾病,指股骨頭、髖臼在大小、形狀、方向及組織學上的異常,或兩者皆而有之。DDH包括髖關節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等一系列的病變。

髖關節發育不良在新生兒中的症狀不大明顯,很容易被家長忽略,從而產生了嚴重影響:

「 有研究認為,患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孩子,容易很早就患上關節炎,在三四十歲甚至更年輕的時候就出現關節功能不好、活動差、疼痛等症狀,情況嚴重的還會形成長短腿。」

目前,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病因尚未明確,根據大量的臨床數據統計,臀位產、羊水過少、女性、第一胎、關節韌帶鬆弛、基因缺陷(家族史)、新生兒及嬰幼兒綁腿等是導致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高危因素。

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是我們目前所能應對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最好方法。

四招識別髖關節發育不良

一般來說,家長可以通過四個方面來判斷寶寶是否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

1、腿紋位置、數量不對稱

讓寶寶趴著,兩腿伸直,左右腿的紋路一高一低,不對稱;

一條腿腿紋多,另一條腿腿紋少,數量不等。

2、雙下肢不等長(長短腿)

讓寶寶坐下,兩腿併攏,足跟對齊,兩腿膝蓋明顯高低不等,說明有脫位現象;

讓寶寶躺下,雙腿自然彎曲,兩腿膝蓋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向兩側打開腿,兩邊打開的幅度不同。

3、下肢活動時有「喀噠」聲、髖關節外展受限

給寶寶把尿或寶寶活動下肢時,常可以聽到關節發出「喀噠」聲,有時還伴隨著寶寶的哭鬧;

寶寶平臥時,兩髖、兩膝各屈至90度後,用手分開其大腿時很緊,外展打開的幅度無法超過70度。

4、步態異常

對於行走期的孩子,發現跛行、鴨子步態、臀部特別突出等情況。

經過自測後,如果發現寶寶出現以上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早期篩查:

除了依賴於專科醫生的體檢以外,還包括了髖關節彩超、4~6個月以後的雙側髖關節正位片等。

專業的骨科醫師會結合相關的檢查,根據患兒的嚴重程度和年齡,給出從支具治療到石膏固定到手術治療等階梯治療。

如何保護寶寶的髖關節?

日常生活中,家長的很多行為也會導致寶寶出現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想要預防,家長們應做到:

1、避免錯誤的襁褓包裹

出生後過緊的襁褓包裹是導致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發病的一大因素,應該儘量避免使用過緊的襁褓,選用上緊下松,可讓寶寶雙手固定、腿部自然外展的襁褓包裹方式。

2、選擇正確的抱娃姿勢

應該儘量把寶寶的雙腿分開呈青蛙樣抱,即目前國際上推崇的「蛙抱」。

3、正確使用腰凳

太小的寶寶不適合坐腰凳,大一些的孩子可用腰凳抱,注意避免寶寶雙腿下垂,最好能呈現蛙式外展的狀態。

關注小兒骨科「先天性結構畸形」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健康康,但有一群孩子,因為患有「先天性結構畸形」,生來就要與病魔鬥爭,還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多數常見先天性結構畸形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患有先天性結構畸形的兒童如果在出生後能夠及時獲得救治,一般預後效果較好,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學習和工作。

目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中國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金會於2017年啟動了先天性結構畸形疾病救助項目,福建省婦幼保健院作為省級項目管理機構及定點救治機構,為這些患有先天性結構畸形的折翼天使們「圓夢」。

小兒骨科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病種

髖先天性變形、馬蹄內翻足、脊柱先天性變形、胸鎖乳突肌先天性變形、手先天性變形、膝先天性變形、多指(趾)並指(趾)、膝先天性畸形、脊柱先天性畸形、骨軟骨發育不良,伴有管狀骨和脊柱的發育缺陷等。

救助對象

診斷患有以上疾病的患兒;

年齡為18周歲以下的城鄉患兒;

家庭經濟困難、能提供村(居)委會出具的貧困證明;

2018.01.01以後在福建省婦幼保健院診斷並手術治療;

醫療費用自付部分大於等於3000元。

補助標準

家庭自付部分為3000~4000元的,補助3000元。

家庭自付部分為4000元以上的,補助自付部分的75%,補助封頂為30000元。

總結來說,髖關節發育不良雖然常見,但家長能通過早期發現,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矯正治療,才是寶寶得以正常發育的關鍵原因。

—醫生介紹—

相關焦點

  • 這4個錯誤做法,可能讓寶寶骨骼「發育畸形」,很多人被蒙在鼓裡
    這4個錯誤做法,可能讓寶寶骨骼「發育畸形」,很多人被蒙在鼓裡1.綁腿、過度牽拉寶寶下肢不少地方流傳著這個觀念,用布將孩子的兩條腿綁住,長大之後腿才會又長又直,不會成為羅圈腿。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剛生下來的寶寶,雙腿彎曲是正常生理現象,因為他們在還沒出生的時候,就是用這樣的姿勢,待在媽媽子宮裡的。隨著孩子月齡的逐漸增長,大概在孩子一歲之後,寶寶雙腿就會隨著骨骼發育,慢慢變直,家長不用過度擔心。反之,綁腿會帶來很大的危害。
  • 家長們注意了,孩子骨骼健康不容忽視!
    近日,婁底市骨傷醫院小兒骨科門診骨骼畸形患兒增多,小兒骨科主治醫師胡世密結合近期骨骼畸形患兒最典型的病例分享,與您一起關注孩子的骨骼發育,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們若發現您的孩子肩膀一高一低,那您得注意了,年齡小的孩子,家長幫們洗澡的時候容易發現,年齡稍大的孩子,那家長們要對孩子的坐姿、站姿加以督促,發現問題及時上醫院檢查。
  • 家長必看!——12歲前必須處理的10種兒童牙齒畸形
    牙齒排列擁擠、齙牙、地包天等牙齒畸形問題,對孩子未來的心理、工作,以及戀愛、擇偶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孩子有牙齒畸形,家長甚是苦惱。但是,你知道嗎?孩子出現哪些問題時,必須及時處理呢?
  • 三歲兒童患「雞胸」,醫生的一番話,讓寶媽難掩羞愧低下頭
    如果大家發現自家孩子的胸骨向前明顯凸起,請不要大意,這種現象很可能是因為患上了「雞胸」。當下,出現「雞胸」現象的兒童其實不在少數,那麼到底是什麼引起了這個病症呢?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與兒童「雞胸」的相關事項。
  • 明星也躺槍的O型、X型腿,兒童骨科醫生稱之為......
    但是通過與家長的進一步交流溝通,醫生很快就明白了,家長說的是啥。原來,家長經人指點或偶然發現,自個兒家的孩子的腿型不好看,明顯的症狀就是:兩腿併攏時,膝或踝關節碰不到一起。比如這個小孩學步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也是經常遇到的,很多大人會不以為然,但是現實的情況是這樣次數多了,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走、站姿。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這兒!有關兒童骨骼健康成長的事請多關注「英華兒童骨科」
  • 教你一招買實木家具拒絕被騙,漲姿勢點進來,水太深教你辨別真假
    教你一招買實木家具拒絕被騙,漲姿勢點進來,水太深教你辨別真假很多朋友們喜歡購買實木家具,相對於其他家具而言,實木家具易於清潔而且添加化學用品少。但如何購買實木家具大家卻莫衷一是,下面我就和大家探討一下什麼樣的實木家具適合我們,我們應該如何購買實木家具呢?
  • 骨癌毀了很多孩子和家庭,家長要反思!醫生提醒:這種腿疼是前兆
    正值青春發育期的李亮個子已經躥到了1米7了,平時喜歡打籃球長得也很結實,媽媽聽到後也沒放在心上,「你這是在長個呢,他們說是生長痛,過了青春期就好了。」媽媽還笑話李亮小題大做,累了多休息就好。    「醫生說孩子不是生長痛,是骨肉瘤,也就是俗稱的『骨癌』,這些天孩子太苦了,是我們做家長的疏忽啊。」待在病房裡,李亮的媽媽得知結果後悔恨不已的感嘆道。
  • 常見的特徵有哪些?此病發現於哪一年?
    導語:歌舞伎面部症候群(Kabuki facial syndrome, KS),是一種不常見的疾病,常見的表現為身體發育不良、骨骼發育不良、外貌特殊、先天性內臟畸形、皮膚紋理異常、輕度或中度智力發育遲緩等。若是發現身邊有這種症狀的兒童,建議儘早檢查。
  • 兒童正畸那些事:牙齒畸形的最佳年齡原來不是換完牙?
    兒童正畸那些事:牙齒畸形的最佳年齡原來不是換完牙?澤橋醫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身邊帶牙套的人越來越多了,甚至年齡越來越小。現在又正值暑假之際,許多家長又把孩子正畸的事給安排上行程了。那咱們今天就來說說這正畸的事兒~為什麼會牙齒畸形?牙齒畸形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通常在兒童換牙期,也就是6-12歲之間,這時候會發生很多錯頜畸形,即牙齒不齊的表現。有些孩子隨著年齡的增加,咬合會慢慢變為正常。
  • 孫女腳趾變畸形
    楚天都市報9月17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劉姍姍)一年前,4歲的黃陂女童不慎打翻開水被燙傷腳,爺爺情急之下趕緊為孫女塗抹牙膏,沒想到這一舉動,竟造成女童1年後足趾畸形上翹,連穿鞋子都受影響。沐沐家住黃陂,去年,4歲的她在玩耍時不小心打翻了一杯開水,開水澆在左腳上,她疼得直哭。
  • 兒童牙齒不齊,哪些牙齒畸形應該早期治療?漳州牙齒矯正
    錯頜畸形又叫牙齒畸形,是兒童在生長發育階段由遺傳,疾病,替牙障礙,乳牙早失等原因引起的牙齒,頜骨,顱面之間的畸形。 在許多家長的意識中,牙齒矯治一定要等到全部的恆牙替換完成後才能進行。其實,對於有些畸形,如果能在早期得到治療,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用簡單的矯治器和矯治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能促進兒童口頜系統的正常發育和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
  • 14歲男孩老喊腿疼,醫生診斷後是「骨癌」,這4大致病原因要重視
    骨癌我們生活中比較不常見,但其危害與其他癌症一樣大,同樣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很多痛苦,而且嚴重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安全。骨癌的發生機率大約只有十萬分之一,正由於患上這種疾病的概率很低,所以很多人對其缺乏了解。但是骨癌又特別青睞於青少年這個群體,發病的人群集中在10~20歲的青少年之間,所以作為家長,更應該要對此種癌症有所了解。
  • 多數家長都在給寶寶穿這種鞋子,別再無知了,做個合格的家長
    沒想到的是,剛下樓,孩子還沒走兩步,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來,朋友嚇得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到了醫院一檢查是韌帶扭傷,崴了腳!醫生建議她,以後給孩子穿鞋子不能光顧著時尚,不考慮鞋子是不是適合孩子穿,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怎麼可以穿帶跟的鞋子呢?!
  • 怎麼分辨隆胸和真胸圖展示12招教你辨別真假乳房
    接下來,看小編教你辨別真假乳房的12招。1.兩乳之間距離太近大部分女性兩乳之間的正常距離為2——3英寸(1英寸約等於25mm),但乳房假體會使這個間距縮短。換句話說,在不穿bra的情況下,如果兩邊乳房在前胸正中線上幾乎聚在一起了,那麼說明這對乳房極有可能是假的。2.乳房位置太高如果乳房在前胸的位置太高,那麼兩乳也有可能是假的。
  • 兒童駝背要怎麼矯正?兒童骨科醫師給你支招,多做這3種運動可改善
    「站直一點,駝背難看死了……」看著孩子的背上的「駝峰」,家長們都是「恨鐵不成鋼」地一巴掌拍下去,但是這頭「拍直」了,回頭又「駝」回去了。真是親媽都嫌棄!「駝背」,這個詞以前總是讓人想到老態龍鍾、步履蹣跚的老人家。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時間的改變,青少年駝背的問題也非常常見。今天,我們就邀請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童骨科副主任醫師姚京輝來跟我們談談兒童駝背的那些事兒。
  • 教你一招辨別真假,再也不怕上當了!
    教你一招辨別真假,再也不怕上當了! 蘇菲衛生巾還有真假?我來教你辨別真假,我今天在學校門口買到假的衛生巾了,我是怎麼知道的呢?因為那個店鋪裡面的衛生巾真假混賣,被我發現了,進入正題,我來教大家如何辨別。
  • 關注兒童過敏 清華長庚醫院教家長識病
    兒童因其抵抗力低等因素,過敏性疾病高發,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兒科舉辦科普講座,教家長認識並及早發現過敏性疾病。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溼疹、眼結膜炎、食物過敏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是最為常見的過敏性疾病發病因素。常見的過敏原,如塵蟎、真菌、花粉和寵物皮屑等。據清華長庚醫院兒科尹小梅醫師介紹,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如果不及早發現、避免及診治,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嚴重過敏反應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如何認識過敏性疾病?
  • 孩子駝背、弓腰變「小老頭」,可能是脊椎側彎,5招教你根源預防
    如果我們從身體側面看,就會發現脊椎呈「C」型。高低肩,淺層原因是不正確的背包姿勢導致孩子雙肩不一樣高,深層原因就是脊柱彎曲畸形。由此可見,脊椎側彎可不是小病,家長要早發現、早治療!輕度畸形可以矯正,重度畸形就需要做手術了,花費較大,最重要的是孩子會受罪啊!
  • 兒童O型腿矯正最佳時間?兒童X型腿怎麼矯正?
    O型腿、X型腿是常見的下肢異常,不僅僅影響美觀和個人的形象,也會進一步造成身體的疼痛。下肢異常多發生於兒童時期,這通常與錯誤的行走及坐立姿勢有關。兒童在處於身體的生長發育時期,稍有疏忽,就會因各種因素造成腿部異常。而骨骼一旦發育成熟,就很難再矯正。
  • 兒童常見疾病
    ④按時服藥:出院時醫生常給患兒帶一些藥物,家長應該給患兒按時服用。新生兒驚厥常見那些表現?驚厥俗稱「抽風」,是新生兒常見的症狀之一,而且大部分是危重疾病的一種表現。但是,由於症狀往往不典型,難以辨認,容易發生誤診。一旦發現新生兒驚厥,應立即送到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