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衣服合不合身」應該能在「世界未解之謎」裡排到前排了,《走進科學》欄目至今未對此染指也是蠻神奇的。
網購的時候,是不是經常在兩個尺碼間遊移不定,怕買回來不合身得退?或者你壓根就不知道怎麼選,最後乾脆看身高或是單純認S、M、L?還是說即使你跑去實體店試衣服,也完全鬧不明白究竟哪種視覺效果叫合身?
其實吧,買件合身的衣服說到底就3個字:看胸圍。
0
胸圍怎麼看
首先來看看這個衣服的吊牌:
價格的上方寫著 L 175/92A。這裡的L是尺碼編號,175是推薦身高,而92就是推薦胸圍了,後面的A是版型編號。
這裡的胸圍是淨胸圍,也就是你脫光衣服之後量到的胸圍,它在這的意思是「這件衣服適合胸圍在這個左右的人穿」,如果你的胸圍在這左右,那麼買這件衣服基本是能穿出去的。不過這個數字對我們來說意義不大,因為這只是品牌的推薦值,而有的人喜歡緊一點,有的人喜歡松一些。
我們今天真正要講的胸圍值在這:
這種對照表在網購的時候很常見啦,不過實體店不一定有。這裡單獨列出來的胸圍是衣服的實際胸圍,想買到一件合身的衣服就要看他。確切地講,是要看它和你淨胸圍之間的差值。
注意:量胸圍的時候,雙臂是下垂的,不要抬起來,抬起來後量的是不一樣的。
1
合身:4~6釐米
一般來講,一件衣服的胸圍至少需要比你的淨胸圍大4釐米,因為4釐米被稱為「呼吸松量」,是一般人呼吸時胸圍起伏的平均值,只有大了4釐米你才能正常生活。4釐米以上,6釐米以下,就是業內所稱的「合身」啦。
胸圍差值在這個範圍的衣服,能夠恰好把你身體原本的曲線展示出來,同時又能讓你正常活動。對於肌肉男和S女來說,這是最合適不過的尺碼了。
而且,在服裝製版時,袖籠、袖寬、領圍、肩寬、肩高都是通過胸圍算出來的,所以一件衣服如果胸圍合適,這些地方通常也就合適。(不過當然,也保不準有些奇怪品牌的版型比較清奇,但那很少見。)
另外,如果疊穿的話,每往外一層要多加1到2釐米。
2
適體:6~8釐米
這個範圍可以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合身」,它能剛好顯出衣服與身體的分離感,但不會讓人走形。紙片身材的人特別適合這個範圍,因為他們如果穿「合身」範圍會顯得像火柴棒子一樣幹。
3
寬鬆:8~10釐米
適合這麼穿的衣服一般都是特殊版型,是專門做成寬鬆款的,可千萬別跑到商店裡買件普通的POLO說要穿成寬鬆風格,那隻叫「大了」。
另外,胸部大的人就不要嘗試了,你會變成水桶的。
4
超寬鬆:10釐米以上
這種版型就更加特殊了,戲服啊、浴袍啊居多。
5
緊身:0~4釐米
正如前面所言,4釐米是呼吸松量,所以一般的衣服都得至少有4釐米。不過,如果是彈力面料就另當別論了,比如泳裝、彈力運動裝、羅紋面料。
如果你的胸圍大到一定的地步,你就不太適合大多數「合體」服裝了,因為大部分衣服都是直版的,也就是胸和腰基本一樣粗,你穿成這樣無疑會變成桶狀。所以要麼穿緊身的,要嗎想辦法把腰部束起來(比如扎進褲子)。
選一件合身的衣服並沒有那麼麻煩,一旦知道這個方法後,網購甚至比去實體店還靠譜。
正好天涼了換季了,大家買新衣服的時候趕快時間起來吧。如果買的時候不知道配什麼顏色,就來看看我給大家整的搭配指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