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眼中,你是什麼樣的?
父親節之前,南京一個幼兒園組織小朋友畫自己的爸爸,其中一個小女孩,畫的卻是哆啦A夢。
老師很奇怪,問了小女孩。
「爸爸穿著藍藍的衣服,頭上有個竹蜻蜓,胖乎乎的,還會給我『變』出好吃的,好玩的。」
看這描述,可不就是哆啦A夢嘛!
原來她爸爸是位外賣小哥,有一次出門,看到路人衣服上的哆啦A夢,她立即說:「這是爸爸」。
於是這之後,爸爸經常扮成哆啦A夢,在口袋裡裝上零食和玩具,給女兒驚喜。
「她知道我是外賣員,也覺得我是哆啦A夢。」
網友紛紛感嘆小朋友暖心,我卻想為守護女兒童心的爸爸點讚!
在大人眼中不切實際的童言稚語,卻是孩子世界最純粹的快樂和希望。
作家周國平曾說:「一個相信童話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話的年齡,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和拒絕冷酷的。」
保護孩子的童心,就是保護他們一生的正能量。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一顆童心,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01
童心,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光
豐子愷在《兒女》中寫過一個故事。
他有一個工作書桌,紙筆、墨水、茶盤都擺放的井然有序。
有一回,孩子爬上書桌,四處翻動,揮舞毛筆甩的一桌子一身衣服全是墨點,把筆尖蘸到漿糊瓶裡,拔開毛筆的銅筆套,手背撞翻茶壺……
這幅場景,誰看到都要火冒三丈,豐子愷有沒有生氣呢?
他當然生氣,忍不住呵斥孩子,搶下毛筆,揮手想給淘氣包一點教訓。
可這手卻沒有揮下去,態度180°大轉彎,「哼喝之後立即繼之以笑,奪了之後立刻加倍奉還,批頰的手在中途軟卻,終於變批為撫」。
因為他突然意識到:「我要求孩子們的舉止同我自己一樣,何其乖謬!孩子們尚保有天賦的健全的身手與真樸活躍的元氣,豈象我們的窮屈?」
豐子愷自身也是一個天真爛漫的人,他的漫畫多取材於孩子,生趣洋溢,這不僅源於他善於觀察,更因為他能體會孩童的赤子之心。
在豐子愷寬鬆但有界的教育下,七個子女各有所成。有的從事音樂研究工作,有的多才多藝,有著作豐富的大學教授,也有精通多國語言的海外專利外表。
比爾·蓋茨的父親曾說:「如果您能將孩子的好奇心保留到四十歲,就能給成功人士當父母了。」
鄭淵潔的心理年齡只有6歲;錢鍾書被稱為『童心智叟』;畢卡索一生追求『像孩子一樣畫畫』……
留住了童心,就是留住了心無雜念的專注力,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鼓勵著每一個擁有它的人,都能不受束縛的追求自己的人生。
童心是把希望種進了心裡,縱使未來要遭遇現實的磨礪,仍能發出溫暖的光,源源不斷的滋養靈魂。
02
缺少童心的孩子,也會迷失自我
《親愛的客棧》有一期,童星小淘的父母讓人印象深刻。
晚上十點半,媽媽沒有帶孩子睡覺,反而悄聲『指點』他去和王珂打拳。
當小淘專心沉浸在玩具世界裡的時候,媽媽強勢的打斷了他,用力握住玩具:「你可以努力努力,下次跟姐姐一起拍戲。」
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卻被賦予著成年人的責任。
這樣的功利心,早已超過了這位媽媽所說的「鍛鍊」的含義。
王珂問小淘喜不喜歡演戲,小淘說了喜歡,問到為什麼喜歡時,卻是「因為媽媽叫我多拍點戲,叫導演看看棒不棒」。
「你是喜歡跟小朋友玩還是演戲?」
小陶毫不猶豫的回答和小朋友玩,隨後他卻皺緊眉頭:「同學不跟我做好朋友,不理我。」
無法融入成人的生活,又沒有同齡的玩伴,小淘孤單的讓人心疼。
成年的世界早晚要經歷,何必要剝奪孩子享受童年的權利?
過早接觸成人世界的潛規則和人情世故,不僅會消磨孩童的靈氣,還會扭曲他們的價值觀。
教育家盧梭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玩沙子弄髒衣服,不許再玩;
用顏料總是弄灑,不許再畫;
看螞蟻搬家浪費時間,被拉走;
繫鞋帶太慢耽誤出門,被呵斥……
每一次無端制止,都是在破壞他們內心的成長。
越來越懂事的孩子,也在漸漸失去真實的自己。他們沒有表達追求和喜好的權利,只能壓抑情緒,戴上『聽話』的面具。
用成人的規則要求孩子的行動,無異於拔苗助長,苦心極力,卻南轅北轍。
03
用心的父母,守護孩子的童心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寫:「孩子不是為『長大』或『成功』活著,孩子首先是為『童年』活著。我們要讓孩子有過做天使的經歷,不要讓他生來只能做沒翅膀的凡人。」
聖誕節前後,尹建莉會特別留心女兒圓圓的願望,精心為她準備禮物。
從圓圓知道了聖誕老人開始,每年聖誕節的早晨,都是她最期待的時刻。
「聖誕老人怎麼知道我要什麼呢?
可能是你和媽媽說的時候他聽到了。」
「為什麼其他小朋友沒收到禮物?
媽媽經常在心裡對聖誕老人說,圓圓是個可愛的孩子,請每年不要忘了給她送禮物。」
不過是一點心思和時間,就能給孩子的童年帶來了五彩斑斕的色彩。
漸漸的,圓圓長大了,明白了聖誕老人的含義,但也沒有說破。
聖誕老人依然每年都來,這是她們秘而不宣的享受,共同守護的夢想。
聖誕老人讓圓圓的童年充滿夢幻,更讓她深刻感受到父母的愛,教她給別人帶來快樂和驚喜。
有段時間孫儷因為「會玩」被廣大網友點讚:等等和小花好奇怎麼孵小雞,她就從農場拿回雞蛋,帶兩個孩子一起觀察孵小雞的過程。
馬來西亞有位媽媽,為了讓孩子吃飯時也能享受樂趣,設計了各種童話早餐。孩子不僅愛上了營養均衡的食物,還能根據早餐的形狀自創故事。
保護孩子的童真,也是在保護好奇心,讓他們在積極探索中成長。
童心是一顆永不過期的糖果,讓他們在成人後,面臨工作沉重、情感波折、生活苦澀時,內心依然通透甘甜。
這份甜,是積極面對的樂觀,是解決困境的創造力,是從頭再來的勇氣。
每個人都曾有過一份童心,養育孩子的旅程,也是父母審視自己,尋找失落童心的機會。
正如傅首爾所說:「每個人在每個年齡段對童話的解讀都不一樣,如果你在很小時候,就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這相當於一種劇透,是快進了他的成長,不告訴,是為了陪著他一起去分辨去思考,這種成長的驚喜,才是母子一場的驚喜。」
最好的愛,不過就是看見,但不是用眼,而是用心。
父母用心,看見孩子的童心,看見他們內心的真實,用愛去守護他們心靈的自由和富足。
保護孩子的童心,愛是最好的力量。
請用盡全力保留住孩子的童心吧,讓他們擁有更美好、更強大的心態面對未來。
作者:葉久久
來源:小麥親子
本文屬公眾號「小麥親子」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更多親子關係、孩子教育知識和經驗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小麥說說: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也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一個智慧型的父親,能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孩子的一生。
本周我們有幸邀請到了漢中市作協副主席羊白老師,為我們講述他與女兒的相處故事。
孩子小,很多在我們大人看來很小的事情,在他們心裡就是天大的事,如果不及時疏導開解,負面情緒就會像雪球越滾越大,但很多父母卻苦於不知如何才是正確的疏解。
7月1日(周三)晚上8點,羊白老師將為我們揭曉,他是如何巧妙化解孩子的壞情緒的,並且他的這個方法,順帶讓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有了直線上升。想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嗎?
關注公眾號「小麥親子」,回復「入群」。
小麥親子第2期家庭教育線上分享會,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