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和氣溫一樣,已經成為早起出門前必看的兩個指數。戴著口罩上班、遛彎、上學、去幼兒園……防霾口罩正在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2015年,全國出現11次大範圍、持續性霾過程。而在此前兩年,PM2.5防護口罩的國內市場需求就已經達到25.3億,並呈不斷增長趨勢。但是,大多數人對所戴口罩的防霾效果並不清楚。
優恪(okoer.com)檢測了10款宣稱能防霧霾、顆粒物或者PM2.5的隨棄型口罩。1款優評,3款獲良,2款中評,4款差評,問題主要集中在顆粒物通過率和洩漏率高等方面。
其中,3M 9502評級獲優(A);德國DACH245、D7002霍尼韋爾、JACKSON SAFETY 3款口罩的評級為良(B);3M 9002、滴露評級為中(C);白元、三次元彩虹系列、三次元4D、瑞世普4款口罩評級為差(D)。
防顆粒物口罩如何才能「防」顆粒物?中國複合材料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龔龑介紹,口罩的特殊過濾材料加立體結構設計,戴上後能與人臉部形成密封空間,通過吸氣的動力,強制空氣經過濾材實現過濾。
「口罩的綜合洩漏率,是決定你會吸入多少PM2.5的因素之一。口罩與臉部貼合不夠緊密讓空氣有機會從縫隙間進入、濾材本身的過濾效果不佳,都會導致洩漏率過高。洩漏率越高,防護效果越差。」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孫揚稱,洩漏率好不好,與口罩形狀、固定方式、佩戴者臉型、口罩邊緣和面部的貼合度,以及佩戴者的活動方式都有關。
相關研究表示,口罩和臉部接觸部分洩漏的顆粒物數量,遠遠超過了過濾材料本身穿透的顆粒數。
本次檢測中,3M 9502和D7002霍尼韋爾的洩漏率最低;白元舒適專業防護褶皺型口罩、三次元彩虹系列口罩(黃色)的洩漏率非常高。
優恪網提醒消費者,你的口罩防霾效果和洩漏率關係很大,選購、佩戴防顆粒物口罩時,一定要注意口罩和臉的貼合性。
PM2.5可謂「無孔不入」,強穿透力讓它能進入肺泡甚至整個血液循環系統,引發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過濾效果差的口罩,就沒法有效阻擋住顆粒物這個「妖怪」。
檢測發現,4款口罩的顆粒物通過率非常高,包括白元舒適專業防護褶皺型口罩、三次元彩虹系列口罩(黃色)、三次元4D貼合口罩(男用)以及瑞世普Respimask納米纖維PM2.5口罩。
過濾吸附,是口罩「大戰」顆粒物時的一把利刃。孫揚介紹,口罩過濾效果的好壞和濾材本身的等級有關。濾材纖維間孔徑大小、是否帶電極等工藝都會影響到過濾效果。
目前市場上PM2.5防護水平較高的口罩很多採用的是熔噴無紡布材料,這種密網狀材料有一定的深度,且纖維間孔徑非常小,顆粒物想穿過去?等著被抓吧。
「此外,具有靜電駐極的濾材,橫豎纖維條紋間帶有靜電,能靠靜電吸附顆粒物。」孫揚補充說。
龔龑介紹,顆粒物通過率高,可能和口罩材質及其厚度、密度等因素有關。即使是同種工藝加工製作的濾材,也會有高端和低端之分。
在成分方面,10款產品總體表現較好。只有JACKSON SAFETY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在接觸皮膚部分檢出了螢光增白劑,被降1級。
新加坡消費者協會曾發文稱,螢光增白劑被人體接觸後可能會導致輕微過敏,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嚴重過敏或者其他健康問題,特別是被吸收到體內時。